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太行山深處的希望

2021-01-21 山西畫報

撰 稿:劉戍梅 黃建軍

網絡編輯:郝楓

又一個春天來了。黃建軍眯著眼睛看看明晃晃的太陽,想起了大山深處的許生學。他答應過春暖花開時要去看他,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只能作罷。

許生學是平順縣虹梯關鄉西井山村三岔口小學的一名老師,也是這裡唯一的一名老師。

作為攝影愛好者和「千山萬水公益基金會」的創始人之一,黃建軍鏡頭裡的主角總是那些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鄉村教育的老師們。這次,他把盤山路盡頭的許生學介紹給了記者。

許生學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分配到隱匿於太行山深處的平順縣虹梯關鄉西井山村三岔口小學任教,到今年就整整40年了。

黃建軍和許生學在一起

三岔口是西井山村的一個自然莊,山大溝深,路險難行,三岔口教學點當時是典型的「三不通」學校:不通車、不通水、不通電,僅有五間破爛不堪的泥瓦房。每到下雨時節,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學生上課只能在漏雨的教室裡搬來挪去。正是由於地理環境惡劣,交通閉塞、條件艱苦,偏僻的山村小學很難留住老師。 

今年60歲的許生學,從20歲畢業那年,眼見這裡的孩子因缺少老師而失學,眼見講臺下面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他毛遂自薦開始了40年如一日的執教生涯,告訴自己,不但要做一名優秀教師,為山村孩子的成長貢獻光和熱,更要讓從沒走出過大山的孩子們憑藉知識走出大山,認識世界。

許生學在為孩子們批改作業

剛分配過來的時候,全校26名學生分佔五個年級,住在七溝兒嶺間的11個自然山莊,住得最遠的孩子要走6公裡的羊腸小道,最近的也要走2公裡,孩子們上趟學往往要走一兩個小時。許生學不願孩子們往返奔波,便留15名孩子寄宿在學校,他白天當老師上課,課餘做夥夫,要去3公裡外挑回兩擔水,做出三頓飯。夜裡獨自在煤油燈下批改完60餘本作業。對於跑校的孩子每到快上課時,許生學就站在校門口,向盤旋起伏的羊腸小道眺望,他擔心著孩子們的安全。

無數個寒冬的清晨,是他一個人一把掃帚清掃學校的積雪;無數個靜寂的深夜,他把家人的衣服改小送給衣衫單薄的學生們穿。不忍心學生因湊不齊學費輟學,他從微薄的工資裡拿出學費以解燃眉之急。學校缺乏體育設施,許生學融合地方傳統體育和遊戲,帶著孩子們拔河、踢毽子、打陀螺、滾鐵環、掰手腕……雨天,他護送孩子過河,河水漲了,就一個個地背過去,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誡孩子們注意安全。

眺望遠方是許生學的一個習慣

艱苦的教學環境沒能動搖許生學堅持下去的決心。12900多個晝夜,許生學獨守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根教鞭、一本書,他一個人教出了大山的希望和孩子們的未來。

1990年10月,憑藉連續多年出色的教學成績,許生學被調到全鄉條件最好的重點小學——芣蘭巖小學任教,三岔口小學由一位年輕教師接任。到任後一天三節課,與原來的晝夜無空閒相比,讓許生學體會到無與倫比的輕鬆愉快。然而他沒想到的是,一場大雪迅速結束了這份短暫的輕鬆。

1991年冬天,一連五日的大雪將接任三岔口小學的年輕老師困了起來。天寒地凍,到雪裡撿柴凍得渾身發抖;到3公裡遠的地方挑水,跌跌撞撞地到了才發現水都凍住了。這位老師跑下山向領導哭訴,寧可辭職也不在山上了。

同一個教室許生學輔導不同年級的學生

三岔口就這麼一位老師,一旦離開,全校13名學生就得輟學。村裡的老支書、鄉長和中心校校長踏著大雪一起找到許生學,老支書含著淚說:「許老師,咱村的情況你最了解,山下的老師誰來了也留不住,就請你看在家鄉父老和13個孩子的份上,回來吧!」

看著白髮蒼蒼的老支書,想想一貧如洗的鄉親和13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許生學流著淚重返三岔口,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

