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引養百靈鳥,最好自維鳥開始人工飼餵,成長以後易鳴善舞。其玩賞價值遠遠高於捕自成鳥或半成鳥的馴養個體。一般選取出殼一周以內的維鳥,開始人工育雛。有經驗的馴養人員,從野外捕捉6月上中句出殼的百靈維鳥,進行人工育雛。據說這是頭窩百靈維鳥,其體質好,易於成活,調教後更善鳴唱和飛舞。出殼後第7天的維百靈,不會取食,要人工填食,每1.5小時~2小時填食1次,每天填食4次~6次;每次填食2口~3口。
具體方法如下:1飼料配製:豌豆粉(蒸熟)500克、綠豆粉(蒸熟)100克、熟雞蛋黃5個~10個、蟋蚌及螞蝦等昆蟲粉100克。混合均勻後曬乾備用。2填食方法:將配製好的混合飼料用涼開水調成不粘手的麵團,製成直徑0.7釐米~0.9釐米~1釐米、長2釐米~3釐米的顆粒,進行填喂。一般填餵7天~8天,雛鳥羽毛開始覆蓋全身,可以開始訓練雛鳥自行取食,此時可將能鳥放入備有食水罐的籠內,供給調好的飼料,幼鳥即逐漸取食。
同時適當的少量填餵,也可依取食情況減少填餵量和次數。直至幼鳥完全獨立活動取食後,方可停止填食。幼鳥數量多時,一定要逐個填餵,以保證每隻鳥都能吃飽。每天餵5次~8次,幼鳥小時填餵次數多,而每次量小;幼鳥逐漸長大,則可減少餵食次數和增加每次的量。至於每次填食口數和食粒的大小,則要看幼鳥的食慾、味囊的鼓脹程度;有幼鳥兒給大食粒、大鳥給小食粒的說法,是否得當,值得研究。人工填餵期間,不給水也不餵菜。
待幼鳥能自己呼食後,把拌好的飼料放在軟食缸內任其自呼,仍不給水,但可餵切碎的馬齒荒菜;當其體形、羽色近似成鳥時(第二次幼羽齊)方可餵給成鳥的幹飼料和給飲水。幼百靈的飼料因地而異,有加花生米粉的(南方),有餵雛鳥用混合粉料拌熟雞蛋的,也有純餵蝗蟲、蛇蝠的。無論採用哪種飼料,一定要注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防止曲腿症和軟骨病的發生。
正值夏初,除被絨羽的初生雛鳥外,勿需保溫,尤其是幾隻幼鳥同時餵養;但需注意飼料和鋪墊沙土的乾燥和衛生,特別是在多雨水的南方。如何飼養百靈?供作玩賞的百靈,一般都飼養在竹製百靈籠內,也可結群詞養在較大的籠舍內,籠內鋪墊細沙,不設棲架,但需供給足量的清潔飲水。百靈主食雜草種籽、芬,僅繁殖期吃昆蟲。所以飼料中蛋白質的成分勿需過高,佔20%已足夠。冬季北方室外過冬時,可補充少量(5%)的脂肪性飼料(蘇籽或營麻籽或代生米粉),決不能為使鳥叫的"衝",給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性飼料,活的飼料(麵粉蟲、玉米螺幼蟲、蝗蟲、年領等)只作為馴熟時的引食。
為促春鳴,可餵些柳樹芽或榆樹芽,換羽期餵切碎的馬齒覺之類的野菜,但千萬不要餵含水多的白菜、水果等。百靈鳥能歌善舞,除日常注意細心馴養調教外,更需重視科學詞養。飼料營養要得當,日常飼料可採用百靈鳥混合粉料、雞蛋小米及少量昆蟲等。有經驗的養鳥人員,常將昆蟲用手飼餵百靈,使其從手中接取昆蟲,以便熟悉無間。百靈鳥成鳥投食以早晚各一次為宜。中間可以單料投放3次至4次,注意不能餵給變質食物,以免生病。
百靈鳥在換羽期,性情煩躁,比平時更加膽小怕人,體力消耗很大。在這期間應精心護理,首先要加強飲食的營養,除主飼料配料不能減少外,還要適量餵一點動物性的詞料,如蝗蟲、麵包蟲、油葫蘆等活蟲。其中油葫蘆最為理想。如何照料百靈鳥沙浴?出了沙浴是百靈的特性之一,這與其野生的生活環境有關。原生活在廣闊的沙漠之中,水域少,為了消除身上汙物,降低體溫,通過沙浴方式來解決。因此,當籠養百靈時,即籠底仍需放一層沙礫,供百靈沙浴用。
沙浴時,百靈的全身羽毛蓮松豎立起來,以兩翅和兩隻爪子不斷地撥起沙子,撒到全身的羽毛裡,然後拼救著身體,並以兩翅不停地拍打,使沙子撥離身子,如此反覆多次,以達到沙浴目的。冬季,百靈沙浴次數減少,夏季增多,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每天都沙浴。因此,籠子的沙子需每天清除鳥葵及雜質。過篩時間,一般是晚上,先讓百靈過籠,再把籠底的沙於倒出過篩。需用的沙子,應細柔,以防止擦傷鳥的羽毛及皮膚。
