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戴耳機竟能導致耳聾!一定小心這五點

2021-01-09 快科技

本文專家:鄒健,解放軍第522醫院,醫學碩士,主治醫師

本文審稿:陳海旭博士,副研究員,解放軍總醫院南樓臨床部、老年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老年醫學研究所

近日,福建福州一名大二女生因為戴耳機熬夜看視頻,一夜醒來突然出現失聰,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而不久前一位23歲的杭州IT男因為長期戴耳機突然出現聽力下降,最後在當地醫院診斷為「重度突發性耳聾」,聽力很可能無法完全恢復到正常。

那麼,耳機對耳朵的傷害有多大?又該如何正確使用耳機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聊一聊!

耳機對聽力的危害有多大?

耳朵,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外耳接受外界的聲音,沿著耳道引起鼓膜震動,將聲音傳到內耳,再通過聽神經傳送到大腦中的聽中樞,於是就聽到了聲音。

聽力損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噪聲,噪聲性聽力下降可分為慢性與急性。急性損傷就是近距離、突發性的強噪聲,而慢性的話,就是長期接觸導致的慢性聽力損害。

例如長時間聽耳機,聲壓集中地傳遞到鼓膜上,極容易造成聽覺疲勞。

而且長期過量的刺激,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損害,導致耳鳴、重聽以及耳朵疼痛,甚至聽力下降。

美國科學家在1998年就六至十九歲年齡段的青少年進行過一項調查,發現其中百分之十五有聽力受損症狀,而這與他們長期使用耳機有很大的關係。

我國科學家對平均年齡在二十三歲左右的受試者研究發現,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機1小時、1-2.5小時與對照組相比,就會有顯著的聽閾差異。

什麼樣的音頻對聽力危害大?

有醫學資料表明,當音量超過85分貝時,時間較長可造成聽覺疲勞;當音量高達110分貝以上時,嚴重者還會造成不可逆性聽力損傷。而耳機的音量輸出一般在84分貝左右,有些高頻範圍能達到120分貝,這樣的音量對聽力有很大的影響。

而且,聽力受損首先出現的是高頻聽力下降,而我們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語言頻率並未受影響,所以早期常被忽視。

只有當聽力損失向低頻延伸,語言頻率聽力損失到一定程度後,才會出現主觀感覺聽力障礙,使語言交流和社交活動受到影響。因此,使用耳機聽東西給年輕人帶來的影響,通常要多年之後才能夠顯現出來。

怎樣正確使用耳機呢?

1、使用「60-60」原則——國際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

世衛組織建議,使用耳機時,音量一般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能調至更低最好,以免過分剌激耳朵;每天不超過60分鐘是比較安全的,所以大家應該少戴耳機,以間歇收聽為宜,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2、注意使用耳機的環境。

我們在很嘈雜的環境中,如果戴耳機的話,會不自覺地調高音量,所以如果外界雜音比較大,最好就是不要戴耳機了。

3、不建議睡覺聽耳機。

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如果戴耳機的耳朵壓在枕頭上的話,會損害耳廓,並加重對鼓膜的刺激。同時,萬一睡著沒有把耳機摘下,戴耳機的時間就會延長。

4、耳機有「沙沙聲」時不宜佩戴。

耳機有沙沙聲或只有一邊有聲音時,便不適合再使用該耳機。如果繼續使用,長時間可能影響聽力的不平衡。

5、長期戴耳機的人群,建議選擇頭戴式耳機。

入耳式耳機的聲音接觸面積小,對耳蝸內部壓強較大;頭戴式耳機接觸面積大,壓強較小,對耳蝸纖毛細胞的刺激相對較小,更加安全。
 
總之,雖然有上述措施可以減少耳機對聽力和耳道的損傷,但是還是建議儘量少使用耳機。

如果暴露於過響的聲音中,或者長期使用耳機,或是由於其他原因導致的耳鳴、耳悶甚至聽力下降,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保護好自己的聽力。