山裡條件太苦,許生學的愛人和孩子都在河南老家,只有寒暑假一家人才能團聚。40年來,許生學獨守在這人跡罕至的太行山深處,累計走了60000多公裡的陡峭山路,用壞了不計其數的手電筒和煤油燈。

2005年,三岔口小學的許瑞平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縣一中,後又考到西北政法大學,成為該村第一個大學生。李會芳、石李芳、桑松豔、石金光、石天崗等學生也相繼考上縣一中。

許生學既做老師又做夥夫

2017年4月,許生學老師被評為「最美鄉村教師」,他生平第一次來到省城太原,看到了繁華的大城市。

如今,學校裡只剩下4名學生,許生學依然滿懷著對教育的執著和對學生的愛,一個人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有沒有想過走出去?黃建軍對記者說,他問過許生學這個問題,許生學說:「山裡太苦,我走了,沒人接這個班,孩子們最基礎的教育都沒人管,我不能走,也不願走。」

上課中的許生學

說起2019年年前的三岔口小學之行,黃建軍說,那天的太陽很明媚,照得人身上暖暖的。他和許生學站在院子裡眺望遠處蒼茫的大山,許生學突然指著遠處向黃建軍提出一個請求,幫忙拍一張照片。黃建軍順著他手指的方向,遠遠地望到了一棵樹,獨自矗立在山頂上,看起來挺拔而恬淡,像許生學的身姿。

「每天一出門就能看到這棵樹,這是棵柏樹,它靜靜地站在那裡,陪了我39年。」一個人,一棵樹,如同兩名衛兵一樣守在大山中,黃建軍仿佛明白了許生學的堅韌和堅守從何而來。沒有帶合適的攝影裝備,黃建軍嘗試著拍了好多張照片,還是拍不清楚,「它太遠了,用手機怎麼也拍不清楚。」他一邊懊惱自己為什麼沒有背上相機,一邊用手機遠遠地拍下了這棵模糊的樹洗出來給許生學寄去。許生學收到照片後,樂呵呵地把這棵樹設為自己的微信頭像,還熱情地邀請黃建軍春天再去山裡看看風景,他說花開的時候,大山裡很美。

