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通訊員 盧從斌 胡穎儀 「這個病人創面能夠恢復真的是個奇蹟!」近日,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醫務科收到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發來的感謝簡訊,60多歲的陳叔患新冠肺炎在市八醫院治療,因肺栓塞接受溶栓治療,導致背部皮膚大片淤血,出現大面積壞死,經廣州市紅十字會燒傷整形科專家會診後,成功修復。
肺栓塞接受溶栓治療,背部皮膚大面積壞死
據了解,市紅會醫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燒傷整形科二科主任張志會診的病人叫陳叔(化名),60多歲的陳叔是市八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情況比較嚴重的一位,入院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疾病,治療後不久又相繼出現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呼吸、循環、凝血、肝、腎等多器官功能不全症候群(MODS),病情十分危重。
市八醫療團隊先後為其進行呼吸機、ECMO、CRRT等治療,在醫護人員不遺餘力的治療中 陳叔的病情出現了曙光,新冠病毒核酸轉陰,然而欣喜隨之被巨大的擔心取代——陳叔因肺栓塞接受溶栓治療,導致背部皮膚大片淤血,出現大面積壞死,惡臭充滿房間。市八醫院緊急請來市紅會醫院燒傷整形科會診。
張志回憶,3月6日第一次為陳叔會診時的情景也是非常震驚:渾身插滿生命支持設備的陳叔在ICU隔離病床上,背部皮膚大面積出現壞死。
他在病人床邊,仔細觀察創面壞死組織,細緻的檢查創口,詢問病情,等到檢查報告出來確認為「毛黴菌感染」,張志主任倒吸一口涼氣,毛黴菌具有極強的侵襲力,主要侵入血管內,很快向鄰近組織擴散,毛黴菌感染臨床表現複雜,多發生在機體衰弱、免疫力低下的個體,死亡率極高,達85%。
張志到市八醫院會診。通訊員供圖
不放棄一絲希望,在ICU病房開展床邊手術
「看著這位病人被各種儀器包圍,背部創面又並發毛黴菌感染,情況非常糟糕,我知道病人創面恢復的可能性小,儘管如此我還是想要盡力去治療,即使死亡也應該保持尊嚴,我真的不希望他帶著充滿異味的創面離開這個世界。」張志決定即使有一絲希望也不能放棄。
得知醫院已經給陳叔靜脈使用兩性黴素B治療,但是創面局部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張志決定給予磺胺嘧啶銀粉劑治療。因市八醫院缺乏此創面治療藥物,廣州市紅會醫院免費向市八醫院提供磺胺嘧啶銀粉劑。
會診後一個月,張志持續關注患者情況,不斷修訂方案指導創面處理。4月24日,張志受邀去市八醫院查看創面情況,創面壞死組織已經脫落,肉芽生長新鮮,決定安排手術治療。4月29日會診手術在市八醫院開展,為避免病人因挪動造成的潛在風險(病人還在上呼吸機和CRRT),張志主任同意在ICU病房開展床邊手術。
真正穿著防護服站在病房裡準備實施手術時,困難還是接踵而至:沒有手術常規器械,電動取皮刀沒有主機,扎皮機沒有扎皮板,沒有手術器械護士,原本不大的病房裡放滿了呼吸機等生命支持設備,只能利用病房過道放置手術器械臺,在狹小的空間裡進行手術操作;穿著防護服動作不靈活;全身被汗水浸透,汗霧蒙在防護眼鏡上,矇矓中要靠經驗小心操作。
平時1個小時可以完成的手術,張志前後經過了2個多小時。在為陳叔處理好傷口,妥善安置患者並向醫護叮囑完注意事項後,才放心離開。
經過3次會診,長達55天的創面治療,陳叔背部創面奇蹟般的恢復了。「與創面打交道,每天都有新挑戰,但為罕見的毛黴菌感染的危重新冠患者開展床邊手術我還是第一次。」張志主說。回顧近2個月來的救治歷程,能夠成功修復患者的創面,市紅會醫院燒傷整形科創造了一個奇蹟。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