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分享抗疫經驗:完成三項優化,開展救治工作

2021-01-08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央視網消息:5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中日友好醫院援鄂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外科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段軍分享抗疫經驗。

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外科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段軍。央視網記者 劉亮/攝

段軍表示,為了應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主要做了三大方面的優化。第一大方面的優化是,改造環境和設備。利用有限的條件,比如利用排風扇、塑封槍,自己改造病房,在24小時之內就將一個普通病房改造成了能夠收治呼吸道傳染病的隔離病房,基本建成了「三區兩通道」具備能夠收治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基本條件的工作環境。在開科24小時之內,連續收治了50位患者。患者收滿以後,就遇到一個新問題,因為病人有重症的,也有急危重症的,出現設備、耗材短缺。當醫院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連夜從北京大後方運來了兩車24件重型生命支持的「武器」,包括大家熟知的呼吸機、監護儀、ECMO等等。有了這些「武器」以後,我們對於降低病亡率、提高治癒率,有了很大的底氣。

我們醫院有一套設備,我們稱為移動式三級防護設備,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家知道,在重症病房裡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無監測不治療。也就是說,我們要給這些重症病人持續有效的監測,但是在隔離病房,當我們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有時候會出現「耳不聰、目不明」,這時候的監測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所推行的移動式三級監護,第一級指的是可視化報警系統,第二級指的是可移動中央監護站,第三級指的是自動預警系統。有了這樣的體系,我們就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哪些重症病人發生了病情變化,然後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和幹預。

段軍指出,第二大方面的優化是優化我們的人員和結構。來武漢的這些醫務人員中,有ICU的,有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有內科、外科、急診科等相關科室的,我們把所有醫生分為三個梯隊,由重症醫生和呼吸危重症醫生來管理危重症病人,這是第一梯隊。普通重症病人,由內科、外科、急診科和中醫科室的大夫進行管理。臨床上其他的包括協調保障的工作,由檢驗、放射等後勤科室,以及一些醫工、醫務的行政科室來管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之前對重症醫學科和呼吸危重症醫學科有一套完整的教學培訓的體系,而我們用的呼吸機、ECMO、床旁超聲早就是我們日常行為的常規工作。

最後一個大方面的優化是規範和流程。我們在醫院制定了很多不同的制度和流程,包括首診負責制,包括交接班制度和主診醫生負責制。對有創的和風險極高的情況,我們會根據臨床情況,加以改良和優化,讓操作者更少被感染的可能性。

在我們設備到位、流程優化的基礎上,有序開展臨床救治工作。截至4月7日我們撤離武漢的時候,總共收治重症患者100名,有效地給這些病人上了有創、無創呼吸機的支持40例次,做了五個氣管切開術,上了4個ECMO,其中有1例是主動脈球囊反搏聯合ECMO雙重循環支持下的冠脈支架植入術。

