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無論是同朋友說話,亦或是看電視的時候,總是會把聲音弄得特別大。當您問他可不可以小一點聲音的時候,他卻總是一臉無辜的告訴你,「我的聲音沒多大啊,再小一點兒我就聽不見了!「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可千萬要記得提醒他,「你該檢測一下聽力了。」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圓圓就跟大家聊一聊其中一個我們經常忽略的原因—耳機。
耳機我們很多人都會用到,戴耳機聽聽音樂、看電影。而現在的耳機種類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時尚,但整體尚可簡單分為入耳式和耳罩式兩種。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地鐵站、公交站、校道上行走的人裡總有一些人帶著耳機享受音樂,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但是經常戴耳機到底有沒有危害呢?危害嚴重嗎?
就在去年,一位不到30歲的杭州IT男因為長期戴耳機突然聽力下降,最後在當地醫院診斷為「重度突發性耳聾」,聽力很可能無法完全恢復到正常。而不久之後,福建福州一名大二女生也因為戴耳機熬夜看視頻,一夜醒來突然失聰,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究其原因,是因為期佩戴耳機會對耳蝸造成持續的衝擊,當長時間處於在高分貝聲音環境時,內耳會受到直接的傷害。高音或是噪音不斷衝擊震蕩耳蝸中的液體,令毛細胞因受到過度刺激而死亡,耳蝸的減少就會對人的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除此以外,耳機對人體的另一個危害就是細菌汙染。超九成的使用者不會清洗耳機。而一項對耳機細菌的實驗結果表明,入耳式耳機在佩戴了一個小時後,細菌比之前繁殖了近5倍;而耳罩式耳機佩戴一個小時後,細菌比之前繁殖了近3倍。
最後,佩戴耳機時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尤其是當我們行走或駕駛汽車行駛在路上的時候,任何的分心都極有可能帶來慘痛的後果。
那麼,如果我們無法徹底擺脫使用耳機的話,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1、使用「60-60」原則——國際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
建議使用耳機時,音量一般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能調至更低最好,以免過分剌激耳朵;每天不超過60分鐘是比較安全的,所以大家應該少戴耳機,以間歇收聽為宜,讓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2、注意使用耳機的環境
我們在很嘈雜的環境中,如果戴耳機的話,會不自覺地調高音量,所以如果外界雜音比較大,最好就是不要戴耳機了。
3、不建議睡覺聽耳機
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如果戴耳機的耳朵壓在枕頭上的話,會損害耳廓,並加重對鼓膜的刺激。同時,萬一睡著沒有把耳機摘下,戴耳機的時間就會延長。
4、耳機有「沙沙聲」時不宜佩戴
耳機有沙沙聲或只有一邊有聲音時,便不適合再使用該耳機,如果繼續使用,長時間可能影響聽力的不平衡。
5、長期戴耳機的人群,建議選擇耳罩式耳機
入耳式耳機的聲音接觸面積小,對耳蝸內部壓強較大;頭戴式耳機接觸面積大,壓強較小,對耳蝸纖毛細胞的刺激相對較小,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