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衛青是大將軍,卻甘願把精兵全都給霍去病,57年後發現真高明

2021-01-12 漢史鉤沉

北方遊牧民族的統一,和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幾乎是同步進行的。戰國之時,趙國名將李牧,就曾大敗匈奴。秦朝建立後,蒙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此時的東方,中原王朝佔據最優渥的土地,並不斷向草原進發,開闢新的農耕區。

但秦二世而亡,中原諸侯紛爭之際;冒頓鳴鏑弒父,首次完成了一統草原。一個人口上百萬,善戰之兵三十萬的匈奴,瞬間壓制了動蕩的中原。北方秦軍的撤退,使得河南地得而復失。

當劉邦統一中原,建立漢王朝時,雙方攻守之勢異也。一場白登之圍,拉開了漢朝「和親」的序幕。一位位年輕的公主、宗女,離開了生養她們的故土,做了匈奴單于的妻妾。一個個匈奴的士兵,手持彎刀,將漢民擄為奴隸。呂太后強作歡笑地,看完了冒頓的求婚信。無盡的屈辱,壓迫著一個偉大的民族……

青至籠城,斬首虜數百。

年輕的武帝,含著眼淚,看完了北方的捷報。他說:「車騎將軍衛青,奇襲龍城,斬敵數百」!一時間,整個長安沸騰了。消息飛快傳遍了關中,傳遍了中原,傳遍了嶺南……

贏了!他們贏了!他們終於贏了!高祖陛下的無奈。近百年後,卻由一個私生子,一個卑賤的騎奴洗刷了。事實又一次證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神奇的東方,是一片孕育英雄的土壤。在危難關頭,總有勇敢的人站出來,庇護腳下生養他們的土地。

青復出雲中,西至高闕,遂至於隴西,捕首虜數千,畜百餘萬,走白羊、樓煩王。

第二年,漢武帝握著衛青的手,送他遠徵匈奴。那掌心的顫抖,令衛青意識到,這個年輕的君王心中的不安。他很怕很怕——龍城雪恥,一敗而終。如果衛青敗了,他不能肯定,自己能否擋住大臣們「和親」的主張。如果繼續「和親」,那麼大漢將何去何從?

公元前127年,衛青北出雁門,斬匈奴數千人。公元前128年,衛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漢朝收復河南地,設朔方郡,拉開了反擊匈奴的序幕。

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益封青三千八百戶。

從零到一,衛青打破了匈奴的神話,也成了大漢的長平侯。多少個日夜,昏暗的油燈下,他與漢武帝徹夜不眠,探討如何打擊匈奴。他是他利劍,他是他的後盾,他們不分彼此,他們志同道合。

封青子伉為宜春侯,子不疑為陰安侯,子登為發乾侯。

七戰七捷,長平侯衛青,成了匈奴的剋星,漢武帝最信賴的人。他的姐姐衛子夫,當上了皇后。他的外甥劉據,是當朝太子。他娶了平陽長公主,他的三個幼子個個封侯。衛氏名望,臻於極盛。

他拒絕了蘇建的建議,他是個不養士的長平侯。漢武帝讓朝臣拜他,汲黯拱了拱手,他卻認為汲黯是個賢者。王夫人奪走了姐姐的寵愛,衛青卻將賞金,贈給家貧的王夫人一半。這就是衛青功高蓋世,而不受猜忌的智慧。

在戰場上,衛青是百戰百勝的大將軍。可在生活中,他只是一個謙和有禮的長平侯。他一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卻溫潤地對待身邊每一個人。無論為臣,無論為人,衛青堪稱完美。

去病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

不僅生活上謙恭,戰場上的衛青也是「好人」。漢武帝總是將最精銳的兵馬,調到霍去病麾下,衛青從未有過抱怨。他是當朝大將軍,卻甘願給外甥做偏師,看著當年的小傢伙,一點點爬到自己頭上。

由此去病日以親貴,比大將軍。

霍去病17歲領兵,衛青就讓他獨領一軍;漢武帝抽調精銳,衛青無怨無悔;霍去病21歲封狼居胥,衛青與他都成了大司馬。霍去病璀璨而短暫的一生,除了傑出的軍事天賦,也離不開衛青、漢武帝悉心的愛護、照料。

