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親屬卡」詐騙頻發 警方:謹慎發卡

2021-01-18 法制網

原標題:微信「親屬卡」詐騙頻發 警方:謹慎發卡

日前,全國各地有不少用戶因被誘導綁定微信「親屬卡」,而被騙走微信餘額甚至綁定的銀行卡內財產。對此微信提示,親屬卡開給親人肯定不會被騙,生人求贈親屬卡,不收不贈不隨他。警方提示,微信推出「親屬卡」功能初衷是方便支付,但有可能被犯罪分子作為犯罪工具用於實施網絡犯罪,請廣大微信用戶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

套路1

冒充貸款中介誘導綁卡後盜取

據《廣州日報》報導,近日,廣州市黃埔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網絡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在網絡貸款群冒充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與被害人溝通,誘使被害人與其建立了微信「親屬卡」,從而成功盜取了被害人微信帳戶內的資金。

被告人吳某是位步入職場不久的小夥子,他在網絡貸款群中將自己包裝成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與被害人溝通,謊稱曾經在網上成功申請小額貸款,以「親身經歷」與被害人交心,解鎖被害人的提防。

待時機成熟,吳某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再以核實微信是否為被害人本人使用,或者出於審核當日資金安全、需要互發紅包通過測試等等為由,瞞天過海將自己的微信與被害人微信中的「親屬卡」進行綁定。綁定過程很簡單,吳某贈送給被害人「親屬卡」,「親屬卡」雖標有額度但並不能完成支付,之後吳某會迅速向被害人發信息索要同等金額的「親屬卡」,被害人按照指令完成綁定。

隨後,吳某又要求被害人下載聊天軟體進行「視頻審核」,當著被害人的面進入對方的微信帳戶中操作所謂的「資金流水審核」,「審核」完畢後沒有立刻退出帳戶,反而修改了被害人「親屬卡」中的支付額度,為盜取被害人的資金做好鋪墊。

最後,吳某以需要證明被害人有還款能力為由,誘騙被害人往被害人自己的微信帳戶轉入現金,繼而用其一個手機微信號掃其另一個手機微信號的收款碼,將被害人帳戶內的現金轉入其本人的微信帳戶內。

可見,吳某正是利用了被害人對軟體功能的不熟悉和急於借貸的心態完成一系列的忽悠,進而非法獲取了被害人的錢財。2020年6月5日,黃埔區檢察院就該案向黃埔區法院提起公訴,同月24日,黃埔區法院認定被告人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4000元。

套路2

利用「親屬卡」 套現後拉黑被害人

據山西懷仁網警消息,一男子來到李老闆的店裡以換取現金為由,請求通過微信錢包向李老闆發送一張1340元限額的「親屬卡」,再由李老闆支付其1340元現金。熱心腸的李老闆一口答應了。

微信顯示收到親屬卡後,李老闆支付該男子相應現金,該男子隨即離開。男子離開後不久,李老闆微信收到該男子解綁親屬卡的通知,再聯繫對方,發現自己已被拉黑。

警方表示,「親屬卡」的唯一功能,就是「幫人代付」,最高額度為每月3000元。早在「親屬卡」剛推出時,就有人利用大多數人不熟悉此功能的特性,直接拿著手機上門「套現」。「親屬卡」的功能推出一年有餘,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熟悉該功能的特點。

套路3

用「親屬卡」當押金遭多次微信消費

據珠海公安消息,近期,江蘇南京市民楊女士在網上發布了一條房屋出租信息,幾天後男子張某主動聯繫她,稱自己剛調來南京工作,打算將這套房子租下來,並當即通過微信「親屬卡」轉了3000元作為押金。

然而,沒過多久張某就「反悔」了,以親屬卡不好用為由讓楊女士退還押金。在他的要求下,楊女士也回贈了對方一張額度為3000元的「親屬卡」作為押金退還。

令楊女士沒想到的是,「親屬卡」剛贈完,手機上就陸續出現了多條消費提醒,再聯繫張某時發現自己已被拉黑,隨即報警。

其實,張某送的「親屬卡」只是一個「額度」,需要消費支付才有用,如果張某的微信支付帳戶沒有錢,相當於一個「沒錢的錢包」,楊女士是無法使用的。而楊女士回贈的親屬卡,綁定的是她有存款的微信支付帳戶,相當於「有錢的錢包」,張某可以在3000元額度以內隨便消費。

