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想哭

2021-01-09 三聯中讀

原文@MOViE木衛 載於中讀App

《綠魚》是李滄東「綠色系列」的第一部,連同《薄荷糖》、《綠洲》,確立了他在本土的地位,同時在國際電影節也收穫了知名度。

二哥特別喜歡這部電影(即便它在李滄東電影裡顯得不成熟,缺點可見)。因為每次拉著開頭結尾看,會莫名想到身邊的人和事,生活的家庭,新建的城市,似乎與電影故事平行發生著。它們都在上演一些細小的敲擊破碎和卑微的不甘眼神,總之,真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可以試著先看下開頭)。

導演:李滄東

編劇:李滄東

主演:韓石圭/宋康昊/沈惠珍/文成根

上映日期:1997-02-07(韓國)

《綠魚》跟李滄東的關係,如同《小武》之於賈樟柯,同為第一部劇情長片,它們先後獲得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的龍虎獎。兩位導演的處子作都相當成熟,對兩國電影均有劃時代的歷史影響,現時的李、賈二人,都成為能代表本國電影的大導演。

作家出身的李滄東是名編劇好手,這是不爭事實。粗看《綠魚》的故事並不新穎,大哥與小弟的黑幫情仇,看上去有點陳腐老套——就如同某款海報上三位主角並肩一塊、上墨鏡下黑衣造成的誤導,搞不好要以為是激烈的槍戰動作片。

究其原因,顯然是韓國特色的明星本位宣傳,十有八九的海報都要做成PS大頭貼。

《綠魚》當然可以被視為韓國幫派片,不過,它走的是李滄東個人特色的寫實路線。何謂寫實?吳宇森跟古惑仔那種「死都死得那麼瀟灑」的港產片子當然不是寫實,至少不是以寫實為重。

李的高超,在於他通過寫實帶出與消逝有關的憂傷情感,主人公莫東的「命該如此」,一部分就由於周遭社會環境的改變所造成。

不可否認的是,悲劇性的莫東是李滄東熱衷表現的那類人。退伍回家的他一事無成,心繫家庭卻只能茫然度日。轉機很快到來,莫東得到幫派老大賞識,進了黑幫當小弟。

之前出現的致命女子,並沒有就此消失。致命的她不在於美貌妖嬈,而是身份——美延是大哥的女人。

他們的愛情出路在電影開頭就已經預示寫好:莫東追趕不上那趟遠去的載有美延的綠皮火車。

莫東帶著些失落情緒回家,《綠魚》給了一個全景鏡頭,老房子對面不遠,矗立著成片的高樓新城,後面屢次暗示和強調這一事實。

此時的韓國還沒遭遇亞洲金融危機,尚沒有出現《薄荷糖》中爆發的種種弊病,但城市化的腳步卻已經到來,它影響波及了整個社會的上上下下。這些人一度擁有自己的土地,但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卻沒有他們的份,那就如同無處可去、找不到人生位置的莫東。

李滄東想要表現的電影主題是藉助類型化的幫派片,關注韓國社會的變化,探討城市現代化從何而來,就如同臺灣等其他東亞國家地區的電影所講述:

古老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祖輩相傳的價值觀念遭到了破壞,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卑劣不堪。身處這個熔爐中的渺小個體,無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的牽連影響,莫東就是其中之一。

《綠魚》的序幕部分是一組老照片,關於一個男孩的成長,還有一些照片已經從牆上脫落。

影片由一趟回家的火車開始,莫東跟過去的兵役生活告別。為了收拾無賴,他甚至砸碎了軍隊裡的獎章碑,空手而歸。

小號演奏的主題音樂中,隱約道出人是物非。他一個人念叨著, 「這塊地以前不是我們家的麼」,「以前這裡有好多槐樹」,但面對眼前成片的住宅小區,任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那也無人搭理。

生活方式的改變,如同那次精心安排的家庭野餐,轉瞬破滅,過去的東西已經找不到了。此外不時出現的新興夜總會,這是美延工作的地方,也是後來莫東經常光顧的地方,同為城市夜生活的一面。

