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中,關於世越號沉沒的發生,如果我們總結一下原因的話,最關鍵的原因是如下幾點:
1。 船隻的過度不合理改造:增加2層客艙,擴大貨艙面積,撤除右舷絞輪及吊臂導致不平衡;
2。 貨艙超過2倍以上的超載,貨物固定不穩;
3。 壓艙水嚴重不足,左右船體平衡的壓艙水倉僅有1/4的水量;
4。 在孟骨水道中負責駕駛的三副毫無實際獨立駕船經驗,原本應該在駕駛室裡監督的船長及大副缺席;
5。 手動舵轉向過於急速,貨物傾倒移動,導致船體失穩
6。 引擎停止,船體喪失動力
我諮詢了幾位有海上貨船航行經驗的朋友,大家表示這樣的船體狀況,如果不出事真的是奇蹟了。
然而,圍繞世越號的沉沒,其實在輿論之中,還有兩種被傳得沸沸揚揚的假說。這就是「外力撞擊說」和「船錨拖底說」。而這兩種說法所指向的,都是「某些組織的陰謀」:外力撞擊說裡,最常見的是「美國核潛艇撞擊」、「北朝鮮魚雷攻擊」等等說法。而「船錨拖底說」,則是認為船員中有人故意要讓世越號沉沒,而放下了左舷的船錨。
而「船錨拖底說」,也是一部紀錄片《那天大海》中,所支持的結論。
所幸的是,我找到了這兩種說法的反證。
外力撞擊說所提出的論點是,在船開始大幅傾斜沉沒之前,在船的左舷聽到了猛烈的撞擊聲。而在撞擊聲後,世越號便開始傾斜沉沒。
讓外力撞擊說變得「有一定可信度」的是,在世越號開始沉沒時,韓國政府拒絕了來自外部、民間的救援,只允許海警的船隻接近即將沉沒的世越號,而顯得頗為一意孤行。
「難道不是因為與軍方的秘密行動有關,怕有所暴露,所以才不讓外部民間船隻接近的嗎?」
很多人在沉船現場,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我們來將這個說法分為:魚雷(水雷)襲擊 和 潛艇撞擊 兩種來討論。
魚雷襲擊是最容易被排除的,因為無論是哪一類的魚雷,在命中船體後,都會出現明顯的爆炸。
如此之明顯的爆炸和浪花,應該是不能被船上乘客認為是「咚咚」的撞擊聲的。事實上是,船體中部如果被魚雷命中之後,大部分的船會斷為兩截,船頭與船尾翹起下沉,而不會呈現出世越號這種向左側翻滾沉沒的情形。
而且,在爆炸後的船體側舷的鋼板上,也會留下很大的破洞。但在打撈上來之後的世越號上,現場的工程師們反映「船體左舷狀況基本良好」。
而另一種情況就複雜得多了:核潛艇撞擊。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孟骨水道這種水流湍急,變化明顯的狹窄海域裡,是大部分潛艇不會選擇的航行區域:常規動力的潛艇,由於動力是由電池所供應的,在高流速水域裡需要保持更高的航速,才能夠保證船隻不被水流所衝走。而這樣一來,對電池的消耗就會極大,可能在幾十分鐘至幾小時內就會耗光電量。此時船體必須上浮進行充電,才能夠繼續航行。
然而核潛艇則不用:由於核燃料所提供的大量能量,讓核潛艇可以在水下進行幾萬小時的連續航行。但對於世界上各國來說,核潛艇都是一種「大殺器」。在世越號沉沒地段周圍,擁有核潛艇的勢力,僅有中國海軍和美國的太平洋艦隊。而所裝備的核潛艇,最小也擁有5000噸以上的排水量。
而世越號的排水量,也達到了6825噸。如果世越號真的與核潛艇發生了相撞的話,兩艘船必然是兩敗俱傷的結果:世越號傾覆,而核潛艇也會發生船體破裂進水沉沒。
(《那天大海》畫面截圖)
在《那天大海》的片中,這個畫面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所想要傳達的是:「世越號的幾次急轉彎,似乎都是想要靠近島嶼。」當然,這個想法很能夠另一部分人信服。但是,它左邊的「海洋深度圖」,卻在告訴你另一個真相。
圖上那個看似很危險、很容易「撞上」的綠色部分,並不是島嶼 —— 那是表示海水深度達到了30-35米,差不多有你家樓的12層樓那麼高。畫面最右側的深藍部分,是指「海水深度超過50米」。只有在畫面最中心的黃色部分的最中央,那才是島嶼。在狹窄的孟骨水道裡,兩側確實都能一直看到島嶼。
而世越號的航跡如此靠近「屏風島」,是由於我在上一篇(四)中所談到的,嚴重超載的世越號遇到了右舷和後方流向左側的高速洋流所影響,整體處於一個類似於順時針旋轉的漩渦中,船體一直被迫向右傾斜所致。
在這樣的洋流中,如果「海下的核潛艇也被洋流所影響」,那麼發生撞擊,看起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為了掩蓋「與核潛艇相撞發生事故」,政府作出禁止一切船隻進入該沉沒海域,這似乎也是說的通的。然而問題在於,韓國自己沒有核潛艇。真的是美國的核潛艇沉沒了的話,事情可不會這麼簡單就結束的:
4月16日沉船發生之後,中午12時左右,美國太平洋艦隊派出了兩艘艦載直升機,裝載著救生筏趕往世越號沉船地點,並且提出加派兵力協助救援。但這一提議被韓國海軍所拒絕。之後,日本海上保安廳也提出了協助搜救行動,同樣被韓方拒絕。
如果真的是搭載了大量機密技術的核潛艇沉沒了,美國軍隊會「因為韓國海軍拒絕」而就此罷休嗎?
