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33課:「躍」和「跧」

2021-01-09 騰訊網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躍」和「跧」,這兩個字中,「躍」字簡化為「躍」,是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躍」。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躍(躍)。讀音有兩個:

(一)yuè。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躍,迅也。從足,翟聲。」形聲字。本義是迅疾。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迅,疾也。」典籍中未見此義有應用實例。這個「躍」,同「走」部的「趯」意義相同。徐灝的《段注箋》:「走部趯同。」從足從走,足是體,走是用。

所謂的躍,現在常用的意義就是跳躍,就是「絕地而起」(邵寶語),要做到絕地而起,只能迅疾動作。

(跳躍)

《廣雅·釋詁一》:「躍,跳也。」《玉篇·足部》:「躍,跳躍也。」比如《易·乾》:「或躍在淵。」孔穎達疏:「躍,跳躍也。」又比如《警世通言·趙太祖千裡送京娘》:「(公子)從人叢中躍出,如一隻老鷹半空飛下。」

也引申指發展快速。比如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二章第一節:「商鞅變法以後,秦國一躍而為中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我們知道,實際上,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其實是建基於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

本義之外,躍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物價上漲。這個意義也跟「踴」相通。《漢書·食貨志下》:「而不軌逐利之民畜積餘贏以稽市物,痛騰躍,米至萬石萬錢,馬至匹百金。」顏師古註:「言以其盈餘之財蓄積群貨,使物稽滯在己,故市價騰貴。」就是所謂的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使物價上漲。

(2)向上。《廣雅·釋詁一》:「躍,上也。」在這個意義上,略同於「踴」。實際上容易理解,躍起,必然有向上之義。

(3)進。《廣雅·釋詁二》:「躍,進也。」這是引申義。

以上兩個意義,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二)tì。這個讀音出自《字彙》。組成疊詞「躍躍」指迅疾跳躍貌。《爾雅·釋訓》:「躍躍,迅也。」郭璞註:「盛疾之貌也。」比如《詩·小雅·巧言》:「躍躍毚(讀chán,狡猾)兔,遇犬獲之。」迅疾跳躍的狡猾兔子,碰上獵狗把命送。漢字的複雜就在於此,明明意義近乎相同,讀音卻不一樣。

(獵狗捕兔)

躍的小篆寫法如圖:

(躍的小篆寫法)

2、跧。讀音有兩個:

(一)quá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跧,蹴也。一曰卑也;絭也。」形聲字。本義有兩說:

本義之一:踹;踢。即《說文》所說:「跧,蹴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蹴,躡也。」桂馥《說文義證》:「《一切經音義》十一引作『蹋也。』蹋鞠即蹴鞠。」

(蹴鞠圖)

本義之二:蜷伏。就是《說文》所說:「卑也,絭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絭,當為拳曲之拳。《魯靈光殿試》『狡兔伏跧於柎側』注當引『卑也,絭也』李善引『蹴也』,非。」王筠《說文句讀》:「跧伏之義」《廣韻·仙韻》:「跧,屈也。」就是蜷伏,蜷曲。我們平常說的蜷腿的「蜷」,正字應當是「跧」。清代陳文述有一首《哀凍死者》:「斃者十餘輩,僵臥如鼠跧。」形容凍死的人蜷曲肢體。

本義之外,跧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伏地行走。《廣雅·釋詁三》:「匍、跧,伏也。」王念孫《廣雅疏證》:「匍與伏通,《說文》:『匍,手行也』;『匍,伏地也』。《釋名》云:匍匐,小兒時也……匍,伏也,伏地行也。人雖長大,及其求事盡力之勤猶亦稱之。詩曰:『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是也。」《廣雅·釋言》:「跧,匍匐也。」

(匍匐前進)

這段話很繞,但意思並不複雜。「跧」與「匍」通,就是伏地行走,即匍匐,所謂的匍匐,像幼兒時的樣子,人長大之後,如果有什麼時事情需要盡力而為時,也會匍匐而行。這裡引用的《詩》指《詩·邶風·谷風》裡的「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意思是,如果鄰裡出了急難之事,就是爬著也要去救。