李滄東準確地把握了小人物的心理狀態,莫東善待親人,隨身攜帶發黃的老照片。他情難自禁地愛上了不該愛的女人,如同追求著殘存不可得的美好幻想。

站高處看,莫東不過是個被時代拋棄的小人物。他瞎打誤撞,闖進了不屬於他領地的幫派生活。他的處境如同一家人的小房子,直視河那邊的現實尷尬。

幫派組織的生活有一個順利的開始,莫東很快獲取大哥的信任,他努力辦事。但再小的地方也人心紛亂,事情不斷。

與幫派生活相對應的是莫東的家庭,它的分崩也是電影力求表現的重心。母親不僅要照顧手腳抽搐,身為腦癱患者的大哥(此大哥非彼大哥),還要當保姆養家餬口。二哥酗酒成癮,家庭矛盾鬧個不停。三哥開著小車,忙著賣雞蛋賺錢。小妹做小咖啡廳的招待,博取客人一笑。一大家子人,卻飽受金錢物慾的困擾,生活不見得好。

莫東嘴上說著賺錢,想承擔責任。他有著近乎盲目的樂觀,實際上不勝重負。莫東身體不算強壯,拳腳也一般,處事待人,都有把控不住的無力感,好似隨風搖擺的垂楊柳。

他幾次寡不敵眾被揍打,卻帶著一股狠勁伺機報復。暴力成為莫東習以為常的一種手段,相似地方在於,美延身上也有著暴力留下的傷痕。

莫東跟美延的悲劇因子,不只是錯誤的開始,不只是那趟追趕不上的列車。有了大哥的翼護,莫東成為了幫派分子,但大哥這一稱呼也是難以逃脫的陰影。

後面列車相會,仍然離不開它的影響。偏偏莫東有正直信念,不計回報地付出,這就促成了悲劇。這是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感情用事,他願意為某種事業、某個女人英勇地死。

即便事實上,純真的感情是一個人能擁有的寶貴品質,但放置在成人社會,也總被順理成章地理解為幼稚。

性格隨和、執著義氣的莫東,就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趁著末段,李滄東賦予他超越一般幫派電影人物的魅力,完全爆發。

「大哥,別掛電話,別掛電話!」

紅色的橋,綠色的魚。丟失的拖鞋,被蜜蜂叮蟄了的妹妹。大哥,你記得嗎?

把關鍵場景安設在廢墟之上,與惶恐莫東對話的,則是沒有清醒意識的殘障大哥。心酸的嘲諷之外,《綠魚》不避諱韓國社會轉型的陣痛.

喪失道德觀念的憂慮,傳統價值觀念的坍塌,李滄東發覺時代推進無可扭轉,只能選擇相對保守的故事結局。因為莫東,一家人搬到一起繼續生活,不失為微弱的人性希望。

重看《綠魚》,1997年就像當代韓國電影的史前時代,一切早已經變化得天翻地覆。今天的國民級演員,大餅臉宋康昊只能當一個打手小反派。2008年,張勳在《電影就是電影》裡COS了一段《綠魚》,巧妙地玩起了致敬遊戲——關於電影和生活的聯動。

(2008年 《電影就是電影》的司機換成蘇志燮)

在很多人看來,《綠魚》不如《薄荷糖》的悲愴,沒有《綠洲》的沉重,不比《密陽》尖銳,也跟《詩》的文學性相去甚遠。過於出挑的音樂,跟李滄東後來的電影製作理念並不一致。

然而,從第一部長片判斷這名電影導演的未來演變,那是太過有趣的一件事。李滄東因為侯孝賢的影響而走上電影之路,《綠魚》的列車序幕,俯瞰天地的結尾,不難看出有侯孝賢的影子。

正如李滄東自己所說,電影並不結束在燈亮起的那一刻,而是在觀眾生活中的某個瞬間。對我來說,《綠魚》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相關焦點

