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黃城根南街,寸土寸金的街面上多了一個特殊的門臉兒,進去一瞧,生鮮超市,鄰家24小時便利店,「U我」社區生活服務體驗中心,閱讀空間……一水兒都是便民服務項目。這就是西長安街街道落實群眾票投結果打造的「西黃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務中心」,這個中心從無到有僅用了19天時間。
民生短板在哪兒,老百姓自己最清楚。西長安街街道2016年12月通過樓門院長「千人大會」、微信公眾號、來信來電等方式,面向居民推出16個選項,從中徵集2017年度擬為民辦實事工程。最終,4805人次現場投票、線上352人次投票,地區15%的群眾投票定調。其中,在西黃城根南街新建一座菜市場以437票成功立項。
建在哪兒?怎麼建?群眾的需求群眾最有發言權。在走訪、調研論證的同時,街道通過樓門院長會、居民代表會、入戶徵集意見、「紅牆長安」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等線上線下互動形式,向廣大居民徵集服務「盲區」。1500餘人投票參與,從18個選項中確定了12項建設規劃,最終確定了百姓生活服務中心的建設地點和服務範圍。
在綜合考慮居民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街道最大限度撬動社會資源服務民生,與駐區部隊積極協商,借用其位於西黃城根南街36號12間臨街房,建設西黃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全部用於完善地區生活性服務業態項目和街道公益性服務項目,切實讓轄區居民享受到便捷與實惠,實現軍地資源互補、優勢共享。
西黃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務中心總建築面積1066平方米,由北至南編號依次為1至12號。1號店金質生活生鮮超市經營面積約260平方米,為了趕在春節到來之前為百姓供上生鮮蔬菜水果、畜牧產品、水產品、糧油酒水等,西黃城根店克服裝修時間緊張、人員不足等種種困難,於1月26日率先與居民見面。
除生鮮超市外,鄰家24小時便利店、「U我」社區生活服務體驗中心、閱讀空間等也將陸續入駐百姓生活服務中心。街道將統一為周邊居民辦理優惠卡,並利用「紅牆長安」微信公眾號線上互動的方式,為居民提供9折優惠服務。
同時,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引入「網際網路+」經營模式,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京津冀綠色農副產品線下展示和線上銷售、7×24小時社區便民服務、家政服務、再生資源回收服務、旅遊服務、家居維修服務等平臺,通過科技手段為周邊居民帶來更加豐富、便捷的生活服務。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通過居民投票決定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是西長安街街道堅持「民生工程、民意立項」,在社會治理領域中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一次全新舉措。在徵集2017年為民生項目中,街道以「群眾呼聲高、項目可操作、財力可保障」為標準,按群眾投票數量排序,確定將為民辦10件實事,包括為無保障和低保老人提供免費體檢、建成一個一級一類幼兒園並於今年9月投入使用、為老舊平房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建立街道就業援助中心等。未被納入今年街道為民辦實事工程的項目,已分別轉交給相應部門或單位實施,確保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掛空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