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發成功,只能算跑完新冠對抗戰的上半程

2020-12-04 第一財經雜誌

11月27日路透社消息稱,美國總統川普在26日與美國海外駐軍的感恩節對話中表示,美國新冠疫苗的派發工作將在下周和下下周開始,會優先供應給前線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和老人。

而另一邊,中國方面,新華社旗下的財經媒體也在11月25日發表消息稱,中國國藥集團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請。提交上市申請過後,接下來就是等待評審的環節。

藥物從試驗成功到正式進入市場是個漫長的過程。若要了解這些疫苗進展究竟如何,這裡有5大關鍵問題值得關注。

「有效性94.1%、95%、70%」,這些數據在說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目前,共有48個項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進展較快,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項目共有11個,中國有5個,美國4個。

三期臨床是臨門一腳。此前的一、二期臨床通常是數十人或者數百人的小範圍測試,受試者挑選的是少數成年的健康人群,一般只能檢測出人體能否產生特異性抗體或者免疫細胞。決定候選疫苗是否真正具備保護效力的門票,還是得看三期臨床。

三期臨床往往會招募數以萬計的受試者,以模擬在真實社會環境下的疾病流行,老年人、少數族裔、不同年齡段的群體均要吸收進來。所以你會看到,這些疫苗的試驗地點分布在北美、南美、歐洲等各個地區,因為試驗需要大量的受試者。

11月消息發布比較頻繁的,可能要屬對Moderna、輝瑞/BioNTech和阿斯利康三組候選疫苗三期臨床中期數據的討論。根據各公司官方發布的消息,Moderna、輝瑞/BioNTech和阿斯利康三期臨床期中數據的效力分別為94.1%、95%、70%(其中一組數據達90%)。

要談論這些數據,我們先要區分兩個名詞:效力(effica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力是指我們在臨床試驗中評估得到的數據,而有效性指的是疫苗在上市過後,用於普通人的預防接種時可受到保護的比例。

這兩個數據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是在理想和受控狀態下得到的結果;而一個是在一般情況下得到的結果,它還會受到其他變量的影響。所以,前述三個數據,講的都是效力——在試驗條件下的數據。

拿Moderna的試驗方案舉例,Moderna稱有超過3萬名受試者參與了試驗,其中包括按照1:1比例施打安慰劑的對照研究。也就是說,這裡面會有超過1萬人接種真疫苗,而另外1萬人打安慰劑。接種完第一針,受試者將在28天後接種第二針。

接下來就需要觀察哪些人在真實環境中受到了新冠病毒的感染。這裡涉及到一個概念:臨床終點。臨床終點就是在方案設計裡,用什麼目標來評估試驗。

在Moderna的方案中,他們將有症狀的新冠患者設為臨床終點,而嚴重/無症狀的新冠患者則被列為次要療效終點。原因在於,按照以往呼吸道病毒疫苗研發的經驗來看,以有症狀的病患作為主要終點,更容易判斷有效性。

所以在兩組對照疫苗接種完後,調查人員只要調查在真實環境中有症狀的新冠感染者,其中多少人接種的是安慰劑,多少人接種的是真疫苗,即可評估這種候選疫苗的效力。

Moderna此前在方案中為這一研究安排了三次數據分析,第一次中期數據分析是在感染人數達到53人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感染人數達到106人的時候,最終的數據分析將會在感染人數達到151人的時候展開。要等到這麼多人在真實環境中感染,需要5-10個月不等的時間,這也是三期臨床耗時的原因之一。

進度似乎比方案要快一點。目前,Moderna在試驗中共發現了196名感染者。其中185人接種的都是安慰劑,而打了疫苗的感染者是11位。所謂的效力,計算的就是這些志願者裡打過「真實疫苗」後陽性感染者的發生比例。

94.1%、95%都是很高的數據。畢竟中國藥監局、美國FDA、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新冠疫苗的效力要求為「不低於50%」,可接受的最短保護時長為6個月、2個月(申請「緊急使用權」時的最低要求)。

三期臨床進展緩慢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要對保護時長開展驗證。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仍然只代表這一階段的試驗數據,更多的數據還有待觀察。

阿斯利康的三期數據飄忽不定,到底行不行?

