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2021-01-10 澎湃新聞

「除夕之夜,還未與家人吃完團圓飯,我就匆忙帶上行李,逆行而上,來到武漢,來到金銀潭醫院,投入自己一生都忘不了的抗疫戰鬥。忘不了我們面向黨旗,舉起右手,莊嚴承諾;忘不了我們團結互助,奮不顧身,共克難關;忘不了我們心存感激,精心救治,竭盡全力。在這難忘的68天時間裡,我看到的是每位醫護人員無私無畏、永不放棄,用醫術仁心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哪怕再累再苦,也沒有一聲怨言,一次退縮……」——《查醫生援鄂日記》

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而來,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最危難的時候,是無數白衣戰士奔赴前線,與病毒抗爭,挽救百姓生命。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臘月二十九日晚接到援鄂通知,於大年三十午夜零點鐘聲中起飛逆行至武漢。

查瓊芳是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中的一員。在武漢的奮戰的日子裡,查醫生每天用語音發回一段日記,作為對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匯報,作為給自己解壓的一種方式,也作為對擔心自己的家鄉朋友的統一回應。日記經仁濟醫院宣傳處整理成文後,被廣大媒體廣泛轉載,讀者的期盼成了查醫生堅持每天記日記的動力。從援鄂第一天天到最後一天,共67篇日記。日記中她一字字一句句記錄下來在武漢親身經歷的人和事,這是她對自己這段難忘經歷的記錄。回頭看,也是從一個切面對中國抗疫這段歷史的見證。

查瓊芳8月18日,在2020年上海書展的最後一天,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總辦公廳舉行了《查醫生援鄂日記》出版座談會暨英文版首發式。首發式上也傳來好消息,該書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疫情來勢洶洶,但中國僅用2個月時間久控制住了如此嚴重的疫情,中國這場史詩級抗疫之戰在創造了人類抗疫史的奇蹟。密碼何在?《查醫生援鄂日記》揭示了中國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碼;再現了醫務人員以及所有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面對災難、面對危險時表現出來的義不容辭和善良勇敢,並用這種無私無畏的精神構築起了巨大的中國力量。」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在座談會上介紹,該書自4月20日正式出版以後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短短4個月內一再重印。

中宣部出版局圖書處二級調研員王為衡說:「這本日記入選了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正是這樣一本彰顯榜樣力量、展現偉大抗疫精神的好書。希望將來這本書能有更多的語種出版,能為海外讀者提供一個了解中國醫生同新冠疫情抗爭的真實經歷的窗口,也為全球抗疫提供寶貴的中國經驗,進一步鼓舞全球人民的抗疫信心。」

