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站在醫院危重症隔離區門前的那一刻,從醫20餘年的宋斯迪直言自己有些遲疑,那時的她雙手微顫,一次又一次地,拉著防護手套,整著護目鏡。終於,借著一口深呼吸,順勢推開了隔離區的大門,看到那些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我把一切都忘了,只顧如何讓這些病人好起來」。
>>>>>>
01
臨行前夜,愛人電話裡說:「照顧好自己」
宋斯迪(左一)與同事前往武漢前合影
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位於新城區的陝西省第四人民醫院啟動了援鄂緊急動員,全院1000餘名醫護人員中,900餘人志願報名,呼吸內科的醫生宋斯迪便是其中一員。
宋斯迪,省四院呼吸內科醫生,自1996年工作至今,已有24年。1月23日下午,在報名援鄂醫療隊後,她第一時間向愛人告知了自己申請加入援鄂醫療隊的決定,「得知武漢封城的消息,我很揪心,現在院裡正在組織援鄂醫療隊,我已經報名了,如果前線需要我,希望你能支持」。
「愛人是醫院的行政工作者,也是一位老黨員,他很快就回復,『如果組織選擇了你,你要做好防護,平安回來,我支持你』。」大年三十晚上,宋斯迪和愛人以及兩個孩子一起看了春晚,吃了餃子,其樂融融。第二天一早,她便開車將孩子送回老家。路上,當她將可能援鄂出差的消息告訴孩子時,11歲的大女兒突然變得安靜,4歲的二女兒一聽說她要長時間出差,哭鬧起來。「寶貝,這是工作,媽媽會很快回來的。」宋斯迪安慰女兒。
「孩子送回高陵老家的當天夜裡,我就收到了醫院正式的通知,第二天啟程,支援武漢。」儘管心裡早有準備,可當接到正式的電話通知時,宋斯迪的心裡依舊划過了一絲不安,她撥通了正在醫院值班的愛人電話,告知了第二天啟程的消息,「一向寡言的他,那天說了很多,他一直在重複,做好防護,照顧好自己,上飛機了告訴他一聲,過去那邊多報平安」。
掛斷電話後,宋斯迪靜靜地收拾著行李,早早睡下,「援鄂事大,不能耽誤明天的行程」。
1月26日夜,她給愛人發了一條微信,「平安抵達武漢,一切安好」。
02
當她推開危重症隔離區的大門,心中只剩下了救死扶傷的信念
1月26日夜,宋斯迪所屬的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在了解過醫院各項情況之後,接手了武漢市第九醫院危重症隔離區。第一次進入隔離「紅區」前,從醫24年的宋斯迪無比緊張,雙手微顫著一層層仔細地穿上嚴密的防護服,一遍又一遍地拉著防護手套,整著護目鏡。借著一口深呼吸,她順勢推開了隔離區大門,看到滿屋子的危重症病人,所有的不安瞬間都拋之腦後,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病人的工作之中,「我把一切都忘了,只顧如何讓這些病人好起來」。
「每天工作8小時,看似和平常一樣,可在全身著防護服的情況下,近乎極限。」宋斯迪說,為了確保醫護人員的安全,防護服非常嚴實,夾鼻子的鋼架很硬,卡的很死,常常是工作五六小時之後,面部就異常疼痛,很多醫護人員被壓破了臉。最讓醫護人員頭疼的是「霧氣」,長時間穿著防護服,導致護目鏡被「霧氣」覆蓋,眼前模糊不清,「防護服很珍貴,如果脫了,就得換新的,太浪費了。等到防護鏡上的霧氣凝結成水珠,落下來就會形成一條縫隙,我通過縫隙就可以繼續看化驗單……」宋斯迪透露,工作之餘,醫護人員最常做的事便是洗衣服,「包裹著防護服整整八九個小時,渾身的衣服都溼透了,每天下班,我們除了吃飯、睡覺以外,要花很多時間在洗衣服上」。
「工作辛苦,但這是職責所在,那些病床上的危重症患者,都是家屬託付給我們的,受命之託,豈敢辜負?」令宋斯迪印象深刻的是2月5日的夜裡,那天醫院新收了一名病人,值班的她需要評估病人病情,卻發現病人病史並不全面,為此她聯繫了患者家屬,家屬第一時間將患者的病史資料帶到了醫院。在與家屬溝通交流之後,家屬突然深深地鞠了一躬,「他有些激動地說,『醫生,拜託您了。』我能感受到他對我的信任,他將病人的生命全部託付給了我」。
說到這裡,宋斯迪笑了笑,欣慰地說:「後來,這位患者病情好轉了。我沒有辜負病人家屬的囑託。」
03
從「人生悲慘」到「謝謝,我要配合醫護人員治療」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危重症隔離區病人,所以我們時刻可能經受病人離開的挫敗感。」提起因疫情而離去的人,醫護人員們都不願意去回憶,「我們盡力了,可依然會有一些病人離世」。
「必須全力以赴,這裡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飽含溫度的生命。」宋斯迪說,每當有病人不幸離去,大家心裡都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可當進入隔離區,大家又都會打起精神,以最好的一面去面對患者,「疫情當前,本應看淡生死,可我們不願意接受每一個生命的離去。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疫情摧毀的不僅僅是人的身體,更是意志。」過年期間,醫院轉入了一位情況極不樂觀的七旬老人,來到醫院後便出現了呼吸衰竭,只能依靠呼吸機,「老人多次想要摘下呼吸罩,都被醫護人員及時發現了。我至今記得,他用筆在紙上寫著,『人生悲慘』」。
宋斯迪深入了解後得知,老人的獨子前些年因意外去世了,今年年初,他患上了新冠肺炎,就醫後不久,老伴也確診了病情,幾經流轉之後,他與老伴失去了聯繫,「兒子的離去對老人打擊很大,如今老兩口染上疫情,又失散了,一系列的不幸澆滅了老人生的希望。」
為了讓老人配合治療,醫護人員一方面更加細心地看護老人,時不時和老人說話開導,逗老人開心;另一方面,院方發動人脈聯繫多方,尋找老人失散的老伴。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一所方艙醫院,大家找到了老人的老伴。在得知老伴無恙的消息後,老人眼眶溼潤,他用筆寫下,「謝謝,我要配合醫護人員治療」。
宋斯迪說,一段時間後,這位老人因出現合併症,轉去了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自此便沒有了音訊,「希望老人早日恢復健康」。
04
55天的堅守,願武漢浴火重生
二月中旬,武漢疫情出現了第二波高峰,那時為了讓家人安心,宋斯迪只要下班,就會和家人視頻或電話,告訴家人在武漢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雖然家人很擔心,但實際上武漢疫情的轉折點就是方艙醫院的建立,這些醫院可以儘快分流各個醫院的壓力,所以情況一直在好轉」。
3月19日,宋斯迪所屬援鄂醫療隊所轄區域最後一位危重症患者情況好轉,轉至其他醫院繼續救治,該援鄂醫療隊的任務宣告完成,次日便是歸期,宋斯迪所屬援鄂醫療隊長達55天的堅守即將劃上圓滿的句號。
3月20日,載著援鄂醫療隊離去的車隊兩側,有眾多武漢志願者前來為援鄂醫療隊送行,一路上交警護航。在離開天河機場高速時,看著向車隊敬禮的警務工作者們,宋斯迪回想起兩個月來的點點滴滴,淚水、歡笑、堅持、感動,都永久銘記在了心中,「致敬英雄的武漢,致敬每一位為抗擊疫情奮戰的人們。願武漢浴火重生,願華夏盛世長安」。
來源:新城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子雅/ 責編:亦辰/ 校對: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