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陷阱》:「沒自信」有救嗎?三步有效行動,建立持久自信

2021-01-10 麥姐說

一說到自信,我們通常都會想到一些成功人士淡定從容、意氣風發、鎮靜自如的模樣。同時,內心也充滿著無比的羨慕和渴望:我要是那麼自信,我的人生肯定會不一樣!

可是,當我們嘗試著去變得自信時,卻又總是不得章法、屢屢受挫。比如馬上要上臺發言了,儘管已經反覆練習了很久,但內心依然緊張到無以復加,不停地告訴自己「自信一些」「別想太多」,也被人安撫:「別緊張」「放開去說」,但各種擔憂照樣無法消除:「發揮不好怎麼辦?」「突然卡殼怎麼辦?」「會不會被人笑話」等等。

那麼,「沒自信」就沒救了嗎?怎麼才能變得更自信呢?很幸運,路斯·哈裡斯(Russ Harris)博士為我們解開了疑惑。

路斯·哈裡斯博士是享譽國際的接納承諾療法(ACT)培訓師,壓力管理專家。撰寫過多部基於ACT的心理自助書籍,其中《幸福的陷阱》全球銷量超過100萬冊,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

《自信的陷阱》是繼《幸福的陷阱》之後的又一力作。本書以ACT為內核,打破對自信、自尊、成功等觀念的認知謬誤,穿越恐懼、焦慮、消極想法等心理迷霧,給出了一系列如何通過有效行動來建立持久自信的技巧。

對於缺乏自信的人來說,這些技巧猶如一把把鑰匙,開啟了一扇扇困惑的大門。本文就從「真正的自信是什麼、我們為什麼缺乏自信、如何建立持久的自信」三個方面來找出這些鑰匙。

一. 真正的自信是什麼?

1.自信的感覺,源於自信的行為。

很多人認為,我們得先有自信,才能有最佳表現,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才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但事實上,你會發現,我們往往是先去做某件事,並且堅持去做,直到我們很熟練地掌握了做好這件事的技能時,自信的感覺就開始產生了。

就像賣油翁。把油透過錢眼注入葫蘆裡,這一「高難」動作對於賣油翁來說就是手到擒來,做起來可謂「自信滿滿」,但對於旁人,恐怕就沒這個自信了。賣油翁的自信就源自於日積月累倒油的行為。

鋼琴家之於彈鋼琴、畫家之於繪畫、作家之於寫作,與賣油翁之於倒油都是同一個道理。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一種天賦,即便是世人眼中天才,他們所具備的自信,背後也都有海量的練習做支撐。所以,只有先主動做出自信的事情,然後才能逐漸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

2. 自信不是一個最終結果,而是一種需要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

如果有了自信,我們就一勞永逸了嗎?央視主持人朱迅,曾經在一檔採訪節目中坦言,即便自己經驗豐富、準備充足,但在主持時還是會不自信。當下引發在場眾多主持人的共鳴,康輝也感慨:是真的,因為重視,所以緊張。

有時候,當我們想要變得自信時,我們想要並不是自信本身,而是通過自信達到某種目的,實現某個夢想,或在某方面做得更好,比如工作、演講、運動、社交等等。

所以,自信並不是一個最終結果,也不是一旦擁有就不需要再為之付出努力。當我們面對新的挑戰、新的任務時,我們依然需要付諸行動、不斷挑戰自我,建立自信,以便更好地應對。

3. 真正的自信是一種能力,即無論感受如何,都能夠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

價值觀指的是一個人「想要的行事方式的特質」,就是作為一個人你想要怎樣生活:你想要的一般行為方式是什麼;你的生活主張是什麼;你的生活準則是什麼;你努力培養的個人品質和性格優勢是什麼。

李開復先生曾經是個工作狂,52歲時確診了淋巴癌。在與癌症鏖戰17個月之後,體檢結果良好。經歷此次病痛後,他的心理狀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那麼,是什麼支撐他熬過這17個月的呢?

他在自傳《世界因你不同》中,曾寫過這樣一段話:「不要只是『過一生』,而是要用你的夢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這些,人的一生就不會再有遺憾。」

感恩、真誠、助人圓夢、執著、無懼、樂觀,這些價值觀應該就是答案。面對癌症,沒有恐懼、沒有痛苦、沒有心酸,那肯定是假的。但是在面臨困境時,我們所信奉的價值觀,能夠指引我們、激勵我們,信賴自己、依靠自己,堅持去做需要做的事,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所以,真正的自信就是這樣一種能力:即使感到害怕,也信賴自己能夠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能夠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

了解了什麼是自信後,我們還是會困惑,即便我們已經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了,可為什麼有時候依然感覺缺乏自信?