更何況在世越號打撈工程中,是由中國的「上海打撈局」中標後進行打撈。在中美兩國對於彼此的軍事技術都「高度感興趣」的背景之下,由中國公司出面打撈的事情,真的不會招來美方的阻礙嗎?
而且即便真的是核潛艇撞擊沉沒,那麼同樣排水量在5000噸以上的核潛艇,在打撈時所需的打撈技術和工程,自然不在世越號以下。這樣興師動眾的工程,可不像是從河裡撈起一艘小漁船那麼簡單。這不會引起周邊各國的懷疑嗎?
進一步說,提出「核潛艇撞擊」的說法,難道不是刻意忽略船體改造、超載、壓艙水缺失、人員配置不合理等等韓方的主觀原因,而把沉船原因甩鍋給擁有核潛艇的中國、美國?
所以我相信,外力撞擊說可以算是被推翻了。
這是在2019年1月14日,在世越號停放現場所拍到的左弦整體照片。可以看到完整無損的左側船體。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船錨拖底說」。
我在向有遠洋貨輪經驗的朋友諮詢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笑了,說:「你是不是根本沒見過船錨,也不知道船錨是怎麼工作的?」
我相信大部分的讀者,也都跟我一樣,並沒有在大型海輪上工作的經驗。在我們的印象中,船錨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甚至是這樣的:
但事實上,在現代的大型船舶上,包括世越號所用的船錨,已經全部是這樣的了:
在專業術語上,這種船錨叫做「無杆錨 Stockless Anchor」。
來貼一張世越號的船錨特寫:
可以看到,世越號的船錨,與我從網上找到的「無杆錨」是完全相同的。
而關於船錨的工作方式,我相信各位都曾經猜想過:「是用重力把船固定住的」,「是通過勾住海底的石頭固定船的」,「是通過卡在巖石的縫隙裡把船固定住的」。
這也理所應當地,形成了「世越號的船錨被放下來,勾住了海底的巖石,所以拽翻了船」。
然而這都是錯的。讓我們從無杆錨的結構說起。
無杆錨的結構,讓我用一個放大的圖來說明:
船錨的工作原理,可以從B站上一個視頻裡清晰地看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873330/?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
搜索「船錨下水後是如何固定船隻的」也可以找到。我在這裡用文字簡單說明一下:
A 船隻通過釋放連接著錨幹的鎖鏈,將船錨拋入水中;
B 錨觸底後,首先是錨冠位置著地,隨後錨壁便開始放倒;
C 隨著水流的作用,錨幹也會倒在水裡,錨壁的尖部陷入拋錨地的泥沙中;
D 當船收到海浪的推動時,牽住錨幹的鎖鏈被拉緊,將錨整體順著船體漂動的方向拉動;
E 此時已經張開的錨壁,會在被拉動時更深地扎入泥沙中,像一個鏟子一樣,在泥沙裡越陷越深,阻止船體的漂動。
當收錨時,船會移動到錨的正上方,垂直提起錨鏈,將錨幹豎起來。這樣一來,與錨幹鎖定角度的錨臂也就向上提起,才能成功地把錨從泥沙裡收上來。從側面拉錨的結果,不是錨鏈斷裂,就是錨機損壞。
拋錨的過程,其實並不是「電鈕一按就能完成」的。如果各位上網找一些視頻,就能看到拋錨的過程裡,由於需要經驗豐富的人手工操作,其實很容易出現事故。
(錨鏈有多粗大,請各位用旁邊的美國船員對比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
第一,錨鏈的末端,並不是有一個「盡頭」的。如果在放錨時不及時開啟止鏈器進行剎車,或是讓錨「自由釋放」,那麼最終會把連錨帶鏈總共幾十噸的東西全一股腦扔進大海,根本收不回來。
第二,釋放錨鏈時,船隻一定要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在高速進行之中如果釋放錨鏈,那麼錨會在船隻的行進慣性下,斜拖在船體側部。根據無杆錨的工作原理,如果錨幹和錨臂不能張開的話,是無法起到「固定」作用的。
第三,適合拋錨的地點,一定要有大量的泥沙,才能讓船錨發生作用。在巖石較多的海底,拋下去的錨無法抓地,所以不能提供任何的固定力。
