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腌臢」方言透出尋親線索

2021-01-08 中安在線網站

 2012年02月14日 01:24  稿源: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分享到:

  葫蘆島在遼寧省西南部,距離安徽亳州有2000餘裡的距離。張小華是安徽亳州人,2010年9月份出去打工,從此杳無音訊,家人尋找未果,以為他已不在人世。 2月8日,葫蘆島傻子糧店經理曹偉看到路邊躺著的張小華,聯合志願者和媒體幫他尋親;2月12日,張小華的哥哥姐姐趕到葫蘆島,和弟弟相擁而泣;2月13日,張小華和哥哥姐姐一起坐上了回家的火車。

  一句方言 聽出流浪漢老家

  2月8日上午,曹偉和兩個朋友一起到興城縣辦事,看到路邊似乎躺著個人。車已經開過去500米,曹偉倒車回去,「果然躺著個人! 」他和朋友下車扶起他,流浪漢衣衫襤褸,腿上綁著厚厚的繃帶。 「你吃了嗎? 」「沒吃。 」「你家在哪? 」「不知道。 」「父母叫什麼名字? 」「不知道。 」

  流浪漢似乎受過刺激,對家鄉的事情沒有一點記憶,只知道自己叫「張小華」以及哥哥姐姐的名字。零下20多度的天氣,凍壞了怎麼辦?曹偉將張小華帶上車。 「我身上太腌臢,別把你車弄髒了。 」張小華說。

  這一句話讓曹偉眼睛一亮:「你是安徽人,對不? 」張小華使勁點了點頭。原來,曹偉出生在河南商丘,方言和安徽北部的方言類似,他聽出了「腌臢」這句話是形容人和事物很髒。曹偉決定幫他在皖北一帶找親人。

  兩地聯動 48小時找到親人

  張小華這個名字並非流浪漢的大名,曹偉通過公安系統也未能找到張小華的家鄉。張小華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是很好,無奈之下,曹偉將他送往救助站。曹偉決定藉助微博的力量試一下,給張小華拍了照片,並在微博上發布了尋親信息。

  令曹偉沒想到的是,一天多時間,他便收到近百條私信和簡訊,有提供線索的,也有詢問情況的。安徽志願者張藝東和亳州當地媒體都聯繫了他,不僅積極轉發微博,點對點私信找線索,還在電視臺滾動播出了尋找張小華家人的字幕。

  安徽亳州,張小華家很多親戚朋友看到電視臺的尋親字幕和照片,紛紛給張家打來電話。張家人激動壞了,連忙打開電視機看照片,一眼便認出,「那就是我家的小華! 」張小華的哥哥姐姐立刻聯繫了曹偉,此時,距微博發布不到48小時。

  打工走失 家人以為他去世

  2月12日晚,張小華的哥哥和姐姐專程趕到了葫蘆島。在救助站,他們一眼便認出了弟弟,抱著他喜極而泣。張小華由於長期流浪,精神狀況很差,之前很多事情都不記得了,一見到哥哥和姐姐,全想了起來。張家姐弟掏出手機給老家打電話,張小華對著電話說:「媽,我想你,你們還好嗎? 」電話那頭,張家二老號啕大哭。

  原來,張小華的本名叫張順利,今年34歲,小時候腦子方面受過傷害。 2010年9月,他外出打工,在北京和工友走失,一丟就是一年半。張家人多次到北京找人,但都沒有找到。一家人每天都掛念著他,張媽媽幾乎每天都夢到他,醒了就哭,不知道兒子在外是生是死。

  見到家人之後,張小華精神大振,記起了很多事情,講述自己在北京走失後,便一路撿破爛來到葫蘆島。

  「多虧了你!以後咱們就是親戚,我們在安徽老家等著你! 」張家哥哥姐姐對曹偉說。

  在曹偉看來,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也從未想過麻煩。「如果找不到家人,我都準備養著他,幫他找工作,當自己家人。 」曹偉還想借商報感謝葫蘆島和安徽的好心人。(記者 汪日貴)