(2)曲膝盤足。唐代王仁呴《刊謬補缺切韻·仙韻》:「跧,屈足。」徐珂《清稗類鈔·風俗類》:「北方居民,室中有火炕,入門。脫屨而登,跧坐於炕。」就是盤腿上炕。這其實就是「跧腿」。

(東北人上炕曲膝盤腿)

(3)彎腰。這是方言。清代孫錦標《南通方言疏證·卷首》:「跧,折腰也。」

(二)zūn。這個讀音出自《廣韻》。蹙。《廣韻·諄韻》:「跧,蹙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跧的小篆寫法如圖:

(跧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33,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70課:藕是荷花的根嗎?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0課,仍然是「艸」部漢字,仍然是每課六個漢字,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如圖:做一下辨析:藕長在池塘的汙泥裡,它的長相和位置的確像是根,但實質上它不是根,因為根上一般沒有節,而藕有節,它其實是蓮的變態根狀莖;在藕節的地方,向下長出許多絲狀的根,向上長出帶有長柄的荷葉和開放粉紅色或白色鮮豔的荷花。
  • 《說文解字》第78課:「遍插茱萸少一人」裡的茱萸是什麼?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8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1)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pí。給的解釋是:「艸也。一曰芘茮木。」「艸也」,是一句,說明這是一種草,但沒說明是什麼草,所以暫時存疑;「芘芣木」好說,《詩經.東門之枌》裡說:「視爾如荍,貽我握椒。」毛傳說:「荍,芘芣是也」。鄭玄箋註:「美如芘芣之花。」孔穎達疏引陸機的說法:「芘芣,一名荊葵」。芘芣就是錦葵,錦葵科。
  • 《說文解字》第165課:細說「和」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65課,專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一個漢字:和。和是現代漢語常用字,相對內容較多,有讀字典的感覺,請耐心。詳情如下:和。《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咊,相應也。從口,禾聲。」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7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比如我們經常說的《孟子.公孫丑上》裡說的:「出於其類,拔乎其萃」,就是這個意思,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3)萃卦。萃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45卦,上澤下地,澤地萃。《易.萃》:「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 《說文解字》第123課:《詩經》「伊餘來暨」,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3課。講一個漢字「餘」。這個字在《說文》540部裡歸「八」部,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歸法歸「人」部,檢字時要注意。餘。現代漢語常用字。這個字有四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ú。
  • 《說文解字》第126課:「解釋」的「釋」,它的本義是怎麼來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6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悉和釋。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是「釆」部漢字,詳解如下:1、悉。讀xī。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詳盡也。」看悉字的小篆字形:(悉字的小篆字形)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等早期文字裡找不到,只從小篆開始看,後來的隸書,變化已經不大,不再一一放圖。
  • 《說文解字》第137課:成語「犁庭掃穴」的「犁」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7課,講四個漢字,這四個漢字全部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分別如下:1、 犓 。讀ch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以芻莖養牛也。從牛芻,芻亦聲。《春秋國語》曰:『犓豢幾何。』」什麼是芻呢?我們前面在「艸」部已經學過,《說文》給的解釋是「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就是割草之後,綑紮起來,後來也指給牲畜吃的草料。
  • 《說文解字》第29課:烏鴉為什麼又稱為「孝鳥」?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石之次玉者。從玉句聲,讀若苟。」給了意義,也給了讀音。但意義給得簡單,石之似玉者,在《說文》裡有幾十個字是這個意思。那「玽」有什麼特殊之處呢?能給點線索的就是右邊的「句」,我們來看句的甲骨文和金文:
  • 《說文解字》第91課:《詩經》裡的「如履薄冰」,你能讀準嗎?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1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1、。讀fàn。(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bó。給的解釋是:「木薄也。」僅看這句,很難理解。好在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吳都賦》:『傾數薄。』劉注曰:『薄,不入之叢也。』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就是林木密集叢生處,密集的程度到了「不可入」的程度。《楚辭.九章.涉江》有:「露申辛夷,死林薄兮」露申(有人考證說露申就是玫瑰)、辛夷花死在荒野裡,因為林木密集,它們受逼迫得不到營養而死。
