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意氣盡:項羽烏江悲壯自刎背後究竟是英雄末路還是咎由自取?

2021-01-08 趣觀歷史

「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英雄去盡羞容在,看卻江東不得歸」。

公元前202年,也就是當時的漢五年,劉邦率領著大軍追擊項羽一直到了陽夏南部,到了地方後大軍進行了駐紮,只等著和韓信、彭越方面的軍隊會合。最終,韓信的十面埋伏如同天羅地網最終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劉邦也定鼎開國,劉邦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普通出身的皇帝。

皆為利往

在擊敗項羽的過程中,遠遠不是想像中那麼一帆風順,甚至是困難重重。漢軍行軍來到固陵的時候,本來應該會合的韓信與彭越的部隊卻沒有按照原計劃到達,劉邦因此感到極其惱火。在失去了兩個極其重要的幫手之後,漢軍戰鬥力大減,被楚軍一觸即潰,劉邦只能落荒而逃,回到營壘之後轉攻為守,作出防禦姿態。

▲漢高祖劉邦起事時期劇照

韓信和彭越為什麼不按照約定一起合圍楚軍呢?諸侯會盟出現了不守約定的情況,戰爭該如何繼續呢?劉邦在這個問題上詢問了張良。張良的回答一針見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如果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誰又會來為劉邦賣命呢?如果項羽立刻被劉邦打敗,而韓信和彭越卻不能獲得自己應該獲得的地盤,那他們還會來幫助劉邦打仗嗎?但是劉邦如果許諾戰勝之後可以和他們共治天下,他們自然就會來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因此張良建議:「我們不如把陳縣以東一直到海濱一帶的地區分給韓信,把睢陽以北一直到谷城的地方許諾給彭越,這樣就相當於讓他們兩個人平分楚國,這樣韓信和彭越二人實際上就不是為了大王您打仗,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戰鬥。如果我們三支軍隊能夠合盟的話,即使是西楚霸王項羽也沒法和我們匹敵。」

▲韓信劇照

狼群圍獵

劉邦立刻採納了張良的建議。立刻派出了使者通知韓信和彭越,如果他們可以出兵幫助漢軍一起打敗項羽,劉邦一定會給予他們應得的利益,也就是說韓信和彭越可以裂土為王。二人可以一起平分楚國,看到了利益的韓信和彭越立刻就響應了劉邦的倡議,決定一起出兵幫助劉邦擊敗項羽。

▲秦漢時期戰爭場景復原

韓信決定從齊國起兵,劉賈的部隊也開始從壽春一起齊頭並進,軍隊勢如破竹,直接血洗了城父,大軍的兵鋒直指垓下。看到韓信的兵鋒,大司馬周殷背叛了楚國,直接率領著舒縣的兵馬屠殺了六邑,和彭越和劉賈一起會師垓下,這樣一來,被合圍的就變成了項羽,接下來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面楚歌」,這一計精妙狠辣,項羽的求勝心和意志也是從這一刻被摧毀的。

當時對於項羽來說情況非常緊急,相遇在當時的手頭只有十萬的兵馬,而且接連不斷的徵戰讓部隊人困馬乏,後勤方面也是一天不如一天,項羽也慢慢地失去了西楚霸王的張狂和霸氣。韓信的三十萬大軍正對楚軍,孔將軍從左邊圍堵住項羽,費將軍則在右邊,漢軍作為後備部隊進行殿後,周勃和柴將軍尾隨著劉邦,層層的包圍住了楚軍,生怕出一點兒閃失。

▲霸王項羽劇照

勇不可當的韓信一馬當先和項羽展開了廝殺,但是在交戰的過程中韓信突然間調轉兵鋒,佯裝撤退,殺紅眼的楚軍想要乘勝追擊,可是孔將軍和費將軍拍馬殺到,左右兩翼早就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楚軍一看情況不妙,立刻撤退,可是想不到一路敗退的韓信開始回頭追殺楚軍,項羽縱是有千般的本領也抵擋不住這層層的包圍,最終大敗於垓下,劉邦作為殿後的軍隊可謂是兵不血刃,不動一兵一卒就看到了項羽軍隊的失敗,這也是劉邦徵戰生涯中最輕鬆的一次勝利。