許生學和他的學生們

黃建軍早就找出長焦鏡頭和三腳架,他答應許生學,等疫情一過,就進山幫許生學和那棵樹合一張影。而今,這個諾言終於實現。

相關焦點

  • 太行山深處的「土豹子」,行蹤神秘莫測,究竟是什麼動物?
    今天我們來說說太行山脈一帶人們口中「土豹子」,傳言它身居太行山深處,行蹤神秘莫測,那麼這又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動物呢?華北豹為什麼說太行山深處的「土豹子」最有可能是華北豹呢?中國當代豹子分布圖其次從名字上看,能夠被人們稱之為「豹」的動物,基本上體型都不會太小,在現代貓科動物裡面,分兩個亞科(獵豹亞科已經被取消,獵豹已歸類到貓亞科),貓亞科和豹亞科,老虎、獅子、美洲豹等體型較大的,基本上都分在豹亞科裡面,而豹貓、叢林貓等體型較小的,基本上都屬於貓亞科裡面的成員,所以從體型上面來論,太行山深處裡的
  • 把日誌寫在太行山深處(一線行走)
    這個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每一個人都出現在了我的日誌裡,我用這種方式記錄,也用這種方式思考。   從日誌定格的喜怒哀樂裡,我逐漸找到了抓手,也理清了思路,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強支部建設,緊接著以旅遊發展為龍頭,特色養殖和光伏產業等項目統籌推進。   駐村快三年了,駱駝灣的人均純收入從我剛來時的4960元變為2019年的13620元。
  • 2021年的第一天 | 「白貓洗衣店」推出全新演出系列「夢幻八仙島」
    2021年「發呆的下午」將繼續開足馬力舉辦!讓那些漫遊的思維,繼續帶你探索廣袤無垠的宇宙、碰撞奇妙的火花。 2021年初始,「白貓洗衣店」發起了全新的演出企劃「夢幻八仙島」,希望以更理性的角度介入日常生活,鼓勵用思考、表達和行動抵達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彼岸。
  • 太行山野狗已有兩千年歷史,現在村民們抓它們打獵
    我想這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希望看到的。中國不是有一種獵犬已經成為中國的代表犬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其實,在我們廣袤的土地上,中國狗的品種很多,只是我們還沒有來認識它們。在中國的大山深處,有一種被世人遺忘多年的中國土狗--太行狗。太行狗的名字是根據太行山名字的由來而來的。太行山又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非常重要的山脈和地理分界線。
  • 我做了個「分貝試驗」,發現生活中真正的「安靜」已經不多了
    「這兩天沒休息好,隔壁在裝修」,這個原因讓人啞笑,生活總是比我們意想中來的更加骨感和真實。 曾經網上有個段子這麼說:似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一個正在裝修的鄰居,或是有過一個小孩子正在學鋼琴的鄰居。但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似乎已經被當成一種「正常現象」,甚至變成了大眾自我調侃的段子。 基於此,我做了一個「分貝實驗」:我測試了十餘個自己生活中真實場景中的分貝數,想看看自己到底生活在什麼樣一個噪音水平的生活環境當中。
  • 日本網友評出「最希望真人劇化的漫畫」「浪客行」第一
    日本網友評出「最希望真人劇化的漫畫」「浪客行」第一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07-08 18:20:00
  • 邯鄲市太行山的深處,竟然隱藏著一座紅色天主教堂
    在河北省邯鄲市的涉縣,在太行山的深處,竟然隱藏著一座紅色教堂——溫村天主教堂。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奉命進駐太行,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在涉縣戰鬥生活達6年之久。
  • 從「生活中的緣起」開啟學佛之路!
    提到佛法的重要思想「緣起」時,總會說到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的學佛過程。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依止遊行僧散若耶出家學道,但仍無法達至解脫,於是他們倆便離開散若耶,在廣大的印度中尋覓。改變舍利弗一生的,就是馬勝比丘對佛陀教法精要的歸納:「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舍利弗在聽完偈頌的當下證得了法眼淨。而這個偈頌也因明確表達佛陀法身的內涵——緣起,所以又稱法身偈,而為大眾所熟悉。在舍利弗證得阿羅漢之後,不久便得到佛陀賦予智慧第一的讚嘆,但他的智慧第一併沒有一副「我高你低、我聖你凡」的驕慢。
  • 他書寫的故事,都是「溼漉漉」的
    作品六號《沙》中,「辛」這個名字沒有出現,但是「辛」的生活習慣烙印在了僅存活著的父親阿土心裡。辛也可能看著別人死去。在作品二號《樹頂》中,父親在雨夜划船離去,再也沒有回來。在作品四號《拿督公》中,妹妹在睡夢中被老虎吃掉了,然後日本人來了,殺了好多人。在作品七號《另一邊》中,辛在父母與陌生人的交談中入睡,醒來父母就都失蹤了。
  • 「魯肉飯換狗」!如今爸爸抱「21歲奶奶汪」求媽祖婆保佑:希望退化慢一點