在眾多抗疫圖書中,為何《查醫生援鄂日記》能夠脫穎而出?在中國版協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建國認為,是因為這本書由查醫生獨自撰寫,一日不落,從記錄和邏輯兩個角度看,是非常完整的,在全國抗疫類圖書中是擔得起「唯一」這個詞,「日記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賴以拄其間』的脊梁。本書也凝結了仁濟醫院乃至整個交大、上海的抗疫精神,查瓊芳就是帶著這樣的精神、情感和使命奔赴前線,奮戰在金銀潭醫院的,這種精神就是上海的援鄂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目錄在查醫生的日記裡,讀者很少看到她自己,她記錄多是她身邊的人和事:查醫生的日記不僅記錄了醫療團隊的努力,她還以細膩的多維視角客觀陳述了周圍忙忙碌碌的方方面面,她不僅看到了總理來視察後的變化,社會各界捐助的各種補給,還看到了從上海一路不停歇給她們送來軍大衣的集卡司機,晝夜加班的後勤人員,貼心的酒店工作人員,雖然很怕但仍報名進重症病房幫忙打掃衛生的志願者,看到她所在的重症病房不斷康復出院的病人……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有每天的日常,記錄著每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普通民眾為抗擊疫情做的點點滴滴。查醫生也出席了座談會,在會上她說道:「從1月25日到達武漢,我就開始了我的「抗疫日記」,每天一篇,基本上每天都把我眼中看到的,心中感受到的東西記錄下來,有工作中的,也有生活中。寫文章的初衷只是向單位匯報工作,後面發現日記可以緩解我的精神壓力,讓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也可以讓在後方關心我們一線抗疫人員的家屬、親戚、朋友、同事、單位領導等放心,知道我們在前方很好,知道有很多的人在幫助我們,知道我們的工作已順利開展。所以,在這個壓抑但充滿暖意的季節裡,我用我不成熟但卻真實的筆來記錄我周圍的人和事,讓大家都知道他們的愛心和善意、以及工作的艱辛。在寫日記的這段時間裡,很多人關注到了我的日記以及我日記中所描述的人物,央視的焦點訪談從我的日記中看到了辛勤為一線服務的後勤劉立峻老師,湖北省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採訪我們的司機王師傅......我要做的是傳遞作用,讓大家去發現故事身後的真善美。」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如今,查醫生回到上海已有4個多月了,工作早已步入正軌,門診、病房、會診、還有教學......「目前需要的是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武漢抗疫的這個經歷,對我的未來人生道路有一個很大的啟發,抗疫中迸發出來的鬥志和奉獻精神,也將帶到以後的工作中,更好地為病人服務。」查醫生說。提及這本日記英文版的出版初衷,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說:「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不僅要求大學在教學、科研方面實現跨越,而且在傳播科學知識、爭奪國際話語權方面也要爭創一流。《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可以把中國的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傳遞給世界,讓世界看到中國戰疫『路線圖』,以及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克時堅、聚沙成塔的力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今天在上海書展舉行全球首發式
    圖說:《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首發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今天是2020年上海書展的最後一天,上海交通大學舉行《查醫生援鄂日記》出版座談會暨英文版首發式。首發式上也傳來好消息,該書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記者日前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開啟全球預售。這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由該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該書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68天的難忘經歷。據了解,該書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書目,並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20年4月「中國好書」。
  • 《查醫生援鄂日記》作者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來聽她怎麼說
    他們中有醫生、護士,也有規範化培訓基地的學生、工勤人員等,據統計,2259人接種了第一針,約1193人接種了第二針,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在集中接種前,院防保科積極排摸、登記全院各職能部門自願接種人群名單,結合職工工作安排按批次進行接種。醫院接種職工在接種前需要仔細查閱《新冠疫苗接種知情同意書》,了解新冠病毒疫苗作用、接種程序、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 上海援助武漢醫療隊查醫生第十五天日記:「小白」到了、5G助力
    上海援助武漢醫療隊查醫生第十五天日記「小白」、5G紛紛助力,今年的元宵節格外溫暖2月8日,援鄂第十五天,今天是正月十五。今年的元宵節雖然沒有「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的熱鬧,但這一天也充滿了驚喜與感動。
  • 一群人和「小刺蝟」病毒的故事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一群人和「小刺蝟」病毒的故事作者: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老年內科醫生 林玉晶2月7日 北京 大雪從年三十報名參加醫院應急醫療隊,初三得知消息可能去武漢我將隨北醫三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有幸成為「逆行者」中的一員,倍感榮幸,同時深感責任重大。同事問我:「孩子才1歲,你哪來的勇氣?」我笑答:「我也是糾結很久、慎重考慮後的決定」。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習總書記對全體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
  • 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分享抗疫經驗:完成三項優化,開展救治工作
    央視網消息:5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中日友好醫院援鄂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外科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段軍分享抗疫經驗。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外科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段軍。央視網記者 劉亮/攝段軍表示,為了應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主要做了三大方面的優化。第一大方面的優化是,改造環境和設備。
