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年畫、剪紙、相聲……青島中小學生「花式忙年」

2020-12-01 騰訊網

春節臨近,青島處處洋溢著忙年的喜慶氛圍。正在寒假中的中小學生們也沒有閒著,或參加文明倡導活動,或學習傳統技藝,或舉行聯歡會,以蓬勃的朝氣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又增加了一抹亮色。

小學生倡導文明過年 公交車窗上畫起「民俗年畫」

為呼籲市民文明過年,1月15日,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第三分公司的多名駕駛員聯合青島德縣路小學的小學生,以在公交車窗上畫民俗年畫的方式,倡導市民禁放煙花爆竹,同時為乘客營造新春的喜慶氛圍。

1月15日13時許,在公交隧道巴士公司團島停車場內,21路線KT177號公交車廂內一派熱鬧祥和。來自德縣路小學的八名小學生和來自隧道巴士公司第三分公司的多名駕駛員正握著蘸滿顏料的畫筆,在透明的公交車窗上畫下關於新年的符號,同時也畫下了禁放煙花爆竹的圖案。

「我畫了一隻雞,因為臘月二十七要吃年雞。」來自德縣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於佳樂說道。「我畫了一串鞭炮,然後旁邊寫了句『禁放煙花爆竹』,也是以這種方式提醒廣大市民乘客過文明中國年。」隧道巴士第三分公司21路線駕駛員艾紅衛說道。

「中國農曆新年有很多的年俗,像『掃塵』、『貼窗花』等習俗,我們將這些年俗畫在車窗上,既是為乘客營造更好的乘車氛圍,讓乘客進一步了解民俗文化,同時提醒乘客禁放煙花爆竹,共同維護良好的環境。」隧道巴士第三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劉佳說。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精心設計創作,公交車窗上一幅幅年俗畫栩栩如生,車廂內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氛圍。

隨後,隧道巴士第三分公司的駕駛員和德縣路小學的學生來到團島四川路站點,向市民乘客發放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倡議書,呼籲市民共同守護島城的碧海藍天,共建美麗城市。

玩轉傳統文化 師生「剪」出吉祥美好

1月16日,嶗山七中的孩子們在剪紙選修課上,創作出了《金鼠送福》《金鼠鬧春》等剪紙作品。鼠年春節將至,圓滾滾的小老鼠配上福字、葫蘆、花朵、元寶等元素,顯得活潑又俏皮、吉祥又喜慶。指導老師劉秋美告訴記者,她將帶著孩子們把這些作品送到敬老院,為老人們送去一份關愛。

自清代鹹豐年間流傳至今,獨具風格的嶗山剪紙已走過約160年的歷史。劉秋美師承嶗山剪紙非遺傳承人蘇霞,研究剪紙13年了。曾是數學教師的她在近幾年開設起嶗山剪紙選修課和社團,帶著孩子們從零起點逐漸學會剪花鳥魚蟲、剪十二生肖、剪採茶姑娘,從簡單到複雜,從模仿複製到自主創作。

八年級學生嶽敏在劉秋美的指導下創作了直徑60釐米的《魚戲蓮間》團花作品,蓮花、蓮葉、蓮藕、金魚、銅錢等元素巧妙組合成一個巨大的團花。「剪起來不難,最難的是構思和設計。」嶽敏說,將紙折成1/8,在這1/8的面積上設計造型,打開之後要形成完整的圖案,還要樣式美觀、布局協調,這個過程很耗費時間,她幾次推翻重來,才設計出最終的成品。

剪紙不僅能給自己帶來樂趣,也能給他人帶來歡樂。八年級學生譚舒月告訴記者,上小學時有一篇語文課文叫《姥姥的剪紙》,那時候她就對剪紙產生了濃厚興趣。跟隨劉老師學剪紙以後,她對這種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她的作品也經常得到他人認可。親戚或鄰居結婚,都找她幫忙剪喜字。

