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實體經濟】 甜甜獼猴桃鋪就農業致富路

2021-01-11 環球網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吳迪)2016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屆國際農交會暨第十二屆昆明國際農業博覽會上,來自貴州六盤水的獼猴桃一炮打響,不到四個小時的時間,1200多斤個大味甜、肉厚心紅的獼猴桃便銷售一空。最終,「水城獼猴桃」斬獲本屆農交會參展農產品金獎。

「能在農交會上獲金獎,是對我們的獼猴桃品質的很大認可。」手捧剛剛領回來的獲獎證書,水城縣獼猴桃產業協會副理事長、貴州黔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段昌勇樂不可支。

2012年,段昌勇離開了他工作了十餘年的煤炭行業,轉而投身獼猴桃種植。「煤炭畢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而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是政府鼓勵的產業,有前途!」段昌勇說。

「天賦」超群:水城獼猴桃參加了北京奧運會

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水城是全國聞名的野生獼猴桃之鄉,境內至今分布著大量野生獼猴桃資源,是我國重要的獼猴桃種植資源庫。

從野生獼猴桃之鄉到獼猴桃種植大縣,水城縣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水城縣的獼猴桃種植從猴場鎮開始,後來帶動蟠龍、紅巖、米蘿等鄉鎮。截至2016年,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產量達到1.27萬噸,產值5.08億元。2008年,水城獼猴桃還成為北京奧運會的指定供應水果。

通過10多年的馴化培育,再加上當地特有的高海拔落差、高負氧離子和高晝夜溫差等地理特徵和氣候環境,水城紅心獼猴桃形成了具有獨特品質的口感。

2013年,水城縣獼猴桃產業示範園區成為省委、省政府重點打造的「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之一,並連續三年獲全省綜合排名第一。如今,園區已形成以米蘿、猴場為核心,以水黃路、官劉路、玉馬路為紐帶的水城縣百裡獼猴桃產業長廊。

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在黔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獼猴桃種植基地所在的水城縣勺米鎮,農用土地大都是坡地,如果種玉米,一畝地年收入還不到200元。聽到段昌勇要在此投資種獼猴桃,準備外出務工的年青人都紛紛說:「只要你來我們村投資種獼猴桃,那我們就不去外面打工了,回來給你當工人,在家門口打工能照顧老人和孩子。」

看到鄉親們高興的樣子,段昌勇找到鄉政府的領導,他把想法一說,鄉黨政領導馬上表態:「只要你能帶動鄉親們致富,我們大力支持!」有了村民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他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就籌集資金2100萬元,註冊成立了貴州黔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門種植獼猴桃。

如今,獼猴桃產業覆蓋全縣18個鄉鎮32650戶農戶,通過「土地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獼猴桃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最開始為我工作的35戶貧困農戶,現在有29戶已經脫貧。」段昌勇說,他親眼看到了參與獼猴桃種植的農村實現了從土房到樓房、從牛車到汽車的轉變。「農戶參與種植也更有熱情了。」段昌勇高興地說。

「品牌矩陣」做大「蛋糕」

通過10餘年的發展,水城縣已經形成了「水城獼猴桃」區域公共品牌,「涼都紅心」「黔宏」等子品牌獲得了貴州省著名商標稱號,水城紅心獼猴桃還先後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目前,六盤水獼猴桃產業園區與中科院武漢獼猴桃研究所、貴州大學、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展開合作,建立了兩個獼猴桃產學研基地,加快推進獼猴桃品種研發、冷藏保鮮、加工、新技術推廣應用,為水城獼猴桃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

段昌勇種的獼猴桃品質好,在水城已是有口皆碑。電話、上門、委託……水城其他的獼猴桃種植戶經常主動聯繫段昌勇,請教種好獼猴桃的秘訣。段昌勇也總是不厭其煩,一一指點。後來,來請教的人多了,段昌勇便萌生了開設公益性的服務公司提供諮詢的念頭。2016年,「昌勇服務公司」掛牌成立。

「好的技術,就要給大家用,這樣才能把水城獼猴桃的品牌做大做強。」段昌勇如是說。

目前,水城獼猴桃的「品牌矩陣」已經初見端倪。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除了「水城獼猴桃」區域公共品牌,「黔宏」「彌你紅」等品牌也在強勢崛起,具備了一定的區域乃至全國範圍影響力。2017年1月4日,首批5噸涼都「彌你紅」獼猴桃走出國門,將在泰國各超市銷售。

讓世界品嘗來自貴州的「甜蜜」

春天已至。這兩天,他總是抽空到果園轉轉,摸摸土地查看土壤溼度是否合適,看看出芽率是否正常,「暖冬對獼猴桃的生長是比較好的,但是也不利於病蟲害的治理。不過我們已經在冬天做了一系列工作來防止病蟲害,比如熬製石灰漿塗抹果樹,殺滅蟲卵等等。」

目前,黔恆農業發展公司的千畝果園已經配上了水肥一體化系統,更加節水、節肥。段昌勇還會把土樣送到中國農科院做測土配方,雖然種植成本、銷售價格增加了,但是果實品質也更加有了保證,已經「牆裡開花牆外香」,遠銷天津等地。

