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找到家了!央視曾幫他尋親,他竟是海寧這個村的人!

2020-11-28 騰訊網

從河南安陽到浙江海寧

56歲的袁景軍千裡尋親!

剛剛!

好消息傳來!

他終於找到了分離56年的哥哥姐姐

他還錄了個小視頻

跟大家分享自己此刻喜悅的心情

袁景軍曾由央視記者親自陪同

走遍海寧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尋親

央視新聞微博也幫忙擴散!

14年裡,他來了海寧19次

這條跨越1000公裡的

坎坷尋親路

他已經走了整整14年……

終於!找到了!

3月12日晚上7點25分,「大愛尋親群」發布了一條好消息:「祝賀河南安陽袁景軍找到海寧哥哥殷吳松!」

在這個435人的微信群裡,幾乎每一個都是尋親的人。對他們來說,「袁大哥」這個人絕不陌生,他的尋親故事、他在尋親會上的演講,都曾讓他們潸然淚下。

袁景軍出生於1964年,今年56歲。在半歲時,他從海寧硤石福利院被抱到了河南省安陽縣馬投澗。

在被第一家安陽市楊姓農民收養後,沒過多久,他又輾轉送往如今袁姓養父收養

△袁景軍(上排左一)和養父母(下排)

在42歲那年,袁景軍得知自己的出生地在1000多公裡外的海寧,從此開始尋親

他曾多次帶著幾百份尋人啟事參加海寧、嘉興等地的尋親會,與海寧當地許多家庭進行DNA匹配,也曾聽到無數次別人拉著他的手,說「像!真像!」

14年裡,他來了海寧19次,但都與成功擦肩而過。

△每次來海寧尋親,袁景軍免不了會來一趟報社

3月12日晚,袁景軍接到了海寧公安發來的消息:通過信息比對,他與家住斜橋鎮華豐村的殷吳松成功匹配。殷吳松被證實是袁景軍的哥哥

當晚,報姐微信聯繫上袁景軍,他用了三個表情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加油,流淚,擁抱。

但遺憾的是,袁景軍的父母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去世了。袁景軍有5個哥哥和2個姐姐,其中一個哥哥已經去世。他是家裡的老么,排行第八。

得知找到親人時,袁景軍一下子高興極了,他馬上把這個消息立即告訴了老婆兒子,當然,也沒有忘記與他一起尋親多年的好友。

「父母已經不在了,但我找到了哥哥姐姐,前幾天,我們已經通過電話了。」袁景軍說,「來了海寧19次,下一次,就能高高興興來海寧認親了。」

目前,袁景軍和妻子住在河南安陽,他是安陽市政府機關的幹部,兒子英國碩士畢業後在北京工作。

記憶的閥門緩緩打開…

要不是小時候受欺負時,小朋友常說他是「上海抱來的小癟三」,或許袁景軍這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被抱養的。

