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新年第一天,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很多人最大的新年願望是健康平安。現在,小天決定寫一篇健康相關的知識分享給大家。
突然,小天耳朵感覺好癢,立刻找了挖耳勺,痛痛快快的掏了一頓耳朵。之前,小天洗澡洗到一半,覺得身上皮膚能搓出一些泥垢,於是用專用的搓澡巾,舒舒服服地搓了一頓澡。晚上,為了不影響娃學習,小天有時會戴上耳機聽一些音樂,看一些視頻。
這些情況大家可能也經常遇到。這三種行為是否影響健康呢?請聽小天來給您分享。
耳屎不能掏?最好少掏,更不能掏乾淨!
按照生物學理論,人是不用特意去掏耳屎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耳屎會隨著口腔及附近肌肉的運動自然脫落,不用擔心耳屎會堵住耳朵,讓你聽不見了。
耳屎位於外耳耳道內,在鼓膜的前面。耳屎可以部分降低特別響的聲音對鼓膜的傷害,有利於維持正常的聽覺功能。
耳屎還可以防止昆蟲和細菌等入侵耳道,可以抑制真菌生長。
耳屎含有脂質物質,可以起到潤滑外耳道的作用,防止外耳道內壁皮膚乾燥。
耳屎又名耳垢,學名耵聹,是一種由耵聹腺分泌的灰色、橙色或淡黃色的蠟質物質,所以,我們掏出來的耳屎多半是偏灰黃色的。
有人掏出的耳屎是乾燥的,有人掏出的耳屎是有點溼的,哪種才是正常的?不用擔心,兩種都是正常的耳屎。因為,耳屎分為溼性和乾性,依據人的基因而不同。
小天建議大家(沒有耳朵相關疾病的普通人)用棉籤來掏耳朵,這樣不會因為瞬間衝量過大,導致外耳道內壁皮膚受損,也不會把耳屎掏的乾乾淨淨,外耳道和鼓膜失去了一層保護膜。
注意,有人從小養成了壞習慣,喜歡舔自己掏出來的耳屎啊鼻涕啊之類的,千萬別再做這種沒 營養有害還噁心的事了。當然,這些勇敢的人倒是打破了一個小時候流傳的道理:不能吃耳屎,否則會變啞巴。
有些人耳屎分泌異常,確實會堵住外耳道(例如:鐵耳屎堵住外耳道),請及時就醫,依據醫生的囑咐來保證自己的健康。
四川民間流傳俗話:「人生三大樂,結婚搓麻掏耳朵」,有人問,難道要放棄採耳嗎?小天回答,是的,請放棄採耳吧。
最重要的事情,加粗說,採耳有健康風險,敬而遠之為妙,否則,容易感染真菌,影響聽力。不信的,請自行搜索:真菌性外耳道炎,嚇死你。
搓澡有害?搓過頭會引起皮膚病變!
小天先說結論:不能用力搓,每月搓澡一次比較合適,否則,損傷皮膚,會加劇皮膚乾燥,容易被紫外線曬傷,容易被病菌入侵,嚴重者,會引起皮膚病變!
人類的角質層一般為10到40微米,表皮層平均只有0.2毫米,他們覆蓋了我們全身表面,是如此的薄薄的一層。我們搓澡時,稍微用大點力,會碾碎角質層和表皮層,直接破壞了真皮層。擁有初中生理衛生知識的朋友們都知道,真皮層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神經、皮脂腺、毛囊、汗腺等。
破壞了真皮層會出血,搓澡時,我們往往看到了很多紅色的痕跡。那不是搓澡引發的活血,而是,真皮層及皮下組織在流血。只是,搓澡對真皮層的傷害沒有那麼的劇烈,所以神經傳導的電信號告訴大腦,我受傷了的,但是沒有那麼痛。
大家想想,我們表皮的保護層,經常被搓碎損傷。皮膚保護效果減弱,容易被紫外線曬傷,容易乾燥不保溼,容易皮膚過敏,容易感染病菌。所以,搓澡太頻繁不是一個健康的行為。
有人問,我不是每天都洗澡,身上有汙垢怎麼辦?小天建議,多用香皂沐浴露,多泡泡多洗洗很容易乾淨的。偶爾搓個澡就行了。
戴耳機損傷聽力?一般不會,音量太大才會損傷聽力!
經常聽到有人說,戴耳機久了會損傷聽力。那麼到底戴多久才會損傷聽力?有研究表明,連續超過8個小時接觸85分貝以上的音量,會導致暫時性的聽力損傷。
當音量大於100分貝且持續超過1小時,聽力開始永久受損;當音量超過110分貝時,長時間暴露在這樣的噪音環境下,耳朵將會失聰。
前面小天說了,耳屎的一個作用是在聲音過大時,可以保護鼓膜。
很多人對分貝沒有概念,參考如下:
普通的談話聲音的分貝在60-70之間;安靜的鄉間背景聲音分貝為50左右;低聲細語的分貝在30左右。
大腦能聽到聲音,這個機制非常複雜,耳朵是人體最精緻的器官之一,以後有機會小天再給大家慢慢科普分享。
小編叫小天,儘量分享一些自己看到的信息,希望每篇幾分鐘即可快速看完,歡迎大家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