張某正是利用這個小漏洞,對楊女士進行詐騙。

記者體驗

可綁定任意好友 無需親屬關係

微信「親屬卡」是微信推出的一種代付功能,簡單說就是父母子女消費你來買單,代付方可以設置額度,每張卡每月額度0.01元至3000元,一共可以開4張。

在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的支付帳戶扣除。系統將根據代付方的使用習慣推薦優先扣款方式,如優先扣款方式失敗,將按順序嘗試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完成扣款。不過,用戶可在微信裡贈送「親屬卡」給任意好友作消費使用,是否是父母、子女等親屬,微信方面僅作相應提示,並不具體追究。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下午體驗發現,進入「親屬卡」界面,系統將提示用戶選擇父親、母親或子女作為贈予人,不過此時用戶可隨意選擇一位好友綁定。隨後,將設置每月消費上限,並輸入密碼,發送至對方,對方領取後,親屬卡便生效。

當親屬卡生效後,領取人在使用額度內任意微信支付時,無需再次向對方驗證,即可直接劃扣額度。付款成功後,對方會收到一條「扣款憑證」,顯示交易用戶、交易場景和扣款金額。

警方提示

遇新事物先弄清功能 給他人發卡要謹慎

昨天下午,微信支付在官微提示稱,親屬卡開給親人肯定不會被騙,記住:假裝熟人和親戚,這種好友不要加。生人求贈親屬卡,不收不贈不隨他。只有父母和子女,才能開卡把錢花。微信支付表示,親屬卡裡的金額顯示的是消費額度,而不是到帳資金,只能用於消費,不能轉帳,更不能提現。親屬卡領取後,贈卡方和領卡方都可以隨時解綁。

警方表示,微信推出「親屬卡」功能本來是出於便捷支付的目的,但卻被犯罪分子作為犯罪工具用於實施網絡犯罪。發送「親屬卡」給他人,等同默認對方從自己的微信錢包、綁定的銀行卡中自動扣費。因此,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對於不熟悉的新鮮事物,要先弄清楚,被騙子用「親屬卡」騙的大多數人對該功能完全不了解,最終導致被騙。

