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發現罕見豆丁海馬 不到一釐米(圖)

2021-01-22 網易新聞

  臺海網6月23日訊蘭嶼海域又見豆

丁海馬

(海中小精靈)!不過這次品種經專家確定為「克裡蒙氏豆丁海馬」,是所知豆丁海馬品種中,「少數中的少數、

罕見

中的罕見」,且體型小不易發現,臺灣

綠島

曾有紀錄。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發現克裡蒙氏豆丁海馬的張志弘表示,「我找了五天,第一眼看到牠,我就知道牠和其他的豆丁海馬不一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正平,看過張志弘所攝照片後,確定是罕見的克裡蒙氏豆丁海馬。

  克裡蒙氏豆丁海馬身長不到一釐米,身體白色,有些微粉紅色斑點,藏身在仙人掌藻中。鄭明修說,目前所知有四種豆丁海馬被分類命名,最常見、分布最廣的品種為巴氏豆丁海馬,墾丁、綠島及蘭嶼都有牠們的蹤影,克裡蒙氏豆丁海馬3年前曾在綠島淺海被發現,蘭嶼是第二例。

  他表示,綠島的克裡蒙氏豆丁海馬是由藝人吳倩蓮發現,因此當地人戲稱是「小倩海馬」;臺灣關於豆丁海馬資料極少,也未被列入魚類品種資料庫中。

本文來源:臺海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生物】四類萌萌的豆丁海馬
    作者 郭熙文 所有海馬(seahorse)均歸屬於 Genus Hippocampus,第一隻豆丁海馬(Pygmy seahorse)是在1996年首先被發現生長於海扇珊瑚(gorgonian seafan)上,目前被確定且命名的共有4種,它們是一群身長介於1-3釐米的海中小精靈,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海域,善於偽裝隱藏於所生存的環境中
  • 【攝影】水下攝影,拍攝豆丁海馬
    平均體長為15.7毫米;頭部和身體肉質,並且有大量的球莖結節覆蓋在丹尼斯豆丁海馬身上;眼睛上方沒有球莖結節;嘴很短;有一條長度適於抓握的尾巴;體色純橙色或橙色,有深色斑點,尾巴周圍有稍暗的條紋。丹尼斯豆丁海馬一般棲息於10-100米深處的柳珊瑚上。當幼年丹尼斯豆丁海馬定居於柳珊瑚之後,它們不會在寄主柳珊瑚之間移動,而是保持待在很小的範圍內活動。雌雄異體,卵生。
  • 藍碧海峽:奇異地形珍奇物種豆丁海馬螳螂蝦(圖)
    罕見的地貌,豐富的海洋物種,二戰時期的日本沉船,藍碧海峽正是以它這些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的潛水愛好者來此探險獵奇。這裡惟一的一家潛水店是這樣介紹這個地方的:「如果在藍碧海峽找不到的品種,或許它根本就不存在!」 藍碧海峽(LembehStrait)是位於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島和藍碧島之間一條長15公裡,寬2公裡的狹長海域。由於外有藍碧島阻隔風浪,海峽內終年水流平穩。
  • 【生物講解】世界上最可愛的偽裝大師——巴氏豆丁海馬
    巴氏豆丁海馬,學名Hippocampus bargibanti。又稱巴氏海馬,豆丁海馬,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通常魚身小於2.4釐米,有極佳的保護色,棲息在珊瑚上。由於它的極佳的偽裝能力,所以一直到宿主柳珊瑚在實驗室研究時才發現它的存在。科學家相信,其他類似的物種仍然尚未被發現。豆丁海馬極佳的保護色,讓它在棲息的柳珊瑚中極難被發現。身上覆蓋著大的球莖結節,和其棲息主物種柳珊瑚的息肉的顏色與形狀極為相似,而它的身體與柳珊瑚的莖幹相似。註:圖冊資料來源於動物世界網
  • 4年賺7億…豆丁海馬失蹤
    住在墾丁南灣獨立礁的三隻豆丁海馬日前遭人盜走,它們棲息的一百五十歲扇形軟角柳珊瑚也不見了。圖/蔡永春提供     墾丁南灣獨立礁罕見的三隻豆丁海馬,前天被盜,連棲息地一百五十年樹齡的扇形軟角柳珊瑚也一起挖走,現場留有鐵錘敲痕;「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員鄭明修懸賞五萬元緝兇,潛水客也上網發動抓賊。     鄭明修說,光偷豆丁海馬,若沒有柳珊瑚,一定養不活;但即使連柳珊瑚一起偷,要養活豆丁海馬,還要看水族箱是否夠大,能否提供相當數量的浮遊動物及水流。
  • 豆丁海馬 墾丁現蹤(圖)
    有水晶宮超級名模之稱的豆丁海馬在放大鏡下的模樣華夏經緯網4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屏東縣墾丁海域月初發現3尾豆丁海馬,恆春潛水業者日前已成立聯誼會,將制定保護及下海參觀的各項辦法珊瑚礁學會理事長鄭明修說,豆丁海馬有水晶宮超級名模之稱,印尼發現豆丁海馬後,吸引大批國外觀光客潛水欣賞,一年賺進約3億臺幣的外匯。 據報導,珊瑚礁學會根據墾丁海域的珊瑚生態,已連續尋找了3年,直到本月初被墾丁陽光潛水教練鄭毓毅在墾丁西海岸海域發現,而且找到3尾,並經海洋生物博物館確認。
  • 遙遠的非洲居然發現新品種豆丁海馬!相當於在挪威發現袋鼠!
    研究人員在南非索德瓦納灣最新發現的一種豆丁海馬,於近日被正式命名為Hippocampus Nalu。它們背部有尖刺,還長著一對神秘「翅膀」。與其他豆丁海馬不同,非洲豆丁海馬生活在巨浪翻滾的海域,常常乘沙御浪,身材小小卻相當強壯。
