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龜年》是語文課本中的一篇杜甫的詩,它是被《唐詩三百首》的編者孫沫譽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的詩。清代的黃生也在其專門評價杜甫作品的《杜詩說》中評價道:「見風韻於行間,寓感慨於字裡,即使龍標、供奉操筆,亦無以過。」
那就讓我們再來重新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篇吧。《江南逢李龜年》的全文如下:「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首詩的譯文不是很複雜,大致意思是:我曾經和您在岐王府邸裡時常見面,在崔九堂前也多次聽到您的音樂表演,如今的江南正是風景大好的時候,我們在這落花時節又再度重相逢。
這首詩妙就妙在辭藻不算華麗,感情卻感人至深。這首詩不僅交代了作者與李龜年的交往和友誼,生逢亂世的不幸遭遇,還表現出老友相逢的喜悅,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蓄」二字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李龜年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竟讓年近六十的杜甫回憶起這麼多的往事,感慨萬千?用現在人的說法,李龜年就是一個能夠創作,善於表演,才華橫溢 , 藝技超群的全能音樂人。
關於李龜年的生平的記錄大多出現一些野史異聞當中,在正史基本沒有記載。 根據《明皇雜錄 》和《唐語林》等書中所記錄的內容可以推測出李龜年的大致生平。他生活的年代大約在開元,天寶和安史之亂以後的一段時間內,他活動的範圍分布也很廣:東京洛陽,西京長安,江南的潭州和金陵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李龜年在史書中雖然鮮有出現,但許多作品經他之手,化腐朽為神奇,成為當時非常流行的作品,部分甚至成為傳世的佳作,最負盛名還屬詩仙李太的七言樂府詩《清平樂》。
李龜年的作品不僅流傳於酒肆無官,還深受朝廷達官貴人們的喜愛。杜甫在《江南逢李龜年》中提到的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範和唐玄宗的寵臣崔九崔滌都是他的粉絲,唐玄宗本人也對他的作品非常推崇,甚至讓專門演奏「雅樂」的教坊和梨園等國家級音樂部門來演奏他的「俗樂」。
李龜年在他最輝煌的時候就是一個全國性的大明星。在他的追星族中,不僅有杜甫,還有王維,李端等迷弟。王維的那首《相思》還有另一個名字《江上贈李龜年》,李端更直接,寫了一首《贈李龜年》來表達自己對李龜年的崇拜。
世事無常,一個人終究抵不過歷史的車輪。安史之亂後,昏君唐玄宗倉皇的逃亡蜀地,在宮廷紅極一時的李龜年不肯屈膝於逆賊,只好冒著生命危險,獨自流浪到了江南。來到江南後,李龜年已經身無分文,只好用自己的本事餬口,在街頭巷尾賣唱賺錢,好生悽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仕途不順的杜甫遇到人生境遇大變的李龜年,杜甫有感而發,寫下了《江南逢李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