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無魚的險峻情勢,喚醒了許多人的生態保護意識,因此這兩年大家對於反電魚、偷捕、不文明垂釣等的關注度也是越來越高。
然而,一種生態破壞性極高的「河中殺手」,卻仍然在悄無聲息地在我國江河流域中潛伏,絞殺江河水族……
成都市民河裡拉起「大地籠」,裡面幾十斤死魚
成都的市民劉先生(化名),周末到都江堰一條支流河道遊玩時,發現水邊有一條「繩子」,好奇拉起後大吃一驚——這竟是一條五六米長的大地籠。
更令他震驚的是,裡面竟然密密麻麻全是死魚,沉甸甸可能有幾十斤……
「估計放了很久了,好幾斤的大鯉魚、鯽魚都全死了……太可惡了,要麼放了就趕緊來取,這不是破壞生態又浪費嗎」
劉先生非氣憤說,這樣捕魚惡劣了,破壞性太大——對於一條地籠就能捕殺這麼多河魚,他也是感覺很吃驚。
地籠殺傷力這麼大?
地籠捕魚並不是新鮮事,傳統的地籠——竹製圓筒形,甚至有幾千年的捕魚歷史,在農村裡很常見。
不過,傳統竹製地籠主要針對的泥鰍、黃鱔等魚種,普通的河魚要麼體型太大進不去,要麼進去還能遊出來,因此危害較小。
(古老的竹籠,曾經在農村裡有許多人靠此謀生)
然而如今的「新式網紗地籠」,則是堪稱「絕命陣」,大小通殺!
無論是泥鰍黃鱔,還是鯽魚河蝦,甚至鯉魚黑魚等大體型魚種,只要進去就根本沒機會出來……
(地籠捕魚屬於「一窩端」,大魚小魚,河蝦螃蟹通殺)
並且,地籠可以一次投放多條,長時間放置「守株待兔」,從某種程度來說上,地籠捕魚的破壞性,已經超過電魚。
地籠捕魚已違法,但在成都市內河周邊江河裡卻數量不少
「這個(地籠捕魚)太常見了,我在這一條河裡就拉起三條,遠一點的(河裡)就更多了……」
這位成都市民劉先生無奈說,現在電魚、錨魚這些經常有工作人員巡查監管,但地籠危害一樣大,卻很難監管。
(「潛伏」在河道裡的地籠,成都周邊江河裡並不少見)
相對電魚、錨魚、藥魚等惡劣捕撈行徑,地籠捕魚顯然更容易躲避工作人員的巡查和監管。
地籠危害隱蔽性強,大部分人意識不到
禁漁、生態保護工作的推進,離不開大眾的關注和參與。
然而如今在網絡上,對於電魚、藥魚、偷捕甚至不文明垂釣現象吐槽和譴責很多,但關於地籠捕魚的討伐卻很少見。
這是為何?
(在魚市上,地籠捕魚然後來售賣的人很常見,但很少有人看到後會提出會或者舉報)
主要還是地籠捕魚的危害,大部分人還意識不到:地籠捕魚不像錨魚那樣場面「血肉模糊」,沒有電魚那樣「魚蝦亂跳」,不像藥魚那樣「一河飄白,觸目驚心」……
地籠捕魚對江河水族的絞殺,無聲無息,卻可能「趕盡殺絕」!
我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更多人能意識到,如今的地籠捕魚,已不是我們印象裡的傳統「魚籠」,它的目標也早不是泥鰍黃鱔等少數水族,而是水底的一切魚蝦,且不分大小,破壞性極大。
因此,我們也是希望更多人能對這種「隱蔽但危害大」的非法捕魚方式警惕起來,積極勸阻、舉報地籠捕魚,保護我們岌岌可危的江河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