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午,有市民發現在東海邊南匯嘴附近的滴水湖出閘口有一死亡海豚,報警後當地漁政、公安等部門及時趕到了現場,對海豚的屍體進行了打撈。
10月18日中午,市民萬先生等野鳥愛好者到江邊觀察鳥類遷徙情況,在南匯嘴附近的滴水湖水出閘口江面上,發現有一隻海豚的屍體,正在海面上來回漂浮,隨水遊走。從遠處看,這隻肚皮露出水面的海豚屍體個頭不小。看到有國家保護動物死亡,目擊者隨即報警。浦東漁政執法部門和警察到場後,發現這隻海豚卡在了岸邊的石頭縫裡,經過漁政和上海海洋大學人員的共同努力,這隻死亡海豚被成功打撈上岸,當天下午就被送到了上海海洋大學,以查清它死亡的原因,並準備製作成標本以備後續科學研究用。
10月19日上午,記者在上海海洋大學的標本館見到了這只可憐的海豚,經過測量,這隻海豚有149釐米長,體重45公斤左右,是一隻雄性成年海豚東亞種,從海豚屍體的表面看,已經變色,還有多處表皮脫落,露出內部的脂肪層,沒有看到明顯的外傷。
上海海洋大學工程師張亞表示:「死亡時間應該有一段時間了,按照這個天氣判斷的話,死亡應該一到兩周左右,因為它肚子已經腐爛了,它那個表皮都已經脂肪在降解了,然後具體死因的話這個還不大好判斷,因為它這個外表也沒有太明顯的傷,肚子上已經脹氣以後,它已經有點爆掉了,也有可能是自然死亡的,但也有可能是其它的什麼原因,後面我們解剖的時候再看看到底怎麼死的。」
據上海海洋大學標本館的趙先生介紹,這大半年來,上海海洋大學共接到九起漁民有關海豚死亡的報警電話,但由於受疫情影響進出不便,故沒能拉回。
在這本登記薄上,清晰地寫著漁民報警海豚死亡的時間、地點、大約重量、報警電話聯繫人等信息,這麼短的時間為何出現這麼多集中死亡的海豚呢?專業人士給出了答案。
上海海洋大學工程師張亞表示:「可能就是在那個鰻苗捕撈期間,可能有這樣的現象,因為它那個鰻苗網嘛它是那個定製張網,一直在這個九段沙附近它有一些網它在捕撈鰻苗,它那個網比較長,有時候那個豚會那個鑽進去了,可能它出不來,但是它一個水生哺乳動物嘛,它過一點時間它要在水上呼吸的,如果它鑽到網裡面有可能會溺水的。主要還是從那個漁民宣傳教育這個方面,提高他們的這種(保護)意識。」
看來海豚死亡事故增多,與漁民的漁網分不開的。
(素材來源:浦東臺 編輯: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