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與院子的故事——黃城根小學昌平校區
The Story of Boxes and Yards: Huang Cheng Gen Primary School Changping Campus
建築設計:北京和立實踐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Inclusive Architectural Practice
黃城根小學昌平校區項目是一次將建築理念與教育理想高度結合的設計實踐,也是北京市第一所被動房學校建築。擁有百年歷史的黃城根小學與具備豐富的教育建築設計經驗的和立建築實踐事務所,一致希望突破公立學校在空間與形象上的瓶頸,建設一所「以學生為中心」的「二十一世紀的學校」。
學校的空間架構在多個層面上組成。首先,以「學習社區」取代傳統的「教室+走廊」布局,成為空間的基本單元。每個年級160名學生,恰好是一個孩子在一年時間內能夠認識的最多人數,因此學習社區又稱為「年級客廳」。年級客廳為孩子們提供了安全感和歸屬感,促進課堂的延伸和多學科的交叉。
學習社區的形成
連通教室與年級客廳
年級客廳、專科教室、圖書館、多功能體育館、餐廳、報告廳形成了若干個「盒子」。為了提供充足的採光和通風,盒子在平面布局上扭轉,形成多個三角形院子。我們將整體空間格局命名為「盒子和院子的故事」。這個格局有效地縮小了建築的尺度,極大地豐富了室內外的空間形態。
盒子與院子的故事
最大的「院子」是位於建築中央的三層通高的表演藝術中庭,功能等同小鎮中心;中庭與舞蹈戲劇教室以及「演藝院子」在室內外形成一系列的非正式演出和集會場所。「生活院子」則是室外下沉庭院,連接了餐廳、體育館和樂隊排練廳,是草地音樂會的理想空間。
表演藝術中心
演藝院子
生活院子
多個「盒子」銜接而界定的多邊形空間連接各類教室,形成了生活中心、學生中心、創客空間、網絡咖啡等主題學習場所,取代了傳統的走廊,為授課、演示、展陳、表演、項目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提供了多樣化的環境,實現了「處處可以學習」的教學理想。我們將這些公共空間稱為「智能中心」,這是著名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的空間實踐。
學生中心\創客空間\網絡咖啡\生活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的公共空間
室內外的主要飾面材料僅為環保塗料,色彩和形式幾乎成為空間之外唯一的設計手段。我們以黃城根校徽的藍色和黃色作為色板,以教室的矩形和公共空間的三角形作為形式語彙。牆面上深淺不一的色塊降低了盒子的硬度,三角形的鋪地和吊頂既保留了空間的通用性,又增加了靈動和愉悅感。
室內色彩概念
同樣的形式語彙也運用到戶外景觀和標識設計中。校園內採用天然材料構成的豐富的地面肌理,靈感草坪、雨水花園、室外畫廊等場所為孩子們提供了戶外課堂和遊戲空間。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始終將空間理念植根於教育理念,將空間格局優先於人為的造型,從而創造性地營造出在通透性、開放度、互動性和空間尺度等方面高度多元化的學習場所,將一個建設資金有限、規範約束嚴格的公立學校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二十一世紀的學校」。□
基地總平面圖
首層平面圖
地下一層平面圖
剖面圖1-1
剖面圖2-2
項目信息
項目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鎮翡翠公園
項目完成年份:2019年
建築面積:29,098 m
項目類別:教育建築
建築室內景觀標識設計:北京和立實踐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Inclusive Architectural Practice
主創設計師:馬笑漪
設計團隊:孟超翊,陳鵬飛,夏妍,周雪嬌,明楊,王佳佳,趙越,朱仁政,吳越,梁傑群,包磊
客戶:北京昌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卓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
建設單位總建築師:鄭雪
建設單位產品實施總協調:李超
建築施工圖設計:華通設計顧問工程有限公司
室內機電設計:北京華茂中天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顧問):望境景觀設計(北京)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顧問):北京鈦和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聲學設計(顧問):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被動房設計(顧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德國能源署Deutsche Energie-Agentur GmbH
建築施工:上海綠地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室內施工:北京久金泰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