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是諸葛亮對於關羽的評價,側面展示出一代武聖的武力值。
眾所周知,關羽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主要人物,他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也是蜀漢集團中的頂梁柱。關羽的生死直接影響著當時的天下大局,尤其是對於蜀漢而言,關羽死後,蜀漢再無興起的可能。
然而,關羽作為蜀漢五虎將之首,與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人相比,關羽的作用絕對是超乎尋常的。他掌管著蜀漢集團的精銳,也就是荊州軍,他們的存在與否對於蜀漢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但是,當關羽的作用最為突出時,他卻死於曹魏和東吳的聯合迫害之中。與此同時,三足鼎立的局面也發生了變化。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關羽死後,蜀漢集團便開始走向下坡路。尤其是諸葛亮北伐時期,關羽同荊州的丟失讓他顯得束手無策。
我們都知道關羽的事跡,也知道關羽的勇猛無敵,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勇猛的武將,卻不幸死在曹魏和東吳的聯合攻擊下。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關羽兵敗身亡?難道真的是那句「虎女豈嫁犬女」嗎?
然而,關於關羽的死因還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關羽鎮守荊州,威震華夏之時。
一、鎮守荊州,威震天下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軍與曹操軍相爭漢中,魏將夏侯淵被劉備大將黃忠所斬,曹操親提大軍來爭漢中,劉備據守,趙雲又在漢水劫去糧草,曹操無奈只得退出漢中,劉備遂佔據漢中,並稱「漢中王」。
同年八月,關羽舉兵北伐,響應劉備打響的漢中之戰。隨後,關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衛江陵,將軍傅士仁駐守公安,自己率領大軍攻打襄陽的呂常和樊城的曹仁。一時間,關羽勢頭強盛,讓曹魏感到深深的恐懼。
與此同時,曹操從漢中戰場撤出後,立即派遣于禁督率三萬大軍救援樊城。緊接著,就出現了舉世聞名的「水淹七軍」。當時,天空之中連著下起十餘日的霖雨,關羽利用漢水暴漲的機會水淹七路大軍,然後乘船攻之,進而逼降于禁、擒獲龐德。就此,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成為當世數一數二的大英雄。
但是,屬於關羽的舞臺稍縱即逝,上一刻還威震華夏的關羽,下一刻就變成曹魏和東吳聯合碾壓的殘兵敗將。
隨後,孫權西徵關羽,任命呂蒙為前部,孫權先達江陵,派陸遜攻佔夷陵、秭歸,切斷關羽入川退路。與此同時,昔日聲勢浩大的關羽也面臨著樹倒猢猻散的處境,其部下大多都投降於孫權。
最終,關羽父子在臨沮為潘璋部將馬忠擒獲,在荊州遂平被殺。就這樣,威震華夏的關羽成為東吳眾多跳梁小丑的刀下亡魂。
一直以來,對於關羽戰敗而亡的原因都層出不窮,但始終都沒有定論。
二、關羽兵敗而亡的原因猜測
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關羽兵敗的真實原因是觸犯到曹魏和東吳之間的共同利益。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東吳和曹魏也不會聯合起來攻打孤軍深入的關羽。
其實,這個觀點也是非常正確的,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曹魏攻打關羽,是因為關羽北伐勢大,時刻威脅著曹魏江山。而東吳攻打關羽,則是因為覬覦荊州,試圖從關羽手裡奪回荊州。
也可以說,東吳和曹魏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便是抑制關羽,以免蜀漢集團做大。他們之間沒有什麼共同的利益,他們的眼裡只有攻擊關羽所獲得的各自利益。
所以,大家普遍認為關羽被群毆的原因是因為他觸碰到了曹魏和東吳的利益,導致這兩個政權聯合起來,對他發起了群毆。
但是,是什麼原因讓關羽兵敗的,又是什麼原因讓關羽獲得一個兵敗身亡的下場。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還要從如今考古發展說起。
三、湖南挖出竹簡,揭開關羽兵敗而亡的真相
1996年6月,長沙市第十一建築施工隊正在長沙市五一地下商場施工,一位很普通的工人在挖掘過程中,挖出了一枚竹簡,上面記載著許多字。剛開始的時候,在場的人都不知道竹簡上寫的是什麼。
隨後,考古專家介入研究,並實施一系列搶救性發掘。最終,專家將發掘出魔這批簡牘定名為長沙走馬樓吳簡。據悉,竹簡記載了三國東吳嘉禾元年到嘉禾六年的事情,對於了解那段歷史而言,具有很深的參考價值。
竹簡上明確記載:「上中下品戶數薄。其七戶上品,其一百一十九戶下品。」也就是說,當時關羽統帥荊州時的人數。可以看出,當時上品和下品之間差距已經顯現出來,尤其是人數這一方面,已經形成一個隱患。
果不其然,沒有多久時間,在關羽北伐樊城,威脅襄樊,試圖席捲天下之時,荊州內部存在許久的矛盾顯現出來。
據《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呂蒙)遂到南郡,士仁、糜芳皆降,屯候城防遂潰……(關)羽使人與(呂)蒙相聞,(關)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關)羽吏士無鬥心。
也就是說,關羽在外打仗的時候,荊州被呂蒙等人所「偷」。但是在此期間,荊州內部的守將投降,百姓迎接吳軍,就連其他的普通官吏也紛紛受降,就此成為東吳的臣民。
其實,關羽被人群毆導致兵敗身亡的原因,更為主要的是荊州內部被關羽忽視掉的階級矛盾。上下品是兩種不同人群,因為人數的不對等和人群的差異性,導致矛盾存在。然而對於這個矛盾,關羽從未重視過。
當關羽鎮守荊州時,所有人都覬覦荊州,但少有人對荊州產生想法。當關羽離開荊州時,就連荊州的普通百姓也跟著外部勢力反抗關羽,製造荊州內部的混亂。
換而言之,荊州的丟失自己關羽兵敗身亡,最為主要的原因是荊州內部的原因。
據悉,呂蒙白衣渡江,迅速佔領荊州,與此同時,呂蒙簡單的實行一下優惠政策,便輕鬆得到荊州之內下品人士的追捧。在這些人看來,呂蒙的到來給予了他們重新選擇的機會,他們通過選擇,很有可能就改變命運,就此成為一個「上品」人。
事實上,關羽治理下的荊州存在著巨大的內部矛盾,只要出現一個導火索,這些內部矛盾就會徹底爆發,從而造成關羽無法控制的局面的出現。在整件事情當中,糜芳、士仁和呂蒙這些人,是激化荊州內部矛盾的主要導火索。加上關羽北伐的形勢突然嚴峻起來,原本佔據上風的關羽不僅被曹魏和東吳,更被兩家追的到處跑。
與此同時,荊州內部的矛盾徹底顯現出來,土匪盜賊趁機跑出來搶劫,原本屬於下品之人也出來擁護呂蒙。就這樣,荊州已經不屬於關羽,而關羽本人也再無回到荊州的機會。
結語:
可以肯定的是,關羽被曹魏和東吳兩家圍攻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關羽已經觸碰到他們兩家的利益。與此同時,荊州內部極其嚴重內部矛盾更是讓關羽兵敗身亡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關羽戰敗而亡,終究還是敗給了自己。拋開歷史暫且不說,我們展開無限的遐想,倘若荊州固然金湯,關羽是不是就不會落得一個兵敗身亡的下場。
參考資料:《三國志·關羽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