編輯:張棋

相關焦點

  • 援鄂醫療隊員武漢同濟醫院為其「慶生」
    原標題:武漢同濟醫院建院120周年 援鄂醫療隊員為其「慶生」、山西白求恩醫院等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參加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簡稱「武漢同濟醫院」)建院120周年暨遷漢65周年學術周活動。武漢同濟醫院供圖「同濟醫院的戰友們,在抗疫的戰場上我們一起手挽手,肩並肩,今天我們祝福你們。」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則通過視頻送上祝福。武漢同濟醫院1900年由德國醫師寶隆創建於上海,寓意「同舟共濟」。1955年從上海整體搬遷至武漢,成為中南地區一支重要的醫療衛生力量,肩負著「醫療、教學、科研、培幹、公共衛生」五大任務。
  • 援鄂醫療隊隊長:直面困難 三個有力手段救治重症患者
    央視網消息:5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援鄂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援鄂醫療隊隊長沈寧介紹醫療救治相關情況。
  •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中國援非醫療隊堅守崗位全力協助當地抗疫
    為幫助蒲隆地更好應對疫情,中國第十九批援蒲隆地醫療隊與布方受援醫院從多方面開展密切合作,共同提升當地的疫情防控能力。醫療隊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與當地交流中國抗疫經驗,幫助人們認識科學防控的重要性。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當地民眾對新冠病毒及其防護缺少充分認識。將防疫知識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分享給民眾,是醫療隊的當務之急。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查瓊芳是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中的一員。在武漢的奮戰的日子裡,查醫生每天用語音發回一段日記,作為對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匯報,作為給自己解壓的一種方式,也作為對擔心自己的家鄉朋友的統一回應。日記經仁濟醫院宣傳處整理成文後,被廣大媒體廣泛轉載,讀者的期盼成了查醫生堅持每天記日記的動力。從援鄂第一天天到最後一天,共67篇日記。
  • 華西醫院61人醫療隊馳援河北
    1月18日凌晨,接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指令後,華西醫院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兩小時內完成隊伍組建、物資調集,7時30分醫療隊集結完畢,出徵河北。預計抵達後在石家莊市人民醫院開展工作。 此次醫療隊由61名醫務人員組成,醫生20名、護士41名。其中有34名隊員曾援鄂、9名隊員曾支援成都公衛臨床中心,具有豐富的一線抗疫救治經驗。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圖為《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封面《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我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
  • 北醫三院與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舉辦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線...
    應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邀請,為進一步交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在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指導下,4月29日,「一帶一路」醫學人才培養聯盟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主辦了線上「命運與共,全球戰『疫』——中意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交流會」。
  • 返浙援鄂醫療隊千餘名隊員今天結束隔離休養 難忘武漢記憶 期待再...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4月15日訊 今天上午,第五批返浙援鄂醫療隊1010名隊員,以及前期返回的部分醫護人員在結束了安吉、淳安等地的隔離休養後,返回各自城市。揮手之際,隊員們依依惜別;回到闊別多日的家鄉,市民們用最高禮遇迎接這些白衣戰士。
  • 禮讚英雄 4支國家援鄂醫療隊557名隊員返京享受三重水門最高禮遇
    2020年4月6日,在武漢解封倒計時來臨之際,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北京醫院4支國家援鄂醫療隊557名隊員圓滿完成援鄂醫療任務後平安返京。這也是近期國家援鄂醫療隊最大規模返京的隊伍。
  • 華西醫院榮獲全國抗疫先進集體 多名醫生獲得表彰
    華西醫院派出5批次共175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一線,是四川省派出援鄂隊員最多的醫院。  全國首創重症分區精準治療模式,援鄂團隊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遠低於武漢市整體患者死亡率。  派出8名重症、檢驗、院感方面的專家馳援黑龍江、新疆,協助當地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 北大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15名參與抗擊非典成員帶領80、90後再上前線
    、援鄂醫療隊專家組成員曹照龍介紹,這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總共有25人,其中有7名醫生、8名護士參加過抗擊非典。  曹照龍說,親歷過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之後,應該說我們從國家層面到醫院層面,對呼吸道傳染病都有一定的經驗。針對傳染病防控體系的建立,包括不明原因肺炎的上報,還有呼吸道傳染病重症患者的診治流程,國家制定了相應的流程,這對應對禽流感、甲流等一類的傳染病,都起到了很好的功效。
  • 四川援鄂醫療隊74天收治2163名患者
    在《我愛你,中國》的旋律中,機艙門打開,鮮紅的國旗、黨旗、醫療隊隊旗迎風飄揚。四川最後一批162名援湖北醫療隊員走出艙門,迎接來自家鄉人民最高規格的禮遇。在武漢這座英雄城市即將解除離漢通道管控之際,他們完成光榮使命後返回四川。至此,四川援湖北醫療隊1463人全部凱旋。
  • 廣醫一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我們使出了全身的力氣」
    閱讀提示   在近日揭曉的「最班組」全國短視頻大賽第二季獲獎名單上,講述廣醫一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戰疫故事的作品《心結》榮獲特別獎。「對我們團隊的每個人而言,這次戰疫都是終生難忘的一段經歷,而這個短視頻真實記錄了其中特別難忘的一個故事。」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專場舉行
    在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專場於5月1日15:00正式舉行。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應邀講述武漢前線救治經歷和感人抗疫故事。發布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主持。
  • 「抗疫」無國界!第三批中國(遼寧)援甘比亞醫療隊圓滿完成援外任務
    1月10日晚,按照國家醫療援外工作總體部署,由遼寧省承派的第三批中國(遼寧)援甘比亞醫療隊10名隊員,超期完成歷時18個月的援外任務,在歸國第一入境點西安順利完成21天集中隔離後,安全返回遼寧。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並在非洲大陸持續蔓延,第三批中國(遼寧)援甘比亞醫療隊面臨的困難、挑戰、風險尤為嚴峻,在過去的18個月時間裡,醫療隊員們向甘比亞人民展現了大愛無疆的中國精神和大國風採。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記者日前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開啟全球預售。這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由該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該書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68天的難忘經歷。據了解,該書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書目,並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20年4月「中國好書」。
  •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舉行歡迎會,迎接抗疫英雄凱旋歸來
    4月8日零時,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凜冬到暖春,漫長的2個多月,武漢「解封」、武漢重啟,全國援鄂醫療隊的各位英雄也相繼凱旋歸來。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高燕教授當選「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
    近日,全國婦聯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機關黨委聯合開展「致敬了不起的她·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發布活動,發布40名一線女醫務人員先進事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高燕入選「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此次活動旨在致敬所有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女醫務人員,激勵各行各業婦女學習巾幗先鋒,堅定必勝信念,保持昂揚鬥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貢獻巾幗力量。
  •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支援石家莊醫療隊啟程
    1月7日,由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30名護理人員組成的支援石家莊醫療隊星夜啟程奔赴抗疫一線。附屬醫院領導、相關職能科室及臨床、醫技科室負責人與代表一同為醫療隊員送行。
  • 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曾大雄:到醫院三天後才和兩個孩子視頻
    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2月9日,由蘇州大市各醫院緊急組建的兩支援助湖北醫療隊共260人,作為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的一部分,出發前往武漢。他們於10日陸續整建制接管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開展醫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