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遺物中翻出一張尋親啟事 家人為96歲老兵尋親成功

2021-01-12 四川新聞網

  ■ 96歲的老兵蘭榮與世長辭後,後人們整理遺物時,打開了平日裡放在他床頭鎖著的小木匣,在世的時候,蘭榮從不允許別人翻他的木匣。匣子裡,有一份蘭榮至死都沒公開的尋親啟事:尋找姐姐、姐夫和前妻。此外,還有一位年輕美貌女子的照片。

  ■ 這名女子是誰?這封尋人啟事,蘭榮至死都沒有公開,到底有什麼故事?

  ■ 11月6日,成都商報記者從蘭榮外孫張銳剛處證實,通過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孫春龍等人幫助,其已和現居住在四川省青神縣的外公姐姐的後人聯繫上。遺憾的是,目前外公的前妻暫無線索。

  不讓人翻開的木匣子 發現了多張黑白老照片

  「這個木匣子裡,就是父親的一生,和牽掛。」11月6日,兒子蘭亞新說,盼望著有更多的情況反饋回來,解開謎團。

  蘭榮生前是雲南省保山監獄的一名退休職工。今年6月,在位於雲南施甸縣的家中與世長辭,享年96歲。

  蘭亞新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發現一張黑白老照片,照片裡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高鼻梁,大眼睛,梳著時髦的長髮。這張照片被鎖在一個小木匣裡,蘭亞新介紹,這個棗紅色的木匣子長約30釐米,寬約20釐米,平日放在父親的床頭。在世時,父親從不允許別人翻他的木匣。

  帶著疑問,蘭亞新繼續整理父親的遺物,他又發現了與這個女子有關的兩張黑白照片,一張是穿著西裝的父親與她的合影,她穿一身淺藍色的旗袍,挽著父親的胳膊,笑意盈盈。另一張是四個人的合影,穿著軍裝的父親和她坐在前排,她的雙手叉在一起,搭在父親的肩膀上,頭斜靠在一起,顯得非常親暱。

  她到底是誰?

  至死未公開的尋親啟事

  尋找姐姐、姐夫以及前妻

  在父親的遺物裡,蘭亞新還發現一張手寫在便籤紙上的尋親啟事,從筆跡上看,正是父親所寫。內容如下:

  蘭榮,男,現年84歲,四川省青神縣人,現居住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尋找以下親人:

  唐玉山(姐夫),現年88歲。蘭葉冰(姐姐)。

  桑秀珍,後改名李秀珍(前妻),芒市土司桑克勝之女兒,青年時留學仰光,後去了臺灣。

  按照年齡推算,蘭亞新猜測這份尋人啟事寫於2005年。孫春龍等人查閱芒市土司資料,發現有一位名叫方克勝的土司,後前往臺灣,於1983年去世。

  蘭榮所說的桑克勝,是不是方克勝?

  蘭亞新想起來,父親在世時,曾隱約說過,他曾有過一個妻子,是一位土司家的女兒。

  這一等,一生都沒消息。

  「照片中的女子,可能就是父親的前妻。」看到這些資料,蘭亞新有些愧疚,母親去世後,父親曾念叨過四川的家人,也說過這個前妻,但沒引起家人的重視。

  為何要寫尋親啟事?

  或因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按照年齡推算,這份尋人啟事寫於蘭榮84歲,當時為2005年,蘭榮至死都沒有公開。

  在他84歲那年,又是什麼驅使他寫下這封尋人啟事?「之前,外公告訴我們,他有個姐姐和姐夫。」張銳剛表示,外公沒有說,他還要尋找這樣一位前妻。「尋親啟事」在老人健在時,被奉為「機密」,沒有一位後人知道全部的情況。

  蘭亞新和張銳剛等人分析,蘭榮是四川青神人,可能是因戰爭到了雲南,後居住在此,隨著年齡的增大,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就越發強烈,所以才寫下了這封尋人啟事。