阿斯利康是幾組領跑選手裡最具有爭議的一位。這主要還是因為他們讓人感到困惑的實驗數據。

目前大多數候選疫苗都是兩針劑注射,阿斯利康也是。但是阿斯利康的試驗人員在做試驗的時候沒有統一劑量,這導致他們的數據有三種計算方法。

阿斯利康的產品在兩針都以全劑量給藥時,疫苗有效性為62%;但在實驗人員犯錯後,初劑以半劑量給藥,第二劑以全劑量給藥時,疫苗有效性達到了90%。所以阿斯利康給出的最終數據是合併兩種給藥方案後給出的平均療效——70%。

路透社在11月24日報導,阿斯利康的醫藥研發執行副總裁Mene Pangalos稱,注射一半劑量的操作是出於偶然因素。原本計劃全部是全劑量注射,但是研究人員發現,部分受試者在接種第一劑過後的副作用比預期中輕,檢查操作後發現,原因是疫苗劑量少注射了一半。隨後,團隊索性就將錯就錯了。

阿斯利康聲稱疫苗比BioNTech和Moderna生產的疫苗更便宜,更容易生產。但隨後迎來了外界對數據的大範圍質疑。福奇就曾給出警告說,在阿斯利康得出更多的結論之前,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支撐試驗。

多位人士在媒體採訪中均透露出對阿斯利康試驗結果的懷疑。他們認為,阿斯利康在數據披露上的錯誤以及一系列其他違規,削弱了結果的可靠性。關鍵仍然在於,阿斯利康並沒有像Moderna和輝瑞/BioNTech一樣提供一個大範圍內、統一標準的的三期臨床結果,以及確切的給藥方案。醫療界人士認為,阿斯利康的70%效力是一種對試驗數據的組裝——以求獲得一個好看的結果。

目前,阿斯利康在就「一劑半」的給藥方案與美國FDA協商。不過,兩手準備是要有的。在11月26日的採訪中,阿斯利康的執行長Pascal Soriot已表示,將啟動額外的新臨床試驗。這是一項評估低劑量效果的全球性試驗,將在小範圍內開展,試驗進度會更快。

不同疫苗使用的技術有何不同?

目前跑在市場前線的新冠疫苗所採用的技術主要有3種類型。

最傳統的研製路線是滅活疫苗,即在體外培養新冠病毒,將其滅活,使之沒有毒性後注入人體,這些沒有毒性的病毒「屍體」仍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11月25日申請上市的國藥集團的疫苗就是這種類型,中國目前共有3支滅活新冠疫苗。

康希諾和阿斯利康的疫苗採用的是「腺病毒載體」路線。具體即是將S蛋白基因轉入腺病毒的基因之中——S蛋白是新冠病毒表面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結合的關鍵部分,你可以將其理解為是打開感染人體大門的「鑰匙」——在接種疫苗過後,有S蛋白片段的腺病毒就會「騙」過人體,刺激人體細胞產生對S蛋白的免疫記憶。

另外一種技術路線是核酸疫苗(DNA或者RNA),這種疫苗並不為人體提供病毒片段,而是引入能觸發人體免疫系統的「遺傳密碼」,來達到免疫目的。相較於針對特定毒株開發的滅活疫苗,這種核酸疫苗被認為可以同時表達多個蛋白,從而突破毒株限制,更好地應對病毒變異。此次廣受關注的Moderna、輝瑞/BioNTech研製的mRNA疫苗,以及北京艾棣維欣開發的DNA疫苗使用的都是這種技術。

如何應對病毒變異一直是疫苗領域的一大困擾。愛滋病一直未能從人群中消失就在於其毒株的複雜性以及強大的變異速度——每當有針對特定毒株的疫苗開發出來,病毒又變異了。核酸疫苗的廣譜性被視為疫苗領域的一次技術革命,它崛起於1990年代,Moderna是其中的早期嘗試者。這家公司曾以超過6億美元的融資額創下生物行業最大的IPO融資紀錄。由於技術前沿,此前市面上並未有相關產品推出,新冠疫苗是第一次。

疫苗若要正式上市還有哪些瓶頸?

從產能角度講,核酸疫苗是用化學原理合成核酸,既不用涉及病原體,也不涉及細胞培養或者發酵,因此對場地的要求低,在普通的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場地生產即可,且生產周期也較傳統疫苗快,但對供應鏈仍然是一大挑戰。

首先是運輸和儲存方面的。阿斯利康的疫苗需要零下20攝氏度儲存,輝瑞的疫苗則需要零下70攝氏度——目前,市面上的冷鏈設備難以滿足這樣的要求。輝瑞自有的冷鏈設備高達數千美元,要廣泛分發疫苗顯然不現實,這被視為輝瑞/BioNTech的致命瓶頸。

此外,新冠疫苗會不會擠兌其他常規疫苗的生產,如何保證疫苗在全球範圍內公平分配等問題也將考驗全球政府。

興業證券在一份研報的測算中稱,假設接種率為3%,按照兩劑接種程序,全球大約需要45億劑新冠疫苗。興業證券援引的數據稱,到2021年,全球累計產能將超過90億劑,中國有望突破20億劑。但由於疫苗研發和生產的不確定性,全球各國已開啟「搶購」模式。

連不被人注意到的疫苗玻璃瓶和瓶塞都可能是阻礙。有分析人士提醒,裝疫苗用的玻璃瓶不是普通玻璃,而是硼矽玻璃。硼矽玻璃耐酸鹼腐蝕、化學性質穩定,而且不易破碎。2013年,就有過生物公司疫苗玻璃瓶出了問題大批量召回的案例。

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運輸和儲存、分發和配送……研發成功的新冠疫苗只剛剛跑過上半程。

公眾何時能打上這些疫苗?

