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重訪蘭考吃大盆菜燴麵 參觀焦裕祿紀念館

2020-12-05 騰訊網

昨日,習近平赴蘭考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時說,雖然焦裕祿離開我們50年了,但焦裕祿精神是永恆的。習近平還來到村裡同幹部群眾座談。據新華視點

昨日,習近平赴蘭考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時說,雖然焦裕祿離開我們50年了,但焦裕祿精神是永恆的。習近平還來到村裡同幹部群眾座談。據新華視點

習近平17日來到他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繫點——河南蘭考縣。蘭考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工作過的地方。一下車,他就直接來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2009年4月,習近平曾來蘭考參觀焦裕祿事跡展,並種下一棵泡桐。

【上午】 紀念館

午餐每桌大盆四菜一湯

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的過程中,習近平認真聽取講解。在焦裕祿半身銅像、「十條工作方法」電子屏、「幹部十不準」圖示、辦公桌和舊藤椅等展品前,他仔細察看。遇到前來參觀學習的河南省中牟縣的黨員、幹部,總書記說:「我們來是同一個目的,我也是來學習的。」

習近平在紀念館會見了焦裕祿5個子女和當地部分焦裕祿式的好幹部。聽二女兒焦守雲說省裡拍了一部介紹焦裕祿的紀錄片,他馬上轉頭叮囑中組部領導:「紀錄片可作為教材。」他說,時隔5年再來蘭考,再看紀念館和事跡展,仍很感動、很受教育。

習近平說,雖然焦裕祿離開我們50年了,但焦裕祿精神是永恆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體現了共產黨人精神和黨的宗旨,要大力弘揚。只要我們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要我們還是共產黨,這種精神就要傳遞下去。黨中央號召全黨繼續學習焦裕祿精神。

午飯時間到了。習近平來到焦裕祿幹部學院二樓餐廳,和大家一起圍坐在幾張普通圓桌旁就餐。每張桌上都是大盆裝的四菜一湯,主食是白米飯和燴麵。總書記同大家邊吃邊聊,一頓飯吃得簡單而熱乎。

【下午】 服務中心 村民家

「為民服務不能虎頭蛇尾」

習近平下午來到蘭考縣為民服務中心。看到牆上「還沒上班,誰叫你來這麼早」等「服務忌語」,他說,服務中心現在很普遍,關鍵要有實效,最根本是要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就像焦裕祿一樣。對人民群眾沒有感情就會說「忌語」,把老百姓看成父母、親人,就不會說「忌語」。

在焦裕祿民心熱線,習近平仔細詢問熱線服務群眾的情況,翻看督辦材料。他說,把便民和服務結合起來本意是好的,關鍵還是要有實際效果。他反覆叮囑工作人員說,要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提高辦事效率。為民服務不能一陣風,虎頭蛇尾,不能搞形式主義。

「請大家講,我們是來聽的。」習近平來到當年蘭考最大風沙口——東壩頭鄉張莊村,走進村民家看望,同幹部群眾座談,圍繞怎麼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黨群關係、幹群關係搞得更好,使黨的作風更適應為人民服務的要求等,聽取幹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在聽幾位村民和村幹部發言後說,革命時期我們同敵人作鬥爭,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的保護和支持,黨執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離不開老百姓?我們必須改進作風,只有這樣才能牢牢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獲得人民真心支持。

【晚上】 黃河岸邊 座談

「初中時聽焦裕祿事跡流淚」

黃河自古以來以「善淤、善決、善徙」聞名於世,2500多年間下遊決口多達1590多次。日落時分,習近平來到黃河蘭考東壩頭段,這裡位於黃河典型的「豆腐腰」地段。總書記佇立岸邊眺望,向地方幹部詢問黃河防汛情況,了解黃河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情況。

天黑了,習近平來到焦裕祿幹部學院和蘭考縣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培訓班與學員座談。他說,學習焦裕祿時我上初中,當時政治課老師讀報,讀著讀著便哽咽了,聽著聽著我們也流淚了。焦裕祿精神影響了一代人。很多東西存在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就是這短暫的一刻化為了永恆。