上令大將軍青、票騎將軍去病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去病。

漠北大戰,漢武帝將所有精銳漢軍,都調到霍去病麾下,對抗匈奴單于。衛青二話不說,營中兵卒、將軍有一個算一個,任由霍去病挑選。

而適直青軍出塞千餘裡,見單于兵陳而待,於是青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匈奴亦縱萬騎。

結果精銳全被挑走的衛青,遇到了匈奴單于主力大軍。前將軍李廣迷路了,右將軍趙食其迷路了,衛青獨自與匈奴單于交戰。他臨危不亂,下令將武剛車圍成營寨,與匈奴主力血戰。

漠北之戰,打牽制的衛青,以不到一半的偏師,擊敗了匈奴單于主力。可過於懸殊的實力差距,使得大將軍所部損兵頗多,幾乎無人立功。李廣自刎而死,趙食其貶為庶人,衛青絲毫無賞,他依舊沒有抱怨過半句。

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

衛青麾下精銳,任由霍去病挑選。一個個部將立不了戰功,紛紛改投霍去病門下,衛青依據毫無怨言。對他而言,21歲的霍去病後來者居上,他只會感到由衷的自豪。

正是這份無私的愛,和寬厚的人格魅力。使得李敢毆打衛青後,霍去病一怒而殺人。權力面前,多少父子尚不能相容;可舅舅衛青,永遠捧著他長大;他們不是父子,勝似父子。

衛青就像一個大家長,不顧自己的榮辱,默默地護著衛氏所有人。霍去病英年早逝,他成了衛氏唯一的支柱。衛青寬厚待人,獲得了同僚們一致的讚許。在他生前,縱使姐姐衛子夫失寵,也無一人膽敢陷害太子劉據。

衛青死後15年,年邁的漢武帝聽信江充讒言,發動「巫蠱之禍」。皇后衛子夫自盡,太子劉據身死,衛青長子衛伉遇害。失去了衛青的衛氏,終究走向了沒落。但衛青對霍去病的寬容,卻換來了衛氏的復興。

漠北大戰57年後,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主政,衛子夫的曾孫劉病已當朝。賞賜衛青子孫50萬錢復家,後來成了東漢大族——河東衛家。衛青謙和的智慧,使得龐大的外戚家族,始終存在著一絲溫情。正是這絲溫情,造就了漢宣帝時期的衛氏復家。