從中國的疫苗研發情況來看,除去近期有消息傳出的國藥集團外,科興生物、康希諾和智飛生物的新冠候選疫苗目前均在三期臨床階段,試驗在巴西、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多個國家開展。

11月28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一次會議講話中表示,明年上半年中國將會有疫苗供應,但全球範圍來看,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普遍接種。

但疫苗的上市並不意味著對新冠疫苗的研發走到了盡頭。「要找到一個真正好的疫苗,起碼要兩三年後。」鍾南山在11月27日的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中說。畢竟,對疫苗的評判標準不單單是保護效力這麼簡單,它還涉及到生產的便捷度、副作用如何、抗體維持時間多長等一系列問題。

相關焦點

  • 香港大學成功研發抗愛滋病新藥?假的!
    這兩天關於香港大學成功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的新聞報導鋪天蓋地,無數媒體爭相跟風,「愛滋病要被人類消滅了!」,「愛滋病也可以預防了」,「香港大學也是中國的,誰說中國的創新能力不行了」等等,無數網民爭相轉發。然而事實是,這個藥還只是初步在小鼠身上做的實驗。小鼠啊,大概像人的小拇指這麼長的小鼠啊。而且原文對藥物的HIV免疫效果是這麼說的。
  • ...首次全方位解讀了疫苗研發全過程,並回復了公眾對於疫苗副作用...
    【陳薇院士回應疫苗發熱率高】7月28日,陳薇院士在天津市舉辦的一次活動中,就人腺病毒載體疫苗Ad5-nCo的研製過程,面臨的問題作了一個內部報告,首次全方位解讀了疫苗研發全過程,並回復了公眾對於疫苗副作用高的質疑。
  • 川普希望加速研發疫苗,目標是今年底
    來源:國際金融報一款疫苗的研發和測試往往需要十年左右時間。如果一年半內能上市推廣的話,已經是正常速度上的極大提升。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當地時間4月29日,據彭博社報導,川普政府正在啟動一項計劃,以加快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希望在今年年底前研發出數億支可供美國人使用的新冠疫苗。兩名知情人士說,該項目被稱為「空間機戰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將召集民營製藥公司、政府機構和軍方,以便將疫苗的開發時間縮短多達8個月。
  • 5月底疫苗進入動物試驗,為什麼疫苗研發一定要進行動物試驗?
    近日,清華大學表示,清華大學抗疫攻關團隊研發疫苗和抗體藥物5月底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在陳薇團隊研發重組新型冠狀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載體)Ⅰ期臨床試驗之後,中國疫苗研發的又一項新突破。
  • 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是如何實現的?
    快速開發新冠疫苗的技術有望改變疫苗科學的未來。 2020年初,當科學家剛開始研發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時,他們並沒有保證很快就能成功。此前,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是上世紀60年代的腮腺炎疫苗——從病毒採樣到疫苗獲批一共耗時四年。
  • 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
    原標題: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7日一期發表了題為《新冠疫苗研發的閃電速度——以及它對其他疫苗的意義》的文章,作者為菲利普·鮑爾,文章稱,令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問世的研究並非始於2020年初。
  • 記者揭秘甲型流感疫苗研發:疫苗在雞蛋裡培育
    甲流感疫苗雞蛋裡培育  記者走進河南華蘭生物公司 探訪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發進程  ■商報記者 連惠燕  6月3日,我省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因從世衛組織認可的實驗室首獲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產用毒株,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 輝瑞宣布新冠疫苗研製成功,和國產疫苗相比有哪些優劣?
    來源:中產先生ID:mr-middle-com德美研發的輝瑞新冠疫苗目前宣布三期臨床大獲成功,有效性超過90%,比流感疫苗的有效性還要高,目前正在尋求美國FDA的緊急授權使用。據悉,此次疫苗屬於mRNA疫苗,和國內目前緊急使用的滅活疫苗有哪些區別?
  • 動物實驗顯示「只能緩解而非免疫」 英國牛津大學載體疫苗有效性存疑
    除了鼻分泌物樣本數據之外,Haseltine還在文章中提到,牛津大學論文另一個令人不安的結果在於,研究中通過連續血清稀釋對病毒複製的抑制作用顯示,該疫苗的中和抗體滴度極低。通常來看,有效疫苗的中和抗體可以稀釋1000倍以上仍然保持活性,但在牛津疫苗試驗中,在中和抗體喪失活性前,血清只能稀釋到4-40倍。
  • 狂犬病疫苗造假藥企去年研發投入佔營收8%,20億買理財