習近平接著說,我們要看焦裕祿是怎麼做的,對照自己,見賢思齊。我們要深入思考一個問題: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並不長,但給我們留下這麼多精神財富,我們應該給後人留下什麼樣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說,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應該齊頭並進、相輔相成,千萬不要讓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掉了隊,否則很難支持全面小康這一片天。如果不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起來,不把農業現代化搞上去,現代化事業就有缺失,全面小康就沒有達標。

新聞內存

5年前20個字總結焦裕祿精神

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河南視察,曾專程到蘭考拜謁焦陵,致敬忠魂。在全縣幹部群眾座談會上,習近平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3年前答應人大代表去「河南祖籍」

2011年3月7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到河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凌解放)代表一千萬南陽人民暢述迫切心願。「南陽人都知道您的祖籍是在南陽,南陽人民希望能邀請您到家鄉走一走看一看!」習近平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習近平表示:「我也願意在工作安排開的時候,再一次到河南去,到剛才各位代表對我發出邀請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學習!」全場頓時響起了長久的掌聲。據《河南日報》、《東方今報》

相關焦點

  • 焦裕祿葬禮上感人至深的故事:老人哭得直不起身,農婦戴孝喊爹
    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有幾張照片,拍攝於1966年2月26日,也就是焦裕祿靈柩由鄭州遷葬到蘭考的那一天。這幾張照片每張都有一個故事,其中比如張傳德手抱張繼焦,在焦裕祿墓前痛哭的照片,十分感人,述說了焦裕祿救下這個重病孩子的故事。第二張照片,是老韓陵公社牛王廟村蕭位芬老大爺迎靈時哭得站不起身的情景。
  • 河南省蘭考縣,東漢皇帝劉秀的出生地,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
    4、明洪武元年(1368年)蘭陽縣遷治今蘭考縣城,後儀封縣遷治今蘭考縣東儀封村,屬開封府。5、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考城縣由今民權縣北關遷治今蘭考縣堌陽村,次年升儀封縣為儀封廳。道光四年(1824年)並儀封廳入蘭陽縣,並改蘭陽縣為蘭儀縣(治今蘭考縣城)。宣統元年(1909年)避清帝溥儀諱,改名蘭封縣。
  • 河南一縣,因焦裕祿聞名,素稱孔子過化之地,是著名的泡桐之鄉
    文/史間一壺酒在河南,有一個縣近年來因一位好縣委書記焦裕祿而聞名。這裡就是蘭考,焦裕祿同志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後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 五四青年節 聽習近平總書記親述10則青春成長故事
    2014年3月,習近平來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參觀。  2014年3月,習近平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談到,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多次泣不成聲。
  • 媒體稱習近平多次展露「文藝範兒」 熟悉流行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河南蘭考考察,得到了各方多維度解讀。  3月18日,《河南日報》在頭版報眼位置刊登了一首習近平的舊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這首詞原載於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報》一版顯要位置,習近平彼時剛剛履職福州市委書記兩三個月。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這首感情真摯的舊作,可以說是習近平對焦裕祿精神的真切表達。
  • 習近平河南考察所吃饅頭與周圍市縣的並無區別
    堌陽饅頭:一天可賣4萬個  杞縣醬菜:傳承200年歷史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所用的早餐涼菜中出現了「杞縣醬蘿蔔」。  堌陽饅頭:  總書記吃的是俺家的饃,我親自送去的  送了兩天饅頭後,蘭考堌陽一家食品公司的父子才知道自家做的饅頭竟是送給總書記吃的。  「總書記吃的是俺家的饃,我們父子倆親自送去的!」昨日,該公司負責人潘清林告訴鄭州晚報記者,「只知道有領導來,誰想到是總書記呀!」
