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東方IC供圖/Y |
核心提示|昨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4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這是我國政府首次對外發布毒品形勢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累計發現、登記吸毒人員295.5萬名,實際吸毒人數超過1400萬。吸毒人員低齡化、多元化趨勢明顯,吸毒群體由過去的無業人員、個體經營者、外出務工人員為主逐漸向企業事業職工、演藝界人士甚至公務人員等人群擴散。
演藝圈涉毒
吸毒找藝術靈感是﹃邪說﹄
國家禁毒委員會副主任、公安部部長助理劉躍進表示,近幾年,連續查獲了明星吸毒的問題,演藝界這個群體就是吸毒嚴重的群體。
打擊毒品犯罪,沒有針對某一個群體和職業
對於明星吸毒新聞頻現問題,劉躍進回應稱,打擊毒品犯罪從來沒有針對某一個群體、某一個職業。打擊和治理毒品犯罪是全方位的、全社會的,不管是哪個職業、哪個行業、哪個群體,只要吸毒、販毒,都在政府打擊和管理的行列,不存在對某個群體特殊地採取某些手段來進行打擊。
演藝界應加強道德情操和修養
明星都是公眾人物,有自己的粉絲團體,一吸毒、一曝光、一被處理,社會關注度就大。
劉躍進表示,一部分演藝界人士經常給為吸毒找藉口。「編造理由說,我們搞演藝的、我們搞藝術的,得吸點毒才有藝術的靈感,吸毒以後的那種飄飄然的狀態下,藝術靈感會不斷出現,這應該說都是歪理邪說。」劉躍進希望演藝界這個群體,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員,要加強學習,加強自律,加強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底線的修養。
公務員涉毒
﹃送禮品不如送毒品﹄觀念擴散
近期,一些地方相繼爆出官員吸毒的案例,引發廣泛關注。湖南省臨湘市原市長龔衛國涉嫌吸毒被調查;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區分局黃花崗派出所民警曾慶泉、廣州市增城市中新信坳頭村原黨支部委員陳怡生、廣州市蘿崗區東區街劉村社區劉村原黨支部委員劉雄輝都因吸毒受到處理。
「朋友圈」變「毒友圈」,毒品成新型「禮品」
自願戒毒機構的心理醫生告訴記者,官員與毒品的第一次接觸,多發生在交際應酬中。
官員吸毒成癮後,自然就成了「朋友」的「傀儡」。心理醫生認為,誘使官員吸毒的企業老闆或社會人員無非是看中官員的權力,用毒品「綁架」為其謀利。
「在舉行派對時,新型毒品就像煙、酒、飲料一樣,用來交際,有些人把吸食新型毒品當作交往方式,『送禮品不如送毒品』、『上等人都吃毒品』等觀念在一些朋友圈中流行。」一名長期從事戒毒的專業人士說。
緝毒民警涉毒不能自拔
廣州一名醫生告訴記者,有的基層幹部利用職務便利,比一般人更容易獲取毒品。「一位派出所民警有次緝毒搞到一包毒品,忘了交公拿回家去,後來家庭關係出現問題,就想試試,以為不會跟癮君子們一樣,結果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一旦染上毒癮,不僅無法正常工作,還會出現許多荒唐行為。「一個官員說,他有次吸完毒在會上發言,都不知道自己念的是什麼,我問聽的人什麼反應,他說哪能有什麼反應、我說什麼他們聽什麼。」一位醫生說,有的公務員吸完毒之後打電話罵領導;還有一名村主任懷疑老婆「出軌」,連捅了老婆好幾刀。
「禁毒先治吏。」粵東某縣縣委書記說,對吸毒的黨員幹部,要「絕不遮醜、絕不手軟」,堅決處理公之於眾,在黨組織內部和全社會形成強大的震懾力。Y據新華社、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