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2021-01-10 中國網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

「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研究團隊領導者之一、康奈爾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傑克·D·特納說,「我們認為這是由行星本身發射的。從射電信號和行星磁場的強度和極化來看,這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

論文合著者之一雷·賈亞瓦德哈納說,「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這次射電爆發的探測將為我們打開一扇觀察系外行星的新窗口,也為我們提供一種探索數十光年外的外星世界的新方法。」

特納表示,觀測系外行星的磁場有助於天文學家破譯行星的內部和其大氣屬性,以及恆星與行星相互作用的物理學原理,「類地系外行星的磁場可保護大氣層不受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影響,從而會使它們更具宜居性。」

兩年前,研究人員曾探測到木星的射電輻射信號,並對這些輻射進行了縮放,以模擬來自遙遠的類木星系外行星的可能信號。這些結果成為搜索40到100光年外系外行星射電輻射的模板。在仔細研究了近100個小時的射電觀測結果後,研究人員在牧夫座τ系統中找到了系外的射電「木星」。

但另一方面,科學家認為,這次射電信號十分微弱,其來源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因此後續觀測仍至關重要。

總編輯圈點

宇宙深處的射電信號,總讓我們第一時間聯想到地外文明。但茫茫宇宙,地球不過是個小小舞臺罷了,即便我們自身生機勃勃,以宇宙尺度來看它依然小如芥子,想要在地球上接收到來自其他智慧文明的無線電信號,概率其實非常非常低。約8年前,NASA曾探得一種宇宙射電信號,一度被懷疑可能是首個來自外星文明的「候選」信號,不過最終證明,它只是陸地無線電頻率幹擾。這麼多年以來,天文學家其實從未放棄類似的探測和找尋,因為即便我們接收到的不是文明的訊息,其也帶給人類更多發現「新世界」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強大的恆星耀斑可能不會阻止系外行星的生命,可能有助於其探測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儘管行星的恆星發出猛烈且不可預測的信號,但不一定會阻止生命的形成。一系列強大的恆星耀斑的藝術渲染恆星耀斑是由恆星發出的,是影像的突然閃爍。在地球上,太陽耀斑有時會損壞衛星並破壞無線電通信。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舒」。它原本的編號名稱由數字+字母構成,為HD173416b,如今它的新名字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將與原來的編號並行使用。12月21日,「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簡稱NEW)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媒體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
  • ...發動機、動物精子、「新北極」、人類腳印、系外行星繞白矮星旋轉
    科技話題:全病毒精細結構、柴油發動機、動物精子、「新北極」、人類腳印、系外行星繞白矮星旋轉 2020-09-18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初中物理一百問」無法觀察到的系外行星是怎麼被發現的?
    我們太封閉太渺小,以至於用最先進的太空望遠鏡觀察太陽系外的恆星時,也只能觀察到幾個像素點,而想要觀察到明亮的恆星旁邊是否存在不發光的渺小的行星,就像用肉眼觀察幾公裡外一粒漂浮的塵埃,根本無法看到…… 然而,人類的大腦足夠聰明,總是能夠突破各種障礙創造奇蹟。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獎勵了這些聰明的大腦。
  • 【行業動態】迄今最黑材料可吸收99.995%的入射光,有助發現系外行星
    【行業動態】迄今最黑材料可吸收99.995%的入射光,有助發現系外行星 2020-12-24 0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即使我們找到了外星生命也很可能會錯過它們發出的生物信號
    摘要外星生命與地球生命大相逕庭,以至於科學家很可能認不出它們發出的生物信號。尋找外星生命要期待你所不期待的,而由於觀察負荷理論,這一點很難做到。但是也不要太誇大這一理論的作用,因為歷史上很多科學家都發現了令人驚奇的現象,即使他們的理論基礎並不支持該現象。
  •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星 這顆星星獻給他!
    A上:FP1脈衝星的平均脈衝輪廓;A下:多個單脈衝輪廓。B:FAST脈衝星二號(FP2)的多個單脈衝輪廓。這樣極端的天體,在1967年被一個24歲女生意外發現之前,是世人難以想像的存在。以至於她剛剛發現第一顆脈衝星時,以為這是外星人發出的信號,而將其編號為「小綠人一號」(LGM-1)。
