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至九天攬月,下到五洋捉鱉。這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但單憑人類的身體素質是絕不可能實現的。於是我們藉助了科技的手段,在眾多機器設備的加持下,這些"異想天開"的想法也都慢慢實現了。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人類需要大費周章才能實現的事情,對有些動物來說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氣泡就能實現。今天就來介紹幾種,憑藉一個氣泡就成功在水中生存的陸地生物。
第一種水蜥蜴,這是一種分布於哥斯大黎加的蜥蜴,常見於山林溪水邊。水蜥蜴奔跑的速度並不快,這導致其很容易被天敵捕獲。在千萬年的演變中,為了生存水蜥蜴進化出了一個新的技能——水中生存。
水蜥蜴在遇到危險時能夠躲在水中,像水生生物一樣在水底行動,甚至捕食。賓漢頓大學團隊就拍攝過水蜥蜴,發現它水中生活的時間至少有16分鐘,後面是因為它發現攝影師才逃跑了。
那麼水蜥蜴是怎樣在水中待這麼久的呢?其實它就是藉助一個小小的氣泡。在水蜥蜴扁平的頭頂有一個內陷的"小水坑",裹住這個"小水坑"的是一個小氣泡。水蜥蜴就是藉助這個氣泡在水中呼吸。
在水中的可以明顯的看到這個氣泡像個鼻涕泡一樣,會隨著呼吸擴大縮小。並且在呼吸吐納間氣泡既不會破裂,也不會漂流頭頂。
既然有把氣泡放在頭頂的,那麼有沒有把氣泡放屁股上的呢?當然有,它就是水甲蟲。跟蜥蜴不一樣的是,水甲蟲既沒有鼻孔也沒有肺,而是用一種叫做氣門的呼吸孔換氣。水甲蟲呼吸孔長在腹部後方,所以理所應當的要把氣泡放在屁股上。
在水中時水甲蟲會從氣泡中吸進氧氣,吐出二氧化碳。當氣泡裡氧氣不夠時,它就扭扭屁股放飛氣泡,然後遊到水面上去採摘一個新氣泡。
如果說上面介紹的蜥蜴和水甲蟲有的是"空氣泡",那麼接下來的水蜘蛛則擁有一個"空氣站"。水蜘蛛是一種很常見的蜘蛛,它的足跡遍布歐亞大陸,跟常見的蜘蛛不一樣,水蜘蛛平常是生活在湖泊當中。
作為一隻蜘蛛能夠整天住在水裡不上岸,這與水蜘蛛的"空氣站"密不可分。水蜘蛛的"空氣站"跟水蜥蜴和水甲蟲的"空氣泡"不一樣,它們的"空氣泡"是依靠水的表面張力形成,外界施加一些影響很容易破損。
而水蜘蛛的"空氣站"不同,它的是用蜘蛛絲和蛋白質水泥膠編制而成,像用泡泡糖吹出的泡泡有彈性,不易因外界的影響而破損。
水蜘蛛的"空氣站"有大有小,小的只能容納下它的肚子,而大號的能夠讓整隻蜘蛛都住進去。在繁殖的季節"空氣站"還扮演著育嬰室的作用,雌蜘蛛會在裡面產下30~70枚蛛卵。
千萬別擔心水中的環境會影響蛛卵的生長發育。水蜘蛛這個"空氣站"可不只是能多存點空氣和結實一點,它還具備氣體交換的功能。
壁膜是一層透氣不透水的薄膜。在內外氣體分壓差的驅動下,空氣中內的二氧化碳會擴散到水裡,水裡的氧氣能進入到"空氣站"內,不過內外氣體交換並不均衡。
隨著時間的流逝,"空氣站"的體積會慢慢減小,裡面的氧氣濃度也會慢慢降低。當氧氣濃度低至一個點時,水蜘蛛會隨身帶個小氣泡到水面上充點氣,再補充到水下的"空氣站"裡。通常這個充氣的周期為24個小時。
留心生活,也許你會發現一些常見的生物有著不平凡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