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與成人相比,由於紅血球相對較多,而肝臟還未發育成熟,紅血球代謝後的物質不容易代謝完全,就會出現黃疸,臨床把這種情況叫做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兩天以後,媽媽就能看出來嬰兒皮膚黃黃的,在出生後三天到五天,黃疸指數達到最大值,這個時候小嬰兒的眼白可能都會黃黃的。一個星期以後就會自己消失了。
臨床上用儀器檢測寶寶的黃疸指數,測量額頭,脖子,身上,只要指數不超過15MG/DL就是生理性黃疸,如果黃疸指數在這個範圍內,不需要過多的幹預,新生兒黃疸都會自己消退。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病理性黃疸,比方說新生兒出生不到三天就發現黃疸,或者每天測量的黃疸指數升高的太快,疑似溶血性黃疸,這種情況一般多發於母體O型血。或者黃疸指數超過生理性黃疸臨界值,另外就是黃疸持續時間過長不消退。這些都是病理性黃疸的症狀。
如果寶寶出現病理性黃疸,需要勤餵水、勤餵奶。餵水可以少量多次的給寶寶喝。多吃多拉才能提高代謝。還有一個沒有副作用的辦法就是讓寶寶多曬太陽,嬰兒皮膚與視覺系統都很嬌弱,媽媽要保護好孩子的眼睛,最好在清晨時曬太陽,避免傷害寶寶嬌嫩的皮膚,在太陽不太大的時候曬孩子的後背和屁股。
如果大夫開了去黃疸的藥物或者要求照藍光,新媽媽不要太過擔心,這些都是安全有效的去黃疸措施。如果滿月以後黃疸值還未下降是不能夠注射疫苗的。【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