英雄末路

這個時候,楚軍在垓下修築了堅固的營盤堡壘,兵敗如山倒的項羽只能退回到營盤堅守,但是接連的徵戰早就讓項羽的楚軍彈盡糧絕,外面就是漢軍的層層圍困,項羽這一次便是插翅難逃。

▲烏江自刎畫作

此時此刻身處絕境的項羽,心中所思所想居然不是如何率領將士們突出重圍,而是惦記著一直陪伴自己的美人虞姬和自己的烏騅寶馬。「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雖然有一絲英雄末路的悲壯,但是如果仔細一想,這些無非是項羽的婦人之仁,和劉邦在遭遇逆境之時積極地尋求幫助的境界可謂是相差了十萬八千裡,一個滿心的兒女情長,一個要的是一統天下,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也就不言而喻了。

當和虞姬的一陣兒女情長過後,項羽馬上就要犯下他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不肯過江東」,項羽一時的意氣用事放棄了最後的翻盤機會,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項羽目光的短淺,註定成就不了一番偉業。

▲虞姬項羽(劇照)

項羽憑藉著自己的萬夫不當之勇,橫衝直撞的在漢軍陣中衝殺到了最後,這個時候他跑到了烏江邊上,到了烏江江畔,只剩下幾個死士和自己的烏騅寶馬,英雄末路的場景的所有要素都在這裡。當年雄姿英發的萬人敵項羽居然落到了如此田地,也許項羽自己也沒有想到。

英雄相惜

最終在一聲哀嘆過後,項羽在烏江江畔拔劍自刎,在項羽死後,楚地全部投降了劉邦。魯縣一開始並不服從漢軍的管理,引得劉邦一開始是想血洗魯城,但是劉邦實際上一直欽佩恪守禮儀忠勇的義士,看到魯縣人民為君王守節,於是心生了一計,劉邦把項羽的首級拿給了魯縣的百姓看,最終魯縣的百姓便同意規訓於漢軍。

▲老年劉邦劇照

對於項羽,劉邦的情感非常複雜,他們曾經是好兄弟,後來在徵戰之中變成了死對頭,劉邦非常欣賞項羽的勇猛,項羽也在鴻門宴中放過了劉邦,在項羽的死後,劉邦希望可以厚葬項羽,而且還痛哭了一陣,也許命運就是這樣,爭鬥和欣賞可以同時存在於一體。

參考資料:

《史記》

《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 自刎於烏江
    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 自刎於烏江時間:2020-05-06 14:25   來源:分享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 自刎於烏江 虞姬和項羽誰是西楚霸王?相信很多小夥伴對此都有疑問吧,下面分享吧小編為大家一解疑惑,選對答案的話就可以領取180g小雞飼料了!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垓下戰敗烏江自刎,為何仍被人敬佩?
    說到西楚霸王項羽,這一生的故事非常多,他活得轟轟烈烈十分灑脫。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人們對於他的評價卻有著較大的爭議。有些人認為項羽沒有大智慧,只有一身蠻力,還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可是有些人認為項羽性格直爽,是個爽朗重情的人。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以對於項羽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 虞姬到底如何死的,宋朝一奇書記載的內容,推翻了「自刎說」
    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圍於垓下,四面楚歌,軍心渙散,敗局已定,項羽突圍之前,虞姬自刎,讓項羽輕裝上陣,這就是流傳甚廣的「霸王別姬」,故事的悲壯悽惻和虞姬的美豔剛烈,打動著一代又一代人。但宋朝一本奇書記載的內容,卻推翻了「虞姬自刎之說」,給霸王別姬的美好故事蒙上了一層陰影。
  • 垓下之戰,戰神韓信率軍大破西楚霸王項羽,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劉邦於是採納二人建議,遂背約,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追擊作戰。大軍追至夏南時,劉邦約集韓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圍楚軍。由於韓信及彭越未如約出兵合擊楚軍,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敗。劉邦慌忙率軍退入陳下,並築起堡壘堅守不出,而楚軍又一次合圍了劉邦。堅守壁壘的劉邦向張良詢問:「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
  • 項羽英雄末路,虞姬珠淚一簾,霸王別姬
    那一夜,你自刎我面前,這份情,後人哀憐。自從我兵敗烏江,就註定!我們陰間再續未了緣。長嘆項少羽英雄末路,虞姬珠淚一簾————題記始皇庸政,自大澤鄉起義後,各地見秦王朝氣數既盡,紛紛舉兵響應,秦朝最後的主力被擊敗後,劉邦駐軍鹹陽。
  • 西楚霸王破釜沉舟,所向披靡,四面楚歌,項羽製造了多少成語?
    項羽和項梁也在圍觀人群中,項羽看到秦始皇,輕蔑地說:「還以為三頭六臂扛著如意金箍棒呢,沒啥了不起的,彼可取而代之!」這一句話,充分表現出了項羽的英雄氣概與宏偉志向。只是把叔父項梁嚇個半死,趕緊伸手捂住項羽的大嘴,喝斥道:你瘋了!腦袋上吃飯的傢伙還要不要了?說完拉著項羽就溜了。「破釜沉舟」。秦將章邯攻打趙國,趙兵退守巨鹿(或鉅鹿,河北省平鄉縣),被秦軍包圍。
  • 項羽:歷史上點子最背的名將,每次馬上要成功,可每次都突生變數
    關羽項羽的英雄傳說,早就在眾多歷史愛好者的心中成為了最為悲壯的傳奇。李晚芳曾經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巨鹿之戰中,項羽率領部下大敗秦國主力大軍,秦滅亡後,與劉邦兵鋒相對的四年間,戰無不勝。後人也尊項羽為西楚霸王。可這樣一代名將,最後卻以烏江自刎的遺憾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 項羽自刎後,為何被亂刃分屍?劉邦的一道命令,令漢軍發瘋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該下,在突出衝圍後遭到漢軍追殺,最後逃到烏江岸邊,橫劍自刎。項羽的一生堪稱傳奇,死得也是轟轟烈烈,然而漢軍將士卻沒被項羽感動,他們在項羽死後,如同發瘋了一遍,居然一擁而上,將項羽亂刃分屍!漢軍將士到底為什麼這麼殘忍呢?這件事說起來還得怪劉邦!
  • 呂雉被項羽活捉,足足三年時間,她真的還是清白的嗎?
    楚漢相爭,其本質是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從一開始項羽優勢佔盡,到後來項羽不敵劉邦,最終被迫在烏江自刎,其期間也不過五年之久,劉邦也在自己五十多歲的時候坐上了皇帝的位置,而他的髮妻呂雉也成了漢王朝的皇后,然而有意思的是,呂雉曾被項羽活捉關了三年之久,她的身體真的還是清白的嗎?
  • 項羽在垓下被5人分屍,他們的結局如何?
    但至於你說,有沒有把每一個細節都復原到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包括哪怕是任何一種歷史記錄,你第二天採訪樊噲,採訪張良,甚至是採訪項羽項莊範增,你得到的敘述可能都不是很一樣,但起碼基本的事實還是非常清楚的。
