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宋皓瑜,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碩士研究生
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有些蔬菜看長得一點都不像,其實卻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實際上,萵筍、生菜和油麥菜都是萵苣,和竹筍、白菜基本沒什麼聯繫。萵苣是如何被培育成幾種長相不同的植物的?你對這三種蔬菜了解嗎?一起來看看吧!
萵苣成長史
公元前4500年,萵苣在地中海地區廣泛種植,當地人民十分喜愛這種易於種植,滋味鮮美的蔬菜。
到了公元5世紀,萵苣經過漫長的旅途來到了中國,並且在這裡生根發芽。相比較於葉子,中國人民更喜歡食用萵苣的莖,就開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培育萵苣。就這樣,生長在中國的萵苣的「腰」慢慢變長,最終形成了只吃莖的萵苣,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萵筍,也被稱為莖用萵苣。
然而,長期生長在西方的萵苣也走上了另外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西方的人們似乎更偏愛萵苣的葉子,經過不斷的培育之後,萵的「臉」變得越來越大,根莖卻變得越來越小,最終形成了我們熟知的生菜。生菜被西方人民培育出來之後,也流傳入我國,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廣泛種植,如今也深受中國人們的喜愛。說起生菜,人們一般會聯想到白菜,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血緣關係」。其實不然,真正和生菜算的上兄弟的蔬菜是油麥菜,雖然看起來並不相像,但是這兩種蔬菜都屬於萵苣屬植物,均被稱為葉用萵苣。
現在我們所能接觸到的萵苣都是長期人工栽培條件下的變種,是由於東西方人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和喜好對萵苣進行選育,形成的各式各樣的園藝變種。這些變種的外觀差異之大,才會讓人誤以為它們之間沒有任何親緣關係。
萵筍
萵筍,萵苣形成的肉質嫩莖的變種。別名青筍、莖用萵苣。顧名思義,我們食用萵筍地上的莖,萵筍莖皮白綠色,莖肉質脆嫩,幼嫩莖翠綠,成熟後轉變白綠色。
萵筍目前是大江南北極為普通的蔬菜,吃的方法很多,可涼拌、炒食,也可醃製加工成醬菜。其中含有的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利於消化。
如何挑選萵筍呢?
看葉子和表皮:葉顏色青綠、水靈的,說明水分足、口感好,這樣的萵筍比較新鮮;不要買葉子發黃乾枯的萵筍。新鮮的萵筍表皮是白綠色,顏色越深的則越老。摸硬度:萵筍的稈兒越粗、越硬、越挺拔說明越新鮮;如果萵筍捏起來有彈性,還發軟那說明已經老了,很有可能裡面是空心兒的。空心的筍不適合生吃,最好炒食或者燉製食用。
3.人們經常會看到萵筍莖縱向裂開,裂開部位呈黃褐色,有時會腐爛。萵筍裂口主要與生長條件有關。在萵筍莖接近成熟時,外皮已木質化,此時如果大量澆水,肉質莖突然膨大,表皮則不能隨之脹大而出現裂口。將萵筍的裂口以及周邊顏色異常部分削掉後,其他部分可以正常食用。
生菜
生菜,葉用萵苣的俗稱,生菜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但是傳入我國的歷史也十分悠久,目前在江南沿海一帶廣泛種植。
生菜得名是因為這種蔬菜最適合生吃,它的質地脆嫩,口感鮮嫩清香,是西餐中蔬菜沙拉的當家菜。在肉食量明顯增加的現代人中,生菜給人帶來清爽利口的美好感受,頗受人們喜愛。
食用生菜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幾點:
1. 生菜是綠葉菜,生菜葉上可能有農藥化肥的殘留,生吃前一定要洗淨
2、對乙烯極為敏感,儲藏時應遠離蘋果、梨和香蕉,以免誘發赤褐斑點
3、無論是炒還是煮生菜,時間都不要太長,這樣可以保持生菜脆嫩的口感
油麥菜
油麥菜是以嫩梢、嫩葉為產品的尖葉型葉用萵苣,屬於葉用萵苣的一個變種--長葉萵苣。
從血緣關係上來看與人們熟悉的生菜相近,可以把油麥菜看作是一種尖葉的生菜,它和生菜一樣質地爽脆,適合生吃。油麥菜是從國外引入我國的,我國對油麥菜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目前還沒有什麼特別好的品種。
在挑選油麥菜是時候最好選擇顏色翠綠的,這表示菜葉中蘊含著充足的水分。同時不要只選購個頭大的油麥菜,比較小的油麥菜反而會更鮮嫩一些。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