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5 07:54 |溫州都市報
戴耳機聽音樂,聽力會下降,這是真的嗎?3月3日國際「愛耳日」,記者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通過聽力檢測小實驗和數據告訴你真相。
當天下午,兩名記者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聽力檢測。聽力檢測在密閉靜音的聽力室進行,記者戴上耳機,耳機裡會發出由低頻至高頻(125赫茲至8000赫茲)不同音頻的不同分貝聲音,記者一旦聽到聲音就需要按下電腦按鈕記錄下來,由此形成聽力檢查記錄表。醫生介紹,聽力檢查記錄表上會顯示出被檢查者聽到的各音頻的最小分貝數。如果被檢查者能聽到25分貝以內的所有音頻的聲音,則說明聽力正常。
戴耳機聽50分鐘搖滾樂,聽力下降15分貝
兩名記者第一次聽力檢查,聽力都在25分貝之內,聽力正常。之後在醫院走廊上,兩名記者都戴上手機的耳塞式耳機聽50分鐘音樂。
記者A的手機音量開到三分之二高(Iphone6PlUS手機音量共16格,記者開至12格),聽流行樂曲50分鐘後,檢查發現其聽力損失並不明顯,聽力值相差約5分貝。「這個聲音剛好蓋過了醫院的嘈雜聲,比平時要響些,但聽這麼長時間,心情已經有些煩躁了。」
記者B戴上手機的耳塞式耳機,音量開到最大(Iphone6PlUS手機音量共16格,記者開至16格),聽搖滾樂50分鐘後,檢查發現其聽力明顯下降,尤其是高頻音域3000至6000赫茲每個域值都下降了15分貝,成為「輕度耳聾」(25-55分貝內)。
「因為人耳的特殊結構,所以一般情況下,人們在3000至4000赫茲的高頻音域聽力是最先受到影響的。聽力受損的順序一般是從高頻到低頻的。」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聽力檢測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而重金屬搖滾樂比流行樂有更多的低頻音,在同樣的分貝時低頻音比高頻音的耳感響聲大,對耳朵的刺激也更大。
使用耳機:不要超過30分鐘
音量控制在60%以內
「像這樣戴耳機短時間、高音量的聽音樂會導致聽力暫時性閾移(意為暫時性聽力損失但經過充分休息即可恢復),聲音越響對聽力影響越大。但是即使音量不大可持續時間較長也同樣會導致聽力損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生凡啟軍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有個大學生來就診,她就是戴著耳機聽音樂睡覺,只聽了一個晚上聽力就明顯下降,導致暫時性閾移。但是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一個多星期,就會對耳蝸內感音細胞造成永久性損傷,變成耳聾。「這主要因為個體不同,這個度很難把握,稍有不慎就可能對耳蝸內感音細胞造成永久性損傷。」
手機耳機的最高音量一般在80分貝左右,所以他建議,戴耳機聽音樂一般每次不要超過30分鐘,音量控制在設計總音量的60%以內。同時大家要注意戴耳機聽音樂每隔1個小時要休息一會兒,別只用一邊耳機聽,另外頭戴耳機比耳塞耳機傷害要小些。
網絡配圖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有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該院共接診耳聾病患263例。醫生介紹,長時間戴耳機或者在KTV、建築工地、裝修工地這樣高噪聲的環境工作就會容易出現聽力暫時性閾移情況,持續時間長就會變成耳聾。聽力下降的最初兩周是黃金治療期,治療效果明顯。如果3個月以上還未接受治療,治癒希望就非常小了。
14886716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