  • 霍建華馬思純的這部電影,看哭了整個電影院的人
    最近,由霍建華、馬思純主演的電影《大約在冬季》火了。先給你們看一波評論,感受一下好評度。這部電影是一段滿含冬季氛圍的愛情故事。跨越時光的長河隨著冬日的臨近,用一首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情歌《大約在冬季》做引子,為觀眾演繹了一場富有年代感的冬日愛情故事。
  • 這部電影看完不止貓奴們哭了,你哭了嗎《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
    喵說影視,帶你發掘不一樣的好電影。大家好我是喵妹,今天為大家帶來電影《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這部劇的影評,這部電影可謂是滿滿的小清新和大道理了,十分推薦各位看官去品賞。1.電話先說說電話對於男主的重要吧,一天男主在家看電影,突然一個電話打了過來,接了才發現原來是打錯了的,但好巧不巧電話中的女主聽出了男主在看什麼,一陣交談過後就認識了起來,到後面還發現還是同校同班的同學,這個幸福死男主了,兩人迅速成為男女朋友,還外出出國遊,兩人關係迅速升溫。
  • 這部翻拍電影超賣座,看哭華語圈觀眾,卻有不少人不哭反笑?
    一部2009年的韓國愛情片,2018年被臺灣翻拍,2019年在大陸上映,居然成為這幾天最賣座的電影,六天票房四個多億。這部影片不僅是去年臺灣的年度票房冠軍,在香港上映時也取得了臺片在港30年來獲得的最好成績,甚至在東南亞都cao受歡迎。這麼傳奇的電影,必然有一個傳奇的片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 這12部電影又好笑,又想哭
    而電影的開始也是很有深意,看了很多遍都沒有理解這段的用意。終於在博主大龍那裡得到了入心的答案。這部電影我真是從頭哭到尾!(可能我的淚點實在太低了吧~)這部電影講述了一隻狗狗經歷四次轉世,每次轉世都會變成不同品種的狗狗。在經歷了多次輪迴之後,最終回到最初的主人身邊。
  • 看完任達華的這部電影,首次為中國的「狗片」哭成狗
    《小Q》這部電影不僅在20日上映當天便打破國產寵物電影票房紀錄,更憑藉大眾口碑穩坐首周末票房冠軍的寶座,成績斐然。昨日,電影片方公開發布電影片尾彩蛋,邀請全國數十位導盲犬主人親身講述自己與導盲犬之間的點點滴滴,在話語中自然流露的豐富情感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被稱為「淚腺崩塌的最後一道關卡」,簡直是畫龍點睛,動人十足。
  • 《玩具總動員2》導演,他執導的這部電影,讓人看完不知該哭該笑
    今天想到一部2017年底上映的電影,《尋夢環遊記》。電影由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於2017年11月23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11月24日在中國內地全面公映。上映的第三天,我和朋友相約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 讓人淚腺崩壞的六段動漫劇情,網友:最後的每次看都感動到想哭!
    在各種動漫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讓人淚腺崩壞的劇情,在看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就因為情節感動的熱淚盈眶,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這麼多愁善感,動漫中帶給我們的感動反而比現實中還要多,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動漫中令人淚腺崩壞的劇情吧,有網友表示最後一個每次看都感動得想哭!
  • 《溫暖的抱抱》:這部又暖又好笑的電影,有人是哭著看完的
    讓人笑不易,讓人哭更難,讓人笑中帶淚更是難於上青天。 一直認為優秀的喜劇電影是讓人悲欣交集的:演員們誇張的表情和臺詞,令人捧腹;劇情中幽默的場景和橋段,讓人莞爾;觀影后,電影深刻的思想和主題,發人深省、引人淚目。
  • 多年以後再看《龍貓》,原來那麼好笑的電影為啥看哭了?
    不過想想,大家三十年都等了,還差這三天嗎?不知道你們是第幾次看這部電影,我沒記錯的話,加上這次應該是第四次。真的每一次看感覺都會不一樣!我個人大銀幕看完這部電影最直觀的感受是:多年以後再看《龍貓》,原來那麼好笑的電影為啥看哭了?
  • 12歲孩子將父母告上法庭,有人看完這部電影哭掉一整袋紙巾!
    我想看到以上的一系列數據,你就能想像到這部電影是何等的好看了,那麼這部電影到底好看在哪裡呢?首先,影片故事貴在真實。很多觀眾看這部電影被虐,哭的稀裡譁啦,更有甚者哭掉一整包紙巾。為此,很多人說這部電影就是在賣慘,其實真不是賣慘而是真慘,因為這個國家的真是情況就是這樣,這一點上面已經說過。
  • 這四部電影,分分鐘讓人哭,淚點再高也忍不住!
