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陳情令》時,筆者總有這種體會:就是很期待含光君和夷陵老祖的的場面,因為這兩人的友情誠摯無暇,感人肺腑,人神共羨。這種情義正是通過二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自然流露出來的,所以大家就喜歡看他們的橋段,不管是同框還是獨面,給我們全面展示了真心朋友的內含:
真的朋友,重志同道合,輕血緣傳承,在乎於神而疏忽於形。藍堪和魏嬰,大仁大義,俠肝義膽,鋤強扶弱,實力擔當。二人志向一致,三觀容洽,雖非血親,卻是肝膽相照,靈魂共鳴。在性格上,藍湛高冷雅正,魏嬰活潑不羈,就是這樣天差地別的兩個人,竟是心心相印的朋友。
真的朋友,可共患難,可隨生死。藍湛和魏嬰就是這樣的朋友。尋找陰鐵,困難重重,危險滿滿,魏嬰卻是踴躍承攬,能與藍湛共赴患難他就欣喜雀躍的不行,這是對藍湛多嚮往呀,生命誠可貴,藍湛更魅惑。
在玄武洞時,藍湛本該跟眾人一同離開,但他卻擔心魏嬰安危,留下來共同對付屠戮妖怪,在施助魏嬰時被玄武所傷。也虧得藍湛留下來,二人合力方才屠了玄武。若只得魏嬰一人,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這就是所謂的朋友齊心,其力斷金。
真的朋友,相互信任。這種信任,主要是人格的信任。藍湛對魏嬰絕對信任:象陰虎符疑雲、芳菲殿秘密、亂葬崗圍剿如此種種,藍湛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在魏嬰這邊。魏嬰對藍湛的信任還帶著依賴和安全感。當他們被溫晁追殺為溫情收留,江澄又失去金丹時,魏嬰異常惶恐無力,他首先想到求助藍湛,這是他潛意識對藍湛無比信任和依賴;共赴亂葬崗時,魏嬰意識到危險深重,但因為藍湛與共,他一點也不感覺害怕,因為藍湛就是他的磐石,他的支柱。
真的朋友,願同甘,不舍共苦。這裡的共苦,是指不想讓朋友受自己牽累受苦涉險。雖然魏嬰在寒潭洞已信誓旦旦地表明了心意,但藍湛卻不願意把他牽扯進來,而是自己悄悄獨自去尋找陰鐵。金麟臺上夷陵老祖被識破,眾人群起討伐之時,魏嬰趕緊與藍湛劃清界限。
真的朋友,總是舍己相護。溫氏聽訓,為護藍湛,魏嬰差點丟了性命。自己為此傷重,卻捨不得 用藥,要留給藍湛。魏嬰護的不僅是藍湛的身體生命,藍家的名譽,藍湛的名譽都是要護的,你看哪一次不把挑釁藍家的人懟得死死的。
至於藍湛,更不肖說了。為了魏嬰,屢屢觸犯家規,忤逆長輩,受戒受罰,傷痕累累,卻不思悔改;更是與仙門眾家為敵,力挺魏嬰,護友狂仙。
真的朋友,刻骨憐惜,無關功利。當魏嬰詭道功成歸來,人們關心的是他的價值。心術不正的金家忌憚他,剛正不阿的聶明玦倚重他,懦弱自我的江澄看好他,只有藍湛擔心他,指責他追究他,企圖糾正他。當藍湛得知金丹真相時,再高冷的臉龐都掩不住那憤怒的疼惜。
魏嬰平時本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在藍湛面前總喜歡耍萌逗他開心。當他看到藍湛身上觸目驚心的戒鞭痕,忍不住心疼得發飈,很少見到他那樣正經質問藍湛,惜之深詢之切呀。
真的朋友,會相互認同,相互包容,相互改變,心靈默契。藍湛與魏嬰大道相同,小格還是有異的。但他們互引為知己朋友後,潛移默化之間認同了對方的一些方式和習性,並改變著自己。就說禁酒吧,藍湛後來主動給魏嬰買酒、斟酒,這認同是槓槓的;魏嬰也很尊重藍湛的家規,當金子勳挑釁時,他還為藍湛擋了酒。
在蓮花湖時,魏無羨餓得稀裡譁啦,順手採了別人家的蓮子來充飢,卻被清正的藍湛幹涉,魏嬰竟然忍著餓順從了。對於桀驁不馴的魏嬰來說,這太不可思議了,只因面對的是藍湛啊。不過叫人大跌眼鏡的事還在後頭,一向端方雅正的含光君卻允許他們「偷竊″,自己還同流合汙跟著品嘗。這就是他們對相互品行的讓步和包容吧。
其實自從他們成為了朋友,彼此之間也在改變著,魏嬰變得成熟穩重了些,藍湛也不再那麼古板,不過他的溫情似乎還是只會給魏嬰;而且他們的觀點行為也相當默契,這倆本是高智商的主。
真的朋友,時時掛懷,心心思念。你看藍湛一月沒見魏嬰,就找藉口偷偷去夷陵,見到魏嬰那一刻,真是一眼萬年哪,回家還得持劍跪雪地請罪,好可憐。也不知魏嬰不夜天魂斷十六載他是怎麼熬過來的。
再說這夷陵老祖,死了十六年,不曉得能不能思念。只是醒來一見思追就神傷,只能吹著含光君的曲子訴衷腸。
這忘羨情誼,訴不盡的衷腸,說不完的情長,直叫人盪氣迴腸,這才是朋友的版樣。只是當人們出得戲來,直面心肺,環顧自身,多少人兒啊,對影成三人,恐落得個透心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