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家居 報導,廣州一老字號酒家被曝筷子「掉色」,用白紙巾擦拭會出現不明的黑色汙跡。商家稱系清洗筷子時消毒液濃度增加、浸泡時間加長導致。1月11日下午,新京報記者致電該酒家了解情況,工作人員稱不清楚此事,「負責人現在下班了。」
■用餐巾紙擦筷子,竟擦出黑色汙跡
據報導,近日有消費者在位於廣州中天購物城一酒家就餐,發現這裡使用的筷子用餐巾紙一擦,竟然出現不明的黑色汙跡。隨後消費者向服務員反映,最終該酒家為其做出免單的處理。該店一位店員稱,問題已經向總部反映,初步懷疑是餐具消毒過程導致,「因為消毒液過多了,我們要監督好消毒液的量。」這名店員還表示,「重新換一批筷子,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該酒家廚房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稱,疫情期間在消毒方面加強了力度,浸泡筷子時間加長,消毒液濃度也增加了,所以導致筷子表面有輕微掉色。同時也出示了這批筷子的檢測合格證,稱不會對顧客的安全造成影響,並承諾對舊筷子全部進行清理,在消毒方面也會針對問題進行適當改善。
新京報記者發現,筷子「掉色」問題並不鮮見。2015年,一位消費者在一家食店吃飯時,手被店內的筷子染黑。該店店員當時解釋稱,這種筷子是密胺筷子,因為是塑料品質所以掉色是正常現象。
一位餐飲業內人士表示,很多餐廳使用的塑料碗筷為密胺餐具,從網上視頻曝光的內容看,疑似為密胺餐具,「合格的密胺餐具可以放心使用。而生產工藝差、不合格的密胺餐具,容易釋放有害物質。」密胺餐具使用過程中仍然需要避免強酸、強鹼、超高溫環境。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餐飲企業淘汰了密胺餐具,使用具有更高硬度、耐磨性強並添加抗菌銀離子的合金抗菌筷。
■筷子用對才健康,材質選擇很重要
中國人每天三頓都離不開筷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產品都發生了改變,筷子也是一樣。以前只是銀筷子、木筷子,現在是琳琅滿目,各種材質的筷子都有。不過筷子是我們吃飯的東西,不健康可是不行的,到底什麼材質的筷子才合適吃飯呢?
●竹筷子
竹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筷類材料,出於健康考慮竹筷子是健康的首選,竹筷安全環保,無毒無公害,而且價格便宜,而且高質量的竹筷在高溫下不會變形。
●木筷子
木筷子在生活中的出場次數僅低於竹筷,木筷的材料是木材,木筷也是安全環保的筷類,很多筷子都是木頭做的,是不是都可以使用?當然不是!那些塗了彩漆的木筷子是最不建議大家使用的。這裡推薦的是本色的木製筷子。
(PS:竹、木筷子儘量晾曬乾燥再放進櫥櫃內,同時要定期檢查,出現發黴情況時一定要更換,避免對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金屬筷子
不鏽鋼筷子、陶瓷筷子、銀質筷子,這些筷子看起來都很不錯,但用起來有些重,而且會滑,手感不太好,尤其小孩和老人用比較費力。而且導熱性強,夾食過熱的食物時,容易燙到嘴唇。陶瓷筷子易碎,不禁磕碰,不建議作為常用餐具。
●塑料筷子
塑料筷子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筷類之一,塑料筷子的造型漂亮僅低於漆筷,但是塑料筷子的價格比漆筷便宜很多,所以,很多場合也會用塑料筷子,但是塑料筷子受熱之後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並且容易變形和融化。
●一次性筷子
很多人上餐館吃飯,不喜歡使用店家提供的消毒筷,更願意接受一次性筷子,殊不知,一次性筷子存在更大的健康隱患。一雙雙看似清潔、純白的一次性筷子,都是經過工業化工原料清洗、漂白而加工出來的,你還敢用一次性筷子嗎?
■筷子多久更換一次
無論是竹筷子還是木筷子,一旦使用久了,表面都會不太光滑。而經常使用、搓洗的過程也會給筷子留下深深淺淺的「小傷疤」,使筷子變得粗糙,也容易使細菌、微生物等殘留、滋生。所以筷子的健康周期只有幾個月,一般3-6個月就要全部換一次新的。
此外,為了家人的健康,建議家裡實施「專用筷制」,即在每雙筷子尾端做個小標記,或購買尾端不圖案的筷子給各個家庭成員專用。聚餐時,也應留出一雙公用筷子給大家夾菜。
■如何清洗筷子?
我們平時洗筷子,一般是將筷子攥成一把,用洗碗布蘸取洗潔精擦洗筷子頂端至頂部,再將筷子在手心裡搓一搓。其實這樣的清洗是遠遠不夠的,建議隔1周或兩周就給筷子徹底地做個清潔。
洗筷子三步法:
●將筷子用洗潔精、清潔粉等浸泡一分鐘,然後用流動的清水清洗乾淨。
●放入消毒碗櫃中消毒、烘乾。也可以煮一鍋熱水,將筷子浸入十分鐘,並瀝乾水分。
●清洗好收納盒,將筷子放入其中,保持通風。
來源 | 新京報、健康網、騰訊網、中國科普網等
統籌: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