  除了不被告知的「尋親啟事」和照片,還有蘭榮一直不願過多提及的身世,等待著後人尋求解答。

  關於蘭榮的過去,蘭亞新從小就覺得是一個謎,他曾問父親,但是父親不願意講,總說:「等以後再說」。

  直到蘭亞新母親去世後,蘭榮才道出了自己的些許經歷,他將自己的簡歷刻在與妻子的合葬碑上:

  (蘭榮)四川省青神縣南門外上牛市人,生於1921年10月30日,1937年畢業於四川省簡師,時值國難當頭,遂棄文從戎……1945年抗戰勝利後隨軍至寮國、越南等地接受日本投降,後回國退役經商。

  對於參加抗戰的經歷,除了刻在墓碑上的寥寥數語,蘭榮從來不願意與孩子們提起。甚至當地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老兵,致力於尋訪和關懷抗戰老兵的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孫春龍等人,亦從未獲得這位老兵的任何信息。

  已聯繫上四川親人

  但其前妻暫無消息

  獲知這個故事後,孫春龍很感動,他將蘭榮的故事發布到網絡,並發動網友幫助蘭榮尋找姐姐和前妻。很快就有了進展,11月5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張銳剛處證實,11月2日,他已與四川青神的表哥唐成剛取得聯繫,雙方不日將見面。

  張銳剛說,找到後,他與唐成剛通了很久的電話,全家人都非常高興、非常開心,因為幫外公找到了親人。「只可惜外公不在了,這一天來得晚了些!」

  根據張銳剛提供的聯繫方式,成都商報記者與唐成剛取得聯繫,其稱,自己是蘭榮姐姐蘭葉冰和姐夫唐玉山的孫子,遺憾的是,爺爺和奶奶多年前已經去世。

  「奶奶在世時,也囑咐過我們要找么舅公(蘭榮),我們也多次前往緬甸等地尋找過,但沒找到。」唐成剛說,自己會擇時前往雲南,一來與么舅公的後人見面。二來也想盡力完成么舅公的心願,幫助其找到其前妻。

  雖然蘭榮的姐姐、姐夫的後人已聯繫上,但蘭榮的前妻仍暫無消息。

  網上,孫春龍等人還在請網友們幫著尋找方克勝在臺灣或者雲南芒市的後人,他是否有一位名叫秀珍的女兒。「如果她還在世,告訴她,他將她的照片珍藏一生,而且一直試圖得到她的消息。」 成都商報記者 蔣麟