警方提示,凡是涉及錢財的事情,請大家務必提高警惕,以免造成財產損失。

相關焦點

  • 微信「親屬卡」詐騙頻發?警方這樣提示!
    日前,全國各地有不少用戶因被誘導綁定微信「親屬卡」,而被騙走微信餘額甚至綁定的銀行卡內財產。對此微信提示,親屬卡開給親人肯定不會被騙,生人求贈親屬卡,不收不贈不隨他。警方提示,微信推出「親屬卡」功能初衷是方便支付,但有可能被犯罪分子作為犯罪工具用於實施網絡犯罪,請廣大微信用戶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
  • 微信親屬卡成新型詐騙利器 這個功能你用過嗎?
    隨著網絡發展的快速,各種手機軟體都是有人使用的,特別是社交軟體,其中微信基本上大家都有在使用了,那麼對於微信的功能你熟悉嗎?就有消息稱微信親屬卡成新型詐騙利器,微信親屬卡這個功能你用過嗎?微信親屬卡就是類似於淘寶支付寶的代付或者親密付了,用戶可在微信裡贈送「親屬卡」給父母、子女作消費使用,每月消費額度在1分錢到3000元之間,次月自動延續,當父母、子女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方的支付帳戶扣除。微信親屬卡存漏洞據最新的消息了解到,廣州吳某通過冒充貸款中介人和審核員,誘使被害人與其建立微信「親屬卡」,從而盜走帳戶內的資金。
  • 「微信親屬卡」代付類新型詐騙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楊女士在網上發布一條房屋出租信息,幾天後張某主動聯繫她告訴楊女士自己剛調來南京工作,打算將這套房子租下來,隨後她通過微信「親屬卡」轉了3000元作為房子的押金整個案件最關鍵的點就在於「親屬卡」案件中的楊女士就是聽信了張某的一面之詞,以為自己收到的是 3000 元押金,實際上只是一張額度為 3000 元的 「親屬卡」。但在她的理解裡,自己已經收到了款項。 楊女士領取「親屬卡」後,不法分子為了減少風險,會立即進行解綁,此時楊女士就算消費,張某也不需要對其進行「代付」。
  • 微信「親屬卡」功能被一些騙子用來詐騙,快了解下!
    你知道微信的「親屬卡」功能嗎?微信「親屬卡」是微信自帶的功能,用戶可通過在微信上給父母、子女等開通(贈送)親屬卡,即「對方消費你買單」。代付方可通過設置每月消費額度上限,將額度控制在一定範圍之間。在他的要求下,楊女士也回贈了對方一張額度為3000元的「親屬卡」作為押金退還。令楊女士沒想到的是,「親屬卡」剛贈完,手機上就陸續出現了多條消費提醒,再聯繫張某時發現自己已被拉黑,隨即報警。其實,張某送的「親屬卡」只是一個「額度」,需要消費支付才有用,如果張某的微信支付帳戶沒有錢,相當於一個「沒錢的錢包」,楊女士是無法使用的。
  • 微信親屬卡也能詐騙?這是道德淪喪還是智商淪陷
    近日,有兩則關於微信親屬卡的新聞被業內所關注,利用微信新推出不久的親屬卡功能,不良社會分子進行詐騙。到底親屬卡是怎麼實行詐騙的呢?我們來還原下案情。兩起親屬卡詐騙案可以猜想,店主孫先生誤以為這位年輕人發的親屬卡就是轉帳或者紅包,於是給了年輕人1340現金。孫先生或許是眼神不好,亦或者對親屬卡功能不太了解。第二起案件在浙江義烏。5月31日,義烏市公安局廿三裡派出所民警王子健經過數日偵查,抓獲利用微信親屬卡詐騙的男子張某。張某是保險業務員,平常會在微信上通過添加附近的人擴展業務,使用微信較為頻繁。
  • 南通網警提醒:「親屬卡」詐騙,必須重視!
    對方就是利用的微信裡面的「親屬卡」和支付寶的「親情號」的功能,把錢轉走的。So,整件事情已經很明朗了。給 100 現金,找零的則轉到微信,是為了要套取你的支付密碼。假裝手機沒信號,用你的手機聯繫其他人,中途讓你解鎖,就是要拿你的指紋。
  • 微信「親屬卡」 最新騙局,你必須了解一下!
    微信「親屬卡」 最新騙局,你必須了解一下!你知道微信「親屬卡」功能嗎?微信親屬卡的功能就是使用者可以為父母、子女的帳號開通此功能後,對方消費時由使用者來代付,並不是直接把錢款轉了過去。是不是覺得很方便?
  • 微信親屬卡存漏洞成新型詐騙利器 專家提醒防範建議介紹
    微信親屬卡存漏洞成新型詐騙利器 專家提醒防範建議介紹 【微信親屬卡存漏洞成新型詐騙利器】近日有多家媒體報導,,近日廣州吳某通過冒充貸款中介人和審核員,誘使被害人與其建立微信「親屬卡」,從而盜走帳戶內的資金
  • 記者親測「親屬卡」:只需支付密碼就可「送卡」,對方不一定是親人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微信「親屬卡」功能你用過嗎?這是微信自帶的「代支付」功能,用戶可贈送「親屬卡」給父母、子女用於消費。這個看起來溫馨、貼心的功能,最近被一些騙子盯上了,已經有不少人中了招!
  • 親屬卡被當成詐騙工具 微信詳解:這三點要注意
    既能方便老人操作支付,又能避免熊孩子無度消費,親屬卡成為了越來越多用戶兼顧家庭的好幫手。但同時,還是有少數用戶因為不了解這一功能、「誤贈」親屬卡導致了資金損失。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廣州的吳某冒充貸款中介人員,誘導受害人與其建立微信親屬卡,盜刷對方微信帳戶中的資金。