相關焦點

  • 不少詞典收錄了揚州方言詞語 「腌臢」你都會寫嗎
    細心讀者查「jie zou」應寫作「桀紂」,方言裡也有典故那麼,為方言辨字的難題,是否如「@小緋」所說,是出在對方言歷史不了解的問題上嗎?昨日,一位熱心老讀者介紹了他對此問題的看法。
  • 崑山兔唇女孩回國尋親暫無進展 唯一線索是張紙條
    女兒得知自己身世後每年的生日願望都是「找到親生父母」,為了圓女兒心願,荷蘭養父母如今帶著一對兒女來崑山尋親,但是兩周來都沒有線索。昨天,這對荷蘭夫婦召開記者見面會,表達了他們急切尋找女兒親生父母的願望,並表示對方如果不願公布身份,可以單獨聯繫他們。先天兔唇,出生4天被遺棄小女孩叫顧怡蘋。
  • 農村人常說45歲為「腌臢年」,「腌臢年」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村裡王大爺細數著近期村裡的新鮮事,前不久做煤炭運輸的肖哥酒後心梗希望,才45歲的年齡實在讓人嘆息,王大爺說,這45歲在咱農村被稱為「腌臢年」,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腌臢」是很多北方農村流傳的一種說法,它的含義是不乾淨,骯髒的意思,在「水滸傳」中有提到「腌臢潑婦」的詞語,也表示壞,不好的意思!
  • 死緩犯夢到兒時被拐 DNA鑑定尋親成功
    福建省監獄管理局供圖  福建龍巖一死緩犯給獄警寄信請求幫助尋親;歷時半月尋親成功,經DNA鑑定確認其為30年前被拐兒童  近日,福建龍巖一名死緩犯因夢到兒時被拐,寄信獄警請求幫其尋親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福建省監獄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經DNA鑑定,確認其為30年前貴州黔西縣被拐兒童,現已為其找到親人。
  • 今日頭條公益尋人與臺灣ETNEWS合作老兵尋親服務 兩岸媒體共同實現跨海尋親夢
    近日,頭條尋人正式發起《跨越一甲子和千裡的團圓 「頭條尋人」展開老兵尋親服務》的線索徵集,致力幫助臺灣的老兵及老兵後代,找尋失散在大陸家鄉的親人。為了促成更多團圓,我們宣布即日起,與臺灣新聞網站ETNEWS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合作,拓展老兵尋親服務。
  • 央視曾幫他尋親,他竟是海寧這個村的人!
    3月12日晚上7點25分,「大愛尋親群」發布了一條好消息:「祝賀河南安陽袁景軍找到海寧哥哥殷吳松!」 在這個435人的微信群裡,幾乎每一個都是尋親的人。對他們來說,「袁大哥」這個人絕不陌生,他的尋親故事、他在尋親會上的演講,都曾讓他們潸然淚下。
  • 派出所快手直播同城尋親 不到半小時找到幼童家人
    迷路幼女說不清家人線索派出所快手同城直播尋親  12月28日下午15時左右,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派出所社區警務群的一則消息民警邊哄邊問,試圖從小孩口中獲得線索,但孩子太小,無法獲得有效信息。於是,民警開始帶著小女孩向鄰近商戶、住戶逐一打聽,依然未果後,民警暫時把小女孩帶回派出所安頓下來。
  • 夢見童年被拐懷疑自己非親生 重刑犯求助獄警尋親成功
    夢見童年被拐 重刑犯尋親成功獄警幫忙尋找家屬成功即將認親 之前服刑多年無人探望民警告知鄭江DNA比對結果 供圖/福建省龍巖監獄近日,福建龍巖監獄重刑犯鄭江寫下一封求助信,懇求民警幫助他尋找親生父母,民警隨後發動網友幫助尋親。
  • 約1995年1月出生沒幾天被遺棄在重慶市合川區燕窩鎮的謝嬌尋親
    一、基本信息寶貝回家全國免費尋親,所發案例均通過寶貝回家網站核實,事件真實,請大家放心轉發分享;寶貝回家尋家工作組跟進志願者:藍色海岸尋親類別:寶貝尋家尋親編號:480338姓名:謝嬌性別:女血型:AB型
  • 在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澤掌鎮小聶村被賣到當地的李愛萍尋親
    寶貝回家全國免費尋親,所發案例均通過寶貝回家網站核實,事件真實,請大家放心轉發分享;【尋親幫幫幫】作者即寶貝回家本案例跟進志願者:藍色海岸登記資料為尋親人所填寫,經與尋親人溝通、核實後補充信息如下:一、基本信息尋親類別:寶貝尋家尋親編號:
