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俗文化中的犬
【編者按】狗,作為人類最親密的夥伴之一,自古就有忠誠的美名。現代人對狗的喜愛更是溢於言表,為此,它們還有了獨立的星球——「汪星」。人們把對這些忠誠夥伴的喜愛之情也表現在了古往今來的藝術創作中。戊戌狗年已至,本期我們就從藝術的角度好好聊聊人類的好朋友——狗。
民俗文化中的犬
犬成為民間工藝美術品中經久不衰的題材,有關的剪紙、年畫、泥塑以及布藝製品,都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清版楊柳青年畫《八百千秋》中,一肥腴兒童笑容可掬,左手撫按一隻叭狗,右手高舉柏樹枝,圖中以「叭」與「八」,「柏」與「百」諧音,再輔以象徵富貴的牡丹、珊瑚等,組成「八百千秋」之吉意,表達對幸福長壽的冀望。此圖為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樣」,畫面採用象徵手法,利用娃娃所持器物的諧音或寓意,湊成吉利短語。民間年畫裡「張仙射天狗」的故事流傳也很廣。畫裡的張仙五綹長髯,身穿黃馬褂,站在一群正在嬉戲的童子間,張弓開弦射向雲中飛來偷吃小孩的天狗。畫面以薑黃與靛藍為主要對比色調,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紅、茄紫和黑色作襯色,套印與手繪相結合,色彩豔麗,古樸大方。這種紙馬神像常被貼在住宅房門的背後,用來保護家裡的幼童。
【清】 八百千秋 楊柳青木版年畫 33cm × 59cm 楊柳青年畫館藏
雲南地區流傳有《天狗毛煞》的紙馬神像,形象古樸而威猛,把狗當成兇神惡煞,不過那是在天上,而非人間,更多的是對狗多了一分敬畏罷了,源於民間流傳的天狗吃月亮的故事。古時候每當天空中出現月食現象,人們認為是不祥之兆,產生恐懼,擔心月亮被天狗吃掉,從此失去光明,於是百姓會自發地組織起來,敲打碗盆為月亮助威,嚇跑天狗。
申沛農 福到狗年 剪紙 7.4cm×7cm 1994 年
不論是鳳翔的彩繪泥塑,還是山東的彩繪陶狗,都保持著靚麗美好的風格,十分可愛。北京已故泥塑藝人韓增啟曾經塑造過一對彩繪泥塑叭狗,黃綠彩繪,黑眼白眶,神態憨拙質樸,確是寵物風範。蔚縣窗花中的狗無疑經過了美化處理,色澤已完全脫離了現實局限,儘可能用鮮豔靚麗的顏色把狗表現得美好而生動。
河南淮陽泥泥狗玩具非常有地方特色。泥泥狗全部是烏黑底色,上面繪有各色裝飾性花紋。名為狗,實為不可名狀的各種奇禽異獸,其內容有人祖狗、人面猴、兩頭獸、獨角獸、神蛙、四腳蛇、九頭雁等,個個帶哨,一吹就響。
王蘭田 生肖狗 河南濬縣彩繪泥塑 高 6.5cm 李寸松藏
由高金愛、陳海莉所繪的陝西安塞農民畫《玉犬迎春》造型簡潔大氣,淳樸生動,犬的眼睛變成了飛舞的蝴蝶,軀幹用花草打扮,犬、蝴蝶、花草自然巧妙地融為一體,色彩和諧,賦予作品春天和富貴的文化內涵,給人一種親切的美感。而陳山橋的陝西農民畫《富貴狗》是裝飾華麗的狗,抬腳仰天,有如追逐天上的鳥兒。全圖的吉祥圖案十分多樣,色彩強烈而有力,筆筆刻劃分明,呈現狗毛絨絨的外形及靈活的動態。
高金愛、陳海莉 玉犬迎春
甘肅慶陽地區的傳世皮影《天狗》刻繪一隻身形矯健的天狗,跟隨二郎神楊戩左右,轉戰雲天。其造型修長勁秀,表現出敏捷機警的特質。嘴巴張開似在咆哮,四條腿下冒出火焰,凌駕於祥雲之上。作品採用陰刻法,以黑色鋪染天狗,使其造型突出而立體;雲團的線條錯綜穿插,以黑色層層暈染,層次感強烈;犬舌、火焰和祥雲內部線條勾染大紅色,跳脫而靈動,使整件作品既古樸又富有裝飾性。
天狗 甘肅慶陽皮影 25cm × 45cm 孫建君 / 攝
2018年狗年郵票特邀藝術家周令釗擔綱設計,廣為人知的第一輪生肖郵票1982年狗票就是周令釗設計的,如今99歲高齡的周令釗老先生再次設計狗票,創世界郵票設計史上紀錄。此郵票有兩個圖案,「犬守平安」畫面中的公犬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注視前方,好像隨時能離地飛奔、抵禦外敵、守護家宅。「家和業興」中,棕色母犬深情凝視幼崽,黑色小狗昂頭挺立,活潑可愛,母子相依,舐犢情深。兩圖相連,預示著家的平安和睦與國的興旺富強。
周令釗設計的1982年狗票
周令釗設計的2018年狗票
(責編:王鶴瑾、潘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