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的鬼節為什麼廣西人過得特別隆重?而且一定要吃鴨子?

2021-01-08 小獵人愛旅遊

鬼節剛過完,很多小夥伴問:為什麼廣西人鬼節這麼隆重?

鬼節祭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國一年一度的中元節,中元節又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而在中國所有地區中,以廣西舉辦最為隆重,到底有多隆重?

一大桌子菜

全國大部分地區習慣在七月十五這一天過鬼節,但在廣西地區,七月十四日才是傳統意義上的鬼節,為最正的日子。從十三日開始,廣西人就開始殺鴨,一直到十五才結束,毫不誇張的說:在廣西,鬼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為什麼廣西人對鬼節過得那麼隆重呢?而且一定要吃鴨子?

鴨子

廣西的古人認為鬼節這一天,鬼魂借節假日還家探親,但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鬼魂過不了奈何,於是用鴨子託魂過河,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通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另外,鴨子是用來祭祀的,祭拜祖宗時,所用的紙錢、衣物也是要靠鴨子駝過奈何的,所以鬼節的時候一定要吃鴨子。

不知死期將至?

在這個日子裡,吃鴨子成了廣西人約定俗成的風俗習慣。廣西人的祖先認為,每年農曆七月中旬的鴨子,正是它們長大成熟的時期,肉肥而美。所以,在農村人們過完春節就會去街上買小鴨養,鬼節一到全部宰殺,叫上親戚好友,來家裡美美的吃一頓土鴨肉。

萌萌噠白鴨子

廣西人從古至今的熱情好客大家雖未親身經歷,但肯定也有所耳聞。在廣西,由於鬼節,鴨子被做成了多種菜餚,檸檬鴨、山黃皮鴨、白斬鴨、啤酒鴨、酸筍木耳炒鴨胗等等,而且越來越多的菜式出現。

