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都飢腸轆轆了,還在寫詩替李白擔憂,關係竟然那麼好

2021-01-15 思考的歷史

安史之亂後,西陲邊防空虛,吐蕃乘虛東窺,秦隴經常吃緊,杜甫亦不得不流寓入蜀了。在秦州期間,杜甫寫了一首《佳人》,大概根據當時實有其人來寫的: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婚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待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鬢,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翠竹。

這位絕代佳人,儘管兄弟遭難,本人又為夫婿所遺棄,但潔身獨居,杜甫筆下寫出了一個寂寞而又堅貞的女性形象。

在這個時期,有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李白染水王璘事,長流夜郎了。杜甫在天寶初年就和李白認識,李白要比杜甫年長十餘歲,杜甫是非常尊敬李白的。他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他贈李白詩說:「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他稱讚李白:「昔年有狂客(賀知章),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他懷念李白,詩云:「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春日憶李白》)。

杜甫直覺是李白太天真,會挨人整,「不見李生久(原註:近無李白消息),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不見》)。「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指屈原)語,投詩贈汨羅」(《天末懷李白》)。

不幸的消息果然傳來了,李白長流夜郎,杜甫又做了《夢李白》二首,這兩首詩,不是記夢,而可以當作李白的輓歌: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側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山黑。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使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對李白的真摯友情,在這兩首詩裡,充分作了說明。

後來,杜甫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冬晚,全家到達成都,初寓浣花溪寺,後來就在浣花溪上,種樹植竹,營立草堂,他有個王姓表弟,送他營置草堂的費用,杜甫到處向人覓桃、覓竹、覓松樹子、覓榿木,在草堂四圍栽植,杜甫就這樣算在成都定居下來了。

他這時的代表作有:

錦裡煙塵外,江村八九家。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遠慚勾漏令(葛洪),不得問丹砂。(《為農》)。

風色蕭蕭暮,江頭人不行。村春雨外急,鄰火夜深明。胡羯何多難,樵漁寄此生。中原有兄弟,萬裡正含情。(《村夜》)。

但是其實杜甫的浣花草堂,是名副其實的草堂,堂頂是用茅草蓋的,決不具有今天這樣的規模。一到秋天風雨交集,茅蓋的草堂,屋頂為風所疾卷,處處破漏,杜甫非常感慨,曾作了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詠其事,不過此時的杜甫已經愈來愈貧困。