小小一張紙,能夠剪出「大學問」。劉秋美說,剪紙當中有「五育」:一是德育,剪紙可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剪出學生心中的愛,並把愛送給他人;二是智育,剪紙中有數學,要利用中心對稱、軸對稱、鏡面對稱等數學原理剪出漂亮的幾何圖案,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三是體育,剪紙能培養學生的細心、耐心、靜心,心靈才能手巧;四是美育,剪紙能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傳遞美的能力;五是勞育,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往往需要幾小時、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辛勤勞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新的一年中,劉秋美計劃將剪紙課與學雷鋒月、國慶節等主題聯繫起來,帶領孩子們創作紅色人物、紅色故事題材剪紙,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進一步傳承和創新嶗山剪紙文化。

軍民共聚一堂聯歡迎新春

1月16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軍民聯歡會在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舉行。海軍某部官兵帶來的《吉慶鼓樂》拉開了聯歡序曲,隨後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的師生們獻上了舞蹈、歌曲串燒、相聲、快板、古詞吟誦等表演。

作為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2020新年藝術展演暨年度頒獎典禮的重要部分,聯歡吸引了來自海軍某部官兵、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師生家長等500餘人參加。

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高標準配置教學設施,遊泳館、擊劍館等運動場館齊全,鋼琴室、舞蹈室等各類藝術場館一應俱全;教學中心、藝體中心、生活中心、活動中心、科研中心交相呼應。學校傳承海軍優良基因,倡導「智、仁、勇」核心思想,注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來源:青報網