相關焦點

  • 今日頭條公益尋人與臺灣ETNEWS合作老兵尋親服務 兩岸媒體共同實現跨海尋親夢
    近日,頭條尋人正式發起《跨越一甲子和千裡的團圓 「頭條尋人」展開老兵尋親服務》的線索徵集,致力幫助臺灣的老兵及老兵後代,找尋失散在大陸家鄉的親人。為了促成更多團圓,我們宣布即日起,與臺灣新聞網站ETNEWS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合作,拓展老兵尋親服務。
  • 派出所快手直播同城尋親 不到半小時找到幼童家人
    原來,快手同城直播功能可以讓直播用戶以自己為中心,讓直播信息向同城其他快手觀看用戶擴散,距離越近的觀看用戶越容易看到直播。小女孩迷路的地點一般距家人不會太遠,遺憾的是近在咫尺卻難以尋找,快手同城功能恰恰解決了這個難題。
  • 女孩被美國夫婦領養 12年後回中國尋親
    但對13歲女孩佳明來說,找到「我從哪裡來」的答案,或許是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必須完成的一步。  一張特別的尋人啟事  「請幫我尋找親生父母,我大約出生於2004年2月,在鹹陽市釣臺鎮和興堡村被發現,在2004年2月24日被相關人員送入鹹陽市社會福利院。在我一歲的時候,來自美國的養父母收養了我。
  • 央視曾幫他尋親,他竟是海寧這個村的人!
    他曾多次帶著幾百份尋人啟事參加海寧、嘉興等地的尋親會,與海寧當地許多家庭進行DNA匹配,也曾聽到無數次別人拉著他的手,說「像!真像!」 14年裡,他來了海寧19次,但都與成功擦肩而過。
  • 死緩犯夢到兒時被拐 DNA鑑定尋親成功
    福建省監獄管理局供圖  福建龍巖一死緩犯給獄警寄信請求幫助尋親;歷時半月尋親成功,經DNA鑑定確認其為30年前被拐兒童  近日,福建龍巖一名死緩犯因夢到兒時被拐,寄信獄警請求幫其尋親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福建省監獄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經DNA鑑定,確認其為30年前貴州黔西縣被拐兒童,現已為其找到親人。
  • 夢見童年被拐懷疑自己非親生 重刑犯求助獄警尋親成功
    夢見童年被拐 重刑犯尋親成功獄警幫忙尋找家屬成功即將認親 之前服刑多年無人探望民警告知鄭江DNA比對結果 供圖/福建省龍巖監獄近日,福建龍巖監獄重刑犯鄭江寫下一封求助信,懇求民警幫助他尋找親生父母,民警隨後發動網友幫助尋親。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新京報記者解蕾攝十五年的「長徵路」2006年,餘發海開始坐著火車為烈士尋親。他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最北到丹東,最南到廣西、貴州。他在一張地圖上把去過的地方都畫上,「我這十五年,也是一段長徵路。」2007年清明節前,餘發海偶然看到了一則報導。在太原,有一位比自己大九歲的老檢察官王艾甫也在做著相似的事情。
  • 壹現場|淞滬會戰殉國老兵魂歸故裡 家屬:終於見到了親人的戎裝照
    9月30日,正當天安門廣場舉行烈士紀念日的同時,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抗戰老兵朱亮華和朱中平得以魂歸故裡,兩位老兵當年都犧牲在抗日前線,如今家人迎回他們的戎裝照片。為了迎接兩位老兵魂歸故裡,尋親志願者和朱家後世子孫一起,舉辦了一個小型的祭奠儀式,志願者手捧兩位殉國老兵戎裝照,在音樂聲中走入朱家,當走到朱家門前時,在場全部人員向老兵戎裝照敬禮示意。隨後,志願者將民革衡陽市委領導為在衡陽保衛戰中犧牲的朱中平撰寫的輓聯送上,上面寫著:捐軀報國埋骨他鄉存浩氣,取義成仁魂歸故裡化長風。
  • 幼雛尋親
    那麼如果周圍環境不安全,可以根據後面講的東西,幫助他待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白頭翁幼雛長這樣,左:未出窩雛鳥,右:剛出窩幼鳥怎麼判斷白頭翁幼雛有沒有出窩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尾巴,一般長了尾巴的是出窩幼鳥,沒長尾巴的是在窩雛鳥。
  • 超5萬「江南孤兒」被送北方收養 如今跨千裡靠DNA尋親
    趙淑亮的生辰八字。養父養母對趙淑亮很好,因為怕傷了養父母的心,不能讓他們覺得「我養了你這麼大,你還要找回去」,所以趙淑亮在養父母生前沒提過尋親這回事。幾年前,養父母活到80多歲先後去世,尤其是養母臨終前告訴趙淑亮,「你的根在嘉興,你想去找就去找吧,但是過了這麼多年了,希望不是很大。」養母走後,舅媽將一張寫有「戊申年閏七月念(應為「廿」,作者注)一日丑時」的生日紅紙給了趙淑亮。
