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發財了,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仙桃市彭場鎮一條百米小巷,我見到93年生的小汪,一身藍白條紋襯衫,腳踩黑 VANS。他是彭場本地人,自家生產口罩。
1月26日,仙桃30多家企業接「軍令狀」復產,口罩產量達270萬隻。大年初二,小汪開始關注口罩價格,眼睜睜看著一隻無證口罩的批發價從3角漲到1塊8,翻了6倍。
▍仙桃市彭場鎮
湖北仙桃被譽為中國 「非織造布產業名城」,僅一個彭場鎮的無紡布產量就佔全國 60%。
疫情期間,這個面積不足武漢 2%、常住人口不到武漢 1% 的鄉鎮,供應了全國 80% 的防護用品。全世界 1/4 的熔噴布產自這裡。
仙桃民間流行一句話:十年打工一場空,半年口罩成富翁。一個生產耳帶筋的廠家感慨:「來來回回幾十年,我也是第一次見這種狀況。」
1.口罩之城
彭場大道,滿街都是 「點焊機配件」、「鼻梁筋輔料」 的招牌。人力板車隨處可見,拉著市價幾十萬的熔噴布淹沒在車流中。
我隨意進了一家沒有招牌的店,不同種類的口罩、耳帶筋、熔噴布,一應俱全。
「已經供不應求了,每天都有幾十萬的訂單。你只買一兩百個,我可以幫你問問。」 女店主說,「我這裡沒有劣質口罩,我家有個廠,離這不遠。」
我把口罩夾層的熔噴布拆出來對著打火機燒,無法點燃。
按網上鑑別標準,點不燃說明是好口罩。
▍熔噴布,口罩隔絕病毒的關鍵,它能靜電吸附粉塵、飛沫、病毒等。每噸熔噴布約生產100萬隻口罩。
3月14日,仙桃解封,口罩小作坊開始爆發。
我隨小汪來到一條百米小巷,夾道兩側是三層高的自蓋民房,一輛剛上完貨的電三輪車拖滿口罩紙箱。
家家戶戶大門緊閉,小汪說:「要麼是有人在裡面做點焊,要麼是去了廠裡或鄉下做口罩。」 他在彭場鎮下面的村子裡,見過一個很大的口罩作坊,30 多個老人在操作點焊機。
最瘋狂時,這條巷子大約有 7 戶在家生產口罩,兩排車等著收。
小汪估計,彭場鎮每五戶人家就有一戶在自家生產口罩,「加上正規大廠,彭場一天的口罩產量能以「千萬」計算。」
2. 一夜暴富
三月中旬,一臺點焊機價格不到 2000 元,普通家庭買得起。從無紡布作坊進口罩片,再花錢請幾個工人或者乾脆自己上手,就能生產口罩了。
「口罩片也不好進,要找關係去買。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那時,一隻成本約0.85元的口罩,倒爺收1.1元。
手熟的人,一臺點焊機一天能產上萬隻口罩,假設一個家庭作坊一天產4萬隻,每天淨利潤一萬,半個月能回本。
口罩黑話 「點點」
點焊機,將口罩片與橡皮筋銜接成完整口罩的機器
口罩黑話 「片片」
打片機,將口罩外層、熔噴布、裡層三層合一的機器
「工廠一個月兩萬元薪資,招不到人。」因為更賺錢的機會滿地都是。
修機器的師傅,熟練的一天修幾十臺,修一臺收兩千,一個月能掙上百萬。
「這裡之前有個撿破爛的,年前撿了很多點焊機回去。疫情爆發,他把廢鐵價格收來的點焊機,幾千上萬的賣出去,憑這個賺了上百萬。」小汪笑著搖搖頭。
「這些時,街上出現了很多沒牌照的新車,路虎、奔馳都有,都是本地人新買的。還有很多『粵』開頭牌照的車,那是廣東老闆來拉貨的。」
原材料也水漲船高。一噸熔噴布的價格,從3萬漲到60多萬。江蘇產的打片機,出廠時大約25萬,賣到彭場本地,一臺賣到40萬元。中間的差價,被倒爺賺走了。
一隻一次性醫用口罩,從出廠到戴在普通人臉上,倒爺能從中賺到1-2元。月入千萬,並不稀奇。
3. 分岔路口
2月4日,仙桃市指定10家醫用防護服企業、28家醫用口罩企業及22家配套企業可以投入生產。其餘工廠均停工停產至2月13日24時。
2月13日24時後,企業、作坊一擁而上,都想分這塊蛋糕。許多無資質的「三無」口罩混雜其中。
「還指望什麼防偽技術?反正都放箱子裡,就完了。」 小汪說。
「確實有人以次充好,他們可能沒有本錢,搞不到原材料。但這些是少數。如果能正兒八經賺到錢,誰願意冒法律風險?約束自己的始終是良心。」
4月9日下午,湖北省仙桃市集中銷毀了 100 多萬隻不合格口罩。疫情發生以來,仙桃市共取締非法小作坊273家,扣押不合規口罩4600多萬隻,沒收不合格口罩241萬隻。
「工商局的確來查過。」 有幾天,小汪都坐在巷子口,幫整條街放風。
▍彭場鎮一家耳帶筋工廠
我和小汪交談時,一個倒爺上前找他收口罩:「8毛8一個,不限質量,賣不賣?」 小汪連連擺手。
倒爺收貨價,每天都在回落。本地口罩交易群裡,點焊機從 2 萬 5 千元跌倒 5000 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拋售。但仍有人想要抄底買回來,賭一把。
投機的人越來越多,外地口罩生產勢力崛起,彭場本地利潤已不及高峰時十分之一。
「漲得快,跌得也快,現在已經掙不到什麼錢了。」
離開彭場時,我買了一盒口罩,發現本地只有一半人戴了口罩。
小汪告訴我,他打算收手,「前兩天有人放煙花。真是有人歌舞昇平,有人睡不著覺哦。」
人人都在談論口罩的魔幻現實,或許正逐漸遠去。
註:本文轉載自HANS漢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