責編:馬青青

公益廣告

文明贏得尊重

文明成就城市最美的風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民間藝術與年味②|老鼠嫁女的動畫、年畫、剪紙及其他
    在中國民間藝術中,無論剪紙、年畫還是皮影,都少不了鼠的形象。其中為人熟知的題材在北方被稱為「老鼠娶親」,南方則是「老鼠嫁女」。民間還有「鼠咬天開」的說法,老鼠成了開天闢地、生育萬物的子神。1983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動畫《老鼠嫁女》,就是根據傳統民間故事改編,融合剪紙特點,小老鼠的造型極富特色。
  • 平安喜樂賀新年,從剪紙和年畫中,看清朝古拙又新意的民間藝術
    某次康熙在微服出巡時,偶然在民間見到了西人郎世寧,郎在街頭用一種西式的筆法為民人作畫,每一幅畫雖然用時很短,但卻用最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了人物特徵,不過須臾,一張簡筆畫就躍然紙上。康熙帝對這種畫法很是新奇,於是便召郎世寧入宮,為自己及皇宮內各院妃嬪作畫。
  • 賞瑞獸、畫年畫,青島肯德基會員在「祥瑞兆中華」主題店共慶新春本...
    2020年開啟了「20」年代的新紀元,亦是來到了中國農曆年十二生肖之首的庚子年,連續幾年,肯德基融匯傳統與現代、貫穿東方與西方,用匠心演繹新國潮。1月16日,肯德基特邀鼠相會員,來肯德基金獅廣場餐廳共慶新春本命年,率先體驗瑞獸環繞、福氣滿堂的用餐環境,用撲鼻美食、燦爛文化和震撼地視聽盛宴為本命年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楊先生也攜家人選擇在此齊享歡樂、喜迎新春聽一段瑞獸的神話,追尋燦爛文明的歷史足跡;與六大瑞獸奇妙互動,感受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碰撞的新春國潮,在肯德基的這個奇妙之夜,是楊先生新春本命年的美好開篇。
  • 民俗文化中的犬:剪紙、年畫、泥塑中的「汪星人」
    民俗文化中的犬   犬成為民間工藝美術品中經久不衰的題材,有關的剪紙、年畫、泥塑以及布藝製品,都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清版楊柳青年畫《八百千秋》中,一肥腴兒童笑容可掬,左手撫按一隻叭狗,右手高舉柏樹枝,圖中以「叭」與「八」,「柏」與「百」諧音,再輔以象徵富貴的牡丹、珊瑚等,組成「八百千秋」之吉意,表達對幸福長壽的冀望。此圖為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樣」,畫面採用象徵手法,利用娃娃所持器物的諧音或寓意,湊成吉利短語。民間年畫裡「張仙射天狗」的故事流傳也很廣。
  • 剪紙、年畫、麵塑…109秒視頻帶你享受文博會民俗盛宴
    來自濰坊的高密剪紙,細節十分精妙。高密剪紙是山東省高密市傳統民間藝術三絕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密剪紙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於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和戲曲故事,象徵性強,造型樸實誇張,粗獷中見清秀,拙樸中藏精巧,反映出獨到的民族審美觀。
  • 年俗④ | 雞年賞雞畫,這8張畫張張精彩
    雞年將至,小編準備了8張雞畫,一起來欣賞吧!◆ ◆ ◆ ◆來源 | 據《光明日報》畫家用精細的筆法描繪例如足部、翅尖等細節,又略微暈染出羽毛的邊緣,工致與意趣兼備,十分耐看。▲新春大吉(年畫)佚名人們畫雞,取其諧音寓意「大吉大利」。在這種基因的作用下,雞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年畫、剪紙等多種不同的藝術語言之中,為人們送去吉祥與歡樂。
  • 二十八,貼年畫!有一處「福」字千萬不要倒著貼!
    二十八,貼畫畫,是一項重要的傳統春節習俗,是辭舊迎新的重要標誌。家家戶戶都要貼畫畫,既寄託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表示了對美好未來的祝願。貼畫畫的內容很豐富,包括貼掛籤,貼窗花,貼年畫,貼對聯,貼門神,貼福字等等。
  • 年畫話年 | 綿竹年畫: 一黑二白三金黃,五顏六色穿衣裳
    與其它地區年畫相比,綿竹年畫最大的特色在於墨線版只起到輪廓作用,年畫顏色全靠畫師手工著色,而不採用套印方法(即印成墨線版之後再印彩色)。在代代相傳中,綿竹年畫師總結出了上色口訣「一黑二白三金黃,五顏六色穿衣裳」。
  • 天水年畫老人只手畫出「半世緣」
    6歲那年被一場意外事故奪去右手後,酷愛美術的他用左手學畫、創作堅持70年。  作為省內惟一一位掌握「月份牌」年畫畫法的師者,短暫的沉寂過後,他選擇了技藝傳承。  今年,他創作並自費印製的2萬張年畫幾天時間售罄,人們難以忘卻的年畫情結令老人感動。
