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月大的嬰兒因為發燒
被家人裹上8件衣服,
其中2件羽絨服、
1件羽絨背心……
然而這樣的關愛,
卻讓嬰兒患上了「捂熱症候群」。
1月5日上午,家人帶著嬰兒童童(化名)到江蘇省淮安市中醫院兒科就診,在查體溫時,醫生發現孩子有高熱的情況,測量體溫達到40℃。
接診醫師告訴記者,爺爺奶奶將孩子抱進來的時候,發現孩子滿頭大汗,臉上全是熱疹,而且身上裹得嚴嚴實實,粗略地數了一下,裡裡外外共有8件衣服,還包括2件羽絨服和1件羽絨背心。
據童童的奶奶介紹,近期由於天氣寒冷,擔心童童受涼生病,覺得穿的越多越不會生病。
醫生表示,像童童這種情況,臨床上一般叫「捂熱症候群」,也叫「蒙被症候群」。
表現為孩子煩躁不安,出現汗多,口乾、尿少的情況;
嚴重的時候呼吸困難、急促,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腦損傷、肝腎損傷等。
而導致「捂熱症候群」的常見原因,就是因為家長在給孩子護理的時候,穿得比較多,「因為孩子年齡比較小,一歲左右時,肌體散熱功能還不是太健全,散熱比較慢;還有就是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被子會捂住口鼻,然後難以呼吸。」
醫生提醒,一般來說,嬰兒的體溫高於大人的體溫,父母無需過度擔心孩子會受涼,只要室內保持正常溫度即可,可以在家裡常備溫度計,實時為孩子量體溫。
總之,父母不要用大人的思維來判定孩子是不是冷,大人冷的時候孩子不一定冷;大人覺得孩子穿得太少,實際上對孩子來說可能穿得並不少。
如何判斷寶寶發燒?
寶寶的腋下體溫≥37.5℃即是發燒
(正常腋下體溫:36.0℃-37.0℃)
▼
低燒:37.5-38.4℃
中度發燒:38.5-38.9℃
高度發燒:39.0-41.0℃
超高熱≥41.0℃
註:寶寶發燒有個體差異性,並非所有體溫升高都是發燒。若一次體溫測量較高,精神狀態不錯,無其他症狀,通常僅需繼續觀察。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
1
量體溫
如果寶寶是低燒,首先排除是不是衣服穿多了、是不是剛吃了奶、是不是剛活動過。都沒有而且寶寶吃喝拉撒睡玩一切正常,一般不用擔心。
如果寶寶確認是中度發燒,可增加測溫頻次,吃完退燒藥間隔半小時至一小時測量一次,以評估用藥效果。
2
多喝水
如果寶寶突然高燒,但沒有明顯的咳嗽、腹瀉,可以在家多觀察,讓寶寶多喝水多休息。
3
物理降溫
若體溫<38.5℃,貼退熱貼,脫去過多的包被、衣服,換成單薄些的衣物,但不能一絲不掛。千萬不要捂汗!
若手腳冷可以適當揉搓,用溫水進行擦身,甚至洗澡都是可以的。冬天可以開著空調溫水擦浴,水溫40度左右,室內溫度可以保持在20度左右。
04
清淡飲食
可以給寶寶吃淡粥、青菜、牛奶、少量多餐。、寶寶生病時,身體正在跟細菌、病毒做抵抗,這個時候並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消化額外的營養,所以清淡飲食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小坊重申
一定要科學育兒!
這些退燒方法是誤區,必須遠離!
捂汗
裡三層、外三層,裹得嚴嚴實實
寶寶發燒時一般手腳冰涼,額頭髮熱。在體溫上升期可暫時不脫衣物,待手腳溫熱後再脫去衣物及時散熱,以免引發捂熱症候群。
偏方降溫
酒精擦拭、中藥灌腸、大蒜敷腳底
酒精降溫容易被寶寶皮膚吸收;中藥灌腸風險較大;大蒜敷腳底更是無稽之談。
發燒就吃藥
寶寶體溫38.5℃必須要用藥
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可以先觀察;
2月齡以下的嬰兒及新生兒禁用退燒藥;
2月齡以上兒童體溫>38.2℃或因發熱導致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用退熱藥;
有慢性疾病或病重、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應積極退熱;
高熱時推薦使用退燒藥。
END
來源: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江蘇新聞融媒體中心、西湖之聲、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編輯:lady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