  • 遊畫鄉、泡溫泉、騎行茶園……519首批援鄂醫護人員家庭在麗水開啟...
    最終,首批援鄂醫護人員和他們的家人們於「中國旅遊日」當天,踏上了首趟麗水療休養之旅。      下午,援鄂醫護人員家庭探訪了蓮都古堰畫鄉。  「有點意外,本來以為就是普通的療休養,沒想到麗水朋友這麼熱情細心,不僅安排了滿滿的行程,還策劃了一出歡迎活動。」援鄂醫護人員代表梁楠說,自己會用手機記錄下這趟開場就充滿驚喜的旅行。
  • 記者回訪:熱戀100天援鄂的女護士嫁了嗎?
    東方網記者李歡、孔文龍1月7日報導:還記得那幅根據真實故事描繪的長卷《中國抗疫圖鑑東方網記者日前回訪了解到,援鄂護士闕雯和他的警察男友已經在今天5月領證登記,如今已經是一對人人稱羨的神仙夫妻。  時間回到2020年2月19日,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的集結現場,高橋派出所民警陸錦超,與熱戀100天的女友——七院腎病科護士闕雯在依依惜別。
  • 廣醫一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我們使出了全身的力氣」
    閱讀提示   在近日揭曉的「最班組」全國短視頻大賽第二季獲獎名單上,講述廣醫一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戰疫故事的作品《心結》榮獲特別獎。「對我們團隊的每個人而言,這次戰疫都是終生難忘的一段經歷,而這個短視頻真實記錄了其中特別難忘的一個故事。」
  •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中國援非醫療隊堅守崗位全力協助當地抗疫
    為幫助蒲隆地更好應對疫情,中國第十九批援蒲隆地醫療隊與布方受援醫院從多方面開展密切合作,共同提升當地的疫情防控能力。醫療隊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與當地交流中國抗疫經驗,幫助人們認識科學防控的重要性。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當地民眾對新冠病毒及其防護缺少充分認識。將防疫知識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分享給民眾,是醫療隊的當務之急。
  • 是什麼讓偉大抗疫精神如此硬核?
    中國人民正是以偉大抗疫精神構築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奪取了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譜寫下氣壯山河的精神史詩。敞開記憶的閘門,回顧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艱苦鬥爭,一個個感人細節詮釋著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一件件生動事實彰顯著生命至上的使命擔當。這是人民領袖的鏗鏘承諾,更是堅定不移的國家行動。
  • 戰疫見證物火熱徵集中,華西醫生捐出「限量版」防護服
    手繪防護服王小瑾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一封一線護士的火線入黨的申請書,一件畫滿卡通貓的「限量版」防護服,還有戰疫一線工作人員的日記……這些戰疫見證物,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值得人民銘記此前,展覽主辦方面向全社會徵集具有代表性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見證物,截至5月12日,已經徵集了上百件實物物品及若干條音頻視頻照片,內容涉及醫療、慈善、個人以及社區捐贈物品,那些文件文書、藝術作品、出入證、日記、志願者紀念證書物品、入黨申請書、請戰書、籤名防護服、籤名隊旗、橫幅等實物,承載了四川人英勇抗疫的共同記憶。
  • 援鄂醫療隊員武漢同濟醫院為其「慶生」
    原標題:武漢同濟醫院建院120周年 援鄂醫療隊員為其「慶生」學術周開幕式上,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正式揭牌 馬芙蓉 攝中新網武漢10月28日電 (記者 馬芙蓉)在親手栽下的抗疫紀念園合影、重回戰鬥過的隔離病房、與並肩作戰的醫護們重溫戰友情……28日,北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 安徽援鄂醫務工作者參觀海洋世界 與海洋動物近距離接觸
    安徽援鄂醫務工作者參觀海洋世界 與海洋動物近距離接觸 2020-04-07 19:35:18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川 責任編輯:田博川
  • 是教師也是醫生 樹師德也樹醫德 全國抗疫先進個人鞏守平載譽歸來...
    9月9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援鄂國家醫療隊隊長鞏守平,在參加了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後,載譽歸來。二附院莘莘學子用青年人的熱情,為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鞏守平老師舉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
  • 平安好醫生上線「英文版全球抗疫諮詢平臺」
    今天,醫療健康生態平臺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平安好醫生」,1833.HK)宣布正式上線英文版全球抗疫諮詢平臺(Ping An Good Doctor Global Medical Consultation Platform),為全球用戶提供7X24小時新冠肺炎在線諮詢。平安好醫生將憑藉強大的接診能力及豐富的抗疫經驗,為世界帶來中國的戰「疫」力量。
  • 返浙援鄂醫療隊千餘名隊員今天結束隔離休養 難忘武漢記憶 期待再...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4月15日訊 今天上午,第五批返浙援鄂醫療隊1010名隊員,以及前期返回的部分醫護人員在結束了安吉、淳安等地的隔離休養後,返回各自城市。揮手之際,隊員們依依惜別;回到闊別多日的家鄉,市民們用最高禮遇迎接這些白衣戰士。
  • 八位抗疫英雄動情講述抗疫經歷 他們是上海抗疫精神的真實寫照
    僅用不到3小時,來自全市52家單位、共135人的首批援鄂醫療隊集結完畢。凌晨1時半,飛機緩緩降落在寂靜的江城。這是全國第一支抵達武漢的地方醫療隊。  23年軍齡、34年黨齡讓鄭軍華深知,信念的力量是無窮的。首批援鄂醫療隊共有59位黨員、1位預備黨員,在他的組織下,全國首個抗疫臨時黨總支成立。首批援鄂醫療隊接手救治的都是危重患者。
  • 別時飛雪漫天 歸來你仍笑靨如花 援鄂妻子歸來與民警丈夫在機場偶遇
    圖片由警方提供5歲的女兒餘金晏手捧鮮花迎接援鄂媽媽回家。圖片由警方提供援鄂醫生於海英與民警丈夫餘徵在機場偶遇。圖片由警方提供3月22日下午,黑龍江省第六批、第七批援鄂醫療隊233名醫護人員乘機順利返回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在此次凱旋的龍江英雄中,於海英是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她的愛人餘徵是一名公安民警,在哈爾濱市公安局宣傳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