  • 臺胞尋親 了卻父親「回家」遺願
    面對父親趙記玉返鄉的遺願,今年40歲的郭精武踏上了父子兩代跨越70年的尋親路。 3月26日,遠在臺灣苗慄縣的郭精武聯繫《濰坊晚報》,尋找故鄉的線索,希望讓父親的遺願得以實現。關於「老家」的記憶,從小在臺灣長大的郭精武只能從父親的隻言片語中獲得,隨著15年前父親的去世,這模糊的記憶更加淡化,卻越發堅定了郭精武在有生之年回家鄉看看的信念,他特別希望為過世的父親找到老家諸城的親人。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新京報記者解蕾攝餘發海得到這些線索後,找到了當年野戰醫院的醫護人員,也在村子裡拜訪了一些抗美援朝的老戰士,他們已經八九十歲了,給餘發海講了很多關於墓碑上烈士和當年戰爭的故事。許多人僅有過一面之緣,便去世了。帶著這些故事,回到家後,餘發海開始四處査找檔案資料,考察村史。在一本從地攤上淘來的《赤壁民政志》裡,他發現了142位烈士的名單。
  • 女子尋幼年寄養人家 網上發布信息徵集線索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東) 近日,一條「尋親」消息在回龍觀當地流傳開來。這則消息中附帶著一張翻拍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個女子抱著一個出生不久的孩子。記者聯繫到了發布消息的張琴(化名)。
  • 超生女被「調整」給無子女家庭 23年後再尋親
    尋親之路幾度受挫謝先梅聽謝運才提到過,她的親生父母好像是南外鎮七裡溝的。謝先梅說她自己曾去那裡尋找過,當地原來的計生幹部幫她打聽到一戶人家,但人家什麼也不肯說,無法相認。當地媒體記者也曾到那裡去探訪過,也尋找到一戶人家,幾經核實,情況和謝先梅顯然不符。元宵節當天,當地媒體又得到一條線索,帶著謝先梅前去相認。
  • 超5萬「江南孤兒」被送北方收養 如今跨千裡靠DNA尋親
    8月,他跟隨來自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地以及嘉興本地共計200多人的嘉興尋親團,來到人民公園參加首屆尋親會。尋親當天,趙淑亮除了接受採訪,一無所獲,直到第三天尋親會轉移到海寧舉行,他突然接到了尋親會組織者的電話。原來,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的楊金林在電視上看到趙淑亮,覺得很可能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弟弟。隨後,楊金林趕到海寧與趙淑亮見面,兩人長得像雙胞胎。
  • 女孩被美國夫婦領養 12年後回中國尋親
    華人回國尋親引熱議  佳明尋找親生父母的消息一經發出,立刻在網上引起轟動。大家在祝福她健康成長的同時,也有人對佳明的尋親之旅提出了質疑。有人擔心,如果真的找到親生父母,佳明和自己的美國養父母會不會被「訛上了」。  但更多的人還是感動於佳明的善良和堅持,稱她處處透露出自信,希望她早日找到親人。
  • 約1992年出生3-4歲與媽媽去鄉村診所打預防針時被拐的「小思」尋親
    姓名:小思性別:女出生日期:1992年7月(不確定)失蹤日期:1995或1996年(不確定)失蹤時身高:100釐米左右現在身高:150釐米失蹤人所在地:廣東省,汕頭市失蹤地點:四川省,成都市(不確定)尋親者特徵描述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解蕾攝餘發海得到這些線索後,找到了當年野戰醫院的醫護人員,也在村子裡拜訪了一些抗美援朝的老戰士,他們已經八九十歲了,給餘發海講了很多關於墓碑上烈士和當年戰爭的故事。許多人僅有過一面之緣,便去世了。帶著這些故事,回到家後,餘發海開始四處査找檔案資料,考察村史。
  • 幼雛尋親
    ——高暢在你撿到白頭翁幼雛的3日內幫助幼雛尋親,成功的概率很大。所以如果你撿到幼雛的當天天色已晚,暴雨滂沱、狂風肆虐或者天氣時間都合適但親鳥就是沒有出現,你可以先把幼雛帶回去,做一些緊急救助,第二天天一亮再去嘗試尋親。緊急救助的方法請在訂閱號回復「無傷病救助」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