  • 非遺文化|走進膠州剪紙,感受指尖上的藝術
    還有不到一個月,「春節」就要到了,帶上家人一起來膠州學一學剪紙藝術吧~膠州剪紙—歷史發展History & Development | 組圖 膠州文化雲、儒海智行1954年在洋河鎮曲子村張家塋出土了五幅剪紙原件,證明至少在五百年前,剪紙在膠州就極為流行。
  • 第三屆青島市中小學生創客節將在青島五中舉行
    大眾網青島11月16日訊  11月17日(本周六),「第三屆青島市中小學生創客節」將在青島五中(市南區上杭路5號)舉行。據悉,本次活動由青島市中小學創客教育聯盟主辦,青島五中、青島九中、嶗山二中(科大附中)、青島外事服務職業學校、青島電子學校、青島高新職業學校等協辦,魅力教育承辦,旨在中小學生中弘揚「創新、創業、創客」精神,培育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全市中小學創客教育的發展,為島城眾多中小學生實現「創客夢」搭建廣闊的舞臺。
  • 年畫裡的新年
    繪得萬象一片新 畫就人間五穀豐 年畫起源於民間過年時張貼門神和桃符的習俗。 史料記載,漢代春節就有在門上畫門神的習俗,至隋唐五代出現了手繪的年畫樣式。北宋以後,隨著雕版印刷術的推廣應用,年畫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後人將其稱作「木版年畫」。木版年畫的產地遍布全國,南北年畫各具風格。
  • 鄭州藝人兩月作《老鼠娶親》剪紙 畫長20米(圖)
    剪紙「老鼠娶親」隊伍排了20米  商報記者 王文凱  實習生 米 麒 劉勝傑  農曆戊子年是鼠年,昨日,鄭州民間剪紙藝人陳子豪,將他歷時兩個多月創作的20米長的《老鼠娶親》剪紙畫,拿了出來。  在工作室樓下的廣場上,陳師傅展示了這幅《老鼠娶親》剪紙畫:一個個小老鼠活靈活現,有的仰天吹嗩吶,有的低頭打鼓,有的騎在馬背上當「先鋒」帶路,有的在後面抬「新娘子」。  看見這幅《老鼠娶親》剪紙畫,來此遊玩的市民們圍了上來。67歲的市民張大爺說,以前只見過小型的剪紙藝術,但大多是雙「喜」形狀或是龍鳳形狀,這麼大的剪紙藝術畫讓他開了眼界。
  • 千姿百態木版年畫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漢族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
  • 綿竹萌妹子將年畫漫畫混搭 創作出呆萌年畫
    年畫,是老百姓和上天講的「年話」。它來源於古代的門神畫,象徵著幾千年來老百姓的一份信仰。年畫的主題,隨著不同年代不斷變化,它歷經了祈禱豐收、祭祀祖宗、驅妖除怪等主題,延續到了21世紀的今天,匯聚成為一種意義——迎福納祥。沙皮狗變身「門神」、巴哥犬變身「財神爺」……憨態可掬的形象讓人不禁莞爾。
  • 1.3米長剪紙畫 曬出星城好少年
    :10來源:長沙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2019年07月15日 14:58 來源:長沙晚報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長沙晚報7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媛媛 實習生 曾惠玲)僅1.3米長的紙軸上,濃縮了17個人物,文明禮讓、尊師愛友、倡導環保,一幅幅剪紙聚集在一起,就是「星城好少年」的文明影像。7月14日,雨花區首個位於社區的「剪紙文化傳承基地」亮相圭塘河畔,50餘名剪紙大咖現場教居民技藝,近百幅精湛的剪紙畫讓大夥讚嘆「高手在民間」。
  • 當重慶非遺遇上狗年 剪紙狗、麵塑狗、糖畫狗……萌翻你!
    作為渝北區龍塔街道迎春文化活動之一,今日(6日),「新時代·文化年——我和非遺有個約會」在黃泥磅紫荊商業廣場舉行。志願者們在現場不僅送春聯、年畫,龍塔街道還請來了渝北剪紙、龍興棕編手工藝、譚氏麵塑以及龍興李氏糖畫等技藝的傳承人,現場向大家表演充滿年味的民間藝術。
  • 山西霍州市耄耋老人傳統剪紙「老鼠娶親」
    農曆庚子年(2020年)是中華傳統民俗的「鼠」年。在我國民間,以「鼠」為題材的故事、年畫、剪紙、泥塑、蠟染等吉祥圖案大為流行。「老鼠娶親」的童話故事,不單單是在民俗故事方面的記載,就是流傳各地的曲藝、歌謠等方面也多有講述。
  • 「誰來學剪紙,我都免費教」
    「誰來學剪紙,我都免費教」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23 星期一 為學剪紙遍訪民間藝人    「小時候,我母親做刺繡花樣,樣式喜慶漂亮,別人家如果需要都過來向母親要。耳濡目染,我也就喜歡上了。」高豐緒說。少年時代,他曾下鄉在農村生活長達13年。正是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裡,他受到了剪紙藝術的薰陶。這期間,高豐緒利用勞動空閒時間,遍訪當地農村民間剪紙藝人,學習剪紙技巧,整理圖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