    2008年大連金港安迪公司在生產疫苗時,在疫苗中添加了增強效果的佐劑——核酸。添加核酸可以讓狂犬病疫苗在有效成分低於國家標準的情況下,實際免疫效果等同於合格疫苗,為企業降低1/3甚至一半以上的生產成本。也就是說,原來只能生產1支疫苗的原料,現在可以用來生產2支。然而,核酸作為佐劑用於人用疫苗,並未被我國批准過。金港安迪公司為其錯誤付出的慘痛代價,被吊銷了狂犬病疫苗的GMP證書。
  • 物聯網和人工智慧在疫苗研發中的作用
    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研發疫苗是人們目前的首要考慮目標。尋找安全有效的冠狀病毒疫苗是成千上萬甚至數百萬人的生命以及全球經濟健康的基礎。在疫苗研發過程中,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將發揮重要作用。
  • 清華大學團隊研發獲進展 新冠肺炎疫苗5月底可進入動物試驗
    中新社北京4月1日電 (陳杭)清華大學張林琦團隊研發的擁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病毒載體的腺病毒疫苗和mRNA單克隆抗體藥物取得重要進展,5月底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這是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鄧寧1日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的。
  • 哈國研發人員自測國產新冠疫苗,效果如何?
    他向媒體記者介紹了目前的健康狀況,以及該研究所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研發出冠狀病毒疫苗的。 Q:萊斯佩克,您現在感覺怎麼樣?疫苗效果如何? A:我和我的幾名同事都接種了我們研發的疫苗。
  • 鍾南山:我國疫苗研發水平與輝瑞差不多
    11月9日,美國輝瑞製藥宣布,與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聯合開發的新冠mRNA疫苗,在臨床三期試驗中顯示可以防止90%的感染。據輝瑞官網信息,根據目前的預測,輝瑞和BioNTech預計到2020年將生產多達5000萬劑疫苗,到2021年將生產多達13 億劑疫苗。
  • 牛津大學新冠疫苗動物試驗失敗後,連日發論文稱疫苗研發迎來突破
    https://elements.envato.com/curated截至5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上已經備案了110個正在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其中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的共有8個。其中4個來自中國研發團隊,3個來自美國,一個來自英國。
  • 《科學》論文揭示:流感疫苗為什麼只能管一年
    · 免疫學 ·是什麼讓流感疫苗在接種後一年內失效理想的疫苗可激發人體的適應性免疫以產生特異性抗體,為預防未來的感染提供長期保護。在一項發表於《科學》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志願者在流感季節中接種流感疫苗前、接種後一個月和接種一年後,體內骨髓樣本中的特異性骨髓漿細胞(BMPCs)進行了追蹤。結果顯示,疫苗接種確實刺激了流感特異性BMPCs的生成,這些細胞的數目會在接種後1個月增加。但大多數新近形成的BMPCs會很快消失,並在1年之內回復至疫苗接種前的水平。
  • 為什麼西方不做新冠滅活疫苗?高福院士談新冠肺炎疫苗研發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近日,多款新冠疫苗陸續獲批並開始在多國大規模接種。中國攻堅克難,以嚴謹規範態度進行疫苗研發……目前全球疫苗有哪些不同類型?中國的疫苗研發經歷了怎樣的過程?科學家對新冠肺炎病毒有了哪些新的認識?人們應如何看待疫苗的效果?圍繞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
  • 《科學》最新研究:為什麼流感疫苗只能持續幾個月?
    《科學》最新研究:為什麼流感疫苗只能持續幾個月?,例如A肝疫苗可以讓人終身免疫;但另外一些疫苗的效用期只有幾個月,比如每年都要接種一次的季節性流感疫苗。
  • 安達保險將新冠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機構的場所及經營責任納入捐贈...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蕾)針對目前國內抗新冠肺炎藥物及疫苗研發風險管控需求旺盛的情況,安達保險今日宣布,除了現有新冠肺炎新藥和疫苗的臨床試驗保險保障以外,將新冠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機構的場所及經營責任納入捐贈保障範圍。
  • ...疫苗研發方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金茨堡對...
    俄羅斯開始為注射新冠疫苗者頒發證明;① 俄羅斯衛生部長穆拉什科2日在特維爾州表示,從1月1日開始接種新冠疫苗的俄公民可以從相關網站上獲得接種證明。穆拉什科曾於12月提出這一計劃。俄羅斯「衛星—V」疫苗研發方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金茨堡對這一計劃表示支持,認為這是「絕對正確的事情」;② 但為疫苗接種者頒發證明的做法也激起了很多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