相關焦點

  • 長期戴耳機竟能導致耳聾!你還不注意?
    近日,福建福州一名大二女生因為戴耳機熬夜看視頻,一夜醒來突然出現失聰,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而不久前一位23歲的杭州IT男因為長期戴耳機突然出現聽力下降,最後在當地醫院診斷為「重度突發性耳聾」,聽力很可能無法完全恢復到正常。
  • 長期戴著耳機聽音樂、打遊戲 大學生患上「突發性耳聾」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最近,家住思明區的大學生小黃因天天戴著耳機打遊戲,突然出現單側左耳聽力下降,嚇得他連忙就醫。醫生了解病史後發現,小黃長期戴著耳機聽音樂、打遊戲,有時還熬夜打牌,患上了「突發性耳聾」。  無獨有偶,李先生今年38歲,一直自覺身體不錯,最近連著幾晚和親戚朋友打麻將,每天都到午夜2點多才睡。
  • 每天戴耳機殺時間 這屆年輕人面臨「未老先聾」?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李明子本文首發於總第889期《中國新聞周刊》張曉夢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耳聾」扯上關係,一年前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時她才25歲。生病前,每天戴耳機三個小時的習慣已經陪伴她快八年,從大學時期學英語、聽歌,到工作後通勤時戴耳機聽音樂來逃避公交車上的噪音,她從未察覺耳朵有任何異常。轉變是突然發生的。
  • 17歲高中生睡前戴耳機聽英語 一覺醒來竟聾了
    (原標題:戴耳機聽英語,一覺醒來聾了17歲高中生患突發性耳聾)瀟湘晨報長沙訊 開學了,睡前戴著耳機聽會英語或音樂的學生為數不少,殊不知,這樣隱藏著危險。小傑說,他摘下耳機後,左耳一直嗡嗡響,但他以為只是沒睡好,便照常去上學。沒想到在學校上課時,小傑根本聽不清老師講什麼,這才和媽媽一起去株洲市中心醫院就診。經檢查,醫院耳鼻喉科彭振華副主任醫師說,小傑患上左耳突發性耳聾。家人和小傑都有些不可思議,「前一天還好好的,怎麼就耳聾了呢?」
  • 耳機重度依賴患者:長期戴耳機,你的耳朵聽力還好嗎?
    那些每天戴耳機的時間越來越久的人不止體驗到耳朵的痛還感受到了自己聽力的下降這......是真的嗎?是的長期戴耳機真的會影響聽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9億人正面臨失去聽力的風險。很多人表示,自己經常戴耳機,也沒有聽力下降呀。實際上,耳機帶來的往往是高頻聽力損失,而我們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語言頻率並未受影響。
  • 耳鼻咽喉科名醫李勇保護聽力秘訣 不戴入耳式耳機·都市快報
    打球時與隊員撞了一下,雙耳失聰了 頭上被扇一個巴掌,也可致耳聾 正上小學五年級的小顧,前不久,打籃球時,不小心與隊員頭和頭撞在了一起,當時覺得頭暈,耳朵像被東西蒙住了一樣,完全聽不到了。可小顧到第二天才去醫院,檢查確診為「前庭導水管擴大」。 前庭導水管是內耳的一個重要的功能通道,它異常擴大或發育不全,是造成部分先天性耳聾或內耳眩暈症的直接原因。
  • 戴耳機聽音樂1小時,聽力下降20分貝?·都市快報
    戴上頭戴式耳機在街頭逛了一小時 耳朵對4000赫茲聲音辨識度略有下降 《戴耳機聽音樂1小時,聽力下降20分貝》這篇報導,是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的一個欄目組製作的。報導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測試者頭戴入耳式耳機,坐在醫院急診室裡,將耳機音量調至聽不到外部聲音,連續聽一小時音樂,然後測試聽音樂前後,耳朵的聽力變化情況。測試發現,聽完一小時音樂後,測試者的聽力下降了20分貝。
  • 實驗:戴耳機聽50分鐘搖滾樂 聽力下降15分貝 
    ,聽力會下降,這是真的嗎?聽力檢測在密閉靜音的聽力室進行,記者戴上耳機,耳機裡會發出由低頻至高頻(125赫茲至8000赫茲)不同音頻的不同分貝聲音,記者一旦聽到聲音就需要按下電腦按鈕記錄下來,由此形成聽力檢查記錄表。醫生介紹,聽力檢查記錄表上會顯示出被檢查者聽到的各音頻的最小分貝數。如果被檢查者能聽到25分貝以內的所有音頻的聲音,則說明聽力正常。
  • 成人耳聾也能植入人工耳蝸 納入醫保後費用大大降低
    今日開診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接診醫生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醫生 陳曉雲  繼先天性耳聾小小孩植入人工耳蝸後,去年9月,附一醫開展了成人人工耳蝸植入術,幫助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恢復聽力。一年來,醫院已成功為9名耳聾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蝸。
  • 戴耳機聽音樂睡覺,對我們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網友:以後不敢了
    然而如今很多人因為手機功能的強大和方便,幾乎是一般的時間都和手機度過,現在很多人在出行時都喜歡插著耳機,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帶著耳機聽音樂,哪怕是睡覺的時候,很多人也會插著耳機入睡,雖然說他們會將音量調到很小,但是這樣對我們人體還是有著很大的危害。那麼插著耳機聽音樂睡覺,對我們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 白領酒吧狂歡後聽不到聲音 經診斷患突發性耳聾