    要說最催淚的國產電影,小編想到的就是下面這四部。是的,這四部電影都是很常規的家庭生活題材,可是,每一個鏡頭都很容易地戳中觀眾的淚點,可以說分分鐘讓人哭。小編也是不經意間看了這幾部作品,每一部都把小編虐得心力憔悴,這輩子不會再看第二次了。
  • 在《體面》這歌中品味《前任3》,是這部電影給我們的道理,看哭
    於是我們為了所謂的面子都在逞強,為了所謂的輸贏都在強忍,最後你走了、我哭了,而我選擇放棄了,我們都沒有互相聯繫,都贏得體體面面,卻輸的徹徹底底,最後突然之間釋懷了,至少曾經愛過,只能道一聲再見吧!不是每個曾經的過往都叫做前任,而前任並非只是某個人,它其實是每一個走過的人,在你心裡留下的痕跡,或深或淺。
  • 看了四遍還能哭的一塌糊塗的電影你看過嗎?
    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這部電影,小編已經看過四遍了,每次還會哭的一塌糊塗!這也是馮小剛的一部力作了!故事發生在1976年,那一年的唐山天氣炎熱,動物們表現出異常徵兆。震後,元妮獨自帶著方達堅強的活下去,好在兒子爭氣,在南方開了公司掙了錢並準備把母親元妮接過去一起住,可母親卻不願意,想留在唐山,守著家。而姐姐方凳的生活卻遇到渣男,遇渣男發生關係懷孕後分手,獨自帶大孩子,後來與外國人結婚。
  • 這電影居然出了續集!光看片名就想哭了!
    還記得曾經看哭你的小狗貝利嗎?為《復聯4》流得眼淚還沒幹,又迎來這部催淚大片!只能說影迷們的眼淚不值錢!這次擔當男主角之一的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大華,劉憲華。這次出演電影,真是讓人對他的表現又期待又好奇呢!
  • 這部冷門但超好看的韓劇,猶如一顆催淚彈,真的讓我看一集哭一集
    這部冷門但超好看的韓劇,猶如一顆催淚彈,真的讓我看一集哭一集隨著《大長今》把韓劇推向一個新浪潮後,好看的韓劇越來越多,觀看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在這些眾多的韓劇中,總有一些好看的劇一位各種原因被大眾擱淺,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一部冷門但超還好看的韓劇, 不過這部韓劇猶如一顆催淚彈,
  • 盤點劇情動畫之藏獒多吉,網友:每次看這種片都哭得要死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劇情動畫之藏獒多吉,網友:每次看這種片都哭得要死,下面一起和小編看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據說這部動畫的票房是100來萬,想做原創動畫電影的各位,你覺得你比madhouse還牛麼?你覺得你比浦澤直樹還知名麼?還是你覺得你能拉到6000萬的投資?中國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動畫市場,可以醒醒了。
  • 《泰迪熊2》這部電影已經不能用「喜劇片」三個字來形容了
    在2012年上映《泰迪熊1》時,我看完後就完全深深的愛上這部電影。除了它那有夠低級以及很賤很賤的成人對話外,就是在電影結尾時把我給弄哭了……泰迪被撕碎是那一幕,我哭得稀裡譁啦的。然而4年後在今天,我依然再次看了一次《泰迪熊2》,這樣,看一遍笑一笑才不枉費我在看第一部時撒的淚水。現在想想,《泰迪熊》能看到哭,感覺是一件很蠢的事……我想全世界我是第一人吧!
  • 10部關於狗狗的電影,一次讓你哭個夠!
    小編昨晚看了《一條狗的使命》,哭的稀裡譁啦。這種題材的電影一般不去觸碰,但是每次看完都覺得好想養狗啊!小編介紹這部劇是想告訴大家,不止國外有這種題材電影,我們在很久之前就有這樣的視角了。這部劇比較詼諧搞笑,但是看完之後還是覺得很棒。喜歡看香港電影的人一定不陌生。
  • 流浪貓拯救癮君子感動到哭,關於喵星人的好電影不多,這部值得看
    曾聽過一句話,現在的人都得了一種「貓病」,患貓病的人只要一天不吸貓就會變得瘋狂,有如du癮上身控制不住自己,當然,這個形容如有誇張,純屬真實。有那麼一部電影,就是告誡大家,與其傾家蕩產的吸du,還不如甜甜蜜蜜的吸貓,人見人討厭的流浪漢癮君子,在遇上一隻貓後,人生就像開了掛,du癮發作有得治了,賣藝生意也好了,愛情也來了,最後,竟成為了暢銷書作家,別懷疑我在說扯犢子,這可是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喲~~下面一起來看——《流浪貓鮑勃》!
  •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說:道理我都懂,但是這娃到底該咋養?
    這部電影的前期宣傳還是十分到位的,連我家小區電梯裡的廣告位都是電影海報,這部號稱「獻給爸爸」、「送給孩子」、「深度聚焦家庭教育」的電影,直指 「痛點」——教育和父愛,更直白地說,應該是痛批「應試教育」和「喪偶式育兒」,探討素質教育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