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本地人沒事就喜歡去逛第八市場,因為八市裡堆滿的各種生猛海鮮,他們深知廈門菜市場裡都有哪些常見海鮮,怎麼烹調才能激發出食物最原始的美味嗎?
在廈門,一年四季都可以見斑節蝦,因其體形大、肉質多,很受廈門本地人的喜愛,目前市場上斑節蝦來源有人工養殖和野生捕捉。
野生海捕的斑節蝦一般體形較大,一般4-8隻就重達一斤,野生的斑節蝦基本上是冰鮮或者冰凍的,手工養殖的斑節蝦,體形小很多,生長緩慢,養殖上市的多是小蝦。
?怎麼挑?
購買斑節蝦時要注意:先看蝦體是否乾淨,顏色是否鮮豔,蝦殼呈半透明狀且有光澤,當蝦殼變紅時不要購買,因為這是斑節蝦已經變質的徵兆;蝦體完整,甲殼與蝦體連接緊密,頭、胸和腹部連接膜不會破裂;蝦體個體肉質緊湊,富有彈性,無異味。
?怎麼吃?
野生的斑節蝦,背上有條腸相對較粗,可以挑出,將背上洗淨,這樣食用時不會影響口感。野生大斑節蝦是炸蝦天婦羅的最好配料,用來做開背蒜蓉蒸大蝦也是不錯的選擇。而養殖的斑節蝦,相對較小,一般直接白灼蘸醬食用。
蝦菇有強健肌肉和好鬥的附肢,形似鐮刀,類似螳螂,所以又叫螳螂蝦。蝦菇是一種近海岸上的海鮮品種,棲息於淺海泥沙或礁石裂隙中,分布於我國南北沿海,是我國重要的海洋經濟品種。
選購蝦菇時,首先要注意其新鮮,鮮蝦菇殼色有光澤為好。第二,選擇蝦肉厚實的蝦,用手輕輕一捏,就能感覺到蝦肉是否豐滿。
母蝦菇肉質多而有蝦,選購時可用海產品攤檔的燈光查看,透過燈光可以看到母蝦菇後背中間有一條明顯的實線,是蝦菇的膏,而公蝦菇則顏色通體,還能直觀地看到其後間中間是白乳白色的。
?怎麼吃?
蝦菇肉味鮮美紮實,煮熟後有一股特殊誘人的鮮香味。每年的冬末及春季是其產卵的季節,肉肥膏滿,此時食用為最佳。
蝦菇一般拿來燙火鍋,吃起來比較原汁原味,或者做椒鹽蝦菇,比較適合下酒。
白對蝦的蝦殼比較薄,它的顏色為淺灰色的,觸鬚為粉紅色。而且表面沒有特殊的斑紋,加入也比較明亮一些,屬於養殖的一種蝦類,它的個頭比明蝦也要小一些。
白對蝦的適應能力特別強,既能生活在淡水區域,也可以生活在深海地區,可以說是廈門人最消費的一種蝦了。
選購南美白對蝦時應注意挑選蝦體完整、不掉頭、蝦身較挺,有一定的彎曲度;外殼發亮,呈青綠色或青白色,肉質堅實的個體。
?怎麼吃?
因白對蝦多是池塘養殖,烹飪前應先將頭胸甲內黑色的胃和背上的蝦腸拉出,可以去除土腥異味,加入蔥姜白灼,是廈門人最常見的食用方法。
帶魚也是廈門人最喜歡的海水魚之一,它極其普通,以至於都不太好意思管它叫海鮮。帶魚肉多刺兒少,味道鮮美可口,白帶魚身形修長而側扁,尾部細長如髮絲,鱗片退化,無尾鰭與腹鰭,背鰭及胸鰭呈透明狀,體長可超過兩米,通體如鍍了層純銀般晃眼,非常美豔。
購買帶魚時,要挑選體表富有光澤,全身銀鱗完整不脫落,無破肚斷頭的。廈門人依東海、南海不同漁場捕獲的帶魚區分為「本港帶魚」與「外港帶魚」,本港帶魚肉質細膩鮮甜度高,外形區別在於外港帶魚眼眶是黃色的。
?怎麼吃?