  • 世人知道劉邦懸賞將項羽分屍,卻不知道為侮辱他還幹了這件事
    十月,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今陝西寶雞市東) ,名為義帝發喪,派人聯絡諸侯,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逼項羽自刎於烏江 (今安徽和縣境) ,終於結束了為期四年的楚漢戰爭。
  • 中國古代十大名馬,項羽坐騎烏騅馬只排第三,第一婦孺皆知
    為此,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民族英雄,相伴於這些英雄的是英雄身邊的配置,比如英雄徵戰沙場的戰馬,斬將殺敵的寶刀等。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古代的十大名馬,看看它對一個長期徵戰沙場的人有多重要。烏騅馬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坐騎,傳說,項羽自刎於烏江邊後,忠於主人的烏騅也自跳烏江而死。項羽在烏江自刎之時,曾高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可以看出,烏騅馬在項羽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在最後關頭,他還能惦記一匹馬,重情重義,不枉為一代梟雄。
  • 一目兩眸,嗜殺成性,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作為劉邦的頭號對手,一個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勇猛的將領,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說法,但揭開神勇的外衣,項羽究竟是怎麼一個人呢?項羽小時候是個超懶但成績很好,項羽天賦超級變態,記載中"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 項羽對部下很恭敬,為何人才都跑了?因他不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接下來要講述的主人公就是這個時期的英雄——項羽。出身世家到攻打秦兵,從自稱霸王到烏江自刎,項羽在他短暫的一生裡塑造了一段傳奇式的英雄樂章,瀝血般謳歌了充滿悲劇色彩的命運。「天要亡我,非戰之罪」,項羽的結局真的是像他所說的那樣「天要亡我」嗎?
  • 這才是霸王項羽的兵器!既非傳說中的霸王槍,也非傳說中的霸王戟
    西楚霸王項羽用什麼兵器?評書演義中說,項羽用「霸王槍」、「霸王戟」,歷史上是這樣嗎?不是的。霸王項羽用的是一種短兵器,既不是傳說中的霸王槍,也不是傳說中的霸王戟。項羽用霸王戟是在《楚漢爭霸演義》中,相傳此戟叫「天龍破城戟」,長一丈二尺三寸,重129斤,為女媧補天時剩下的石頭所造。項羽用霸王槍,是在《七種武器》中,相傳此槍長一丈三尺七寸三分,重七十三斤七兩三錢,紮上死,掃上亡。事實上,項羽用霸王戟和霸王槍,都是後人演義,並非歷史。在真實的歷史上,項羽用的兵器是劍。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沒有出現「戟」和「槍」,只出現了「劍」。
  • 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韓信用八個字評價,三國的郭嘉四個字總結
    項羽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被評價項羽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然而這樣的人物最終為劉邦所敗、上演了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
  • 看王者榮耀的虞姬和項羽如何秀你一臉恩愛!
    【英雄聯盟】洛&霞洛本是臭名遠播的搗蛋鬼,直到他在龍戈小鎮的豐收節上邂逅了霞之後,洛看到了未來,也墜入了情網。兩人並肩同行,一同重奪瓦斯塔亞族強大的力量,一同拿回瓦斯塔亞族失去的所有。作為LOL裡面的第一對聯動英雄,從技能、臺詞再到開始界面的英雄顯示,洛和霞無時無刻不在「虐狗」,真是給單身狗造成了一萬點傷害啊!
  • 楚霸王項羽死後被這5個人分屍,結局最終如何?
    宋代詩人李清照「寫過這樣一首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傑,他叱吒風雲的偉業,所向披靡的戰績,曾幾何時,舉世共仰,千秋景慕。但成王敗寇,項羽生前多麼的風光,死後卻讓人唏噓不已。
  • 項羽為何不肯過江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還是愛人已死心如死灰
    雖然被劉邦軍隊包圍,但是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率領部分隊伍突出重圍,逃跑到烏江邊的時候,也只剩下28個人,這是烏江水面上來了一條船,搖船的人就是烏江亭長,他是特意來搭救項羽的,但是項羽沒有上船,而是把自己的戰馬送給了亭長,繼續和劉備的部隊作戰,不久就被包圍了,項羽對著漢軍將軍說,我這顆人頭很值錢,今天就送個人情給你,說完就自殺了,年僅31歲的西楚霸王就此隕落,楚漢戰爭以劉邦勝利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