  • 遙遠的非洲居然發現新品種豆丁海馬!相當於在挪威發現袋鼠!!
    研究人員在南非索德瓦納灣最新發現的一種豆丁海馬
  • 最會「騙人」的五種動物,一種不到2.4釐米,都能一眼看出算你贏
    最會「騙人」的五種動物,一種整個不到2.4釐米,都能一眼看出算你贏自然界有很多的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捕殺,或者是為了隱蔽自己更好的捕獵,它們根據自己生活的環境今天我們來看其中「偽裝」的最好的幾種動物,看你是否能一眼就發現其中的「騙子精」。
  • 豆丁海馬——揭開海「萌寵」的神秘面紗
    它們體長僅僅兩釐米左右,並具有最佳的保護色,它們長得和所棲息的柳珊瑚幾乎一模一樣,由於豆丁海馬將自己保護的足夠好,所以人類對於它們的了解很淺,目前僅在中西太平洋區域發現過這種小傢伙,如果不是有科學家研究它們棲息的柳珊瑚的話,可能至今都不會發現它們的存在。②獨特的繁殖方式為了它們的族群更好繁衍,豆丁海馬一般都是成對或者成群的棲息在一株柳珊瑚之上。
  • 【海洋科普】快來看看這些小可愛——豆丁海馬!
    【海洋科普】快來看看這些小可愛——豆丁海馬!其中,豆丁海馬近幾年來在熱帶島嶼潛水度假區中十分受歡迎迷你可愛的外形對潛水客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全世界已發現9種豆丁海馬巴氏豆丁海馬華倫氏豆丁海馬克裡蒙氏豆丁海馬薩託米豆丁海馬
  • [浮生幾許印流年]:萌而不蠢的豆丁海馬
    在澳大利亞和東南亞附近的海域,生活著一種小型海洋動物,它的體長僅僅兩釐米左右,大約只有成人的一截小手指大小。這種外形超萌可愛的小型海洋動物,就是被人稱作「海洋萌寵」的豆丁海馬。大多數小型動物為了躲避天敵的襲擊,都善於偽裝自己,將自己融進周圍的環境中。豆丁海馬也不例外,「變色」就是它與生俱來的偽裝本領。
  • 盤點大自然的偽裝高手;巨葉蟲、豆丁海馬及「鐵掌水上漂」壁虎
    一,模仿葉子的高手——葉修(巨葉蟲)。(顏色嫩綠,葉脈清晰,有的還能看到蟲子啃過的缺口;99%都看不出來。)(幾乎和樹葉一模一樣。)(一片移動的樹葉,真的是動物界的偽裝高手。)二,豆丁海馬,豆丁海馬身長大約一釐米左右,也有人稱之為侏儒小海馬。體色有紅、灰、黃、白,而且會隨著居住的海扇珊瑚變化,各個種可能也會隨著各自寄宿的海扇珊瑚不同而產生擬態。
  • 科普貼 | 海底萌物來襲,小豬烏賊、海蛞蝓、豆丁海馬......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hello,大家好~我就是傳說的小豬烏賊啦)透明的身軀、額頭上還有幾條時髦的空氣劉海遮擋著兩隻大眼睛,可愛又奇特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個發光的玻璃球,簡直太吸引人啦!目前,已發現的海蛞蝓品種超過3000種,它們有的看起來像卡通小羊,有的像「口袋妖精」;有些是食肉的,有些是有毒的;有的壽命僅有1個月,有的可以活1年;有的體長只有2釐米,有的體長可達30釐米……總之就是花樣繁多,讓人眼花繚亂!
  • 臺研究發現蘭嶼長尾南蜥有「噬己嬰」行為
    臺研究發現蘭嶼長尾南蜥有「噬己嬰」行為 2008年11月21日 14: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1月21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灣本土動物研究重大發現
  • 美麗豆丁海馬重現臺南海域 曾遭盜採消失(圖)
    臺灣海洋生物館研究團隊在綠島海域首度發現豆丁海馬,它表皮的顏色與疣狀凸起,融入寄生的桃紅色海扇中,很難察覺。(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8月18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南墾丁南灣海域的豆丁海馬前年被盜後,一直未見它們的美麗身影。臺灣珊瑚礁學會理事蔡永春昨天透露,豆丁海馬又重回墾丁,已發現3隻;臺灣海洋生物館也首度在綠島發現8隻,擔心被盜,都不公開發現地點。  豆丁海馬有「海中小精靈」之稱,全世界第一尾是在1996年發現。
  • 圖說2012之微觀世界——豆丁海馬
    圖說2012之微觀世界——豆丁海馬 (17/25) 「← →」翻頁
  • 風光秀麗的蘭嶼(一)
    風光秀麗的蘭嶼(一) 時間:2001-04-10 09:39   來源:   蘭嶼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島上風景優美,椰風蕉雨,一派熱帶風光,有世外桃源之稱。島上住有2000多名雅美族山胞,仍然保留著傳統和原始的生活習性。
  • 臺灣遊記(三)蘭嶼
    在去臺灣前,我們就在糾結要不要去蘭嶼,最後我和莎哥還是決定要去,必須去。我知道蘭嶼是因為有種鳥叫「蘭嶼角鴞」,而蘭嶼作為一個海島,本身就有足夠的理由吸引我。且說我們前一天在墾丁潛完水,對海洋的熱愛又深了一層,甚至有考潛水證的衝動。       中午一點的船票,在熾熱的太陽下,我們上了船。
  • 蘭嶼:藍色桃花源的小島驚奇(圖)
    蘭嶼:藍色桃花源的小島驚奇(圖) 2007年08月28日 17:04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