  • 《說文解字》第329課:細說「踰」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四個漢字:(上將下足)、 、 、踰。四個字中,只有「踰」算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踰」。因為課程是依《說文解字》字序的連續課程,所以生僻字解說相對枯燥,請大家堅持。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上將下足)。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讀yī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從口,音聲。」形聲字。顯然,許慎說,這又是一個方言用字。是宋齊兩地對小兒哭泣不止的稱謂。
  • 《說文解字》第180課:「長籲短嘆」裡的「籲」怎麼讀,什麼意思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1、啐。這個字有五個讀音:(一)cuì。(87版《紅樓》裡的賈璉和鳳姐)啐字其他四讀音均不常用,不再一一列舉。啐字的小篆寫法如圖: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籲,驚也。從口,於聲。」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有兩個地方出現,另一個出現在「虧」部,給的解釋是:「籲,驚語也。從口,從虧,虧亦聲。」基本一樣,屬「重出」字。這個字相對較為複雜。《字源》認為它是個形聲兼會意字,但究竟如何會意並沒有講明,不講明的原因是「於」字的象形不明。
  • 《說文解字》第180課:「長籲短嘆」裡的「籲」怎麼讀,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80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漢字分別如圖:(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 《說文解字》第359課:「疋」部的兩個生僻字,其實也很有意思
    《說文解字》540部,「疋」部之下只有兩個漢字,分別是「(囪疋)」和「(爻疋)」,因為它們是生僻字,所以現在的GBK字庫裡沒有這兩個字,只能描述字形,拆成了左右兩部分有利於分析字義,其實它們的讀音都可讀作shū。本課就講這兩個字,其詳情如下: 1、(囪疋)。
  • 《說文解字》第350課:成語「跛鱉千裡」中,「跛」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踣、跛」。這兩個字,既不是生僻字,也不是常用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踣。讀音有兩個:(一)bó。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踣,僵也。從足,音聲。《春秋傳》曰:『晉人踣之。』」形聲字。本義是向前僕倒,這裡提到的《春秋傳》指《左傳·襄公十四年》,現在的版本寫作「與晉踣之」。
  • 《說文解字》第187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中,嚶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87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分別如圖:(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1、哮。讀xià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喔,雞聲也。從口,屋聲。」形聲字,本義是雞鳴;雞啼聲。比如唐代許渾的《秋日行次關西》:「早霜雞喔喔,殘月馬蕭蕭。」
  • 《說文解字》第177課:鳥兒啁啾,「啁啾」,你讀對了嗎?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7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字多個是生僻字,學來相對枯燥,請堅持,今天的六個字分別如圖:比如王安石的《和董伯懿詠裴晉公平淮西將佐題名》:「空城堅守已可縛,中使尚作號兒哇。」在此義下,也可作象聲詞,形容哭聲或叫喊聲。如,小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3)方言。說。比如:有什麼困難儘管跟我哇。有的地方稱「說話」為「哇話」。(二)wa。讀輕聲。用作語氣詞。「啊」受到前一字收音u或ao的影響而發生的音變。
  • 《說文解字》第252課:成語「出言不遜」的「遜」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於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遜(遜)。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遜,遁也。
  • 《說文解字》第352課:成語「科頭跣足」中,「跣」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蹁、、踒、跣」,這四個字都不是常用字,但也不是完全的生僻字。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蹁。讀pi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蹁,足不正也。從足,扁聲。一曰拖後足馬。讀若蘋,或曰徧。」形聲字。本義之一是腳不正;也指行走姿態不正。
  • 《說文解字》第335課:我們說的「跨院」,是院子大,跨了兩個院子嗎?
    詳見下面「跨」字的第(8)條解釋。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一個漢字「跨」,跨是現代漢語常用字,需要加強記憶。其詳情如下: 跨。讀音有四個: (一)kuà。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跨,渡也。從足,誇聲。」形聲字。本義是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