他很懂事,把童年時代同伴們對他的嘲笑放在心裡,一放就是幾十年。「我一定要找到親生父母,長大了一定要有能力照顧他們。」

△袁景軍小時候

2006年,42歲的袁景軍輾轉找到了第一任養父母后來生的兒子。他得知,自己的出生地是浙江海寧,一個離上海只有150公裡的小城市。

「我是從我第一個養父那裡知道我的身世的,他臨終前留給了我一個信封,裡面寫著我是來自浙江嘉興海寧硤石福利院的。」

小小的信封上,藍黑色的鋼筆墨跡很淡很淡。信封右下角有被划去的「地方國營海寧窯廠,廠址:浙江硤石鎮東山麓」鋼印字樣,鋼印字樣上重新寫上「海寧硤石福利所緘」。

家裡人還告訴袁景軍,第一任養父乘火車從河南到海寧,背了七八十斤小米,把袁景軍換了回來。「後來因為母親死了,父親一個人沒法撫養我,才把我又送了人。」

也是從2006年起,袁景軍開始往返安陽—海寧尋找親人。

他說,他的血管裡流的是海寧的血。「海寧永遠是我的根,我是東山腳下走出的孤兒。」

△袁景軍在尋親會上拿著牌子找線索

14年裡,尋親的腳步從未停下…

這條頗為坎坷的尋親路,袁景軍走了14年。

2006年6月6日,袁景軍從他人處得知,自己的出生地是海寧。

2006年初夏,袁景軍第一次到海寧,無功而返。

2006年下半年,袁景軍第二次來海寧,海寧一戶姓茹的家庭想跟他相認。經確認,雙方沒有血緣關係。

2007年,袁景軍為尋親一事往返海寧三次。那時,海寧一戶卜姓人家找到他,經比對,卜家老兩口並非袁景軍的親生父母。後來,又另有人家提出認親,也不是。

△袁景軍年輕時候

2008年新春過後,袁景軍第六次到海寧,海寧西片一戶人家想認親,遺憾的是,細節對不上。

2008年4月底,袁景軍得知自己與桐鄉一對老夫妻的DNA比對成功,DNA比對結果卻因誤檢被推翻。

2008年10月,袁景軍第七次赴海寧,在兒童福利院查到兩個日期,一個是他的出生日期,另一個是他被抱走的日期——1964年農曆四月十四出生,同年農曆十一月廿一被抱到河南安陽。

△在福利院查找當年的信息

2010年2月,袁景軍第八次坐列車到海寧找線索,未果。

2010年2月至4月間,袁景軍有了來海寧第九次第十次尋親的記錄。第九次時,他向海寧顧家反饋DNA比對信息,其與顧家無血緣關係;第十次時,仍未獲重要線索。

2015年3月,袁景軍第11次來到海寧,與7戶認親家庭見面,獲得血液樣本。

△第11次尋親

2015年4月29日,袁景軍第12次來到海寧,7位認親人中,比對準確率最高的親自鑑定逐一失敗;但熱心市民胡先生給他又找到了5戶認親家庭,他逐一和他們見面。之後,袁景軍帶著500分尋人啟事,去海寧和海鹽的農村地區以求獲得線索。

△2015年的袁景軍

2016年4月26日,袁景軍帶著同為尋親人的趙紅霞、劉擁軍,還帶了家鄉6位尋親者的資料,經過一天一夜的顛簸,第13次來到海寧。他們提前列印了1000份尋親啟事,在海寧四處發放,但沒有收穫。

△第13次尋親

2017年10月,袁景軍第16次來海寧。由他領路,其他3個尋親家庭與他一起。他們走遍海寧的大街小巷,雖未果,但他說,只要能踏上這塊土地,就感到心裡很暖。

△第16次尋親

2019年4月4日,袁景軍第18次來海寧。在當天的第二屆嘉興、海寧、桐鄉、平湖、海鹽、嘉善大愛公益尋親會上,全國各地200多位尋親者齊聚海寧,袁景軍的演講讓在場的尋親者潸然淚下。

△第18次來海寧

2019年6月22日,袁景軍陪著終於找到家人的老鄉劉擁軍回海寧鹽官認親。這是他第19次來海寧。

他沒想到的是,原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就在8公裡外的斜橋。

△袁景軍哽咽演講

曾由央視記者陪同尋親

在安陽,像袁景軍這樣被領養的孩子就有1000多人

這些來自南方的孩子被放到車站、碼頭、孤兒院,甚至是廁所,又輾轉來到北方,像浮萍一樣四處漂泊。他們有個統一的名字,「上海孤兒」,也被稱為「國家的兒子」。

「他們把我放到福利院,我能理解,」袁景軍默然,「那個年代窮,錢江潮水倒灌,鹽水上岸,地裡的桑苗插了也種不活。」

△曾經的「家」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唯一的心願可能就是,找到親人,找到自己的根。但由於經濟因素等原因,很多人陸續放棄了尋找親身父母,也有像袁景軍一樣,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依舊咬牙堅持的。