相關焦點

  • 衛青是大將軍,把部下全部精兵給了霍去病,57年後發現衛青真高明
    而就在衛青建功立業的時候,他的外甥霍去病也開始嶄露頭角。公元前123年,霍去病跟隨舅舅衛青出徵,霍去病僅僅攜帶八百人,就奇襲了匈奴大營,俘虜匈奴單于的叔父和相國,一戰成名。公元前119年,衛青和霍去病指揮了漠北之戰,霍去病再次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他長途奔襲,又一次擊潰匈奴王廷,封狼居胥。
  • 衛青及霍去病得勝凱旋後,武帝劉徹非常高興
    衛青原計劃由霍去病出定襄,直攻伊稚斜單于。但隨後從俘虜口中得知伊雅斜單于已東去,就改變了原有的行動計劃,命霍去病從代郡發兵,衛青率軍從定襄出發,兵分兩路,向北挺進。伊稚斜單于得到漢軍大舉來攻的消息後,趙信立即為他出謀劃策,趙信說:「漢兵既度幕,人馬疲匈奴可坐收虜耳。」伊稚斜單于同意了趙信的建議,將部眾人畜輻重轉移到更遠的北方,用精兵駐守在漠北,等候漢朝軍隊的到來。
  • 衛青被拜為大將軍,標誌著什麼?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之後,漢武帝派趙破奴、公孫賀出擊匈奴。趙破奴出令居數千裡,至匈河水而還,不見匈奴一人。公孫賀出雲中兩千餘裡,至浮苴井而還,也不見匈奴一人。這時候,距離漠北之戰,已經過了九年。距漢帝國將星明珠霍去病去世,也過了六年。漢帝國呢,也因戰馬的過度消耗,十餘年間無法再發動大規模騎兵越境作戰。
  • 明朝大將軍藍玉相比衛青,霍去病如何
    漢朝的衛青、霍去病都是抗擊匈奴的猛將,是漢武帝身邊的紅人,當時的高官厚祿幾乎是權傾朝野啊。衛青、霍去病稱得上民族英雄,其大漠殺敵,多次擊敗匈奴至今為止為民間所稱讚。藍玉此人是誰呢,作為明朝開國大將而且還是朱元璋的把兄弟,此人實力戰力如何呢?在捕魚兒海大破元軍,名震天下。廣為後人流傳。
  • 漢武帝賞衛青黃金千兩,衛青分劉徹寵妃一半,換來子孫300年富貴
    3年之後,襲擊匈奴右賢王,俘虜1萬5千餘人,牲畜數百萬頭。至此,在衛青的統領下,漢朝一雪百年國恥,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漢武帝收到,衛青反攻右賢王捷報後,命使者遠赴上千裡,入軍營賜衛青大將軍印信。衛青三子:衛伉、衛不疑、衛登,盡數封侯,衛家一門四侯。青固謝曰:「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伉等三人何敢受封!」
  • 釋讀中國歷史142:飛將軍李廣絕望自殺,大將軍衛青難辭其咎
    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幾代人的積累,尤其「文景之治」後,中央政府很有錢,底氣足了、腰杆硬了,血氣方剛的漢武帝不願意再對匈奴忍氣吞聲,開始對匈奴採取以武力打擊為主的強硬措施。兩邊大打出手爆發大規模戰爭是從公元前133年西漢政府策劃的一場「馬邑之謀」開始的。
  • 霍去病為何深受漢武帝寵信,17歲被封冠軍侯,21歲官拜大司馬
    ——霍去病。 說起我國西漢時期的優秀將領,首先想到的就是「兵仙」韓信和長平侯衛青,這兩人可謂是西漢時聲名最為顯著的將軍。不過除了這兩人,還有一位,曾深受漢武帝的寵信,竟一度超越了衛青。 他就是冠軍侯霍去病。
  • 大將軍衛青,明知她是二婚寡婦克夫命,娶年近40的平陽公主報恩?
    即便是寡婦,即便是三婚,也並非一般人能夠得到的女人,平陽公主與衛青的結合,並非簡單的政治利益交換,也包含了大將軍衛青,那段並不光鮮亮麗的奮鬥史,同時也包含一段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兩人算不了青梅竹馬,甚至是在那個年代,很多人都認為並不可能的主僕關係,但是大將軍衛青做到了,娶了那個少年時期仰慕的尊貴女人,只可惜如願以償後,兩人終究還是錯付了……一個女人的黃金年齡段,也不過就區區
  • 漢武帝踞廁見衛青:西漢大將軍面對皇帝卑躬屈膝,實有難言之隱
    論地位,論權勢,衛青似乎都已超過了前朝的軍人政治家周勃、周亞夫和竇嬰等輩。可是,在孝武帝力捧霍去病以打壓衛青的過程中,這位大將軍卻表現得軟弱而順從,他為什麼不像歷史上的權臣那樣就地反擊呢?司馬遷解釋說,這是因為衛青本來就是個好脾氣的人: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
  • 漢武帝賞賜眾多酒肉,霍去病壞掉也不給士兵吃,多年後發現真高明
    在漢朝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一個怪現象:那就是漢武帝曾經賞賜給了大將霍去病幾十車的酒肉,但是,直到這些酒肉都臭了,霍去病也沒有分給麾下的士兵,這其中原因到底何在呢?霍去病的發跡首先,有一點不能否認,那就是霍去病確實是漢朝歷史上罕見的名將——比如霍去病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帶領漢朝的千軍萬馬給匈奴沉重的打擊。
  • 「名將傳奇」一代戰神,飲馬翰海,封狼居胥,——西漢霍去病
