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現在很多人出門旅遊的時候,都喜歡看看當地的各種事情,一次充實的旅行並不只是在景點處拍拍照,打打卡。全方位的體驗到當地的文化、地理、風景、物產,才算是沒有白來一趟。而當地的動物園,往往是最安全也是最方便能夠接觸到當地動物的一個地方。
我們在旅遊的時候,也是很喜歡去到當地的動物園裡,看看裡面的動物們,這一點在四川尤其成立,不會有人在四川旅遊真的會不看熊貓吧?不會吧不會吧?
而東北作為中國北方的高寒之地,也有很多特殊的動物,比如說東北虎、傻狍子。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傻狍子的近親——鹿。在很多東北的動物園裡,參觀的遊客都會看到殘忍的一幕,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會將公鹿的鹿茸整個鋸下,場面非常的血腥……
要知道,鹿的鹿茸並不是角質層,而是實打實的血肉,裡面還帶著神經和血管,鋸鹿茸的時候,血更是譁啦啦的流了一面盆——為什麼是面盆?因為鹿茸血也是一種傳統文化中的大補之物。收集起來能夠為動物園增加經濟效益。
(血腥場面不能放,大概知道這意思就行了)
很多遊客看到這一幕,都覺得實在是受不了,許多遊客都直言道:好殘忍,動物園怎麼能這麼殘忍的對待他們養的鹿呢?就算不討論動物有沒有「人權」這種問題,鋸掉鹿茸的鹿,難道就不會影響遊客們的觀感嗎?
但是,當地給出的解釋,卻讓這些遊客非常驚訝。為何東北動物園的鹿都被鋸鹿茸呢?其實,並不是園方真的很需要鹿茸和鹿茸血那點經濟效益,而是在冬天的時候,公鹿會進入發情期,這個階段的公鹿會極其暴躁,懟人懟鹿互懟那是常態,就跟那個東北段子說的一樣,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它就能追你兩條街。
(照片已打碼)
如果不及時摘除鹿茸,等到公鹿的叫長成型了,那麼光是公鹿在發情期時懟天懟地,對自己造成的損傷就能把自己搞到血肉模糊了。所以綜合考慮動物園的效益和公鹿的安全,只能在鹿茸剛剛生長的時候,就將公鹿麻醉,然後割鹿茸了。
(割出了駱駝的感覺)
不知道各位看官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你們覺得動物園的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在旅遊的時候你們又會怎麼看待呢?請在評論區裡說說你們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