    小李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即前往醫院求助醫生。醫生詳細了解了小李的經過後,診斷小李為突發性耳聾,原因就是因為他在嘈雜的環境中時間太長了。    耳聾患者低齡化或和手機有關  大連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劉德龍告訴記者,之所以耳聾開始呈現低齡化,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精神壓力過大、長期將耳朵暴露在嘈雜的環境中以及耳機的頻繁使用等等。
  • 【HiFi拾遺】不想老了變成「中聽」,這篇你要看過才行!
    很多人喜歡戴耳機聽音樂,這對耳朵養生可是很不好的喔。那麼如何保護聽力不受損傷呢? 1、戴耳機要注意保護 晨練、學生、上班族長期地使用耳塞型耳機能導致噪聲性聽力下降。使用耳塞型耳機時間越長,聽力損害越嚴重。據研究,戴耳機連續聽1小時音樂,聽力明顯下降,連聽2小時,真的會對聽力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 經常戴耳機怎麼了?為何這麼多人「未老先聾」?
    很多人像小編一樣,工作時習慣長時間戴耳機,隨時隨地開會或是聽音樂都很方便。然而,耳機戴久了,你的耳朵還好嗎?長時間戴耳機會造成聽力受損嗎?很多人都有戴耳機的習慣,特別是聽歌時開大聲,就能忽略外物的噪音幹擾。但長時間使用,加上耳機音量過大,很可能對內耳產生傷害。造成聽力損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噪音,噪音性聽力下降可分為慢性與急性。
  • 聽力受損年輕化作息不規律成主因 拖延病情致耳聾
    此外,挖耳朵、長期戴耳機聽音樂等不良習慣也容易導致發病。酗酒、熬夜等易引發耳病據濟寧市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孔娟介紹,臨床上耳部疾病以分泌性中耳炎和神經性耳鳴、耳聾最為常見。「分泌性中耳炎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常常被人們忽略,不及時就醫,最終發展成神經性耳鳴耳聾,很難治癒。
  • 男子天天戴耳機聽歌入睡 結果悲劇了
    原標題:天天戴耳機聽歌入睡,年輕樂迷患上突發性耳聾 武漢晚報7月12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丁鋒 實習生尹佳 侯雅欣)最近,音樂發燒友王先生感覺聽力明顯下降,即便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有耳鳴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去醫院進行聽力檢查後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 請謹慎佩戴耳機!網友經常戴無線耳機,耳朵時常耳鳴嗡嗡作響
    入耳式降噪耳機確實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不少安靜,但不建議常佩戴,因為你極有可能會出現感音神經性耳鳴,對耳朵造成一定的傷害。該網友就是個列子,據他描述他每天幾乎佩戴兩個小時,最近發現不佩戴耳機時,在安靜的環境可以明顯感覺到耳鳴,頻率很低,嗡嗡作響,不過如果環境較吵的話他卻感知不到,網友覺得很奇怪,去醫院掛耳鼻咽喉科檢查,發現自己被臨床診斷為「感音神經性耳鳴」,而該網友使用的耳機正如所圖中所示,外觀有點類似Airpods Pro降噪耳機,不過不知道是哪家的牌子,拋開品牌不說,其實不管是什麼產品的耳機,都不適宜常佩戴
  • 給貓戴鈴鐺會導致耳聾?貓咪第一個反對:雖然影響不大但是不願意
    給貓戴鈴鐺會導致耳聾?貓咪第一個反對:雖然影響不大但是不願意 辦公室小王因為給貓咪戴鈴鐺這事 跟男朋友鬧了不開心 她覺得貓咪掛個鈴鐺起碼能知道它的動向
  • 耳朵裡竟長出「毛」!專家:長期佩戴入耳式耳機所致
    現在很多人無論走路還是坐車都喜歡戴著耳機聽歌或玩遊戲,由於體積小,方便攜帶,更多人會願意選擇入耳式耳機,人們用娛樂來隔絕外界幹擾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其它問題。如不加以注意,耳朵裡可能會長出「毛」。長期佩戴入耳式耳機會導致外耳道內長時間潮溼、悶熱、不通風,還有很多人經常喜歡用一些細小的物件去掏耳朵,這些都可能讓人患上外耳道真菌病。炎夏將至,對於那些不注意用耳衛生的人,會大大增加患上這種真菌病的概率,從而引發耳癢、耳聾、耳痛等問題,甚至產生一種耳朵裡長「毛」的感覺。
  • 孩子長期佩戴耳機 耳朵裡竟會長出這種「毛」
    檢查後,發現男孩外耳道內出現一片縮小版的「黑色森林」,原來男孩的耳朵裡長了絨毛狀真菌絲團,即一種「黴菌」,這個孩子因長期佩戴入耳式耳機,導致外耳道內長時間的潮熱不通風,加之小患者喜歡反覆掏耳朵導致外耳道真菌病的發生。這樣的病例近期不在少數,尤其到了春夏交替季節,氣溫逐漸升高,加之空氣潮溼,溫暖的天氣為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更加便利條件。
  • 針灸治療的耳鳴耳聾
    耳鳴、耳聾是指聽覺異常的兩種症狀。耳鳴是以自覺耳內鳴響為主症,耳聾則以聽力減退或聽力喪失為主症,耳聾往往由耳鳴發展而來。其發病率越來越高,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可能與生活、工作的壓力增加,經常使用手機時戴耳機有關。 【病因病機】 本症的發生,可分為內因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