  • 一句「腌臢」方言透出尋親線索
    2012年02月14日 01:24  稿源: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分享到:   葫蘆島在遼寧省西南部,距離安徽亳州有2000餘裡的距離。
  • 跨國收養兒童尋親記
    2009年11月,凱薩琳從同樣在中國收養了孩子的美國人茱莉亞那裡打聽到了中國一個叫「寶貝回家」的網站,這裡專門為走失、被拐、被遺棄兒童尋找親人,並為家長們提供尋人服務。隨後,她給「寶貝回家」網站發了郵件,提供了有關圖文濤的信息。凱薩琳一行到中國尋親前,該網站法律顧問張志偉在他的博客上公布了這些支離破碎的信息。很快,四川《天府早報》找到了張志偉,希望幫圖文濤尋親。
  • 壹現場丨荷蘭女孩尋親追蹤:一女子稱:她可能是我們家的孩子
    看了北京青年報關於荷蘭女孩來京尋親的報導後,歐陽女士第一時間給報社熱線打來電話,她覺得照片上的喻颯西跟自己的女兒特別像。10月22日,北京青年報報導了22歲荷蘭女孩喻颯西來京尋找親生父母的事情,在被養父母收養19年後,喻颯西來到北京,想通過尋親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解蕾攝 十五年的「長徵路」 2006年,餘發海開始坐著火車為烈士尋親。他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最北到丹東,最南到廣西、貴州。他在一張地圖上把去過的地方都畫上,「我這十五年,也是一段長徵路。」2007年清明節前,餘發海偶然看到了一則報導。
  • 臺胞尋親 了卻父親「回家」遺願
    面對父親趙記玉返鄉的遺願,今年40歲的郭精武踏上了父子兩代跨越70年的尋親路。 3月26日,遠在臺灣苗慄縣的郭精武聯繫《濰坊晚報》,尋找故鄉的線索,希望讓父親的遺願得以實現。關於「老家」的記憶,從小在臺灣長大的郭精武只能從父親的隻言片語中獲得,隨著15年前父親的去世,這模糊的記憶更加淡化,卻越發堅定了郭精武在有生之年回家鄉看看的信念,他特別希望為過世的父親找到老家諸城的親人。
  • 百歲老人跨越時空尋親 幾經周折終回故裡(圖)
    百歲老人,跨越時空回襄尋親 何安東左一在火車站接到繼父何俊義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尋親,這場尋親充滿了悲傷與快樂。  1937年,何俊義被當作壯丁帶到四川,沒來得及和家人話別,便和襄陽的親人斷了音信。  多方尋找,1978年,他回鄉見到了妻子。
  • 高清:手繪地圖微信傳父 女孩6歲被拐9年後憑記憶尋親【2】
    前不久,她憑藉兒時模糊的記憶,終於成功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28日,天府新區警方和辦案的西安蓮湖警方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講述了這起9年尋親案的來龍去脈。記者了解到,穎穎的養父母被抓,而已經生子的哥哥也不是養父母親生,而是收買來的,「哥哥」也表達了希望尋親的意願。 A線索 「誰知道西安市大白楊街?」
  • 李彥宏曬出AI尋人三年成績單,已幫助超6700個家庭重聚
    張家父母嘗試過多種途徑,如張貼尋人啟事、讓好心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以及尋求尋人類電視欄目的幫助等等,均無果而終。老人本就貧困的家庭愈加雪上加霜,只能露宿街頭。但幸運的是,這一年百度人臉識別技術接入了民政部的全國救助尋親網。志願者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老人的尋子信息,便將張軍宏的照片放到「百度AI尋人」上進行比對,最終篩選出老人兒子的信息。
  • 連雲港市救助站通過人臉識別助13名流浪者找到家人
    筆者了解到,港城民政救助管理部門利用最新查找技術,在公安人臉識別系統的幫助下,近期已為13名流浪人員成功聯繫到家人,其中5人已被安全送到家。  兩年前,徐洪勤在高速上被交警部門發現後,送到了市救助站。當時的徐洪勤頭髮凌亂、赤著腳,而且防備心特別強,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他。「當時他可能正處於發病期,生活也不能自理,無法交流。所以我們就將他送到定點醫院進行治療。」
  • 曹操後裔千裡連線尋親
    曹操後裔千裡連線尋親2014年08月25日 17:02來源:湛江晚報 作者:李亞強 馮斐 歡迎訂閱湛江日報手機報 發送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