山黃皮鴨
檸檬鴨

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鬼節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與我們一起分享!喜歡的朋友點一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今日鬼節,為什麼叫你到來賓大街買只鴨子回家過節,看這裡你就懂了!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進入到9月1日,今天是中國農曆七月十四,被來賓人視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鬼節」其實就是中元節,在這個節日裡,來賓家家戶戶都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等習俗,而且在這一天都要吃鴨子,鴨子成為了當仁不讓的「主角」。
  • 為什麼廣東人喜歡吃燒鵝,而廣西人更愛吃燒鴨?今天終於知道了
    雖然說這兩個地方的人都特別的能吃,但是他們的飲食習慣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廣東人喜歡吃燒鵝兒,廣西人更鍾愛於燒鴨,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廣東人喜歡吃燒鵝,而廣西人更愛吃燒鴨?今天終於知道了說到飲食習慣這個問題並不陌生,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 《筆仙驚魂》原班團隊打造 《七月半》定檔8.14
    由《筆仙驚魂》原班團隊打造電影《七月半》    近日,由90後新銳海歸導演杜瀟傲執導,餘心恬、翟子陌、付曼等青年偶像演員主演的恐怖電影《七月半》已宣布於8月14日全國公映,這部國內首部為中元節定製的「鬼節」電影
  • 農村俗語:最怕端午水,不怕七月半鬼,為什麼這麼說?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最怕端午水,不怕七月半鬼,為什麼這麼說?有道理嗎?農村流傳的俗語每句話看起來簡簡單單,仔細想一下卻又蘊含著極大的意義,這也因為此,俗語才會流傳了幾百年。小毅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最怕端午水,不怕七月半鬼。
  • 《七月半3》熱映 「靈魂出竅」元素首次登銀幕
    《七月半3》熱映 「靈魂出竅」元素首次登銀幕 《七月半3:靈觸第七感》正在全國熱映中日前,全新鬼節系列校園恐怖電影《七月半3:靈觸第七感》正在全國熱映中,憑藉其全新的「鬼節科幻
  • 雲南大理特色菜之鬼節必備特色菜--豬肝鮓燉芋頭花,有人吃過嗎?
    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芋頭吃過很多了吧,吃過芋頭花沒?大理當地人的話應該都吃過,我也很喜歡吃這道菜,我和我哥哥都對芋頭及其芋頭製品有輕微的過敏症狀,但是我們兄妹兩個寧願過敏也要吃這道鬼節必備的特色菜—豬肝鮓燉芋頭花,豬肝鮓前面給大家講過了,今天再給大家解釋下什麼是豬肝鮓。
  • 七月十四南寧「鴨力」足!今天,你吃鴨了嗎?
    農曆七月十五 是傳統節日中元節, 不過在我們大廣西, 更多人喜歡提前一天, 在農曆七月十四,也就是今天過節。
  • 為什麼廣東人喜歡吃鵝,廣西人卻喜歡吃鴨?網友:一方水土一方人
    ,而在廣東和廣西的飲食上面,也是要著不一樣的一點的,而這一點就是他們在吃的家禽上面不一樣,分別去這兩個地方遊玩的話會發現,廣東人喜歡吃燒鵝,而廣西人喜歡吃燒鴨,這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廣東人喜歡吃鵝,廣西人卻喜歡吃鴨?網友:一方水土一方人鵝和鴨都是家禽,但是,卻也是有著區別的,所以,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為什麼廣東人喜歡吃燒鵝,而廣西人則喜歡吃燒鴨,這個時候,有一些網友就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一方水土一方人!」雖然說廣東和廣西都屬於是南方,但是,他們這兩個地方的環境還是有一些差距的,在水土上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
  • 聽說一到中元節,沒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廣西……
    9月1日,中元節前夕,廣西萬鴨上市。這一天,南方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鴨子,使得一大波鴨子「在劫難逃」。最終,變為餐桌上的檸檬鴨、啤酒鴨、白切鴨、烤鴨.......廣西「鴨行」生意火爆9月1日0時許,廣西最大的農貿交易市場柳州海吉星家禽交易區,「鴨力」劇增。燈火通明下,鴨糞味道瀰漫在空氣中,數萬隻鴨子鋪滿檔口。
  • 鴨子節要到了!又有人進村偷鴨子!
    這就是進村偷鴨子的人,被村民抓住綁起來啦!過節嘛,大家都想吃好點,可也不能幹這種違法的事啊,村民養個鴨子就是等著賺點收入或過節自己吃的,要是被偷了這節還怎麼過了!小編要提醒鄉親們,最近幾天一定要看好自家的鴨子,別讓壞人偷了!
  • 農村老話:「七月半沒事別往河邊站」是什麼意思?中元節有啥講究?
    七月半是中元節的一個稱呼,因為這一天是七月十五,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七月半,不同的地區稱呼也有所不同,有著祭祖節、盂蘭盆節等多個稱呼。在道教文化中,將中元節認定為是地官的誕辰,所以在這節日期間,地府會將所有的鬼魂放出,所以又有「鬼節」的說法。而在佛教中所倡導的在七月十五這一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用盆子裝滿各種食物,供養佛陀和僧侶。所以三種文化習俗的結合就衍生出來今天的中元節,人們多在中元節前進行祭祀祖先和逝去親人的各種儀式活動。
  • 《七月半3》突破傳統 「靈魂出竅」首推驚悚高潮
    《七月半3》突破傳統 「靈魂出竅」首推驚悚高潮 《七月半3:靈觸第七感》將於11月24日全國驚悚獻映。「靈魂出竅」在華語驚悚片中鮮少提及,此次作為《七月半3:靈觸第七感》中的神秘核心事件,不僅在視覺衝擊上具有強烈爆發力,在故事情節上也獨具探究性,吊足觀眾胃口。與此同時,影片幕後團隊對「靈魂出竅」還魂氛圍以及「第七感」死亡預知氛圍營造也都處理的細緻入微,從細節之處刻畫的逼真視效,令人膽戰心驚,也令影片整體質感得到進一步提升,電影驚悚氣氛直推高潮。
  • 七月半鬼節有何禁忌? 避免帶紅繩鈴鐺避免出門(圖)
    「盂蘭節」俗稱「鬼節」,為農曆七月十五日,相傳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在道教來說,是日為「中元節」,則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則稱之為「盂蘭節」,傳說由農曆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遊魂野鬼就開始被釋放出來,他們可以在人間游離一段時間,接受人們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門關會再度關閉,鬼節的節期亦就此結束。
  • 萬聖節真如中國「鬼節」嗎?其中道道,十人中九不懂,你知道嗎
    萬聖節最早可溯的起源是凱爾特人的新年,薩姆汗節。萬聖節伴著它強調豐收和模糊邊際的特點,在十九世紀被逐漸復興成一個有宗教色彩的世俗節日,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中國三大鬼節,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將傳統節日裡祭祖的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三個節日,合稱為「三大鬼節」。
  • 《天機》:鬼節講鬼故事,嚇死人不償命
    2007年8月27日,農曆戊申月癸已日,七月十五。據說這天鬼門會大開,恐怖的傳說將從天機傳出……關於鬼神誌異,我國由來已久,從流傳最廣的《山海經》、《聊齋》,到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鬼神與其說是一種迷信,更不如說是一種文化。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我們留下了瑰麗的文化遺產,借鬼喻人,寓意深刻。
  • 虎牙戶外第一探靈主播 祭靈哥鬼節勇闖鬼村玩碟仙
    虎牙戶外第一探靈主播 祭靈哥鬼節勇闖鬼村玩碟仙時間:2016-08-17 14:12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虎牙戶外第一探靈主播 祭靈哥鬼節勇闖鬼村玩碟仙 在探訪神秘的鬼村封門村時,祭靈哥深夜勇闖鬼屋,在虎牙戶外直播期間多次出現卡頓,最終無法順利繼續直播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這句話有道理嗎?
    而關於端午節的俗話也是很多的,比如這句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就包含著很多的意思。所以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農村俗語的意義。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不怕七月的鬼」這麼一說:國家的法定節假日有三月清明節、五月端午節、還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等。
  • 李商隱的一首鬼節詩,非常冷門,卻很值得一讀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正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也俗稱鬼節、七月半。中元節自古就是大節,相傳這一天鬼門大開,亡魂歸來,所以民間多以放河燈焚紙錢等習俗祭祀先祖。中元節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因而中晚唐的唐詩中也不乏有一些中元節詩作。有些描繪民間中元節的習俗狀況、有些則以中元節開鬼門的傳說來寄託自己對已故親朋的哀思。
  • 由王珞丹微博找鴨子,說說中國人吃鴨子的歷史
    這條消息一經發出立刻成為各大網絡的熱搜,網友們對明星尋求幫助尋找丟了的寵物鴨感興趣,因為在一般人眼裡鴨子不是養了吃的嘛,丟了再去找也是兇多吉少。中國人吃鴨子的歷史十分悠久,在5000多年以前,浙江河姆渡、福建武平等地就有出土新石器時代的陶鴨;而在江蘇句容、河北平泉、河南鄭州的考古遺址都曾出土過4000年前的銅鴨尊及鴨蛋。這表明我們很早就已經開始馴化野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