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學習記錄
1、伯:兄弟姐妹中年長者稱伯,此處係指其丈夫;朅(qiè):英武高大;桀:同「傑」。
2、殳(shū):古兵器,竹製杖類,長丈二無刃。
3、膏沐:婦女潤發的油脂;適(dí):悅;「誰適為容」就是「為誰適容」的意思
4、其雨:下雨,不停下雨的意思;杲(gǎo):明亮的樣子;這兩句我理解的意思是晴雨交加,言時光流逝。
5、願言:猶願然,沉思的樣子;「甘心首疾」倒裝,應該是「首疾甘心」,或是「疾首心甘」
6、諼(xuān)草:萱草,忘憂草;樹,生長,種植;背:屋子北面;痗(mèi):憂思成病。

7、這是一首寫妻子思念丈夫遠行出徵的詩。全詩四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女子在讚美她的丈夫;第二章,寫自從丈夫出徵,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頭髮零亂得像一蓬草;後來杜甫的《新婚別》寫一位新娘對從軍的丈夫表示「羅襦不復施」,還要「當君洗紅妝」,好讓他安心上戰場;第三、四兩章所描寫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與難以排遣的痛苦之情。

8、關於此詩《毛詩序》依然認為是諷刺詩歌,為:「《伯兮》,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而不反焉。」《鄭箋》云:「衛宣公之時,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伯也為王前驅久,故家人思之。」朱熹認為「婦人以夫久從徵役,而作是詩」

9、《衛風·伯兮》一詩對後世文學創作有深遠的影響。詩中的「自伯之東,首如飛蓬」二句,後來成為中國古代情詩典型的表達方法;女為悅己者容,悅己者已經去從軍出徵,自然是無心梳妝;「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徐幹《室思》),「終日懨懨倦梳裹」(柳永《定風波》),「起來慵自梳頭」(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都是類似的描述。
以及李白在《長幹行其一》「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