相關焦點

  • 兩大詩人牽手伴遊、同床共枕,杜甫與李白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
    李白與杜甫,是語文課必讀的兩位作者,這兩位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詩聖」,被後世譽為撐起盛唐文壇的兩大巨擘,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兩人的關係也十分耐人尋味。其實他們私底下也頗有交情,曾經牽手伴遊、同床共枕,也曾互相寫詩給對方。
  • 李白為何不給杜甫回詩 李白成「網紅負心漢」背後真相
    【李白為何不給杜甫回詩】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很重視的友情對方卻不看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大概就是杜甫對李白的感覺吧……」近來,李白和杜甫因為這樣一個問題在社交媒體上「火」了起來。  有網友指,杜甫有多首贈李白的詩,但李白卻只有一首《贈汪倫》。李白成了「網紅負心漢」,事實真是這樣嗎?
  • 杜甫有一首詩對李白極盡稱頌,還成了珍貴的史料,史學家如獲至寶
    文/灞上桑唐代最負盛名的兩位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年齡相差了十一歲,但兩人頗為投緣。「李杜之交」傳為千古美談。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與杜甫在洛陽相識,一見如故結為好友。兩人曾經攜手遊山玩水,飲酒賦詩,切磋學問,度過了一段十分快意的日子。
  • 秋日讀詩:杜甫寫給李白的信,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得到這個消息,立馬就寫下了這首有名的懷人詩,通過驛站的郵件發給李白。這首詩已經是風波之後的小有愉悅和平靜,但是痛定思痛,往事的陰影肯定還在的。杜甫雖然小李白11歲,勸起人來也入情入理。涼風起在了天邊,君子你感覺如何?這句話起的大氣而深切。「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不知道這封信什麼時候到,那洞庭與長江正是秋水泛濫的季節。
  • 詩壇的兩大巨山,李白和杜甫,誰更得你心
    都說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而詩歌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就是在唐朝,那些被記載且遺留下來的詩歌都已經近5萬多首。在這個文學繁榮的朝代裡,群星燦爛、人才輩出,那麼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詩人就將近五六十個,其中最具有文學造詣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絕對非李白和杜甫莫屬。
  • 杜甫在春日寫給李白的詩,極盡讚美之詞,還隱藏著一個絕美成語
    杜甫對李白的崇拜,就像李白對孟浩然高山仰止的仰慕之情。眾所周知,杜甫寫給李白很多詩,如《贈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甚至在《飲中八仙歌》中,還不忘寫上李白醉酒時的場景,可見杜甫將李白看作是人生的標杆。唐玄宗天寶三年,也就是744年,李白被朝廷賜金放還,他再一次開始了漫遊的旅程,來到東都洛陽,而杜甫是一位青年才俊,科考失利,四處遊覽。
  • 小學生手作:李白、杜甫、孟郊、李賀朋友圈,滿滿都是典故
    [大愛李白]杜甫呢,一生瘋狂為偶像李白打call,為偶像寫下二十多首詩,訴盡了崇拜與熱愛,李白被貶謫期間,更是一首接一首,道不盡的思念與擔憂。可憐的是,他卻很少得到偶像的回應。這名不見經傳的鄉野小粉絲汪倫,都能得到偶像的青睞,賦詩一首,他可不得酸酸地要上一要嘛!
  • 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途經hao縣,李白賦詩幾首,杜甫為什麼沒寫?
    天寶三年,李隆基一生氣,把李白T出了長安,「你去浪吧,別在我眼麼前晃悠」。從此李白浪跡江湖、找朋友喝酒、寫詩,玩了一段時間覺得不能荒廢時間,暗自尋思「大家都叫我詩仙,可我肉骨凡胎怎是仙,要不就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尋得個長生不老做個真神仙?」,就這麼定了。
  • 辛棄疾也「花心」:一首《憶李白》,道出他對李白和杜甫的感情
    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 頷聯的「青山埋骨至今香」,說的是這李白墓位於安徽省的青山西麓隴地上。當年李白去世後,本是葬在了安徽省的城南龍山東麓,後來李白好友的後人給李白遷墓,就把李白墓移到了與龍山相對的青山。因此,很多人追悼李白,都會用到「青山」二字,這辛棄疾自然也不例外。
  • 憑什麼奠定了杜甫詩聖的地位?
    憤怒過後,杜甫開始矛盾了。他一生都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不像李白迷信道教,也不像王維迷信佛教。雖然在他的詩中出現過道教和佛教的典故,但也只是那個時代佛教和道教都很流行的社會影響,而且,杜甫寫詩本來就很喜歡引經據典掉書袋。他臨終前還在感慨「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還任。