2015年,央視新聞曾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袁景軍的兒子袁曄也在下方評論說,找到親身父母是爸爸一直以來的心願,「我爸還說,如果有生之年沒找到,希望我可以幫他完成心願。」

曾經由央視記者親自陪同走遍海寧鄉村每一個角落的袁景軍,現在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親人。

不過,由於疫情影響,縱使袁景軍想馬上回海寧認親,也做不到。現在,他和家裡人拉了個家族群,即使暫時不能回去,他們也可以通過視頻見面

他還有一個心願…

十多年下來,袁景軍早已把海寧視作自己的家鄉。

每次回海寧,他都要帶一些安陽當地的土特產,碰到熟悉的海寧朋友就送點給對方。十幾年下來,雖然沒有找到父母,他竟不知不覺認識了許多家鄉的朋友。

每次回海寧,他都會去南關廂、斜橋走走,冥冥中有天意,總有一種聲音告訴他,他就是出生在這裡。

他希望,在自己還沒有退休前,能有海寧的朋友來安陽看看,他會帶著大家四處去看看

他說,這種感覺就像遠方的遊子要接待家鄉來的客人。

△袁景軍仔細欣賞硤石燈彩

他已經想好了,等疫情過去,就開著車,帶上滿滿的安陽土雞土鴨,回海寧與親人團聚。

到時候,肯定能在海寧多住一段日子。

他還打算,將來老了,要回海寧買套房,後半生就在這裡度過,因為「小時候不在這裡長大,老了之後一定要補回來。」

昨晚

海寧日報2015年3月的一條微信

突然迎來了一條「特別」留言

這條微信的標題是

《【尋親第10年】袁景軍與認親家庭面對面

一周後他能找到親人嗎?》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大聲說出那個字

為袁景軍點

記者:湯夢丹、王家維

編輯:王家維

相關焦點

  • 2年時間,他幫1750名流浪者找到親人,央視總臺發來感謝信
    此後,長沙縣救助站收到類似流浪人員,沒有辦法幫他們找到親人時,都向王曙求助,於是王曙便與縣救助站合作開展尋親工作。 「這些人提供的有效信息有限,有的名字在系統一查有成百上千個,有的連名字都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幫他們尋親談何容易?」在不斷幫助走失人員找到家人的過程中,王曙潛心鑽研人像比對技巧,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的「識人」方法。
  • 在外流浪21年,諸暨幫他踏上了回家路!
    走失21年終於找到父母二十多年前,李某父母在上海打工,他和哥哥一起跟著父母生活。1999年12月,父母買好車票準備回老家清遠,可李某突然失蹤了,那時他20歲。當時,李某父母發動家人和工友四處尋找兒子的下落,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找到人的機會。多年尋找無果,父母以為他早已不在人世。
  • 臨沂測繪員「翻譯」地址幫烈士回家,有兩位烈士親人住址跟他說的...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8月8日訊(記者 李立紅)「讓思念發光 幫烈士回家」大型尋親活動啟動以來,大眾網·海報新聞的「烈士尋親」熱線線索不斷,其中臨沂一地理信息測繪員周厚彪來電幫忙「翻譯住址」,糾正了9位烈士的地址信息。
  • 上海邱大伯到海寧尋親 失聯50年與姐夫相聚
    上海松江的邱大伯,已是古稀之年,與姐姐失散快半個世紀了,他一直在找姐姐。  前天,他又來到海寧,想再試試運氣。  姐姐當年接濟過他160元  邱大伯的姐姐姓姚,其實跟他沒有血緣關係。  50年前,邱大伯的母親去世,兩年後父親再婚,姐姐跟著繼母一起到了邱大伯家裡。
  • 女孩被美國夫婦領養 12年後回中國尋親
    許多人表示不解:「這種遺棄自己的父母,找來幹嗎?」但對13歲女孩佳明來說,找到「我從哪裡來」的答案,或許是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必須完成的一步。  一張特別的尋人啟事  「請幫我尋找親生父母,我大約出生於2004年2月,在鹹陽市釣臺鎮和興堡村被發現,在2004年2月24日被相關人員送入鹹陽市社會福利院。