    由於奧米最近腸胃與牙齒不舒服,飯後喝水常常吐,因此爸爸憂心抱著它,虔誠向媽祖婆祈福保佑,希望寶貝退化慢一點,「未來還要一起慢慢變老呢」!媽媽唐馬告表示,當天趁著先生放假,廟宇遊客沒那麼多,就帶著4寶一起出去拜拜。「我們保佑奧米大姐姐身體健康、慢慢變老,希望慈悲的媽祖會聽到我們的心聲。」同時提到,當時一隻只抱起來參拜,毛孩也都很乖,「奧米姐姐就整天笑咪咪,老了反而更可愛呢。」
  • 匡振京:太行山中的「猴爸爸」
    新華社鄭州12月5日電(記者王爍)「喲……餵……」早上10點,在太行山南坡,河南濟源五龍口風景區,密林深處傳來清脆響亮的呼喚聲。不一會兒,三五成群的野生獼猴循著聲音從巖壁上、叢林中蹦跳著匯集而來。原來,這是「猴爸爸」匡振京呼喚野生獼猴的「猴語」。
  • 「北海道李子柒」告訴你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今天要說的這個日本年輕女孩人稱「北海道李子柒」因為厭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也在三年前選擇了遠離都市繁華圖片來源:lnstagram優選零下30度的北海道目之所及是一片銀白色在這樣的冰雪世界裡一人二狗住在森林裡的小木屋釣魚、劈柴、生火、做飯
  • 抖音小關老師帶貨「秘籍」:「人」與「貨」如何高效匹配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能燒一手好菜是一回事,讓粉絲向你購買食材又是另一回事,美食垂直領域的競爭實際越來越激烈,但小關老師在這個領域的表現很不錯。」如何持續創作優質的視頻內容,如何在直播帶貨中找準定位,實現人與貨的高效匹配,小關老師的秘籍是什麼?「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 2019 年 2 月上傳第一條短視頻至今,小關老師已經發布了 909 個作品。
  • 你在「動森」裡遇到的那些「醜動物」,後來怎麼樣了?
    「該不該把醜動物趕走?」類似的討論在遊戲上線初就引發了玩家們激烈的討論,有玩家認為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是自己的自由,即便是在現實中,大家也有權利選擇自己和誰成為朋友,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動不動就上升到「道德」的層面;另一方面,也有玩家覺得那些「醜動物」固然不討喜,但大可好好相處一段時間之後再做定論,你會慢慢發現「醜動物」也有特別美好的那些閃光點,繼而也會發現自己內心柔軟的一面。
  • 「在不瘋狂」大老闆首出聲!痛心古拉「話說太重」
    (翻攝YouTube頻道「 2老闆」) 圖文/鏡周刊網紅古拉日前發布影片,宣布離開「在不瘋狂就等死」,並控訴在公司遭遇不平待遇,包括月領6000元、遭歧視原住民身分等。對此, 狂人娛樂大家長「Ares」於21日發布影片,表示「非常心痛」「心痛大於生氣」,並提及過往對古拉的付出,他還發出尋人啟事,希望跟能古拉和平對談,來解決這次的紛爭。Ares回憶,古拉大概是三年前進入公司,那時候的古拉不擅言詞,甚至還要女朋友來幫他回答面試,他覺得古拉那時候很可愛、很老實,「我很心痛地拍這部影片,是因為我對古拉有很多感情。」
  • 一起探尋這個太行山深處的寶藏景區……
    它像一枚通透靈秀的別針,嵌在太行山的前襟,美景如畫,吸引無數人去探尋。沕沕水景區集自然風光、紅色旅遊、遠古文化和宗教文化於一體,品味高雅、特色鮮明、風情濃鬱、備受遊客青睞。早在明清時代,即為平山「八大勝景」之一,素享「沕沕水瀑布天上降」的盛譽。
  • 太行山中的野生犬,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如今村民抓它們狩獵
    在中國的大山深處,就有一種被世人遺忘很多年的中華原生犬太行犬。太行犬的名字是基於是太行山名字的由來。太行山又叫做女媧山,它是中國東部地區的十分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在曾經的戰爭年代,這裡也是兵家的戰鬥的重要爭奪的地點,這裡山高水深,地勢險峻,地理位置極為的特殊。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太行犬就是這座大山的主人。
  • 日語中極易混淆的時間詞「以來」「以降」「以後」
    日語中除了「以降」之外,還有與其類似的「以後」「以來」這兩個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用法吧!「以來」的意思和用法「以來」指的是「從某個時間起直到現在」的意思,也就是表示從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到現在的這段時間,不能表示將來的事。比如我們可以說「結婚以來、この町で生活しています。」(結婚以來,就一直生活在這座城市裡。)
  • 誰說懶洋洋的生活很無趣?「田中君總是如此慵懶」也很有趣
    年開始在「GANGAN ONLINE」上連載,2014年4月26日由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出版,2015年11月宣布TV動畫化,2016年4月9日開播,全12話。「田中君總是如此慵懶」的故事便是圍繞這樣一對好友展開的。
  • 「忠犬八公」真是「忠犬」嗎?
    關於「忠犬八公」的故事,大家即使沒看過相關電影,想必也知道個大概。在澀谷站外,「忠犬八公」的雕像已然成為東京最受歡迎的會面地點之一。「忠犬八公」是一隻秋田犬,原本是東京大學農業系教授「上野英三郎」家的狗狗。每天早上,「八公」都會陪主人到澀谷站去乘車上班,直到傍晚時分再去接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