  • 李白告別此地,帶走家喻戶曉的名詩;杜甫來此,吟出七律之冠
    它確實是一個奇妙的城市,明明只是在西部,遠離中原,歷史上卻有過白帝城託孤的故事,更引得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陸遊等文化名人駐足於此,憑弔懷古,相互唱酬應和。最著名的,當然是李白的那首《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裡江陵一日還。
  • 李白忽悠杜甫「尋仙人、找仙草、煉仙丹」?戴教授把唐詩講絕了!
    尤其是唐詩,聽過他的課都說,「戴老師把唐詩講絕了」!那麼李白到底有沒有忽悠杜甫一起去做那些事呢?那就讓我們夢回那個盛唐年代去一探究竟吧。故事的兩個主角李白那年44歲,杜甫33歲,此前的李白早已功成名就,威望名聲早已冠絕宇內,而那年李白卻遭遇了重大的仕途挫折,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 李白杜甫愛喝酒的背後:喝酒一時爽,賒帳、典當爽一世
    其中既展現著文人的喜好和浪漫,又暗含著他們與現實生活的某種精神隔閡,這一切都集中體現在了詩歌作品當中。李白、杜甫便是喝酒何處新境界之人,但是世人所不知道的是,他二人沒有通用貨幣,換句話說就是窮困潦倒沒錢,那麼這二人是如何解決喝酒問題的哪?李白杜甫愛喝酒的背後:喝酒一時爽,賒帳、典當爽一世,咱們從「詩」「酒」細細道來。
  • 李白杜甫有一段同寢共被 攜手同行 對酒吟詩的逍遙時光
    杜甫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白,詩仙,浪漫主義詩人;杜甫,詩聖,現實主義詩人。李白(701-762)與杜甫(712-770)一生總共見過三次面。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夏天,李白此時正是因高力士所讒,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途徑洛陽,當時,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李白已名揚全國,而那時的杜甫赴洛陽趕考,名落孫山,正在洛陽漫遊。於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在這裡見面了。
  • 詩詞別論:杜甫,你這個可愛的老傢伙!
    這個悲催的官二代杜甫是一個標準的官二代。早年時,他跟所有富家公子哥一樣,在老爸的資助下到處旅旅遊寫寫詩,體驗人生。公元763年的春天,杜甫得到朝廷收復失地的消息,他當即欣喜若狂地寫下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貓奴陸遊、炫妻狂魔杜甫……詩詞大神背後的另一副「面孔」
    「一生為摯愛唐婉寫詩10首,可是在他筆下,寫貓足足有12首。」對宋文化研究多年的宋史學者吳鉤著下多本宋史作品,其中對於詩人陸遊,最多的筆墨就是他對貓的痴愛。杜甫竟然也有浪漫的一面年少時聰明伶俐卻懷才不遇,長安客居十年後回家娶妻之時,杜甫已年滿29,比妻子大十歲之多,相當寵愛自己的這位愛妻。
  • 陷入「社會性死亡」的李白,他到底做了什麼
    李白,從國民偶像的詩仙,到避如瘟疫的盜賊,遭遇唐代的「社會性死亡」,這難道不比後來被學姐們輕視的學弟們遭遇的更殘酷、更無助嗎?某詩人(詩聖杜甫)自稱是太白第一追星粉,他自稱是太白第一個追星的人,他用「全世界都要殺了」來形容偶像的死亡。這位豪放不羈的盛唐詩人李白,雖常愛搞點言行藝術,但也曾是唐玄宗的詩人偶像,究竟是如何落到這種境地的呢?
  • 杜甫與朋友久別重逢,酒足飯飽寫下一首詩,中年人讀後不禁落淚
    李白和杜甫兩位頂級詩人,猶如兩個武林高手,他們以筆為劍,在詩壇上佔據無人能夠撼動的地位。年輕時喜歡李白的詩歌,那種飄逸灑脫的情懷,總能讓人熱血澎湃,恨不得站在瀑布之上,觀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景象。隨著歲月流逝,社會閱歷也逐漸豐富,經歷酸甜苦辣之後,仔細品讀杜甫的作品,會覺得越來越有味道,他的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不愧為備受追捧的「詩聖」。
  • 杜甫這四首詩,豪邁氣概絲毫不輸李白,每篇都有千古名句
    最近在某視頻平臺看到有位大咖做了一個視頻介紹杜甫,開篇便給杜甫的一生下了這樣一個概括:唐代大詩人杜甫一生就沒有快樂過,他憂國憂民抑鬱終生。他的這個結論符合大眾對杜甫的了解,一提起杜甫,人們腦海中總會出現一個悽苦無比,滿面憂慮的老頭模樣。
  • 作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兩位杜姓詩人,杜甫和杜牧是什麼關係?
    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朋友們都知道,杜甫和杜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兩位杜姓大詩人。杜甫與同時期的大詩人李白並稱為「李杜」,杜牧與同時期的李商隱也被稱為「小李杜」。那麼作為最有名的兩位杜姓詩人,杜甫和杜牧是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