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恆星耀斑可能不會阻止系外行星的生命,可能有助於其探測

2021-01-08 黑技公社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儘管行星的恆星發出猛烈且不可預測的信號,但不一定會阻止生命的形成。

一系列強大的恆星耀斑的藝術渲染

恆星耀斑是由恆星發出的,是影像的突然閃爍。在地球上,太陽耀斑有時會損壞衛星並破壞無線電通信。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健壯的恆星耀斑也具有耗盡和破壞大氣氣體(如臭氧)的能力。如果沒有臭氧,有害水平的紫外線(UV)可以穿透行星的大氣層,從而減少了其掩藏表面生命的機會。

通過將3-D大氣化學和氣候模擬與來自遙遠恆星的火炬數據相結合,一個由西北領導的團隊發現,恆星耀斑在行星的大氣層和宜居性的長期演變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西北大學的霍華德·陳說:「我們將經歷過耀斑的行星的大氣化學與沒有經歷耀斑的行星進行了比較。長期的大氣化學是非常不同的。」 「連續的耀斑實際上將行星的大氣成分推向了新的化學平衡。」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丹尼爾·霍頓(Daniel Horton)補充說:「我們發現恆星耀斑可能不會排除生命的存在。」 「在某些情況下,燃燒不會侵蝕所有的大氣臭氧層。地表生命可能仍有戰鬥的機會。」

這項研究將於12月21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這是西北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NASA系外行星系統科學(NExSS)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

霍頓(Horton)是西北大學溫伯格文理學院的地球與行星科學助理教授。陳博士 霍頓氣候變化研究小組的候選人和美國宇航局的未來調查員。

耀斑的重要性

所有恆星-包括我們自己的太陽-都將閃光或隨機釋放存儲的能量。對於地球人來說,幸運的是,太陽耀斑對行星的影響很小。

來自太陽的細絲噴發,伴有太陽耀斑。圖片來源:NASA / GSFC / SDO

科羅拉多大學的天文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艾裡森·揚布洛德(Allison Youngblood)說:「我們的太陽更像是一個溫柔的巨人。」 「它的年齡更大,不如年輕和較小的恆星活躍。地球還具有強大的磁場,可以偏轉太陽的有害風。不幸的是,大多數潛在可居住的系外行星並不那麼幸運。為了使行星潛在地具有生命,它們必須與恆星足夠近,以使它們的水不會凍結,但又不能太近以至於水蒸發。

霍頓說:我們研究了在M和K矮星宜居區域內運行的行星,這些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恆星。圍繞這些恆星可居住區較窄因為星星比更小,更強大的星像我們的太陽。在另一面,m和k矮星被認為有更頻繁的煽動活動比我們的太陽,他們的潮汐力鎖住行星不太可能有磁場幫助偏轉其恆星風。

Chen和Horton之前曾對M矮星體系統的長期氣候平均值進行過研究。但是,耀斑會在數小時或數天的時間內出現。儘管這些短暫的時標可能很難模擬,但合併耀斑的影響對於形成更完整的系外行星大氣圖很重要。研究人員通過將2018年發射的NASA的Transoing Exoplanet Satellite Survey的耀斑數據納入其模型仿真來實現這一目標。

使用耀斑探測生命

如果這些M和K矮系系外行星上有生命,以前的工作假設恆星耀斑可能使它更容易被發現。例如,恆星耀斑可以將指示生命的氣體(例如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和硝酸)的含量從無法察覺的水平提高到可檢測的水平。

陳說:太空天氣事件通常被視為對宜居性的損害。但是我們的研究定量地表明,某些太空天氣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可能標誌著生物過程的重要氣體的特徵。

這項研究涉及了來自不同背景和專業知識的研究人員,其中包括氣候科學家,系外行星科學家,天文學家,理論家和觀察家。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CU Boulder的行星科學家Eric T. Wolf說:該項目是團隊出色的集體努力的結果。」 「我們的工作凸顯了調查太陽系外行星狀況時進行跨學科工作的好處。