    作為大將軍的外甥和漢武帝的愛將,霍去病受到了很好的照顧。他本身就是羽林出身,羽林本身就是漢朝的精銳部隊,漢武帝時選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衛建章宮,稱建章營騎。後改名羽林騎,取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的意思,屬光祿勳,為皇帝護衛,長官有羽林中郎將及羽林郎。上面說的六郡都是在邊地,民風彪悍,善於騎射。
  • 漢武帝送來數十車好肉,霍去病寧願臭掉都不吃,26年後才知他深意
    霍去病是一位少年將軍,因為是衛青的外甥,再加上他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霍去病與衛青並稱「帝國雙壁」。只可惜天妒英才,這位少年將軍的生命定格在了24歲,雖然只有24歲的生命,他也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最閃耀的將軍。
  • 漢武帝劉徹,為何搬空國庫,也要派霍去病和衛青去與匈奴人死磕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劉徹將年紀輕輕的霍去病(時僅19歲)封為驃騎將軍,命其遠徵河西地區,拿下河西走廊,斬斷匈奴與西域的聯繫。當時河西地區盤踞著渾邪王、休屠王等強悍的匈奴人部落,老實說,在當時的局面下,霍去病想要完成這個任務真的很難,要知道,霍去病遠徵屬於勞師以遠,匈奴人則是以逸待勞,而且匈奴人的戰鬥力不容小覷。可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霍去病沒有辜負漢武帝劉徹的信任,硬是打贏了,而且更為誇張的是,還連續贏了兩次,都是大捷。
  • 漢武大帝中霍去病的這一舉動,讓主父偃大呼大膽卻讓劉徹如獲至寶
    《漢武大帝》中最著名的劇情就是漢匈戰爭這一段,漢匈戰爭中最光芒萬丈的就是衛青、霍去病了。衛青取得了漢朝第一次面對匈奴的大勝,徹底扭轉了高祖以來漢朝以和親換取邊境安定的被動局面。而霍去病更厲害,首次上戰場就率領800騎兵偷襲匈奴大本營並且取得了大勝,而後更是像開了導航一樣在沙漠裡對匈奴進行了穩準狠的致命打擊,尤其是封狼居胥這一壯舉,更是成為了後世歷代武將的終極目標。而衛青第一次取得勝利的時候,霍去病還是個小孩,養在劉徹的身邊,頗得寵愛。衛青大勝,捷報傳回長安,劉徹大喜過望,當即命令主父偃擬詔嘉獎衛青及其部下將士。
  • 衛青從馬夫當上大將軍,《帝國神話》中你也可以做到。
    衛青從馬夫當上大將軍,《帝國神話》中你也可以做到。 衛青,漢朝著名的將領、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生父鄭季,是平陽侯曹壽手下的一名小吏。其母衛媼是平陽公主的女奴。衛青從小就給人家做馬夫,受盡苦楚。成年後,又做平陽公主的騎奴,公主出行時,他騎馬相隨。
  • 走進大漢王朝,看驃騎將軍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傳奇人生!
    首先,霍去病的家庭組成就很厲害,外祖母衛媼是西漢名將衛青的生母,而衛青則是霍去病的舅舅,父親霍仲孺,任平陽縣吏,與平陽公主府侍女衛少兒私通,生驃騎將軍霍去病,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母親衛少兒的妹妹則是孝武思皇后,她是漢武帝時期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38年皇后的一位皇后,在其死後被授予諡號思,她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諡號的皇后。
  • 霍去病做了啥?匈奴人用24個字感嘆,字字痛心,從此衰落下去
    大漢王朝走到漢武帝劉徹的時候,不僅綜合國力在「文景之治」後蒸蒸日上,而且還湧現了兩名不世名將的輔助,一個是衛青,另一個是霍去病。匈奴的剋星由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霍去病出身世家大族,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以及名叫衛青的外甥,權臣霍光同父異母的兄弟。雖然是貴族階層出身,但霍去病卻是憑藉著真本事而被漢武帝所倚重的。
  • 漢朝大將軍衛青為何會娶「三婚」女平陽公主?其中有哪些玄機
    其中衛青為府上騎奴。衛子夫為府上歌女。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為婢女,其父霍中孺曾  事奉  於府上。霍光為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兄弟。衛青、衛子夫、衛少兒為同母異父的兄妹。衛青父親鄭氏,隨母姓。值得一提的是,衛子夫之姐衛君孺嫁於漢武帝寵臣公孫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