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秀麗的蘭嶼(一)
時間:2001-04-10 09:39 來源:
蘭嶼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島上風景優美,椰風蕉雨,一派熱帶風光,有世外桃源之稱。島上住有2000多名雅美族山胞,仍然保留著傳統和原始的生活習性。他們性格溫和,忠厚純良,能歌善舞。
蘭嶼地處太平洋中,西北距臺東市49海裡,北距綠島45海裡,西南距鵝鑾鼻41海裡。蘭嶼鄉由蘭嶼島與小蘭嶼組成,其中,蘭嶼島面積為45平方公裡,是臺灣本島最大的屬島,小蘭嶼面積為1.5平方公裡,無人居住。蘭嶼鄉下轄四個自然村,行政中心位於紅頭村。全鄉人口約2500人,是全縣人口最少的鄉鎮之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53人,是全縣也是全省人口密度最低的鄉鎮之一。居民以高山族中的雅美人最多,佔90%以上,另有少數漢族人口。
蘭嶼原名「紅頭嶼」,據清朝後繼善著的《恆春縣誌》上說:紅頭嶼上「多雜樹,蔚然深季,浮疏日出,無樹不紅,此其名之所由也。」又有一種說法,說是由於島上的紅山巖中含有大量硫化鐵,呈赤紅色,遠望時一片殷紅,好像一顆紅色人頭,因而取名紅頭嶼,後來又因島上盛產馳名世界的名貴花卉-蝴蝶蘭,因而改稱蘭嶼。
雅美人是臺灣高山族中惟一居住在離島上的族群。中日甲午戰爭後,蘭嶼隨同臺灣島被迫割讓給日本。1897年3月,日本人組織的「紅頭嶼調查隊」,在經過5天勘探後,認為蘭嶼島無開發價值,而將此島列為人類學原始民族研究地區,禁止外人移入,使其與外界隔絕。至臺灣光復時,雅美人基本上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
蘭嶼是海底火山噴發隆起而形成的火山島,大部分為山地,僅海岸附近有較緩和的平地。島中央的紅頭峰海拔548米;北部有海拔438米的青蛇山,海拔494米的殺蛇山;東南部有海拔480米的大森山。全島周長38公裡,海岸線十分曲折,多被隆起的珊瑚礁所環繞。
蘭嶼島地處熱帶,年平均氣溫為22攝氏度,全年月平均在20攝氏度以上的時間長達9個月,全年多雨,年降水量高達3055毫米,降水季節分布比較平均,沒有明顯的雨季、旱季之分。夏季和秋季多颱風,冬季東北季風強勁。
蘭嶼在近50年有很大變化。首先是對外交通,現在位於該島西北部沿海的開元港,有新蘭嶼輪行駛蘭嶼-綠島-臺東港之間,每天一個航次,航程約4-5小時。位於該島西南部有一小型機場,闢有至臺北、高雄、臺東的航線,其中蘭嶼-臺北每天一班次,至高雄有不定期航班。至臺東市有9個航班,飛行時間約25分鐘。島上建有環島公路,總長52公裡,早晨、中午和下午各有一班公共汽車環島行駛。
由蘭嶼機場沿著公路向東走,先到紅頭村,只見沙灘上排列著一艘艘新月形畫著五彩花紋的雅美獨木舟,色彩鮮豔美麗,與藍色的天、湛藍的海,構成一幅美好的圖畫。
繼續沿著公路繞行,經過中興、復興農莊。這是一片種著各種農作物的農場,有些果樹結實纍纍,鮮豔欲滴。不遠處有一個形狀似龍頭的龍頭巖,與海中的小蘭嶼島遙遙相對。附近又有一顆極像北京猿人的巖石,底下是一片平坦的草原,成群的牛悠閒地嬉戲其間,大有蒙古地方的風光。
過東清村,情人洞豁然出現在眼前。圓洞內冬暖夏涼,洞中有一個小水池。在情人洞聽澎湃的海濤,眺望無垠的海洋,別有一番風趣。