  • 這個在海寧的日本專家火了!他事跡被剛出了英文版,今天有了日文版!
    2019-03-25 16:1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張會在海寧的這個日本專家火了!他的事跡自3月13日被翻譯成英文《Japanese retired technician shares knitting wisdom in China》,登上「中國·浙江」英文網首頁後,3月24日又被翻譯成日文《中國に最高の経編み製品を 中國で「技術ボランティア」を務める日本人》,登上了日語網站AFP-BB (www.afpbb.com )。
  • 這個故事很暖心!扶貧幹部幫貧困戶找到失散10年的親人
    情緒穩定下來,67歲的楊振成拉著駐村第一書記張善濤和幫扶責任人李棟彬的手,把感激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感謝經開區啊,既助俺脫了貧,又幫俺團了圓!要沒有你們的幫助,俺家咋會喜事一件接一件?」  多年前,楊振成就患上了氣管炎、肺氣腫等多種慢性病,他的老伴也患有糖尿病,倆人基本沒有勞動能力,還要常年花錢買藥,家裡條件每況愈下、一貧如洗。
  • 派出所快手直播同城尋親 不到半小時找到幼童家人
    也幫著轉發一下,娃娃是在紅寺堡二小附近發現的。」  直播剛一開,就陸續有熱心同城老鐵湧進,在他們的幫助下,直播僅不到半個小時,便找到了小女孩的媽媽。快手直播間同城尋人速度之快,令不少派出所民警和網友嘆服。
  • 從遺物中翻出一張尋親啟事 家人為96歲老兵尋親成功
    蘭亞新想起來,父親在世時,曾隱約說過,他曾有過一個妻子,是一位土司家的女兒。  這一等,一生都沒消息。  「照片中的女子,可能就是父親的前妻。」看到這些資料,蘭亞新有些愧疚,母親去世後,父親曾念叨過四川的家人,也說過這個前妻,但沒引起家人的重視。  為何要寫尋親啟事?
  • 超5萬「江南孤兒」被送北方收養 如今跨千裡靠DNA尋親
    8月,他跟隨來自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地以及嘉興本地共計200多人的嘉興尋親團,來到人民公園參加首屆尋親會。尋親當天,趙淑亮除了接受採訪,一無所獲,直到第三天尋親會轉移到海寧舉行,他突然接到了尋親會組織者的電話。原來,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的楊金林在電視上看到趙淑亮,覺得很可能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弟弟。隨後,楊金林趕到海寧與趙淑亮見面,兩人長得像雙胞胎。
  • 等著我:自認被拋棄的尋親者怨恨父親多年,真相揭開竟是一場誤會
    《等著我》的舞臺上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尋親故事,其中有一類故事讓人唏噓不已,這一類故事往往充滿了誤解、怨恨和遺憾。在2020年12月19日播出的《等著我》中,就有這樣一個尋親故事,故事中的求助人由於誤會親生父親拋棄她,而怨恨了父親很多年,當她找到親人得知真相時,才知道被她埋怨了許多年的父親原來很疼愛她,然而父親卻早在十年前就離開了人世。這樣的尋親故事,這樣的意外結局,任誰看了都不免要為這一家人的命運而扼腕。這個故事的求助者名叫趙翠蘭,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她和媽媽被人販子拐到了安徽。
  • 死緩犯夢到兒時被拐 DNA鑑定尋親成功
    福建省監獄管理局供圖  福建龍巖一死緩犯給獄警寄信請求幫助尋親;歷時半月尋親成功,經DNA鑑定確認其為30年前被拐兒童  近日,福建龍巖一名死緩犯因夢到兒時被拐,寄信獄警請求幫其尋親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福建省監獄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經DNA鑑定,確認其為30年前貴州黔西縣被拐兒童,現已為其找到親人。