  • 焦裕祿的「文藝範兒」
    焦裕祿所在班,有王殿英、姚採俠、蔣敏等好幾個「花木蘭」。每天行軍近百裡,焦裕祿總是跑前跑後照顧大家,有時一人同時背四人的背包。到宿營地,他又忙著抱乾草、打地鋪,給大家燒水燙腳。長途行軍枯燥乏味,焦裕祿幽默風趣的鼓動常使大家開心一笑,在輕鬆愉悅中忘記行軍的疲勞;他帶「銅音兒」的金嗓子,領唱誕生於萊蕪大捷的隊列歌曲《打得好》,使全隊官兵激情迸發,士氣大增。
  • 蘭考泡桐樂器奏響「富民曲」 新機遇磨礪新一代
    桐木奏響琴瑟之聲河南蘭考,橫臥黃河故道旁,上百年來風沙、內澇、鹽鹼,是這裡百姓難以忘卻的傷痛,記錄了一代蘭考人逃荒要飯的窘迫與辛酸。50多年前,為防風治沙,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在這裡帶領群眾種下泡桐苗。
  • 徐諾金:普惠金融的蘭考探索及創新
    蘭考模式2019年成功入選中組部組織編寫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和中央黨校教學案例;2020年入選河南省首屆經濟體制改革十大案例。同時,蘭考又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聯繫點,承載著焦裕祿同志的未竟事業和全縣人民脫貧致富的期盼。如何發揮好金融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建立金融普及大眾、惠及民生的長效落地機制,成為當代金融人必須深入思索解決的重要問題。
  • 焦裕祿精神的戰鬥基因
    在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這種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的價值追求又在新一代焦裕祿傳人身上彰顯。在此背景下,讀高建國長篇報告文學《大河初心——焦裕祿精神誕生的風雨歷程》(作家出版社出版),更感激動和振奮。這部作品全景式地反映了在黨的陽光哺育下,焦裕祿的人生成長曆程和其精神的產生過程。
  • 南湖革命紀念館的一天: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紀念館外雨下得更大了,遊客排隊的陣勢卻沒見縮小。  90後講解員李曉彤對著接待室門口的鏡子再一次整理妝容,檢測擴音設備的出聲效果。10分鐘之後,她要帶著預約了講解服務的外地團組參觀紀念館。這是她這一天的第二次講解任務。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紅船以後,紀念館的遊客量再次攀升,平均每天有近5000人。最忙的一天,近一小時一次的講解,她先後講了5次。
  • 斑馬會員助力蘭考縣,推動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今年的蘭考縣,特色農產品的銷售異常困難,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農產品出現滯銷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斑馬會員挺身而出,為蘭考縣的特色農產品提供銷路。「希望今後能繼續加深合作,深入挖掘蘭考特色農產品資源,加大農業品牌培育,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共同推動蘭考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去』、『叫得響』。」
  • 小三線:從荒草地到紀念館
    「7月17日,市發改委80多人到我們這裡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上周,市財政局100多人來這裡參觀;近日,市審計局100多人也要來搞主題教育……」7月29日,山東小三線紀念館工作人員盧勇向記者介紹。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河南蘭考:扶貧更扶志,婦女們在家門口有了...
    1962年,焦裕祿到達這裡後,帶領蘭考人民與惡劣的環境作鬥爭,使得蘭考終於遏制住了侵擾家園數百年的「三害」,並逐漸蹚出了一條脫貧路。    焦裕祿同志紀念園內,焦裕祿當年種下的泡桐樹鮮花盛開 圖/東方IC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我的旅遊日記—參觀深圳博物館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就去參觀其博物館,深圳是一個年輕而富有朝氣的城市,深圳博物館詮釋了深圳如何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如今的現代大都市,展館共有三層。【一樓展廳】一樓展廳,展示了各種動物的標本,這些標本的周圍用泥土樹木鋪設,令這些標本動物仿如生長在原始森林一般,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很適合帶孩子來參觀學習。這裡有非洲鴕鳥、北極熊、北極狐、灰松鼠、駝鹿、南非劍羚、棕鬛狗、東非狒狒、巖羚羊、跳免等等。【二樓展廳】二樓分為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民族文化館三個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