  • 《警方全力掃蕩發卡族》色情卡娃和警察捉迷藏(圖)
    點擊進入>>>   賣淫女被警方清查。記者李斌攝 儘管如此,他們仍未逃脫警方眼睛,渝中區近期連破伴遊卡介紹賣淫案  本報訊(記者馮超實習生吳嬋)渝中區近日連破兩起用所謂的「伴遊卡」介紹容留婦女賣淫的案件。昨天,渝中區公安分局稱,從4月至今,已端掉10個發卡窩點,逮捕12人,刑拘3人,共查獲賣淫嫖娼人員68人,收繳伴遊卡片50000餘張。
  • 微信中的「親屬卡」功能要慎重開通,很多人都已經中招
    現如今,科技越發達,上當受騙的人也越來越多,最近不法分子有將目光轉向了微信中的親屬卡功能,已有很多人中招。近日,在廣州發生了一起詐騙案,吳某在網絡貸款群冒充貸款中介人和貸款審核員,誘使受害人與他建立親屬卡,成功盜取對方微信帳戶裡的資金,吳某稱利用受害人不熟悉,急於借貸的心態實施詐騙。除了上面提到的案例外,還有人冒充房東利用親屬卡當押金的,總之各種各樣的騙術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那既然有這麼多人上當受騙,什麼是親屬卡呢?什麼是親屬卡?
  • 親密付or親屬卡,你中招了嗎?
    同樣的「微信親屬卡」功能你用過嗎?詐騙分子盯上了這個微信功能已經有不少人中招!什麼是微信「親屬卡」?微信「親屬卡」是微信自帶的代付功能,微信用戶可在微信裡贈送「親屬卡」給父母、子女作消費使用,代付方通過設置「親屬卡」的每月消費額度上限,將額度控制在0.01到3000元之間,每月自動延續,當父母、子女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方的支付帳戶扣除。
  • 日媒:「雲養貓經濟」詐騙頻發
    日本《東方新報》9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雲養貓經濟」詐騙頻發,中國進入「寵物熱」時代已經很久了,但由於經濟大環境,以及對貓過敏等原因,在沒有條件養貓的人群中開始流行「雲養貓」。然而,隨著「雲養貓」市場的擴大,最近也出現了「雲養貓詐騙」。不法分子以「成為雲養貓主人」的名義在網際網路上進行集資詐騙。最近在一款名為「喵喵」的手機App上就發生了「雲養貓詐騙」,受害者逾6000人。在微信群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廣告——「不想投資『雲養貓』嗎?能得到很高的回報喲!」
  • 微信推出親屬卡,可以給微信好友零花錢使用,教你十步設置
    6月13日,前兩天就傳出微信有個新功能親屬卡,可以在微信裡設置一個支付額度給父母子女消費。聽說這個微信親屬卡功能是在測試,不是所有用戶微信裡都有這個功能。今天我打開微信,特意找了一下,發現我的微信也有親屬卡功能,簡單了解一下,也試著給微信裡的好友贈送了親屬卡,覺得給對方設置親屬卡還是挺簡單的。微信這次推出這個親屬卡和支付寶的親密付基本上一樣,也是給選擇對象給一定代付額度,這種代付不用我們來確認,直接從我們設置好的付款方式裡支付。
  • 太原出現行動支付詐騙新騙局 千萬別給陌生人發送「親情卡「
    千萬別給陌生人發送「親情(屬)卡」我市出現利用行動支付軟體詐騙警情近期,我市發生多起利用行動支付軟體「親屬卡」實施詐騙的案件,不法分子利用支付寶親情卡或微信親屬卡的支付功能,誘騙受害人將其支付寶或微信帳號設置為受害人的親屬號,進而或消費或套現騙取錢財。
  • 微信內測新功能親屬卡,可為父母子女的消費買單
    【獵雲網(微信:ilieyun)】 6 月 12 日報導近幾日,有部分微信用戶發現微信錢包中新增了一項親屬卡。由於這項功能尚處於灰度測試階段,大多數用戶沒有獲得測試資格,仍無法體驗。
  • 微信「親屬卡」:父母子女都能花你的錢
    現在,微信已經不只是一款即時通訊工具這麼簡單了,在手機支付領域,它已經成長為巨頭。如今,微信錢包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並不時有新的東西出現。近日,不少人發現,他們手機上的微信中, 悄然上線了「親屬卡」的功能 。
  • 微信借錢?詐騙!九江大姐險被騙
    由於涉及資金額度較大,金女士比較謹慎,通過微信和對方視頻,被拒接;金女士立刻打電話給自己這位好友,卻被告知沒有此事。此時金女士才知微信裡對方是騙子。騙子「李鬼」見事情敗露,立刻拉黑金女士。 這些年來,隨著微信用戶的普及,利用微信詐騙的事件也越來越多。
  • 寵物詐騙頻發小心「財貓兩空」 廈門市民要提高警惕
    案例1  網上買貓  轉完帳被拉黑  9月11日,劉女士在某交友軟體認識了一名賣貓人,並添加了他的微信。通過聊天,劉女士得知賣貓人在外地經營一家寵物店,同時也在網上售貓。  劉女士向賣貓人諮詢寵物品種及飼養方法等問題,對方一一作答。「對方對貓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