  • 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還有哪些?
    可不僅僅是看這顆行星本身的條件,而是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包括它的母恆星的條件,周圍的情況,甚至是這個恆星系在整個星團中所處的位置,等等,那我們一個一個來說,首先我們要從它的母恆星著手,宜居的恆星首先它溫度要適中,不能太熱,同時它的光度變化也不能太大,也就是要有著穩定的輸出,各種輻射如果時高時低,差別的很大的話這肯定是受不了的,其次它存在的時間要足夠長,太短的話整個系統還處於不穩定階段,
  • 體形怪異的象鼻子魚,因有一條長鼻子而得名,靠發出電脈衝而生存
    象鼻子魚有獨特技能,那就是在近尾部的地方有發電器官,可以發出每秒120~300次的電脈衝,由頭部的神經細胞接受這些電信號,以在渾濁的水中也能發現食物、敵人和障礙物,靠發出電脈衝而有一席生存之地。大自然是適者生存的原則,而象鼻子魚早已進化出完美的「生物雷達系統」,並不是用眼睛看東西,而是通過下巴看世界,整個過程非常奇妙,它發出的電脈衝能形成一個穩定的弱電場,它遊動時,不擺動身體,所以一點也不會擾亂電場,如果有其它獵食者入侵攻擊,那象鼻子魚身體周圍的電場就會受到幹擾,它身上極其靈敏的傳感器立即發出警告,這種「生物雷達系統」能讓象鼻子魚提前躲避危險
  • 真的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嗎?這些地方可能還有生命存在!
    那麼,在宇宙中,除了地球,還有什麼能存在呢?紅巨星: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為地球上有水,而且地球的位置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如果地球離太陽更近,那麼地球上的水就會蒸發掉。如果離太陽很遠,那麼地球就會被冰球凍住。科學家們發現有一個地方可能存在水,那就是冰凍的衛星或系外行星。但既然凍了,怎麼解凍呢?
  • 你相信外星人存在嗎?為何還沒有找到外星人?
    為什麼找不到外星人存在的證據? 如果生命是普遍存在的話,為什麼我們探測不到電磁信號?外星探索者用傳統的方式尋找生命證據,如首先尋找有哪個行星有條件培養外星生物;或者乾脆尋找生命存在的直接證據。還有一種方式是試圖通過一些古老而極端的地球環境還原生命最初模樣,以期與宇宙生物進行比較。 此外,科學家也在不斷發出無線電波信號,從數字到音樂到繪畫到流行文化等等,幾乎什麼都嘗試過了,不過,宇宙依然還是靜悄悄的。
  • 宇宙直徑930億光年,擁有上萬億個星系,是否有外星人存在?
    目前為止,地球是人類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但是在浩瀚的宇宙裡,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那麼究竟是否有外星生命存在呢?2009年3月6號,美國宇航局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探索系外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叫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地球附近存大量的正電子,這些正電子來源於脈衝星
    天文學家在對雙子座中的一顆脈衝星進行持續觀察時,發現有奇怪的光暈圍繞著這顆脈衝星,這種光暈或許能夠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著天文學家的一個難題——為什麼地球附近有大量的反物質?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恆星死亡後根據質量的大小一次會蛻變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因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而得名。脈衝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發現的。
  • 外星有生命存在嗎?
    我們知道,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三個人,第一個人在宇宙學方面有非常突出的成就,其他兩個人在發現地外行星方面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們所做的工作掀開了我們探測系外生命的第一步。要追溯系外生命到底是不是存在,我們還是要追溯到非常久遠的幾千年前,正因為那時候人們有了對宇宙的認識,才有了現代對於系外生命的探測。
  • 我們錯怪了脈衝星?或許暗物質才是大氣正電子聚積的「罪魁禍首」
    2017年11月17日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研究報告稱,地球附近兩顆脈衝星環繞著大面積的陰暗雲團,所以脈衝星發出的大部分正電子均不可能穿透並達到地球。那麼也就是說地球附近大量的正電子不是來自脈衝星,否定了這一假設的同時科學家們也開始著手開展第二個假設的研究——佔宇宙質量四分之一的暗物質是地球上空正電子聚積的「罪魁禍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