二. 我們為什麼缺乏自信?

其實,人們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非常自信的,比如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肯定對洗臉刷牙、上下樓梯之類的事相當自信,只是因為太過「理所當然」而察覺不到自信的感覺。

但當我們面對具體挑戰或某些特定場景時,往往會生出「缺乏自信」的感覺。這主要是由以下5個原因造成的。

1.過高的期望值。

有時候,我們總是想著「等我能做好這件事了」,再著手去做,比如想要寫作,總巴望著一開始就寫得極好、每個字自己都滿意。但這樣的期望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我們也會因為總感覺「達不到」,而遲遲不去動筆。

毫無疑問,這樣的期望很容易阻礙我們去採取真正有效的行動,反而陷入一種空想的「完美主義」。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思維方式。但自信,是靠行動做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的。

2.苛刻的自我批評。

人類的思維並不是天生積極的,相反,人腦所製造出的「想法」,有80%都是消極的。當人們面對挑戰或困境時,逃避、退縮、覺得自己沒能力做好、害怕被自己搞砸,這些都是正常的。

甚至一些人還會陷入「騙子症候群」:你的思想認為你的能力不足、做得不夠好,即便僥倖成功了,但隨時有可能被人拆穿。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大學演講時,就曾坦言自己「配不上」自己的成就;晚年的愛因斯坦也曾說自己是個「無意識的騙子」。實際上,這樣的自我批評過於苛刻了,以至於人們總是處於「不自信」的狀態。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3.過分關注恐懼。

「恐懼是面對某些真實或想像的威脅時,而產生的一種煩躁和焦慮的感覺」。當人們面對新的挑戰、新的環境時,害怕會出錯、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這些恐懼都很常見。

恐懼本身並不影響自信,但如果你一直想著它、擔心它、過分關注它,就會陷入恐懼而無法脫身。通常情況下,我們越是努力擺脫恐懼,恐懼就會變得越強大,越會帶來消極影響。

4.缺乏經驗。

人們對某些不擅長的事,缺乏經驗,導致不自信,這很好理解。但有些時候,雖然在某些領域,已經做得很優秀了,但當面臨不同的環境時,還是會覺得不自信。

大作家沈從文,26歲時被胡適聘為公學講師,教授小說創作。當時已經在文壇頗有名氣的他,在第一次走上講臺時,整整10分鐘愣在那裡,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種「怯場」的不自信,其實是由於缺乏應對這樣的環境所導致的。

5.缺乏技能。

如果你不擅長某項技能,很自然就不會期待在這項技能上會有自信。如果一個根本沒摸過吉他的人,很自信地告訴你「我吉他彈得可好了」,那這要麼只是他的「夢想」,要麼就是自欺欺人。

那麼,在我們明確了什麼是真正的自信,清楚了缺乏自信的原因之後,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建立持久的自信呢?

三. 如何建立持久的自信?

自信作為一種能力,可以通過有效的行動來培養或提升。下面我們分三步來操練。

第一步:澄清你的價值觀和目標,把目標分解成具體行動。

首先,區分價值觀和目標。價值觀之前講過,是我們「想要的行事方式的特質」,而目標則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價值觀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而目標一旦被實現,即可認定「完成」,我們再更換下一個目標。比如,「關心和愛護家人」是價值觀,「買一所大房子」是目標。

其次,根據以下常見價值觀列表(節選),選出自己最想遵從的3個,並牢記。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所信仰的價值觀,並且隨著年齡、閱歷、環境的變化而有所側重,只是平時我們很少去做梳理。這一步驟的目的,不是要我們時時事事刻板地遵守我們的價值觀,而是當我們的行為與價值觀有所偏離時,給自己一個提醒。畢竟,正如哈裡斯博士所說:「真正的成功是遵循自己的價值觀去生活」。

最後,利用價值觀窗格,選定一個任務執行。

其中,短期目標指未來幾天或幾周內達成的目標;中期指未來幾周至幾個月內達成的目標;長期指未來數月至數年內達成的目標。目標要具體,比如短期目標:本周內讀完兩本書,並做筆記。