帶魚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其味甘性溫,對病後體虛、外傷出血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帶魚體表的銀鱗是一層營養價值較高且無腥無味的優質脂肪,有人料理前把銀鱗刮去,這是錯誤的做法。最通常的做法就是油炸和紅燒,新鮮的帶魚清蒸味道更佳。
金線魚外表十分美麗,是名貴的海水魚種,體呈橢圓形,稍延長,側扁,被小型櫛鱗,鱗片僅分布於體側,背腹無鱗或少鱗,鱗片呈黃色,有光澤,側線呈金黃色,故名金線魚。
金線魚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以直接鮮食或者幹制為鹹魚,適合各種烹調方式,是餐桌上常見的美味海產品之一。
購買金線魚時,一定要挑選魚體呈淡紅色,腹鰭顏色較深,魚眼凸亮,魚鱗完整有光澤的。
?怎麼吃?
金線魚魚肉細嫩柔軟,但口味略微清淡。在烹飪時一般以油煎、紅燒、醬油水等相對重口味進行料理。
石九公的顏色常呈褐色,類似於石斑魚。因其有特殊的偽裝功夫,使人好奇,所以也有人把它當作觀賞魚。
而這種魚呢,個頭不大,但肉質鮮美,清蒸或者做湯都是絕佳美味,其肉質鮮美是高經濟價值的魚類,素有「假石斑魚」之美譽,常食具有降壓、消水腫之功效。
選購石九公時,一挑選魚腮呈血紅色的,鰓顏色越淡說明鮮度越差,二腹鰭顏色較深,看魚眼突凸明亮。
?怎麼吃?
是廈門人最喜歡的海水魚之一,料理方式主要以薑絲清湯、清蒸、醬油水為主,因為這魚小刺多,所以很多人也會用來熬湯,只喝湯不吃肉。
土龍是閩南庶民本土化滋補神品。人參、鹿茸、燕窩是大富貴人家才能問津的,百姓人家但凡跌打損傷或久病初愈,要滋養壯身,陸上是雞姆、番鴨,海裡首選就是土龍。
野生土龍,體色灰褐或黃褐色,腹部淡白,身形苗條。養殖的是黃綠色,肥粗。兩者價格相差五六倍。閩南土龍過去多賣到臺灣,臺灣人重性補,土龍被視為壯陽聖物,每斤一萬新臺幣,相當於當時人民幣兩三千元。
老廈門本地人總結了土龍的辨識方法,那就是:「鼻頭瘤、胭脂尾」,吻端上唇緣肉質突起,尾部呈圓錐形帶有暗紅色。
?怎麼吃?
民間除了拿土龍來泡製藥酒外,多以各種中藥材燉湯食用。
料理之前,據說只能搓去體表黏液,不能開腸破肚,否則一股真氣跑了,功效就大打折扣。
老廈門人喜歡吃枸杞豬尾燉土龍,猛火香油與姜塊炒制,下52°廈門高粱酒、當歸、枸杞及豬尾一條,用砂鍋轉慢火燉煮兩三個小時方成。
鬥鯧魚,在潮汕、南洋又稱它為鷹鯧。鬥鯧魚背部呈淡墨青色,腹面呈銀白色,各鰭灰褐色,體型相對較大,魚肉厚實。
鬥鯧雖然長得粗壯,但肉質細膩,富含油脂,是饕餮們追逐的目標。
選購鬥鯧時應注意觀察魚眼球是否飽滿,透明清亮;鰓蓋緊密,鰓色鮮紅;要聞一下,體表黏液是否無異味,肉質堅實有彈性,頭尾不彎曲,手指壓後凹陷能立即恢復。
?怎麼吃?
鬥鯧魚是高端的海鮮食材,通常以幹煎或清蒸食之。
鸚哥魚,這種魚的嘴巴與身體融合在一起,形狀有如鸚鵡的嘴,魚肉鮮甜緊緻,一點海腥味都沒有。
鸚哥魚的另一個特色是在睡覺前會分泌出一種黏液,圍繞在其周圍來隱藏他的味道,以避免夜間掠食者的靠近。
挑選鸚哥魚時,應挑選魚眼飽滿,角膜透明清亮,鰓蓋密實,鰓色鮮紅,體表黏液透明並沒有無異味,鱗片完整有光澤的個體。
?怎麼吃?
鸚哥魚有魚肉非常細嫩,味道鮮美,魚肉蛋白質中含豐富的胺基酸,一般多以清蒸或過油燜煮食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