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近日,楊女士在網上發布一條房屋出租信息,幾天後張某主動聯繫她告訴楊女士自己剛調來南京工作,打算將這套房子租下來,隨後她通過微信「親屬卡」轉了3000元作為房子的押金,然而,沒過多久張某就「反悔」了。
這個時候,張某以親屬卡不好用為由,讓楊女士退還押金,而楊女士也按照張某所說的步驟進行操作,向她贈予了一張額度為3000元的「親屬卡」。
可這卡剛贈予完,楊女士的手機上就陸續出現了多條消費提醒,之後聯繫張某發現自己被拉黑,楊女士也選擇報警處理。
整個案件最關鍵的點就在於「親屬卡」
案件中的楊女士就是聽信了張某的一面之詞,以為自己收到的是 3000 元押金,實際上只是一張額度為 3000 元的 「親屬卡」。但在她的理解裡,自己已經收到了款項。 楊女士領取「親屬卡」後,不法分子為了減少風險,會立即進行解綁,此時楊女士就算消費,張某也不需要對其進行「代付」。
不法分子隨後會以各種理由提出退款,並要求錢款「原樣返回」,於是楊女士在張某的指引下,也為對方開通了「親屬卡」。
不同的是,之前楊女士接受「親屬卡」後並無消費,所以對於不法分子來說錢款分文未少,更不存在支出了3000元的說法。但是在楊女士成了代付方後,張某立即利用「親屬卡」功能多次消費,刷爆額度,使得楊女士損失了2980元。
什麼是微信「親屬卡」?
微信「親屬卡」具有一種「代付」功能,使用者為父母、子女開通此功能後,對方消費時由使用者來代付,並不是直接把錢款轉給對方。
如何設置和檢查「親屬卡」?
微信中依次點擊「我 - 支付 - 錢包」』後就可以看到「親屬卡」,在選擇贈送一張「親屬卡」後,將出現微信好友列表,選擇好友即可進入「設置額度」頁面,代付方需要設置每月消費額度,額度控制在0.01到3000元之間。
發送「親屬卡」給他人,相當於默認替對方的消費買單,務必謹慎開通。
警方提示
綁定「親屬卡」便等同默認對方從自己的微信中或綁定的銀行卡中自動扣費,給他人發送「親屬卡」時一定要謹慎!大批學生家長經常給奔赴高校的學子們準備每個月的生活費,「親屬卡」是親情的體現,可別讓這份親情與愛變成「利刃」傷到自己。
同時,與不熟悉的人聊天時,注意保護好個人隱私,嚴防不法分子冒充你去行騙!
素材來源:大慶市公安局 網際網路