農業是一個投入高、周期長、見效慢的產業。「2012年我們的種植規模大約是300多畝,現在已經達到了1490多畝。」段昌勇說,每畝的固定投入大約就是2萬到2.6萬,現在已經投入了超過3000萬。

2017年是段昌勇進入獼猴桃產業的第5個年頭,「今年我們就要開始盈利了!」談及獼猴桃產業的美好前景,段昌勇非常興奮。「我們公司的獼猴桃預計今年產量將達到350噸,其中70克以上的優質果實佔比將達到80%以上。」段昌勇介紹說,70克以上的果實可直接銷售,70克以下的果實就要走深加工的路子了。

2015年,段昌勇聘用了10名大學畢業生,花了200萬,讓他們到山東學習獼猴桃的釀酒技術。一年後他們學成歸來,段昌勇又買了一套釀酒設備,現在已經安裝完成,2017年3月就能產出第一批甜美的獼猴桃酒了。

「今年我們能產出400噸左右不同度數的酒。」段昌勇介紹說,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首批獼猴桃酒將生產5度、12度、14度三種不同的規格,還會使用半乾(保留部分糖分)、全乾(不保留糖分)兩種工藝。

段昌勇1994年畢業於貴州農學院,算是「科班出身」,但現代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讓他目不暇接。「我快要忙不過來了,以前學的知識技能也要更新了。今年我打算聘幾個學農技的大學生幫幫我,要進一步增加種植的科技含量。」段昌勇說,未來他的「小夢想」就是讓水城獼猴桃走向世界,讓世界都品嘗到來自貴州的甜蜜。

