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西陲邊防空虛,吐蕃乘虛東窺,秦隴經常吃緊,杜甫亦不得不流寓入蜀了。在秦州期間,杜甫寫了一首《佳人》,大概根據當時實有其人來寫的: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婚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待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鬢,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翠竹。
這位絕代佳人,儘管兄弟遭難,本人又為夫婿所遺棄,但潔身獨居,杜甫筆下寫出了一個寂寞而又堅貞的女性形象。
在這個時期,有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李白染水王璘事,長流夜郎了。杜甫在天寶初年就和李白認識,李白要比杜甫年長十餘歲,杜甫是非常尊敬李白的。他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他贈李白詩說:「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他稱讚李白:「昔年有狂客(賀知章),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他懷念李白,詩云:「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春日憶李白》)。
杜甫直覺是李白太天真,會挨人整,「不見李生久(原註:近無李白消息),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不見》)。「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指屈原)語,投詩贈汨羅」(《天末懷李白》)。
不幸的消息果然傳來了,李白長流夜郎,杜甫又做了《夢李白》二首,這兩首詩,不是記夢,而可以當作李白的輓歌: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側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山黑。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使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對李白的真摯友情,在這兩首詩裡,充分作了說明。
後來,杜甫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冬晚,全家到達成都,初寓浣花溪寺,後來就在浣花溪上,種樹植竹,營立草堂,他有個王姓表弟,送他營置草堂的費用,杜甫到處向人覓桃、覓竹、覓松樹子、覓榿木,在草堂四圍栽植,杜甫就這樣算在成都定居下來了。
他這時的代表作有:
錦裡煙塵外,江村八九家。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遠慚勾漏令(葛洪),不得問丹砂。(《為農》)。
風色蕭蕭暮,江頭人不行。村春雨外急,鄰火夜深明。胡羯何多難,樵漁寄此生。中原有兄弟,萬裡正含情。(《村夜》)。
但是其實杜甫的浣花草堂,是名副其實的草堂,堂頂是用茅草蓋的,決不具有今天這樣的規模。一到秋天風雨交集,茅蓋的草堂,屋頂為風所疾卷,處處破漏,杜甫非常感慨,曾作了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詠其事,不過此時的杜甫已經愈來愈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