先從某一個或兩個領域的短期目標入手,一次只執行一到兩個任務,不要貪多。等取得一定進展後,再選擇下一個目標。

第二步: 用正念去執行--全身心參與到所做的事當中,與無益的想法脫鉤。

首先,理解正念的含義。

正念,是一種開放的、專注的、自我覺知的精神狀態。當我們處在正念狀態下,我們能夠完全沉浸在當前的事務中,拋開無益的想法,不受情緒影響,高效率地做事情。

正念的核心是集中精力去注意,是以開放、好奇、靈活的方式去注意。如果我們心不在焉地去做事,不可能把事做好,也就不會有自信的感覺產生。

其次,掌握正念的兩個核心技巧。

①解離:是一種與自己的想法分離、讓其自由來去的能力。其目標是讓我們在不脫離當前環境的情況下,採取有效行動,專注於所做的事。

解離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三步命名法」:注意到它→給它命名→使它失效。

比如,我們想開始寫作,此時大腦裡就會有一些消極想法產生:我寫不好、我沒時間找素材、我遣詞造句能力不行等等。這些想法只是大腦習慣性在「找理由」,就像是釣魚時的魚餌,在引誘我們的大腦上鉤。如果我們陷入這些想法,那多半就無法開始行動。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一旦察覺這種想法產生,就告訴自己「哦,謝謝大腦分享這些想法」或者「又騙我上鉤」,然後任其自由來去,不去給予關注,這樣它就不會對我們的行動產生任何影響。我們繼續專注手頭應該做的事。

另一種是「聚光燈法」:讓大腦像一個舞臺,所有的想法都在舞臺上表演,但讓注意力的「聚光燈」聚焦在「有用」的、積極的想法上,暗化「沒用」的、消極的想法。不要被消極想法「迷惑」,那樣只會更容易陷入其中,而無法關注真正要做的事。

②參與:是一種能夠「心理在線」的能力,即完全沉浸在正在發生的事當中,對當下的體驗持開放、好奇、積極的態度。

這個能力的關鍵,在於全身心投入。如果只是機械地、心不在焉地做事,是無法真正提高做事技能、達到自信的狀態的。比如你正在閱讀,雖然人坐在那裡,書也在眼前,但你一會兒想到有個信息還沒有回覆,跑去看手機;一會兒又想起張三還欠你幾百塊錢……如此這般,是無法真正參與到閱讀當中去的。

最後,以任務為導向,與無益的想法脫鉤。

人們做事,總是執著於追求「成功」,總是不自覺地「以目標為中心生活」。一旦目標沒有實現,就會很容易陷入「挫敗」之中。同時,目標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實現了一個目標,下一個目標就會緊接著出現,在不停地追逐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註定會承受壓力和痛苦,從而打擊我們的自信心。

不如讓我們換一種思維,不再執著於目標這一結果,而是對過程充滿熱情,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以任務為導向,全心全意參與其中。即便過程中會有無益的想法產生,我們也可以用解離的技巧,使其與我們正在做的事脫鉤,進而專注當下的事。

這樣,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會給予我們很大的鼓舞,我們也會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自信。

第三步: 刻意練習你想具備的技能,重複自信循環。

自信本身,如同其他技能一樣,需要刻意練習,才能逐漸應用自如。而想要擅長某一技能,我們可以遵循「四步自信循環」,來加以練習。

①.技能練習:通過前兩步闡述的方法,選擇你想要練習的技能,通過正念的方法,全身心投入練習。過程中,如果缺乏動力、感覺焦慮、進展緩慢想放棄等,可以使用解離的技巧,使這些無益的想法自由來去。

②.有效應用:想要真正掌握某個技巧,離不開有效地使用這些技巧。比如我們練習銷售的技巧,那麼就需要我們實際地去運用。通過不斷地運用,我們的能力才可以逐漸提升,自信也會隨之增強。

③.結果評估: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成績」進行反思。這時可以通過自問「有效性問題」來衡量。所謂「有效性問題」,是指:你所做的事情對於幫助你創造更豐富、充實、有意義的人生有用嗎?是否有助於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沒有,那就是「無效的」「不可行的」。

④.按需調整:根據上一步的反思評估,有效的技巧則多加練習,無效的就改進或調整,這樣才可以得到提升。如果總是用同樣的方法做事,是不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的。

寫在最後

可以說,自信是很多人都想具備的品質。《論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建立自信,也自有其章法:

首先,要有正確認識:自信不是憑空產生的,有了自信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自信是一種能力、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是無論感受如何,都能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