相關焦點

  • 開江縣紙廠溝村:金絲皇菊鋪就金色致富路
    開江縣回龍鎮紙廠溝村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集觀賞價值與經濟價值於一體的金絲皇菊,不僅扮靚了鄉村大地,還為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小菊花鋪就了金色致富路,做出了鄉村振興大文章。金絲皇菊因其色澤金黃,外型美觀,氣味芳香,被譽為「菊花之皇」,具有較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深受市場歡迎。今年初,紙廠溝村通過流轉盤活村民閒置土地,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金絲皇菊100畝。
  • 大方縣羊場鎮坪寨村:獼猴桃結出致富果
    近年來,羊場鎮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構建「品種優良、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多業並舉、協調發展」的農業產業化格局,把農業產業發展作為群眾增收的主要途徑,有效鞏固脫貧成效、促進群眾增收
  • 小小柚子樹 鋪就致富路
    群策村家家戶戶種龍安柚,但過去「單打獨鬥」不成氣候,柚子並未成為群眾的致富產業。近年來,廣安市做大做強龍安柚產業,群策村的柚子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建標準,好技術種出好果子廣安區革新村村民唐華記得,以前用扁擔挑著柚子走1公裡多山路,一個卻只能賣幾毛錢。他和村裡多數青壯年一樣選擇了外出打工。
  • 和靜縣:鄉村公路建設「鋪就」旅遊致富路
    從高處俯瞰,嶄新的公路穿梭在山中,蜿蜒迴轉,這條21.6公裡長的「青絲帶」不僅串聯起克爾古提鄉的美景,還成為貧困村落與外部世界的便捷通道,更是一條農牧民通向美好生活的旅遊致富路。  「現在的路特別好走,開車從庫爾勒到克爾古提村只需要兩個小時。」7月15日,和家人去克爾古提村遊玩的庫爾勒市民雷雪梅說。
  • 把豐收寫在三秦大地上——2020年全省農業農村發展回顧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幹部群眾萬眾一心,堅決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戰疫情、保供給,強產業、促脫貧,防風險、保安全,奔小康、謀振興,農業農村經濟平穩推進,鄉村振興邁出穩健步伐。
  • 中國一日丨「全國最大獼猴桃生產基地」的致富故事
    中國一日丨「全國最大獼猴桃生產基地
  • 農村電商,拓寬遵化農民致富路!
    農村電商,拓寬遵化農民致富路!網上銷售成了我市農村群眾致富增收的一條新途徑站在農村電商發展的風口,我市「農業+電商」正呈燎原之勢,各個特色優勢產業紛紛「觸網」轉型。
  • 南召縣松河村蠍子養殖鋪就致富路
    可在板山坪鎮松河村村民眼中,蠍子不僅不可怕,反而很可愛,因為它是群眾增收致富的「寶貝兒」。    南召縣板山坪鎮松河村的滿溢養蠍基地,由南召縣利多福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100餘萬元興建。養蠍基地成立以來,採取「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扶貧模式,通過小額信用貸款入股、到戶增收項目資金入股、土地流轉入股等形式,帶動貧困戶29戶增收,平均每人月增收2500元,養殖蠍子帶動了周邊貧困戶走向致富路。
  • 踐行西疇精神,科技助力西疇縣獼猴桃產業扶貧
    西疇縣在曾經「樹木砍光、肥土流光、姑娘跑光」的興街鎮三光村建設石漠化綜合治理示範點,引進文山浩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發展獼猴桃產業,為解決獼猴桃產業技術問題,2017年引進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獼猴桃專家陳大明到西疇縣掛職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指導服務西疇縣的獼猴桃產業發展,重點服務文山浩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獼猴桃產業。
  • 湖北行動網路架起致富橋 「智慧農業」譜寫三農新篇章
    兩千年後的今天,行動網路鋪就脫貧路,信息架起致富橋,「網絡+農業」的營銷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全民營銷的秭歸臍橙展現出無限的市場潛力。 「我種了20年柑橘,以往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臍橙銷售很受限。每到銷售旺季,『一車寬』的鄉村道路擠滿了外地客商的收購貨車,臍橙更是每斤只能賣到幾毛錢。可喜的是現在有了行動網路,坐在家裡就能將橙子賣出去,而且價格還比之前高。」
  • 農村怎麼致富?帶你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路」,唱響「振興曲」
    2020年8月,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鎮滾動投入71萬幸福工程款,依託沃豐野農民專業合作社食用菌種植基地、匯林工藝品公司黃家蒸籠生產基地、璟豐農業開發公司千畝高優獼猴桃產業園等三大幫扶基地,推行「資金入股、進社務工、按勞取酬、節日慰問、效益分紅」做法,實行「保底先分紅、按勞月取酬、年終再分紅、節日另慰問」的幫扶機制,分別由致富帶頭人黃妹香夫婦
  • 稻花香裡說豐年 浙江青田「稻魚之戀」鋪就鄉村振興路
    稻花香裡說豐年 浙江青田「稻魚之戀」鋪就鄉村振興路 2020-09-23 14:57: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 大足拾萬鎮:五彩稻田鋪就幸福路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拾萬鎮忍痛斷腕,大規模關停煤礦企業,並藉助袁隆平專家工作站等優勢,該鎮圍繞「4433」發展思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路子,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稻香文旅小鎮。
  • 「小果子」成就大產業,修文16.7萬畝獼猴桃的產業發展之路
    「小果子」大產業: 帶動農戶不斷增收致富 「小果子」成就大產業,如今,獼猴桃已經成了修文縣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大渠道。其中,全縣16.7萬畝獼猴桃果園,光種植環節一年就需用工425.85萬個,按年人均勞作150個工作日計算,僅種植環節就可解決28390名勞動力就業,年人均務工增收1萬元以上。 2020年,修文縣獼猴桃鮮果產量6萬噸,綜合產值達到了22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670人實現增收脫貧。小小獼猴桃,已經成了修文的農業支柱產業和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 通江縣迎春村:養兔走出致富路
    迎春村第一書記趙飛祥認為,只有因地制宜,通過發展支柱產業,才能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為老百姓鋪起一條致富路。  引進產業  探索致富脫貧路  雨後的天氣格外陰冷,但迎春村四川大巴山錦祥兔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榮的臉上卻是滿頭大汗,他一邊擦汗一邊打掃圈舍衛生。「兔子餵養要注意飼料和飲水衛生,必須保持新鮮、清潔。」劉榮向記者介紹。
  • 在剛好的時候遇見它,酸酸甜甜的獼猴桃上市啦!
    什麼是徐香獼猴桃?徐香獼猴桃是江蘇省徐州市果園在1975年從北京植物園引入的美味獼猴桃實生苗中選出並培育出的品種。徐香獼猴桃適應性強,在沿海和黃淮平原的鹼性條件下生長正常,開始結果早、品質優良、味甜濃香。
  • 綠色打底金色點睛 貴州探索山地高效農業
    但「一日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氣候卻讓貴州立體農業特徵明顯,生物多樣性優勢突出。獨特的自然地貌孕育了貴州人與生俱來的「依山靠山、吃山護山」的生存法則。  冬日時節,在六盤水市水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獼猴桃藤蔓翠綠。「土質蓬鬆,才能讓蚯蚓旺長,再配合一年兩季綠肥法,每畝能節省成本180元。」
  • ...丨「小果子」成就大產業——修文縣16.7萬畝獼猴桃的產業發展之路
    30餘年來,修文縣的獼猴桃產業從這裡起步,如今種植範圍已遍布全縣12個鄉鎮(街道)的108個行政村,種植面積達16.7萬畝,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三。2020年,修文獼猴桃迎來豐收,鮮果產量達6萬噸,綜合產值達22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670人實現增收。小小獼猴桃,成了修文縣的農業支柱產業和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 「甲秀評」獼猴桃產業發展折射出時代長卷
    舒波回望修文30餘年的獼猴桃產業發展之路,一幅貴州農村發展的時代長卷展現在我們面前。貴州多山,野生雜果資源豐富,但缺乏馴化和宣傳,養在深閨人未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識之士馬懷麟將優良品種與野生品種進行嫁接,拉開了修文縣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序幕。
  • 農業也玩共享經濟 認養農業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網友「唐家二少」在甬福果蔬合作社種植基地採摘自己認養的獼猴桃。(孫勇 攝)  邀三五知己,像農場主一樣,讓生活慢下來,體驗自然成長的快樂。在農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一部分城市家庭的私家田園夢,正通過農產品認養日漸成為現實——  時下最火的經濟熱詞莫過於「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