東清村與朗島村是雅美族山胞較密集的部落,都是一戶有三房,主房穴居於地下,較為寬大,工作房與路面平,另在路基上搭蓋涼臺,房前的竹竿晾曬魚乾,地上堆積著成捆的菸葉。山胞不分男女老幼,抽香菸,嚼檳榔,有的躺在涼亭的木板上呼呼大睡。
島上的人以地瓜、水芋及魚乾為主食。每至收穫季節,整個部落的人幾乎全部出動採收水芋,帶回村落存放一大堆,家家戶戶拿著容器排隊等候分配,高高興興地帶回家食用。
在蘭嶼,魚是雅美人獲得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他們把捕來的魚按顏色分為老人魚、男人魚和女人魚三種。最差的黑色魚給老人吃,灰綠色的魚給男人吃,紅黑花紋或白色的魚、也是最好的魚給女人吃。這是因為在雅美人社會中,女人要下田,要養育兒女,工作最繁重,應該吃最好的魚。而老人因年老體衰,不能從事生產,故只能吃最差的魚。他們認為這樣依能力而分配所得,是非常公平的。但飛魚則不分男女老幼,皆可食用。
每年4-6月是蘭嶼盛產飛魚的旺季,也是雅美人最忙碌的時候,他們有一種集體出海捕魚的傳統習俗儀式,每年一度,叫做「飛魚祭」。飛魚祭是雅美人最莊嚴隆重的祭祀,都是在黎明時舉行。舉行之日,一清早,一艘艘繪有五彩圖案的木船停放在海灘上,參加慶典的人圍攏在四周,由一長者主祭,以雞、豬為祭品供奉海神,祈求神的護佑和飛魚豐收。祭祀完畢,男的赤身,著丁字褲,劃獨木舟出海捕魚。捕捉飛魚經常是在晚上進行,他們在漁船中點著火把,將掛網放入海中,飛魚看到亮光就會自海面飛起,相繼躍入網中。兩個人劃的小獨木舟,一個晚上可捕到三五十條飛魚。整個飛魚季節,全島可捕獲百萬斤之多。漁船歸來後,岸上的壯丁蜂擁著幫忙把獨木舟推上海灘。婦女、小孩兒忙著剖魚、去鱗、曬魚乾,把這些飛魚曬成幹,可供一年食用。
山胞在新居落成或新船試航大典時,個個銀盔盛裝,聚集在主人房前,朗歌誦詞,宰殺豬羊,宴請親友。大船試航,體格粗壯的男人,合力舉船往空中拋,然後做法驅邪。婦女們則頭戴尖頂寬邊笠帽,身穿顏色鮮豔直條紋的衣裙,胸前掛滿長短不一的珍珠、瑪瑙等飾物,在海邊跳罕見的划船舞和頭髮舞。
在蘭嶼,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年男子在脖頸上帶著一串珠扣式的裝飾品,這是男子求偶的標誌。島上男多女少,女子的社會地位很高,享有絕對的配偶選擇權。雅美人採取一夫一妻制,每年在飛魚季節前後,各村未婚的青年男女,每晚都聚集在海灘上,徹夜歌舞,如雙方情投意合,表示願結為終身伴侶,則男子可住進女子家裡一個月,由女方家長考察其行為、品行、能力等情況,覺得滿意,方可結婚。
到過蘭嶼島的人都會覺得島上居民無憂無慮,悠然自得,這裡民風淳樸,與世無爭。四周儘是碧波白浪,蕉雨椰風,景色自然秀麗,沒有一絲人工雕琢的痕跡,住在島上,猶如身處世外桃源。
蘭嶼的雅美人因氣候關係及傳統的影響,過去男子僅在下身系一丁字帶,女子在胸前及腰間圍一方巾,曾被人稱為「裸人島」。在現代文明的影響下,除老年人外,年輕人著裝已與臺灣本島一樣。島上居民的住房大都建在2米深的洞穴中,四周用石頭堆砌,房頂與地面齊平,上鋪石板,向海的一面留有出入口,颳風下雨時用一塊門板將洞口遮住,這種住房不僅能防颱風,而且可避高溫。現在蘭嶼已建起許多現代的水泥結構住宅,但除少數青年人居住外,大部分人仍喜歡住在洞穴中。
蘭嶼島耕地不多,居民不習慣種水稻,而多種甘薯、芋頭,以此為主食,其他還有藤豆、瓜類、生薑、柑橘、菠蘿、龍眼、芒果、椰子。檳榔等,多為島上以大陸籍老兵為主的農場所經營,而雅美人仍以捕魚為主,捕撈魚類,多為自己食用。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