其次,要清楚我們缺乏自信的原因:過高的期望值、苛刻的自我評價、過分關注恐懼、缺乏經驗和技能。最後,要使用正確的方法:澄清價值觀、分解目標,用正念和自信循環去不斷練習。

納爾遜·曼德拉曾經說過一句話:事情完成之前看起來總像是不可能的。究竟是否可能,需要我們著手去試。在此借用作者的一句話,與君共勉:要麼大膽嘗試,要麼一無所獲。

相關焦點

  • 一個人不自信的根源是什麼?
    5.缺乏技能若是並不擅長做某件事,那麼自然就不會有自信的感覺。02自信的循環如果想要擅長做某事,就要遵循四步自信循環。請參見圖1-1。圖1-1 自信的循環第一步:技能練習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自信的演講者,那麼就要練習演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自信的畫家,那麼就要練習繪畫。
  • 如何在生活中一步步建立自信?
    自信,其實是很多成年人都會面對的問題,彭于晏曾在採訪中說過,曾經的自己很自卑,自卑就是因為「不夠」。所以反過來說,自信的原因在於自己感受到「足夠」,那怎樣才能讓自己「足夠」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完成目標,做出成績根據自己目前的情況設立可以實現的目標,並將其一個一個實現,當目標實現後,會帶來成就感,哪怕是很小的成就感都能帶來自我肯定和踏實的感覺,這些都為自信注入力量。同時,制定的目標要隨著自己能力的提升,不斷加大難度。
  • 如何自信?培養自信的6個技巧
    自信就是捍衛自己的權利,並清晰無畏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和信念,在考慮其他人的權利,感覺信仰的同時,要禮貌地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正確的在各行各業和許多情況下更加自信。比如在和銷售人員交談,與客戶打交道的時候。或者在面對不愉快和有操作性的人際關係下。什麼是自信?自信就是堅持嗎?這意味著你能保護自己的權利嗎?
  • 自信能改變人生,自信與自卑一線之差,自信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自信能改變人生, 自信與自卑一線之差 ,自信力成就更好的自己生活不是只有溫暖,人生的路不會永遠平坦,但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價值,懂得珍惜自己,世界的一切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對。對於自信力,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它,然而,每當我們面對困難,面對恐懼的時候,都會選擇躲避。
  • 增強自信的三個秘訣
    圖片來源於網絡 俗話說: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 有自信的人,渾身散發著迷人的魅力,這樣的人,做事讓人覺得靠譜和踏實。自信心不足的人往往也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和支持。 怎樣才能增強自信心呢?
  • 什麼是自信?增強自信的三個方法!
    也許你之前聽過這樣的建議:「再自信點!」很有可能你聽到它時是這麼想的:「如果有這麼簡單就好了。」但自信是什麼呢?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的、有能力的這也叫作自尊。再加上你肯定自己能力時產生的樂觀,而後由這些產生力量勇往直前面對挑戰。這就是自信。它讓想法付諸行動,那麼自信究竟來自哪裡呢?
  • 心理學家:什麼是自信?6個心理學技巧提升你的自信|建立自我
    自信是相信自己有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的能力。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心理學家:什麼是自信?6個心理學技巧提升你的自信 建立自我.mp314:51來自小麥心理自信是什麼?但並不是說自信的人就對什麼都自信,一個40多歲的人,就算再自信也不會說自己跑得過劉翔、博爾特。如果說了,這不是自信,而是瘋子。所以自信是限定在特定的領域中的。20世紀80年代蓋洛普調查報告對自信的報告結論是:1、對所要做的事情有詳盡的了解和準備;2、不斷成功的經驗形成的心理優勢。自信的好處自信有很多好處,它能讓我們處事更加從容,寵辱不驚。
  • 《建立真正的自信 》心理團體活動
    教學設計一、概述高一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北師大版)中第八課建立真正的自信。本節是主要探索高中生該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在學習生活中用發現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周圍的環境,從而達到悅納自己的目的。在本節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藉助已有人際關係(班中好友)對個體進行積極評價,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優點,樹立自信。
  • 一個人重要的能力是自信,如何來修煉自己的自信?三點論付出行動
    這種能力是一種素養,也是一種職業化選擇,更是一種自信。有些人為什麼很自信,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現。而這種相信自己能力的表現是一種自我的期待和對未來變化的足夠信心。曾幾何時,我們有很多人找不到那種自信的感覺,找不到那種自信的樣子,找不到那種自信的狀態。其實自信就是一種對自己的個性心理和社會角色適應並且接納的過程。這種自信不是別人給到的,而是自己給到自己的。
  • 如何建立自信心建立自信心的5個小方法
