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青島處處洋溢著忙年的喜慶氛圍。正在寒假中的中小學生們也沒有閒著,或參加文明倡導活動,或學習傳統技藝,或舉行聯歡會,以蓬勃的朝氣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又增加了一抹亮色。
小學生倡導文明過年 公交車窗上畫起「民俗年畫」
為呼籲市民文明過年,1月15日,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第三分公司的多名駕駛員聯合青島德縣路小學的小學生,以在公交車窗上畫民俗年畫的方式,倡導市民禁放煙花爆竹,同時為乘客營造新春的喜慶氛圍。
1月15日13時許,在公交隧道巴士公司團島停車場內,21路線KT177號公交車廂內一派熱鬧祥和。來自德縣路小學的八名小學生和來自隧道巴士公司第三分公司的多名駕駛員正握著蘸滿顏料的畫筆,在透明的公交車窗上畫下關於新年的符號,同時也畫下了禁放煙花爆竹的圖案。
「我畫了一隻雞,因為臘月二十七要吃年雞。」來自德縣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於佳樂說道。「我畫了一串鞭炮,然後旁邊寫了句『禁放煙花爆竹』,也是以這種方式提醒廣大市民乘客過文明中國年。」隧道巴士第三分公司21路線駕駛員艾紅衛說道。
「中國農曆新年有很多的年俗,像『掃塵』、『貼窗花』等習俗,我們將這些年俗畫在車窗上,既是為乘客營造更好的乘車氛圍,讓乘客進一步了解民俗文化,同時提醒乘客禁放煙花爆竹,共同維護良好的環境。」隧道巴士第三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劉佳說。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精心設計創作,公交車窗上一幅幅年俗畫栩栩如生,車廂內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氛圍。
隨後,隧道巴士第三分公司的駕駛員和德縣路小學的學生來到團島四川路站點,向市民乘客發放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倡議書,呼籲市民共同守護島城的碧海藍天,共建美麗城市。
玩轉傳統文化 師生「剪」出吉祥美好
1月16日,嶗山七中的孩子們在剪紙選修課上,創作出了《金鼠送福》《金鼠鬧春》等剪紙作品。鼠年春節將至,圓滾滾的小老鼠配上福字、葫蘆、花朵、元寶等元素,顯得活潑又俏皮、吉祥又喜慶。指導老師劉秋美告訴記者,她將帶著孩子們把這些作品送到敬老院,為老人們送去一份關愛。
自清代鹹豐年間流傳至今,獨具風格的嶗山剪紙已走過約160年的歷史。劉秋美師承嶗山剪紙非遺傳承人蘇霞,研究剪紙13年了。曾是數學教師的她在近幾年開設起嶗山剪紙選修課和社團,帶著孩子們從零起點逐漸學會剪花鳥魚蟲、剪十二生肖、剪採茶姑娘,從簡單到複雜,從模仿複製到自主創作。
八年級學生嶽敏在劉秋美的指導下創作了直徑60釐米的《魚戲蓮間》團花作品,蓮花、蓮葉、蓮藕、金魚、銅錢等元素巧妙組合成一個巨大的團花。「剪起來不難,最難的是構思和設計。」嶽敏說,將紙折成1/8,在這1/8的面積上設計造型,打開之後要形成完整的圖案,還要樣式美觀、布局協調,這個過程很耗費時間,她幾次推翻重來,才設計出最終的成品。
剪紙不僅能給自己帶來樂趣,也能給他人帶來歡樂。八年級學生譚舒月告訴記者,上小學時有一篇語文課文叫《姥姥的剪紙》,那時候她就對剪紙產生了濃厚興趣。跟隨劉老師學剪紙以後,她對這種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她的作品也經常得到他人認可。親戚或鄰居結婚,都找她幫忙剪喜字。
小小一張紙,能夠剪出「大學問」。劉秋美說,剪紙當中有「五育」:一是德育,剪紙可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剪出學生心中的愛,並把愛送給他人;二是智育,剪紙中有數學,要利用中心對稱、軸對稱、鏡面對稱等數學原理剪出漂亮的幾何圖案,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三是體育,剪紙能培養學生的細心、耐心、靜心,心靈才能手巧;四是美育,剪紙能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傳遞美的能力;五是勞育,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往往需要幾小時、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辛勤勞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新的一年中,劉秋美計劃將剪紙課與學雷鋒月、國慶節等主題聯繫起來,帶領孩子們創作紅色人物、紅色故事題材剪紙,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進一步傳承和創新嶗山剪紙文化。
軍民共聚一堂聯歡迎新春
1月16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軍民聯歡會在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舉行。海軍某部官兵帶來的《吉慶鼓樂》拉開了聯歡序曲,隨後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的師生們獻上了舞蹈、歌曲串燒、相聲、快板、古詞吟誦等表演。
作為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2020新年藝術展演暨年度頒獎典禮的重要部分,聯歡吸引了來自海軍某部官兵、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師生家長等500餘人參加。
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高標準配置教學設施,遊泳館、擊劍館等運動場館齊全,鋼琴室、舞蹈室等各類藝術場館一應俱全;教學中心、藝體中心、生活中心、活動中心、科研中心交相呼應。學校傳承海軍優良基因,倡導「智、仁、勇」核心思想,注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來源:青報網
責編:馬青青
公益廣告
文明贏得尊重
文明成就城市最美的風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