第四,如果無杆錨被卡在巖石裡,是幾乎根本無法取出的。只能通過切斷錨鏈,或是放棄整根錨鏈,才能讓船隻離開。如果放任不管的話,錨鏈拉直後,船體的數千噸質量所產生的慣性,會將整條鏈條從錨機上拉出,損壞錨機。
OK,錨的工作原理講解完畢。下面我們來看看《那天大海》裡,對於「船錨拖底」的描述:
(《那天大海》影片截圖)
影片製作者很想當然地把錨,描寫成為了「固定鋼塊」,而且絲毫沒有考慮無杆錨的工作原理,只是覺得「錨勾住了巖石」。
按照我們上面提到的無杆錨的工作原理,如果真的世越號「放下了左舷錨」的話,這個事件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
第一,如果錨被放下了,錨機在釋放上百米鐵鏈的時候所產生的噪音,是很難讓船上的人,無論是乘客還是船員們無法察覺的。看到了這一情形,聽到了噪音,肯定會有人產生留下印象。
第二,錨被放下之後,如果在海底觸碰到了巖石,但並沒有卡住,那麼它能夠產生的「駐船力」將非常小,不能將船拽翻,而是繼續拖曳著航行。這樣一來,世越號的左舷錨口附近,就會出現明顯的摩擦痕跡。
第三,如果錨下水後卡在了巖石上,那麼船隻會受到明顯的向左拖拽的力量。但由於失控當時(08:49:13)輪機並未停止工作,世越號的船體也還有17節以上的速度,船錨的錨鏈會被強行拖出,損壞錨鏈止鏈器和錨鏈剎車,整條錨鏈將被錨一起帶入海裡 —— 世越號會永遠丟失這隻船錨。
然而事實上是,世越號的左舷錨口既沒有摩擦痕跡,左舷錨也並沒有丟失。
從事故之後世越號的船體內部照片上,世越號的錨鏈在打撈起後也處於鎖死位置,錨機完好無損。在2018年5月31日,於荷蘭海事研究所進行的1/30模型重複實驗中,研究員們在8米深的水槽中,幾乎一模一樣地模擬出了世越號事故時的環境、水流,以及船體模型,進行了各種外界情況的重現嘗試,發現即使拋錨,也無法令船隻沉沒。
而《那天大海》的製作拍攝時間主要為2014年4月至2016年年底,韓國公映時間為2018年4月12日。在這部片子拍攝和取材的過程中,事實上很多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資料、船體情況、事故分析,當時還並未公布於世,甚至還埋藏在海面以下。
它確實反映了人們對於這起事故查明原因的焦急心情,以及對於韓國政府救助不力而產生的不信任感,也對於推動「世越號真相」的浮現,產生了正面的意義。然而,《那天大海》的製作,終究是立足於並不牢靠的假說,以及相當受限的信息來源之上。它所表達的,並不是全部的真實,也不是真實的全部。
從下一篇起,我將開始講述造成此次事故嚴重後果的最大原因:韓國政府的救援。
敬請期待。
知乎:李淼
微信公眾號:李淼
微博:我就是李三水
感謝大家的關注。
參考資料:
http://news.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8/05/31/2018053100268.html'괴담' 확인된 세월호 외력說, 네덜란드에 의뢰해 또 조사'괴담' 확인된 세월호 외력說, 네덜란드에 의뢰해 또 조사
<4월 16일 세월호 : 죽은 자의 기록 산 자의 증언> - 오마이뉴스
Stockless anchor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933658/?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873330/?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
オランダでセウォル號沈沒実験、外部原因説を検証
http://www.chosunonline.com/site/data/html_dir/2018/05/31/201805310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