    如何建立自信心?你心裡想什麼就會成為什麼,徵服畏懼,徵服自卑。建立自信心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情,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為止。今天告訴你5種如何建立自信心的方法。第一,挑前面的位置坐。你是否注意到,無論在學校的禮堂還是在教室裡或者任何的學習中,後面座位是怎麼先被坐滿的嗎?大部分佔據後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到人們的注意,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心。坐在前面能夠建立自信心,把它當作一種自我突破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儘量往前坐,然後坐在前面會比較顯眼的地方,刻意的去鍛鍊自己,挑戰自己。第二,練習正視別人。
  • 多芬自信養成計劃啟動 助力青少年釋放自信力
    多芬自信金句走廊自信教育向下紮根 成功人士現身說法《女性的美麗和自信:多芬中國報告》顯示,70%的年輕女孩通過節食等危害健康的方式來塑造良好形象, 50%的中國女性和女生,會因為對自己外形的不自信,從而放棄事業晉升以及在學校中獲得他人幫助的機會,引導這些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對美的正確認識、建立自信心意義重大。
  • 孩子做事沒自信,家長掌握這幾種方法,秒變自信少年
    今日話題:我們聊一聊培養孩子自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的自信;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這是羅曼羅蘭的自信;堅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裡認準的東西也一定適合於他人,這就是天才,這是愛默生的自信。無數優秀的人才給我們成功的秘訣都是自信,那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信心呢?
  • 10種方法幫孩子建立自信
    第1頁: 第2頁: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面對生活的挑戰,而非逃避;戰勝心理上的壓力,而不是退卻;自信正是所有優秀素質的基礎,自信讓孩子更有幸福感,更容易實現夢想。自信是讓孩子終身受益的品格。父母可以做10件事幫助寶寶從小建立自信。
  • 她的世界不容易,身為女性,如何建立足夠的自信
    而前路大多是渺茫的,但只要確定了方向,建立了自信,那麼,慢也是快。一個有自信的人,既有把握認為自己能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同時又相信的自己的才華、能力和效率。這種有把握的感覺,必然不能僅憑主觀臆斷,而是建立在過往經驗的基礎之上,否則,這種感覺也只會是自欺欺人,是一種幻覺。這也是很多人都在內心深處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的原因。
  • 自信是高考成功的「金鑰匙」,記住這三點方法,助你提高自信!
    凡是高考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那就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認可自己,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的人會說:我行,我能行。」對於一個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有了自信,高考就成功了一半。因為高考也是考驗每個考生的心理素質的水平,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質的核心,是心理健康的象徵。
  • 內在自信:從樹立目標到刻意練習
    其實這一切都源自你缺乏自信,主要原因是畏懼心理。畏懼是我們常面臨的情緒之一,有的畏懼會把你嚇得直冒冷汗、驚聲尖叫,有的畏懼會藏在暗處,阻礙你採取行動、成就自我;還有些畏懼每天可能出現在你的腦海裡,悄悄化身為你早就習以為常的內心的聲音。
  • 如何提高自信,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自信
    現在的社會,都很浮躁,特別是還在溫飽線掙扎的人群,一份普通的工作要維持一家人的開銷,他們該如何自信把生活過好,一年賺它幾個億試試自然不靠譜,所以,作為有點自卑的小編覺得,建立自信其實很簡單,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提高了會自打工光環,當然,這個能力的提升需要量力而行,不要把自己搞得太壓抑,也不是今天我看了一些提高自信的書籍
  • 自信來自對自我的滿意,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請培育三個行為習慣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自信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許多人其實對自信有一個誤區, 認為自信需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事實上,真正的的自信並不是我們要比別人做得好。好的自信來自對自己的滿意,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 遊戲幫助幼兒緩解焦慮建立自信
    2015年以來,在「農村3-6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促進項目」甘肅子項目進行過程中,我們發現,遊戲活動能夠有效地緩解留守幼兒因為父母缺位導致的焦慮,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遊戲能消除留守幼兒負面情緒,提高其社會交往技能心理學研究表明,留守兒童在情緒情感方面抗逆性較差,存在較多負面情緒。情緒壓抑而得不到釋放是眾多心理疾病的根源。
  • 蜜汁自信啥意思 蜜汁自信表情包
    蜜汁自信啥意思?最近熱詞有一個蜜汁自信,很多剛看到這個詞的網友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地方,所以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蜜汁自信出處,感興趣的就往下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