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作為劉邦的頭號對手,一個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勇猛的將領,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說法,但揭開神勇的外衣,項羽究竟是怎麼一個人呢?
項羽小時候是個超懶但成績很好,項羽天賦超級變態,記載中"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但他讀書輟學,學劍半途放棄,連學兵法也不肯學完,基本就是個特大號懶惰的小屁孩。偏生他長大後武功強大得嚇人,一人在太守府斬殺殷通及近百門客,領軍作戰時還百戰百勝,簡直是遊戲裡的BUG。如果他把書讀好,把劍學成然後把兵法啃完,那他豈不是比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還要逆天?
記載中項羽有重瞳,即"一目兩眸",基本就是一隻眼睛有超過一個瞳孔,醫學上稱之為多瞳症,是一種病症。中國傳統文化及相術中認為重瞳是帝皇聖賢的象徵,歷史名人就有大舜、顏回、重耳、王莽等人,但考慮到舜帝死因可疑,顏回早亡,王莽不得善終,重瞳子好像也就戰國時的重耳結局稍微好點,不是什麼好象徵。這不,項羽的下場不也是四面楚歌了,被逼自殺了嗎。病症就病症,搞成高貴象徵也真是醉了,項羽的重瞳本質只是多瞳病症而已。
項羽作為楚國大將軍項燕的後人,出身非常不錯,家族世代為楚將,比較劉邦這草根創業者,他是實實在在的貴族階級。有趣的是,兩者起事時卻都靠搶人家的位置開始,劉邦是幹掉沛縣縣令而自稱沛公,項羽叔叔項梁則是殺了殷通自封會稽郡郡守,而且兩者都是他們殺害的人自己請來的。項梁因家族關係,起事後拉個傀儡楚懷王就名正言順地造反起來,劉邦就沒這命水,只能投靠項梁了。
說起項羽的事業還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從項梁招募八千江東子弟兵起事(公元前209年),到項羽滅秦(公元前206年),項羽僅花了三年,第一年還在為項梁打下手。項梁陣亡後,項羽在鉅鹿以五萬人打敗四十萬秦軍,奠定秦朝的滅亡,而後分封諸侯,自稱西楚霸王,這一年項羽年僅25。之後暴打劉邦兩年,也算意氣風發,但從前203年項羽與劉邦做好妥協,互不侵犯之後,一直到烏江自刎(公元前202年),項羽敗亡卻也就-年左右而已,可謂起得快倒得也快了。
項羽是一個殺戮心很重的人,一出場就斬殺殷通府邸近百人,後來幹掉宋義搶兵權,烹煮韓生,這還可說是事出有因,但後面襄城、城陽、新安、鹹陽等破城後屠殺城,就說不過去了。新安章邯投降時給他帶來二十萬降兵,大都是驪山的刑徒,根本不會為了秦國反楚,但他還是全數坑殺了。他經過之處無不-片廢墟,秦都鹹陽被火燒了足三個月,這殘暴比日後董卓有過之而無不及,簡直就是個殺神。實際上,項羽連楚懷王都敢殺,基本沒什麼人他不敢殺的,但多少也因他的屠殺之故,造成不斷有人倒向劉邦,以致他日後的敗亡,也算是因果了。奇怪的是後世人罵秦始皇董卓等濫殺,卻不太多人指責殘暴的項羽,原來巨星無罪這事自古有之啊。項羽殺戮太重,實在不是英雄所為。
另外,項羽部下的名字都挺唬人的,這一點其實是筆者自己的觀感,總覺得項羽部下的名字都非常帶感。龍且和鍾離昧感覺就像武俠小說裡絕代高手的名字,恆楚就像東晉時期恆玄建立的恆楚政權,而英布、季布也許是因為三國呂布的關係感覺很牛(兩者確實也很牛)。其他不太出名的如叔孫通、丁公、利幾,名字都挺特別的。
最後,大家知道嗎:象棋的規則還和項羽有關。象棋裡的楚河漢界,是出自劉邦項羽兩人在鴻溝協議下的分界線,但這分界線毫無功用,劉邦之後即刻毀約發動偷襲,導致項羽的敗亡。據說象棋裡將帥不能在一條直線上直接相對,也是源於項羽對劉邦的-箭。那一箭差點把劉邦射死,雖然劉邦假裝被射到腳蒙了過去,但從此再也不願意直接面對項羽了。當然現實中沒多少將帥變態到可以把箭射那麼遠,象棋的規則只是為了增加其樂趣而已。
項羽是歷史中少數敗後名聲不弱於勝利者的名人,其失敗原因幾乎被人們討論到爛,但歷史已成過去,項羽到底是"不肯"、"不敢"還是"不能"過江?,也都是人們議論紛紛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