相關焦點

  • 恆星耀斑: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原文連結: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49505/stellar-flares-may-not-condemn-a-planets-habitability/紅矮星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我們探測到的許多類地行星和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都在紅矮星周圍的軌道上運行。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天文學家在附近紅矮星AD Leonis捕捉到大量恆星耀斑
    研究小組捕捉到了這顆相對暗淡的小恆星向宇宙中釋放了十幾個恆星耀斑,其中一個比太陽發射的太陽耀斑大20倍。「太陽耀斑是從恆星表面發出的突然爆炸,」京都大學的Kosuke Namekata在一份聲明中解釋道。但在AD Leonis看到的最強大的爆炸可以被認為是超級耀斑,這種東西很少從我們的太陽中看到,但更常見於高度活躍的紅矮星。
  • 研究發現:4光年外「三體」星球可能存在生命,人類要小心了
    這種情況肯定是不正常的,因為宇宙138億年的歲月中孕育出了無數恆星系,只要每個恆星系孕育生命的概率不小於零,那麼在誇張的基數下生命的數量也會多到嚇人,宇宙中根本不可能如此「安靜
  • 「三體」星球可能存在生命,距地4光年,各項指標比太陽系還要好
    這種情況當然是不正常的,因為宇宙中孕育了138億年的無數恆星系。只要每個恆星系孕育生命的概率不小於零,生命的數量就會在誇張的基數下嚇人,宇宙也不可能如此「安靜」。事實上,這就是費米悖論的核心內容,為了解釋費米悖論,科學家們提出了不同的假設。誇張點地說,人類當前處於外星文明設置的自然保護區內。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
    近20年來,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4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系統(exoplanet),其中有些行星與地球較為相似,可能適於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各種類型的天體都需要有國際統一的名稱或編號以便於人們的辨認和研究。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予其一個數字+字母構成的編號名稱,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
  • 外星生命線索?研究表明,這類外星行星更有可能孕育生命!
    人類一直在尋找系外生命的方向上不遺餘力地探索,奈何技術以及運氣有限,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沒有任何頭緒。而且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塵土飛揚的外星行星可能有更好的機會孕育生命。什麼是「塵土飛揚」呢?簡單來講,就是「塵埃」,研究外星世界潛在可居住性的科學家研究了許多關鍵因素,包括溫度和成分,在一篇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經常被忽略的變量,它可以指示生命是否可能存在於外行星:塵埃。塵埃現在,我們知道塵埃在地球和火星的氣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真的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嗎?這些地方可能還有生命存在!
    科學家們發現有一個地方可能存在水,那就是冰凍的衛星或系外行星。但既然凍了,怎麼解凍呢?科學家們注意到,在恆星生命末期,恆星進入紅巨星階段,迅速膨脹,產生輻射,並使恆星上的冰融化液態水,這是生命的必要條件之一。隕石:有超過2萬的隕石記錄。科學家發現這些隕石含有有機化合物。例如,在1996年,一些科學家說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在火星隕石中發現了微化石。這個證據表明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 宇宙學家探測到一個黑洞在慢慢吞噬一顆可憐的恆星
    2014年11月14日,望遠鏡在5.7億光年遠的星系中發現了一束光,它被認為是超新星,一種引人注目的明亮爆炸,標誌著恆星的死亡。本周,天文學家透露,這次爆炸畢竟不是超新星,而是一個黑洞在進食晚餐,因為這個黑洞慢慢吞噬了卡在其軌道上的一顆恆星。
  • 外星有生命存在嗎?
    我們知道,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三個人,第一個人在宇宙學方面有非常突出的成就,其他兩個人在發現地外行星方面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們所做的工作掀開了我們探測系外生命的第一步。要追溯系外生命到底是不是存在,我們還是要追溯到非常久遠的幾千年前,正因為那時候人們有了對宇宙的認識,才有了現代對於系外生命的探測。
  • 新研究表明:外星智慧生命,或已自我毀滅!
    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和聖地牙哥高中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個舊公式的更新版,以計算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可能性,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 隨著更多其他系外行星系統的發現,許多其它太陽系的恆星與我們的太陽非常相似,很難找到我們地球上的任何獨特之處來證明只有地球有生命的信念是合理的。
  • 為什麼沒有發現地球以外的生命?
    生命存在所需的條件必須適可而止。如果這樣的行星存在,它可能會在咱們的太陽系之外,咱們很難研討這麼遠的行星。答覆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了解國際有多大?咱們在國際中的方位地球和其他行星(如火星、水星和木星)都在咱們的太陽系內,圍繞著一顆咱們稱之為太陽的恆星運轉。但咱們的太陽系僅僅龐大銀河系內部很多星系中的一個。銀河系僅僅國際中很多星系中的一個。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超級地球這是科學家首次對一顆行星做出這樣的發現,該行星與恆星的距離意味著理論上它的表面可能有液態水。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這顆系外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8倍,體積是地球的兩倍。它非常接近它的主恆星(軌道周期為33天),但這顆恆星的大小和溫度只有太陽的一半。K2-18b的存在在2015年得到證實,隨後的研究表明,它是巖石結構的,可能擁有「重要的氣態外層或海洋」。兩組研究人員都通過觀哈勃望遠鏡的數據,來觀察K2-18b行星在環繞主恆星公轉時的恆星凌日。
  • 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還有哪些?
    它距離半人馬座a星A、B來說太過遙遠,所以有時候也可以把南門二這個三星系統,看成是一個雙星系統,而半人馬座a星A、B這兩顆恆星,由於平均距離有23個AU,所以它們各自還是能夠,給周圍的行星提供宜居帶條件的,另外在雙星系統裡,很難誕生類地行星,因為能留給行星的金屬元素太少了,所以目前發現的大部分都是類木行星,雖然類木行星本身應該並不適合生命生存,但是圍繞它的衛星還是有可能符合條件的,所完了恆星的條件
  • 外星生命可能一直隱藏在月球或火星等巖石物體的最深處
    外星生命隱藏在月球或火星深處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阿維·勒布呼籲科學界我們不僅要從浩瀚的可觀測宇宙中尋找神秘無線電信號來源,還必須鎖定外星人傳送給人類的外星信號。在新的美國科學人文章當中,阿維·勒布認為若要尋找外星智慧,我們探索的方式應該把重點放在無線電和雷射掃描外星的信號上,這位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從來不會刻意迴避討論關於外星生命的話題。
  • 「初中物理一百問」無法觀察到的系外行星是怎麼被發現的?
    宇宙中的有千億個星系團,每個星系團包含了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包含千億顆恆星,而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普通恆星中的一顆普通行星。相對於浩渺的宇宙,人類住在這顆普通的行星上就像住在一個原始山洞中。我們太封閉太渺小,以至於用最先進的太空望遠鏡觀察太陽系外的恆星時,也只能觀察到幾個像素點,而想要觀察到明亮的恆星旁邊是否存在不發光的渺小的行星,就像用肉眼觀察幾公裡外一粒漂浮的塵埃,根本無法看到…… 然而,人類的大腦足夠聰明,總是能夠突破各種障礙創造奇蹟。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獎勵了這些聰明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