  • 一單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24歲海寧小夥這份新職業,央視關注!
    海寧這位24歲小夥子,就是一名專職寵物攝影師,這個行業賺錢嗎?好做嗎?前景如何?「想留住它們現在的樣子」繼寵物美容、寵物醫療行業在海寧生根發芽後,寵物攝影也正悄然興起,但寵物攝影在海寧還是新興產物,郎陳庭主要通過全國寵物攝影交流群學習經驗
  • 10年尋親不言棄 被拋棄女兒盼找到親生父母(圖)
    雖然這條尋親路走得很辛苦,但我不會放棄,我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有一日我會找到你們!」日前,灤縣讀者黨培給記者寫來一封信,講述了她漫長的10年尋親路,並希望通過晚報得到關於父母的更多消息。  不幸被父母拋棄  黨培今年37歲,她對自己身世的了解,都是從撿到她的好心民警歐陽那裡知道的。
  • 兵哥哥疲勞睡著,他的警犬做出一舉動,讓人看了淚目
    兵哥哥疲勞睡著,他的警犬做出一舉動,讓人看了淚目!_4_1.jpeg一位當兵的小哥哥,他就養了一隻警犬。每天都會跟著只警犬一塊兒行動,一塊兒執勤,一塊兒完成訓練。兵哥哥疲勞睡著,他的警犬做出一舉動,讓人看了淚目!_4_2.jpeg有一次他們回來之後,這個小哥哥非常的累,所以就直接躺到那裡睡著了。
  • 他身殘志堅為遼籃填詞 投稿曾被央視採用
    7歲時,鄰居家孩子都陸續上小學了,只有初中文化的楊紅辭去了工作在家教孩子讀書識字。2015年,著名音樂人夏小虎向網友徵集填詞,雲逸投稿並被採用。這首歌叫《逝年》,被央視體育頻道選作背景音樂使用,從此激發了雲逸的創作之路。如今,CBA進入總決賽階段,今年遼籃勢如破竹,他以最擅長的寫歌詞的方式表達激動之情,也記錄遼籃這一路以來偉大的歷程,助遼寧奪冠。
  • 超生女被「調整」給無子女家庭 23年後再尋親
    熱心幫助謝先梅尋親的達川區三裡坪街道計生辦主任王宏告訴記者,過去的一些做法他不了解,但現在肯定沒有採用。尋親女:我從哪裡來?謝先梅家住達州市百節鎮魁字巖村,小時候就聽村裡人說過,她是「小爸」謝運才抱養的。不過這一點兒也沒有影響一家人的感情,謝先梅說,一家人都很「寵」她。
  • 海寧6歲小鮮肉走紅T臺 他和林志玲同臺走秀
    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嘉興海寧娃,可厲害啦!只能說在茫茫宇宙中,有一種孩子,長得好看,寫字好看,成績也好看,考試回回年級第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根本不用爹媽操心……這叫——別人家的孩子。他叫董恩多,今年6歲,目前在海寧宏達幼兒園讀大班。他3歲開始走秀,平均每年要走十幾場,和何穗、林志玲等超模、明星同臺走秀,氣勢不輸人,成為全場的super star(超級明星)。
  • 一句「腌臢」方言透出尋親線索
    張小華是安徽亳州人,2010年9月份出去打工,從此杳無音訊,家人尋找未果,以為他已不在人世。 2月8日,葫蘆島傻子糧店經理曹偉看到路邊躺著的張小華,聯合志願者和媒體幫他尋親;2月12日,張小華的哥哥姐姐趕到葫蘆島,和弟弟相擁而泣;2月13日,張小華和哥哥姐姐一起坐上了回家的火車。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一位88歲的村民回憶,年輕時學校曾組織掃墓,只是不知道裡面埋葬的究竟是什麼人。赤壁市政協文史委也多次收到老政協委員們的反映,說這片荒涼的子弟兵烈士墓群,不知是紅軍還是新四軍?走訪中,餘發海認識了住在墓群旁的許家兄弟,附近的村民叫他們「守墓人」。75歲的許立君回憶,六十年前,羊樓洞鎮曾來過一大批抗美援朝回國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