沙浴不但能降低體溫與清除鳥體上的汙物,尚可驅除體外的寄生蟲、皮屑及趾爪上的汙垢。因此,沙浴能增進百靈鳥的身體健康。如何訓練百靈鳥?引養百靈鳥的目的是為了聆聽美妙動聽的歌聲和欣賞優美的舞姿,但這不是任何一隻百靈鳥都能輕易做到的,如何調教好一隻百靈鳥,除它本身具備的體形大、健壯、胸寬頭大、脖頸粗、腿粗、爪遜有力等主觀條件外,還需要經過嚴格仔細地挑選、精心的飼養管理和調教方能達到。全在引養百靈鳥的過程中,確定鳥的雌雄最為重要。一旦選出雄鳥,即分別入籠,進行個別調教。
首先應經常用活蟲對維鳥進行引逗,鍛鍊鳥的膽量,培養它和人的感情。當維鳥身上的絨羽一脫完,幼鳥的喉部經常鼓動並發出"咕咕"聲,俗稱"拉鎖"。此時就應開始鍛鍊它鳴叫,要經常在清是和傍晚,將鳥帶到幽靜的園林中讓它聆聽其他各種鳥的鳴.叫,或帶到村邊聽雞和狗的叫聲。也可經常放在有叫口百靈鳥的地方,讓它學口。與此同時,還可以訓練它做各種動作,由易到難。如開始先鍛鍊它站臺,站上臺就給一個蟲吃,久而久之便可站臺鳴叫。
然後再鍛鍊它登臺起舞,即站在臺上扇動兩翅左右旋轉,或站在臺上頻頻點頭,或給手勢即鳴叫等。喜鳴唱、好模仿是百靈鳥的特性,因此在飼養中,人們利用這個特性對它進行壓口。所謂壓口,就是利用別的鳴禽和動物的叫聲訓練百靈鳥鳴唱。雖然這種效果較好,但很費事。另外一種辦法是使用師鳥(已具備很好鳴叫的套口百靈鳥)帶鳴,俗稱"壓口"或叫"靠口"。利用有叫口的百靈鳥來壓口,這種效果也不錯,但能叫出十三套或多套的鳥很不容易找到。
最後一種辦法是用錄音磁帶壓口,把錄好有套口百靈鳥的磁帶反覆播放,循序漸進,一叫口一叫口地教鳴。這種辦法比較好,套路固定,隨時可以壓口,想壓多長時間都可以。但應注意磁帶的錄音必須清晰,無雜音,效果逼真。幼鳥初學時,耳聰腦靈,聽到外界聲音模仿能力很強,很容易上口。應特別注意的是,在調教的頭一年一定要防止外界雜音幹擾,如果長時間有一種音響不斷刺激,幼鳥就會叫出該聲響,如汽車發動機聲、吹口哨聲等。
這對大路貨(粗放)不要求套口的鳥無關緊要,但對獲得套口的百靈鳥無疑是很難的。如何訓練百靈上臺?詞養百靈鳥的人,一般都喜歡購買才捕捉到的自然界野生的幼鳥。百靈鳥喜歡站在高臺上鳴叫,所以,鳥籠內除食缸、水罐外,還要搭個"戲臺"。這樣,活潑歡快的百靈便可在臺上邊歌邊舞地生活。草原中的維鳥,一般以出殼5天至7天捕來的幼鳥為好。超過7天的幼鳥便出窩跑動,即使捕住,往往野性難改,見到人就亂蹦亂跳,不易馴服。初上籠的幼鳥,經過3天至4天的填食飼養。待其自己能匠食後,便可開始馴化和調教。
為了取得良好的馴化效果,調教前要俄鳥半天,然後在一塊小木板上放點糊狀食物,置於籠內,發出給食信號和手勢,形成條件反射,學會見手勢呼食,凡是看見信號就呼食的,獎給一條麵包蟲。這個動作學會後,接著培養臺上鳴叫,方法是:先在食缸內少放點飼料,當其在缸內原食習慣後,就可在臺上馴化調教,調教前也是先餓它半天,然後把食缸移至搭好的臺上,並發出上臺進食的信號,飢餓的百靈鳥見信號和食物,便急著上臺懷食,吃後獎給一條麵包蟲。這樣連續訓練2周至3周,百靈鳥就能自由上臺懷食,吃飽後在臺上鳴叫,凡是在臺上鳴叫的,都獎給喜吃食物。
一般再經一周的調教,就能鞏固它在臺上鳴叫了。如何餵養鳳頭百靈?鳳頭百靈又名角百靈。羽色雖不鮮豔,但其頭項兩側的羽角,使它變得很神氣。因此一隻優良的鳳頭百靈,除全身羽毛緊貼身體外,頭部的角羽應整齊對稱不殘缺。此外,選擇一隻雄性的鳳頭百靈是最主要的。該鳥分布在我國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青海、陝西等地區。它棲息於高山、荒漠、草地或山巖上。
大多數結群生活,有時則3隻~5隻的小群或成對活動,較少單獨活動。一般不高飛或遠飛,善短距離奔跑,主要在地面活動覓食。食物以植物的種子為主,尤其是雜草種子。食量較大,也食昆蟲。繁殖於6月~7月間,營巢於地面的高大草叢基部。籠養鳳頭百靈的成鳥飼料主要是百靈粉,其次是慄、季、蒸蛋米,每日要餵少量蟲、菜葉。飲水要清潔,需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